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5·18国家博物馆日举办的在艺“云端博物馆直播周”里,有一档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10件外国文物中的中西文化交流”线上导赏,为您揭示了该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由厦门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建设,是故宫博物院在地方设立的第一个主题分馆,集中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遗存至今的外国文物。该馆的展示面积超过2800平方米,于2017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所藏的外国文物包括陶瓷器、玉器、漆器、玻璃器、珐琅器、金属器、科技仪器、钟表、雕塑、家具、织物、绘画、书籍等,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美国、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清宫旧藏,也有部分是民间征集或个人捐贈。藏品所属时代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不等,以18、19世纪居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到底有哪些镇馆之宝吧。
铜镀金象驮转花钟
这是一件清宫旧藏英国18世纪的座钟,宽134厘米,厚78厘米,高192厘米。钟的下部为山石形底座,内装音乐及活动机械装置。底座正、背面中间有湖光山色的油画,湖面上有可前移的帆船。底座左面布置洞穴,洞口处立一雄狮,由机械牵引,可随乐声在洞口前进或后退。底座上的平台中央站立着大象,象身背负着两层亭子,第一层亭子中站着佩刀士官。亭子上方是计时部分,白珐琅钟盘,钟顶端立奖杯,杯中插宝星状花。
轮船式风雨表
清宫旧藏法国19世纪末钟表。船身置于大理石座上,甲板上立两个圆筒,安置了寒暑表,两筒之间的烟筒侧面嵌温度计,顶部放置指南针。此表是瑞士乌利文贸易公司在中国经销的法国产钟表,属于工业模型钟表。19世纪末,西方工业化已经相当成熟,工业模型风行世界,成为家庭中的显要摆设,钟表匠就在工业模型上添加钟表,使两者浑然天成。
克力士剑
该剑来自印度尼西亚,年代为20世纪。克力士剑的整体不对称,材质使用金银和象牙,手柄上刻划人物形象并镶嵌宝石,这是一把极为精美的克力士剑。对于当地人来说,克力士剑既是兵器也是仪仗用品,还有辟邪意义。克力士剑是是当地民族文化的代表。
西洋军乐摇琴
这是清宫旧藏法国20世纪初风琴,宽150厘米,厚70厘米,高230厘米。风琴正面装饰描金花卉纹,色彩绚丽。用摇把上弦后,机械带动将气体密闭在风箱中,风箱上竖立的木哨、金属哨管、喇叭在气流冲击下会发出声响。柱子上站立的一男一女同时联动,手持小锤敲击铃铛演奏。该风琴可演奏9首乐曲,据说深受末代皇帝溥仪的喜爱。这件风琴从北京故宫来到鼓浪屿,也配合了鼓浪屿“音乐之岛”的美称。
铜镀金嵌料石转人容镜
这是清宫旧藏英国18世纪镜子。容镜由底座和镜子两部分组成。底座前后两面描绘自然风光,船只、牛、马在其间移动。左侧面是音乐会场景,三位表演者分别拉大提琴、小提琴和演奏弹拨乐器;右侧面是马场景象,骑士牵马而来,有人汲水,有人钉马掌。镜子既是实用器,又是陈设品和观赏性玩具。上弦开动后,音乐响起,表演者胳膊移动作演奏状,汲水者、钉马掌者的胳膊移动好似正在劳作。
人物故事图瓶
这件20世纪的人物故事图瓶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瓶身正面图案中,马车上的贵族碰到打劫,而打劫者表情十分开心;瓶身背面图案中,打劫者在为平民分发物资。图瓶讲述了一个劫富济贫的故事,绘画使用了插画形式,异域风格浓郁。
金漆仙鹤纹亭
这是清宫旧藏日本18世纪漆器,高25.8厘米。该漆器为方亭式,三重檐。基座髹黑漆,重檐上用蛋壳碎片拼接为地,其上满饰高莳绘仙鹤纹。以建筑造型制作漆器盒子,可谓独特新颖,别开生面,在清宫旧藏的日本漆器中只此一件。
黑漆嵌螺钿菊花纹几
该漆器年份为17到20世纪。几是日本人常用的文房器物,该漆器在黑漆上洒金粉,几面上的菊花纹是用螺钿镶嵌打磨而成,在灯光照射下,精美夺目。
铜制神话故事圆盘
这是来自印度的铜盘,年代为20世纪。该铜盘硕大,刻花记载了印度神话故事。
剪绒花挂毯
它来自巴基斯坦,年代为20世纪。挂毯上面绣有神话故事中的狩猎场景和历史传说,体现出高超的手工艺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