名画被调包的背后:我们的典藏出了什么问题艺术收藏

资料图片:图为在洛阳博物馆展出的一件夏代青铜酒器“乳钉纹爵”。

事件:100多幅名画被调包

根据广州美院官方网站显示,图书馆馆藏的名家字画真迹、从国外引进的仿真名作以及汉画像石原拓达2543件。馆里还有一个藏画库,里面主要收藏中国书画作品。萧元担任馆长期间主持全面工作,馆藏的这些画作,平时主要用于教学参考,广美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凭证件借阅、参考。藏画库一共有3道门,3道门上的钥匙分别由3个图书馆工作人员掌管,老师和学生借画时,需要3个老师同时到场开门才能将画取出来。萧元称,图书馆藏画库的钥匙他和副馆长还各有1套。

2003年底,图书馆要把藏画作数字化处理,萧元说,“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馆藏书画,发现里面有不少赝品。当时我没有作声,心里就想,既然以前有人能这么做(调包),我为什么不能?”他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从2004年3月至2005年底,萧元利用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之便,在周六、周日图书馆放假时,多次出入图书馆藏画库,先后将馆藏的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家的143幅书画带走临摹,而后用赝品将真品调换。萧元说,藏画库的工作人员不懂画,没有鉴别字画真假的能力,只负责对数。在选择窃取哪幅字画时,萧元有自己的标准,他一般只挑选临摹难度不大的字画。同时,由于师生们对岭南画派的作品非常熟悉,岭南画派的作品也经常被借出去展览,这些作品首先被他排除在外。萧元作案有两三年。2005年年底时,学校要求把图书馆的字画转交给美术馆管理,因此,2006年起,萧元便停止作案。

被调包的真字画,大部分被萧元拿去拍卖行拍卖。萧元说,从2004年起到2012年,他一直找中国嘉德国际拍卖行拍卖字画,一共卖出125幅画作,得款2700多万元(不含佣金、保险等费用)。

据悉,在香港一次拍卖会上,广美校友发现拍卖画作上钤有广美的印章,于是举报到学校,这才东窗事发,由此揭开了广美图书馆名画调包大案的黑幕。同年5月6日,萧元落网。

追踪:馆藏管理仍存在漏洞

“广州美院图书馆原馆长调包百幅名画,这让我们对登记在册并收藏在各公私机构中的重要艺术藏品的安全产生了担忧”,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范美俊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有不少单位都有一些现当代书画的资产,多是30年前在以文会友的笔会上留存下来的,或是被无偿赠送的。没有专门的保管室及管理制度,没有账本,有的画被装裱上墙后已破损不堪,还有一些被随意锁在单位办公室的柜子里,甚至放在过道上,更有甚者被分散保管在一些老师手中,只有个别负责人才知道。所以,范美俊进一步指出并呼吁,可以此“调包事件”为契机,由国家或地方出台一些藏品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或条例,供有藏品的单位参考,防止有人化公为私,监守自盗。

“广州美院图书馆的这次盗画事件确实太过离谱,然而这样离谱的事件可能并不是个例。”先后任职于广东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资深美术馆人王璜生馆长认为,在目前我国美术馆、博物馆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发展背后的一些问题。

馆藏藏品的管理,这是一个行业内的普遍问题,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认为,“这个事件已经是过去时,现在的重点不是去追究,而是要通过这件事去反思,去吸取教训。可以看出虽然藏品管理普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艺术品的收藏管理,美术馆较图书馆还是有优势的,美术馆从馆藏到展览的制度相对完善,同一批作品,经过普查、研究、著录、展览,问题就马上暴露了。”

现状:赝品调包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访谈:美术馆人的心态很重要

这个事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全国重点美术馆评审委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尚辉强调,这是制度建立的问题,也是对库房管理人员专业的要求。整个事件暴露了监管人员本身缺乏制度意识。并且,库房管理人员不能是只点画,还要懂画,除了责任心之外,还包括专业素养。

教训:藏品管理的核心是制度

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都提到藏品管理的核心是制度。范美俊说,“对个别人监守自盗的谴责与法律制裁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完善的制度建设,这样的事情就不会是最后一次。”“人有时是很脆弱的,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心态会有波动,但如果有很好的制度来监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好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制度会使好人变坏,制度建设本身很重要”,吴洪亮同样认为藏品制度很重要。

尚辉认为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首先藏品数量是有限的,其次,对于藏品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经验。所以,除了要谴责广美图书馆原馆长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健全艺术品收藏的制度问题。尚辉还谈到了目前美术馆的建设现状,当今美术馆对库房的建设与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这里涉及到三个环节:首先,藏品如何进入收藏,即谁有对藏品的决策权。其次,藏品进入库房以后怎么进行科学管理。第三,藏品如何规范化地符合法律法规的科学程序出入库房,这也是美术馆库房管理、艺术品收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举措:藏品管理的金点子

1.吸收优秀的经验

王璜生早前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亲自负责了广东美术馆藏品管理体系最初的建设工作。“很早以前,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馆藏管理体系已经做得很好,有很规范的管理方式,有严格的操作流程,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是学习一套系统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要执行。”

2.编辑作品的“新华字典”

范美俊还提到,除了要通过编号和登记以确认作品权属之外,建议加盖收藏印章,本次事件正是因为拍品上有广州美院的收藏章才暴露出来的。

3.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藏品管理人员工作的最基本规范。尚辉指出,广美图书馆盗画事件中,因为萧元是馆长,有全套钥匙,进出不受监管,这样的管理是无效的,令人发指。

对于藏品最初的购买、收藏过程也需要相互的监督,王璜生谈到,“一件藏品的购买过程,钱花在哪里都要清清楚楚。”

4.接受上级和公众的监督

吴洪亮以北京画院美术馆为例,谈到“馆藏的藏品都是国有资产,我们要对艺术品负责,必须要向公众和上级公布,公布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监督。”

THE END
1.重庆大学博物馆“赝品”风波还在继续:捐赠者系馆长之父曾卖假画重庆大学博物馆这些藏品究竟是真是假?博物馆的筹建及运行管理是否规范?高校博物馆藏品缘何屡现争议? 馆藏文物有大量赝品? 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开馆,展出400余件展品。14日下午,署名“江上”的网友通过微信公号“江上说收藏”发布了质疑展品真伪问题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 https://wap.eastmoney.com/a/201910161262799959.html
2.对话法国吉美博物馆馆长:再现亚洲过去,联接青年当代古代艺术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以下简称吉美博物馆)自1889年在巴黎创立以来,已历经近150年的发展,成为法国乃至欧洲收藏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2022年11月,雅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上任为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新任馆长。上任后,她立即明确了将吉美博物馆打造为更受欢迎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9109
3.男子上班途中在路边挖出古钱币和陶像,鉴定为清朝至民国时期真文物“这些可能是珍贵的文物!”虽然这些古董上沾满了泥土,刻字也早已模糊不清,但依然难掩其古朴典雅的气质,潘先生当即决定将其上交,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为鉴别眼前文物真假,黄上秒迅速联系上了瓯海区博物馆负责人施馆长,经过反复观看和仔细询问,施馆长判断眼前的几个物件为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真文物。 https://www.xxcb.cn/details/2q8biSYgB67317b7b84201759d25aed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