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每件文创产品的诞生,起始于每个季度召开的产品选题会。选题会前期先由渠道端通过渠道特点和销售分析提出新产品开发需求,产品端会给出相应的针对性提案。选题会的主要议程是由产品端3个核心团队分别提案,不同团队提案的出发点各自有侧重——产品前策团队选题多由主题出发,着重梳理文物内容后给到系列化开发方案;产品落地团队从执行层面的可操作性出发,分析不同供应链的制造优势或挖掘新品类新工艺进行产品提案;产品设计团队则较为天马行空,根据设计师的审美和设计观察来做设计提案。3个团队各自的不同侧重同时也形成了相互之间的补充。3组方案将在会议中直接进行决议,确认是否立项。
热销文创背后的文化解读
在2022年秋冬季产品选题会上出现吴王夫差毛绒剑的提案,不仅是因为想进行毛绒类产品的尝试,且在文物主题的选择上也有所考量。吴王夫差剑是苏州博物馆西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我们文创开发的重点文物之一。过往曾针对它开发推出雨伞、金属开瓶器、冰箱贴等文创,风格偏向文物自带的硬朗气息。此次选择用毛绒产品去演绎冷兵器,也是想通过冲突的手法,用轻松、柔和的方式唤起大家去追寻春秋时期那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苏州这座城市,在成为理想的“人间天堂”之前,在历史变局之中有过风格迥异的段落。春秋时期这段激荡的岁月,凭借汹汹武力,吴国从“蛮夷之邦”一度成为称霸诸侯的强国,其中精良的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吴王重金奖赏之下,吴国工匠铸造钩、剑一时成风。《庄子·刻意篇》中写道:“夫有干(吴)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反映出吴地所铸之剑的珍贵。苏州博物馆馆藏吴王夫差剑正是其中翘楚,尽管深埋地下2500余年,仍然剑气凌厉,锋利异常。剑身十字铭文、剑首同心圆纹清晰可见,通体不乏已失传的铸造技艺,令人惊叹当时工匠的巧手。
在设计吴王夫差毛绒剑时,我们希望能呈现出原文物上一些突出的工艺特点,即造型上保留剑锋之下微收的线条感;色彩上呈现青铜剑氧化后的铜绿色泽;剑格正反不同的纹饰处,通过绣花工艺,用丝线呈现出原本镶嵌绿松石的光泽感;剑箍用额外布料缝制,增加立体感;剑身铭文、剑首同心圆纹亦用绣花表现,细节满满。
可以说吴王夫差毛绒剑在主题挖掘和品类选择上都不体现苏博文创的主调性,然而这场刻意为之的挑战,获得了意外出圈的惊喜,用这种独特方式唤起大众对历史上的苏州另一番景象的认知,也是挑战的意义所在。
如何让博物馆文创持续升温
消费趋势之下,产品力是核心
利用好线下展示,线上互动等宣传渠道
在宣传推广上,一方面我们扩大了展示渠道。除苏州博物馆自营商店,我们因与湖北省博物馆的联动,让吴王夫差毛绒剑走进了湖北省博;我们还通过“一平米博物馆”快闪店,打造“吴越争霸”主题专柜,将文物复制品、文化内容与系列文创进行综合陈列,第一期在10月亮相“猫的天空之城”北戴河店;除此之外,今年我们参加的诸多展会、市集也将吴王夫差剑系列文创作为主打之一进行展售。
博物馆文创的内容创新和发展,背后都需要懂“自己”,懂文化,懂市场,懂品牌的文创工作者们持续深耕,在工作机制、内容挖掘、产品塑造、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形成良性模式,不断拓宽行业视野,不断进行健康的商业化尝试,一点一滴推动文博文创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