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的回家之旅

今年夏末,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自制短剧火爆出圈,瞬间击中人们的泪点和痛点,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媒体人的热忱和情怀。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由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部短剧。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视频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视角,讲述了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历经曲折回到家的故事。

这部短剧目前只上线了2集,总时长不足10分钟,但其独特的价值立意远远超过了视频本身的内容,它更多地传达了一种文化的共鸣。

这部作品的由来,是网友无意间的想法,是自媒体人的一句承诺,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博主留下一句“等我”,便远赴英国进行实地拍摄,翻阅资料,钻研剧本,拍摄视频,打磨成品,历时3个月。终于在夏末我们迎来了这部诚意满满的《逃出大英博物馆》。

细节里的家国情怀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时,碰巧遇到了中国记者张永安,在得知他是自己的“同乡”时,一个激动的拥抱,一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就击中了我们心底的最柔软处。有网友就说,如果文物能说话,会不会也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为什么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这盏玉壶是2011年制作的现代工艺品,于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正是因为这点,不少网友吐槽,质疑主角身份的合理性,与视频主题不符。

虽然目前的剧情还没给出答案,但是剧中小玉壶反复说着“我还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去做”。这让大家猜测:玉壶是一个契机,她肩负着其余中华文物回到故土的职责,承载着大英博物馆中其他中国文物回国的希望。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大多是被掠夺而来,是被当时的侵略者随意装进麻袋打包带走的。而这盏玉壶不同,她来自正规渠道,她走过来时的路,因此记得回国的路。

在男主说着“你就是那只大英博物馆里的玉壶”时,小玉壶纠正他玉壶应该用“盏”作量词,并强调自己的名字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很多人不知道,在大英博物馆里,大部分文物是没有名字的,只有冷冰冰的编码。

还有一个细节,拟人化的小玉壶从大英博物馆逃出来时,脸上灰扑扑、脏兮兮的。这是因为在博物馆里,这盏玉壶没有玻璃罩的保护,游客可以随意触摸。

小玉壶随着男主回到住处时,看着大大的房子,感叹道:“这么大的柜子居然只住两个人!”在博物馆的展示柜里,文物并没有得到优待,而是被拥挤的陈列着。有些文物甚至因为体积太大,不好携带而被分割成若干块。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够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在如今的大英博物馆收藏着超两万三千件的中国文物,它们印记着那段被掠夺的历史,而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被展示在他国的土地当中,像是一种炫耀。

中国文物的回家之旅

在目前已上线的两集剧情中,男主张永安看着大英博物馆“玉壶失窃”的消息,终于相信了小玉壶的身份。

(标题:博物馆藏品失窃)

经过百般纠结和慎重思考,男主张永安终于下定决心,对小玉壶说出了“回国”两个字。两人即将开启回国之旅……

在现实生活中,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也在逐渐回到祖国。近日,瑞士再一次返还中国文物,包括四件陶瓷器和一枚钱币,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珍贵的艺术价值。这是瑞士继2014年以来第二次返还中国文物。

反观大英博物馆,对于要求其无偿归还文物声音置之不理,一直抱着拖延、敷衍的态度。在小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刚上线时,大英博物馆再次传出失窃丑闻,同时,#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词条也登上热搜。

自1993年以来,大英博物馆公开已知道的失窃案件,最少有6次!比如,1993年发生的罗马币被盗,2004年的中国盔甲、铜镜等15件宝物被盗,再到今年8月的黄金、珠宝“不翼而飞”,馆长引咎辞职。

在中国要求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时,大英博物馆却以“外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为由拒绝归还。何其讽刺!

相信随着国家的强大,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失去的全部都会回来。

THE END
1.外国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m.chnmuseum.cn/zp/zpml/wgwwcp/index_4.html
2.每次游览大英博物馆时,外国人疑惑道:为何这里有那么多中国文物七彩观世界 关注27,054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4355 刺心 刺心 点击观看 直播9811 唯爱。。 唯爱。。 点击观看 直播7251 兔兔 感恩遇见~ 兔兔 感恩遇见~ 点击观看 直播14419 JD-狗子 JD-狗https://www.56.com/u29/v_MTkzNjMzNjM0.html
3.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哪些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大量文物流落海外又何止是大英博物馆一家,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被掠夺的文物吧。 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国家 英国 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现存收藏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高达800多万件。 这里也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藏品数量在3万多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稀世珍宝。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93071
4.外国各博物馆中国展品随记外国各博物馆中国展品随记 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自从有了人,他们便在各大洲之间流动,生活,繁衍,并进行交往。根据考古实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彩陶便在新疆西部至中亚一带与西来的彩陶文化发生碰撞。有学者称:“美洲文明之母”的奥尔梅克文明与中国商代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美学者发现实物证据美洲文明源自中国商代文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547233/?ivk_sa=1024320u&_i=2374607th3rMWZ
5.这个外国人将家藏商代至明清的150余件文物捐赠中国,展览取名“珠今天,“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明天起对公众开放。据悉,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荷兰艺术品收藏夹倪汉克近年来向上海博物馆捐赠的54件青铜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等珍贵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0月18日。 受家风濡染,倪汉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情有独钟,通过收藏将祖辈们对中国艺术品的喜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77054
6.收藏中国文物的各国博物馆画廊动态东方艺术馆画廊主页法国是继英国之后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池努奇博物馆和枫丹白露宫均收藏有大量中国文物。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在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为主,收藏6000多件。 卢浮宫收藏中国文物3万件以上 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https://gallery.artron.net/541/g_shownews541_4893.html
7.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姚文发 大英博物馆即英国国家博物馆,又名大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赴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https://www.meipian.cn/4yi27ixp
8.上海博物馆(一)上海博物馆是我国文物藏品保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4余万件,文物收藏包括32个门类,藏品体系种类齐全、系统完整,被誉为“包罗中国古代艺术万象”的顶级艺术博物馆。此外,还收藏有近万件外国文物和艺术品。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上海博物馆在文物学与艺术史、考古学、博物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article/id/I00004551
9.专题博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以下简称“外国文物馆”)是一座主要展示故宫馆藏外国文物的中型博物馆。项目选址在鼓浪屿“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创建于1898年),用地面积10767平方米,建筑面积5168平方米,展馆设计参观容量最大为2800人/日。 https://www.glysyw.com/html/ztbwg/ggglybwg/
10.荷兰老人送150多件中国文物回家,如今已拿到“身份证”在上海博物馆有这样一批古文物,它们辗转海外多年,如今都静静地、完好无损地躺在展柜当中。而它们之所以得以归家,都与一位荷兰人息息相关。这位荷兰人名叫倪汉克,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6年。在2023年拿到了五星卡,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时至今日,倪汉克共计捐赠中国文物150余件,他认为只有将这些流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843518623091097601
11.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18世纪下半叶之前,中国外销银器的遗存数量较少,以美国皮博迪艾赛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的六棱壶(藏品E82,766号,1679年)以及俄罗斯俄罗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的两套共33件的花丝梳妆用具(约1745年)为代表。此时的外销银器尚未形成一致的风格特征,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还不能归于外销银器。18世纪末https://www.xabwy.com/showtwo.html?id=711&type=39&nu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