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学考选考拿高分的“秘笈”来了!各学科高级教师的压箱货全在这里!

4月学考选考就要来了,同学们准备得咋样?最后一周如何复习?今天来看语文、数学、地理、化学、技术科目、物理、政治、生物和历史资深老师的备考建议。

语文

语文学考属于过关性测试,阅读板块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简答题)为辅,阅读材料的选用以教材中的基本篇目为主,难度低于高考。学生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夯实基础,考试时冷静应对,自然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

纵观近两年浙江省学考试题,不难发现阅读板块的考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均以选择题方式,选用课内语段阅读(考查实词、虚词、综合理解等三个考点)、特殊句式和翻译辨析题等形式,每题3分,共15分。而现代文阅读考查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文本选材均为课外人文社会科学类论述文语料,在考查内容上,以理解词句含义和作者观点态度为主,设置两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二是文学类文本,文本选材以课内教材为主(近三次试卷命题语料由课外逐渐过渡到课内,且选文不重复出现),兼顾课外拓展阅读,采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的对比阅读能力,设置两道简答题,共9分。可以说除作文外,阅读板块的得分将直接关系到学考成绩和等级的最终评定。

为提高阅读板块复习效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回归教材,整理知识体系

返璞归真,回归教材,是学考复习的重要理念。因为学考命题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选材都以学考基本篇目即课本为主。所以应要求学生回归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逐篇梳理学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本篇目(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12篇)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当然重心要落实在课内文言文中。

而在文言文阅读复习中,鉴于考题选自课内这一命题特点,就要指导考生认真梳理和巩固学考规定篇目中的文言实词(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三个专题进行归类整理)、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可以要求学生逐篇翻译,同桌互译检查,课堂抽查落实,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做到“文、言并举”。

重视课本复习、整理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固然重要,但在考场上更要注意结合已有经验和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灵活运用。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2017年11月学考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阅读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

B.行李之往来行李:外交使节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

D.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解析C项中的“济”,可以从汉字的构造入手,“济”属于形声字。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如《说文解字》中“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汦”,又如“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再结合语境,分析晋国早晚不同的行动,由此可以推断此处应理解为引申义“渡河”之意。“济”字,确实有“救助、帮助”的意思,如“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济”字还有“众多”的意思,如“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又如沿用至今的成语“人才济济(众多)”等等。

细读文本,具体规范作答

在非选择题的现代文阅读命题方面,浙江省已经接连多次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形式,在题目设置方面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考查考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比如2017年11月学考,史铁生《我与地坛》和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比较阅读第18题,问: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答案甲:①连用“滚动”“聚集”“压弯”“坠”“摔开”等动词,细致入微地描绘出露水从滚动、聚集到摔落的动态过程。②感知微小事物的生机和力量。乙:①运用“泻”“浮”“洗”“笼”等动词,静态动写。②形象地写出了荷塘上月光流照的轻柔、朦胧和缥缈。

又如2017年4月学考,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和鲁迅《祝福》的比较阅读第19题,问:结合选文,简析林黛玉和鲁四老爷各是怎样的人。

答案①林黛玉:从对室内陈设的细致观察及得体的落座,可见其机敏、谨慎,懂得礼数。②鲁四老爷:从朱拓的大“寿”字、脱落的对联、案头的书籍等书房陈设,可见其迂腐、守旧,信奉理学。

比对揣摩,明辨干扰信息

如2017年4月学考第16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题。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籍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可能会遗漏或扭曲,因此书籍不可能传承文化。

C.目前有关儒、释、道的书籍很多,以致语言不及宋儒、明儒的简单明了。

D.学者要潜心于专业研究,也应将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话”普及给民众。

解析此题对应的考点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属于C级应用能力。作答时要紧扣文中的语境来分析、梳理。A项“书籍不可能传承文化”,结合原文第二段分析,在文中并无依据,故A是错误的。B项“唯一条件”在原文第三段中无法找到,与文意不符,故B项是错误的。C项“以致语言不及宋儒、明儒的简单明了”中的“以致”所构成的前后关系,在原文第五段中无法体现出来,故C项也是错误的。因此本题运用反向排除法,顺利得出D项是最终的选择答案。

在日常训练中,常常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类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题得分率不高,有的存在“以猜代思”的现象。在复习教学中不妨从掌握解题步骤和辨析干扰信息两个层面指导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解题技巧。学生自主建构的解题方法才是最实用和最有效的!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在理解文意和答题时,一般可遵循“读(审读题干、细读选项)——筛(筛选信息、勾画要点)——代(代入原文、确定区间)——比(仔细比对,比较鉴别)——排(排除干扰,验证答案)”的解题步骤去阅读答题。重点做好两个步骤:一是先切片、找对应,将选项中的文字切片后与圈画的原文词句认真比对;二是先概括、后推断,并结合对常见的干扰信息的把握,认真比对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事实,推断是否成立。

此外通过模拟训练,让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干扰信息,并在上述信息比对环节中综合运用,也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常见的干扰信息有: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混淆时态(以或然代必然、以未然代已然),混淆是非(以肯定代否定或相反),偷换概念,因果混乱(因果倒置、强加因果),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等类型。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本身就重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依据原文仔细比对,并识别常见的干扰信息,就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答案,力避耗时过长,以免影响后面题目的解答。

数学

纵观最近五次学考,试卷呈现出三大特点:

意明点准。浙江新高考下的学考全面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稳定考查了集合、常用逻辑与充要条件、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及空间向量等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试卷准确把握了高中数学的重点,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呈现了“重思维、重本质”的特点。

线清纲挈。试卷严格遵循《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标准,不超纲。符合当前高中教学实际,不偏离。

基于前几次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特征,本文进一步分析学考规律和考查方向,并提出备考建议,希望能为学考复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品味学考的变与不变

1.学考试题中的“不变”

题量及分值“不变”。考查内容与分值稳定的有:集合运算(1题,3分)、充要条件(1题,3分)、线性规划(1题,3分)、三视图(1题,3分)、三角函数及恒等变换(1题,3分)、函数定义域、值域(1题,3分)、直线与圆的方程(1题,3分)、数列(1题,3分或6分)、双曲线重要性质(1题,3分)、平面向量(1题,3分)、空间位置关系判断(1题,3分)、圆锥曲线综合(1题,10分)、函数综合问题(1题,11分)。另外,空间几何体基本上保持4个小题,共12分;三角函数部分知识虽然考查的题型题量不稳定,但总体分值基本保持在16分左右。

对重要知识点连续考查和基础知识重复考查的“不变”。试卷难度基本保持不变。

2.学考试题的变化与创新

从各考点的分值比重来看,不等式部分分值略有增大,空间向量部分略有减少,其他各考点比重相对比较稳定。

从各考点知识条目的考试要求对比来看:

①对三视图的考查从前两次的只判断简单几何体(组合体)的某视图,到还原几何体的直观图后再对其体积进行求解,再到旋转组合体的三视图,试题难度整体有所提升,但都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预计近期也有可能会考查到组合体还原后的几何体中体积问题。

②对线性规划的应用的考查从作出可行域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到直接对点是否在可行域内进行判断,试题难度有所下降,根据不断变化的命题特点,预计近期继续稳定考查,难度不会刻意增大。

④解答题第一题这几年一直都是从三角函数、数列、解三角形等几个模块中选择命题,预计近期学考还是可能会在数列等模块中选择命题。

⑤填空和选择压轴题近五次考查都是以立几、函数、向量为背景命题,预计近期考试这两个压轴题还是以函数、立几及向量为背景的整合进行考查。

掌握四项备考要点

鉴于以上分析与总结,结合浙江省学考试题特点及难度,考生要想顺利通过4月学考并取得优异成绩,建议在复习与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回归数学本真

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回归数学本真。教材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不难发现,学考中相当数量的考题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问题,虽然高于教材,也往往是基础知识的提升、积淀。因此复习阶段要重视教材,认清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系统地整理知识,让知识体系化、网络化。如2015年学考压轴题以及2016年4月的18题,其实质为函数拟合切比雪夫最佳逼近问题。

2.重视数学运算,提升计算技能

3.注重通性通法,培养解题能力

在复习中,题不在“多”而在“精”,解题技巧不在“巧”而在是否“恰当”。通解通法往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往往能“举一反三”,只有注重通性通法,才能进行高效的解题教学,让学生融会贯通,提升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4.注重核心素养,提升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是学生最关键、最必要的基本素养,是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体现,也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同时学考要求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近几年学考试题中不乏亮点,这对目标定位为优秀的考生有一定的挑战。考生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背景探究数学问题研究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在解决上面问题的基础上,应从多角度思考,全方位了解问题,并寻求试题的几何本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让学生体验“玩中学,学中悟”,让学生赏析到数学之美,明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真谛。

通过对本题背景的研究,可以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的魅力不在于教,而在玩。要学会赏析数学课堂的魅力。如果拿到一个题目,教师能这样去深入观察、分析、解决与探究,必能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既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尝试让学生自己说题、讲题,相信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地理

“唤醒”教材

例1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用方向是

A.甲:动力原因上升

B.乙:动力原因上升

C.甲:热力原因下沉

D.乙:热力原因下沉

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甘蔗B.葡萄

C.香蕉D.牧草

本题为浙江省2017年11月地理选考卷11、12题。其素材来自湘教版教材必修Ⅰ第55页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中的一部分。从图上看,甲是副极地低压带,乙是副热带高压带,中间是盛行西风带。两种气压带都是由动力原因引起的。在副极地低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其中心为上升区,风力很大;而副高影响下的地区,为下沉气流,其中心是无风区。因此在答题时,首先要回顾这幅图来自于图2-33中间的那一幅,从季节上看应是春、秋两季,从节气上看是春分、秋分日。再去判断甲、乙两种气压带和中间风带的名称及成因。

甄别概念

地理概念是地理知识大厦的“基石”,每一个地理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与外延,然而地理中的一些概念由于认知场域的需要产生了相似的现象。在学习地理时,如果不加以辨析,容易产生混淆,使得考生答题时出现似是而非偏离方向的现象。因而,在复习时要加强相似概念的“辨别”,通过“比较”的方法甄别两者的异同点,以清晰的内涵定义区分两者的本质,以重叠交叉的外延界域认清两者的类同与关联,以期科学、准确地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例2【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本题要求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重在探讨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因此,要答好此类问题,关键还得靠平时复习时多对相似概念进行辨析、甄别。笔者对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作了如下探讨,以期达到闻一知十。

针对以上两个概念,笔者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可以看出,两者从范围上看是不同的。前者涉及地球各大圈层,后者主要是岩石圈层。

自然灾害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各个圈层的自然变异,而环境问题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

注意审题

1.抓住“限定词”

例3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题。

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

C.水分D.热量

本题为浙江省2017年11月地理选考卷第6题。有很多同学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以为是考“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主导因素,所以选了“C”。造成答题失误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另一个重要的限定词“从兰州到重庆”。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限定词,再结合本题中的图形文本,兰州位于35°N以北,而重庆位于30°N以南,是个较大尺度的空间,因此纬度位置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是形成沿途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主导因素。

2.抓住“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是要求考生如何回答这道题,是对答题表达层次和方式的具体要求。不同的测量目标要求,行为动词是不同的。一般地,根据测量目标,可以粗略分为了解、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级水平层次,往往从“显性的”角度要求考生理解答题要求。

试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列举如下:

“了解”层次的行为动词,要求考生写出结论而不需要分析过程,因此,在解题中只要给出结论即可。而“理解”层次的行为动词,要求考生写出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事物的形成过程,即是要“说理的”。而“应用”层次的行为动词,则要求考生对事物的发展作出评价和设计,对事物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即需要考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解题中,要充分解读行为动词,防止词不达意和答非所问现象的发生。

例4【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2)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3)简述乙地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滴灌技术的环境效益。

(4)说明将交通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重点的主要理由。

第2、4小题为“说明”,是需要说理的,即很多得分点体现在事物的形成过程中。第4小题,需要在抓住限定词“瓜德尔港、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点”的基础上再说理。港口和铁路适合大宗商品(石油、粮食作物等),港口有利于将中东的石油运向巴基斯坦,再通过铁路运向中国;同理,也有利于将我国的产品通过铁路、港口运向巴基斯坦乃至世界,形成海陆联运;公路适合近距离运输,为促进巴基斯坦内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找到逻辑的起点

例4第2小题:说明乙地(印度河下游)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从影响因素入手,影响旱灾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表性质等因素。从旱灾发生的过程上看,它是一种“水循环”特殊现象。“水循环”的环节中“降水、蒸发、下渗”等关键性环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答题时要从“水循环”的环节,即“降水量、蒸发量、下渗”等关键环节入题,才能得出较为全面准确的答案:

从降水量上看,降水量少,导致水资源不足;降水、气温季节变化导致水资源季节变化大;从蒸发量上看,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从下渗环节上看,印度河下游地区降水量少,地表经荒漠或荒漠草原为主,下渗严重。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师生须立足于思维原点的训练,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再如,地方时的教学,有的教师只是对如何求地方时的公式进行列举。殊不知,“所求点地方时=已知点地方时±地方时差(东+西-)”就是求得已知点地方时的思维原点。即要求所求点地方时,一要在光照图上找到已知点地方时;二是判断所求点和已知点的东西方向,即地方时的早晚;三是根据经度差算出两地的地方时差。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做到得心应手。

化学

通过对近几次学考选考的分析,化学科目主要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最好的备考策略就是“回顾”,通过回顾熟悉试卷结构、明确试题功能、落实解题规范、提升解题能力。

元素化合物类题

对这类知识备考,要掌握常见元素(如Na、Mg、Al、Fe、Cu、Cl、S、Si等)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落实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结合实验现象或结合定量计算进行物质推断。在回答元素化合物类题时,要特别强调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正确和规范表达。

1.必考题中的元素化合物类题

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未知物质进行推断,是解第27题元素化合物物质推断题的重要思想。

2.加试题中的元素化合物类题

“Al、N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属于加试题要求。根据已知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是其考查的一种重要形式。

化学反应原理类题

1.电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3.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平衡知识的理解,包括“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标准燃烧热、盖斯定律、反应自发性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落实,可以构建数学模型以帮助理解。

分析:乙苯脱氢反应中,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保持一定温度、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其反应容器的模型实质是敞口容器。掺入水蒸气的作用是作稀释剂,可降低原料气中乙苯在混合气体中的分压,可促使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化学平衡正移,从而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

化学实验类题

有机化学类题

有机化学类题是近几次“选考”中最稳定的大题。试题面貌都是以有机物制备为背景的流程图,考查有机物组成、性质和结构的推断,考点涉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从原料出发设计制备有机物的方案等。要求能理解和应用陌生的信息,仔细和规范地书写有机结构简式和有机反应方程式。

总之,熟悉试卷结构、明确试题功能、落实答题规范、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备考化学“选考”的基本策略。

信息技术

学考选择题

选择题的综合性强,备考复习时可按考题分模块进行知识梳理,扩展知识间的关联。课堂上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形式,激活学生思维,生成思维导图,增强学生对整体知识框架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为答题做好准备。如复习网页知识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提到网页,同学们能想到些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联想,教师记录学生联想的关键词,最后按知识脉络结构和关联梳理连线,生成思维导图。

解答选择题时,要重视题目中关键信息的提取。阅读题目时划出关键词语,如“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在观察软件截图时,准确圈出考点涉及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解读,避免因审题疏忽造成失误。

操作性试题

Excel、Flash试题是典型的操作性知识与技能的书面考查,是必考内容。下面主要以Excel试题为例,从试题特征、复习建议、答题指导三方面进行分析。

1.试题特征

Excel试题多以工作表方式呈现数据,通过文字表达分析需求,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图表等方法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历次考题稳中有变。“稳”表现为考点稳、题型稳,比如每次考点均含公式计算、图表分析、排序或筛选;题型主要为填空题,偶有1个简答题。“变”表现为同一考点的考查角度灵活,如公式计算题的考查角度有:要求考生推导自动填充后的公式;根据简单计算模型写出符合Excel规范的公式;分析公式应用中的常见错误等。

2.复习建议

根据《考试说明》,结合历次考题分析,从公式、排序、筛选、图表等角度进行全面梳理,构建表格数据分析与操作的知识体系。复习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沿知识技能和答题规范两条线进行梳理。

选择Excel经典试题进行专题训练。在练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答题规范。审题时先观察、浏览表格数据构成,再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不疏漏关键试题信息;答题过程中,归纳、把握各考点的答题要点和表达规范;建立错题本,反思错误原因、总结正确答题方法,从而实现快速、精准答题。

3.答题指导

根据试题要求精准答题。如试题要求填写自动填充后得到的公式,在答题时书写的答案应是根据已知公式模型填充得到的公式,而创建新的公式模型得到的答案不符合题目要求。再如错误分析类试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考生答题的精准度不够。如对“#DIV/0!”错误原因、改正方法的考查,均进行“除数为零”的无区别答题。事实上正确的答题方法是首先区分考查角度是“错误分析”还是“改正方法”,若为“错误分析”就需要根据实际表格数据分析情况追本溯源,指出引起该错误的关键点;若为“改正方法”则需要从如何使之正确的角度进行精准描述。

依据Excel规范进行表达。如公式、排序、图表中数据区域表达时,连续区域以“:”为间隔符,不连续区域以“,”为间隔符,考生在答题时常常书写为“到”“和”“and”“∪”等答案。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规范和强化。

通过自我检查规避“下意识”错误。如书写公式时漏掉“=”,把“*”“/”运算符表达为日常数学规范“×”“÷”。实际上,考生基本都知道Excel公式中“=”“*”“/”的正确用法,但在答题时却常常漏写、错写,此时,通过自我检查可以有效规避这类问题。

Flash试题主要通过多媒体作品创作实例,考查作品创作的过程、操作和方法。在备考复习时,可以沿多媒体作品设计、各类素材处理、作品合成与调试这条线全面梳理,构建多媒体作品创作的完整知识体系。在答题时重视表达的精准性和规范性。如作品调试分析类的简答题,解答时需精准地给出“图层”“帧”“操作”信息;添加动作脚本类试题,解答时需规范书写脚本。

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算法试题中,学考与选考的要求不同。学考部分主要集中于考查流程图表示的算法分析和应用VB程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一般为采用一层循环结构或内嵌一层选择结构的算法。涉及的变量为简单变量(数值型数据或字符型数据)。选考部分主要考查常见算法的VB程序分析和实际应用,一般为采用两层循环结构或内嵌选择结构的算法处理一维数组数据。

1.学考部分

学考部分通常包括一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选择题以流程图方式呈现简单的算法,要求分析算法执行过程及结果。解答此类问题可以采用“模拟执行法”,按算法的执行流程,逐步进行分析,然后逐个排查各选择支。下面重点分析非选择题。

(1)试题特征

试题主要考查应用简单VB程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般包含3个小题。第(1)题为界面设计问题。试题给出不完善程序界面,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完善界面。侧重观察能力和VB基本概念的考查。第(2)题为代码填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程序,根据程序设计思路,在划线处填写合适的代码,侧重程序分析、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3)题为程序调试或运行结果分析。侧重对程序理解能力的考查。

(2)答题指导

答题时,考生首先可以结合程序界面阅读题目,明确程序要实现的功能是什么。在读题和观察程序界面基础上完成第(1)题的答题。然后根据程序功能,按输入、输出、处理顺序,模块化阅读程序,分析程序中的算法思想,找出解题思路。分析输入模块时,重点找出初始化数据存储在哪些变量中,是否需要输入,如何输入;分析输出模块时,重点找出结果数据存储在哪些变量中,如何输出;分析处理模块时,重点在于理清从已知到结果,这些变量是如何变化的,即采用的算法。在充分理解程序的基础上完成第(2)小题的代码填空。最后根据第(3)小题的具体要求,代入数据分析程序,完成答题。

(3)复习建议

考生要储备一定的算法(如累加、求最大值等)及VB基础知识,并能理解应用。因此建议在新课或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编写一些常用小程序,如数制转换、字符处理等,多上机实践,帮助理解基本概念,积累编程实践经验,形成基本的算法思维。

2.选考部分

选考部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一般包括4个加试题。其中两题为选择题,两题为非选择题。涉及查找、排序、枚举等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解答选择题时,建议首先通过读题,明确程序要处理的数据是什么,怎样存储的,然后采用“模拟执行法”,按程序执行顺序,逐步分析程序运行过程中数据的变化及运行结果,完成答题。这种答题方法容易掌握、准确度高,但速度较慢。高效的答题方法是熟练掌握常见算法及其VB程序,对照题目程序,锁定其考查的算法,分析关键性代码,快速答题。下面重点分析非选择题部分。

第16题一般以具体情境呈现常见算法VB程序的功能、界面和完整程序,但程序包含几处错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程序,根据程序设计思路改错。题目涉及枚举、排序、查找等教材中算法的优化、变式和应用研究。第17题作为压轴题,以数据处理问题为载体,在题目描述中呈现算法基本思想、程序功能、不完善的程序代码。一般包含2个小题。一是算法思想填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算法基本思想,完成填空;侧重对算法思维考查。二是代码填空:根据算法思想,阅读程序代码,结合程序设计思路,补出缺失代码,完善程序;侧重程序分析、设计能力考查。题目中的算法思想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或图示方式描述。

Step1:结合图示图表、程序界面等高效率地阅读题目,明确程序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变量含义,清楚程序中要处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如何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理解算法整体思想。

Step2:采用结构化方法阅读程序。对于复杂程序,首先按输入、输出、处理顺序,划分出三个顶层模块(自定义函数可自成独立模块),然后根据程序功能,按顺序快速阅读输入、输出、处理模块代码,明确核心变量含义、部分代码功能,把握程序总体处理过程。

Step3:在明确大结构含义情况下,根据答题需要逐层细化程序结构(如一个完整语句作为一个模块),将算法思想与程序代码不断对照,推演填空,必要时代入值验证,层层递进地推理答案。

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在读题和分析代码过程中,有意识、全方位地使用支架信息,如程序运行界面、算法图示、数据列表、注释语句等均为命题者为考生理解算法给出的支架信息,充分利用这类信息,可以很好地降低读题难度、提高答题速度。

通用技术

复习建议

1.回归基础,梳理考纲

2.查漏补缺

将平时练习中的错题复习一遍,找出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常考考点和对应的典型题型进行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归纳,对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小结,以求遇到类似问题时答题能有所突破。

3.适当地模拟练习

易错题型答题技巧

在历次考试中考生得分都不太理想的题型列举如下,简要分析这些题的答题技巧。

例1(2016年10月卷第3题)

如图所示是一款折叠电动自行车。下列关于该车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设计成可折叠结构,主要考虑了“物”的因素

B.采用电动助力,主要考虑了“人”的因素

C.人力驱动车轮转动时,可以发电并对蓄电池充电,符合设计的创新原则

D.不仅可以骑行,还可以固定起来成为运动器械,符合设计的实用原则

该题属于理解与应用型选择题,同学们在作答这种题型时,应看完每一个选项再做出判断,学会用排除法,排除显然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在考试中,该题得分偏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分析通常是从“物”、“人”、“环境”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来综合分析,不是孤立地进行分析,而A、B选项的描述方法是从单一要素来阐述,造成了学生对A、B选项判断的纠结,这时应该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侧重于从“物”、“人”、“环境”三要素中的某要素角度考虑;本题C选项的判断同样让人纠结,从题干和选项信息中难以判断该设计是否有创新,属于信息不全的选项;D选项显然正确,可以立即排除。遇上这样的试题,该怎么选出正确答案呢?根据已有信息,判断不出C选项的描述是否体现创新原则,因而既不能说其正确,也不能说其错误,先看其他选项:A选项的描述主要是侧重于从使用环境需要角度来考虑的,而非“物”的角度,因而出题者所认可的答案应该是A;B选项描述的内容侧重于从人的需要角度来考虑,说法正确,也可排除。

在考试中遇到像这样难以判断的试题,不可去钻牛角尖,部分选项难以判断时,学会用排除法或者从题干中寻找关键信息。答此类文字信息较多的选择题时,建议读完四个选项再作判断,以防出现理解偏差。

例2(2017年11月卷第5题)

如图所示是某形体的轴测图、主视图和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三视图补缺线题型有一定难度,所补的三条缺线在难度上一般会呈现一定的梯度变化,答题时应根据投影关系先把显而易见的缺线补齐。例如:在进行形体分析时,应先明确形体是切割型组合体还是叠加型组合体,要注意视图外围轮廓线拐角处的交点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可根据投影关系进行线面分析,判断该点在其他视图中的图线是否完整。

设计题在通用技术试题中占有较大的分值,答好设计题首先必须读懂题目。虽然题目中不会有晦涩难懂的语句,但从历次考试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同学由于未能完全理解题意而造成丢分。

必修部分的控制题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多,回答时首先要明确控制系统的输出是什么,当系统含有多个控制子系统时,应明确各子系统的输出,明确了输出即可快速明确该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执行器、控制器、控制方式等,这样答题不易出错。

例3(某地级市期末联考第15题)

(1)画出固定座的设计草图(支撑杆不需要画),必要时可用文字说明;

(2)在设计草图中标注固定座的必要尺寸;

以下方案为某同学的答案:

该题评分参考为:

(1)固定座可以安装在墙面上,安装方便可靠。(2分)

(2)支撑杆可以向上折向墙壁。(1分)

(3)支撑杆水平、折向墙壁时均可以固定。(2分)

(4)尺寸标注。(2分)

综合上题的分析,回答设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能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和要点进行分析与构思。具体来看,读题时一般应明确以下关键信息:

读题时可以圈出关键信息或要点。

构思时,实现相同的功能应尽量用相对简单的结构,构思与画图的要求如下:构思紧扣设计要求,图中体现设计要求,尺寸符合装配要求,一般画轴测图(立体图)。

标注尺寸时,一般包括:

(1)装配尺寸:与原结构有装配关系的尺寸必须标注。

(2)功能尺寸:和设计要求功能实现有关的尺寸必须标注。

要提高加试题中电子控制题的得分率,关键还在于平时的学习积累,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要认识所学的常用电路元件的实物,知道其基本用法,会用多用电表测电子元件等。要学会典型电路的输入、控制、输出部分的电路设计与分析,如水位控制、温度控制等。

在考试中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有助于同学们在考试中更能得心应手,减小答题失误。要考出好成绩,关键还在于平时的学习,所以要做好考前冲刺复习。

作者:

语文余杭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柳剑

数学杭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斯理炯

湖州市练市中学高级教师顾建伟

地理衢州第二中学正高级教师金子兴

化学景宁中学高级教师柳菁燕

信息技术海宁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陈跃

通用技术台州中学高级教师廖根仁

物理

4月物理学考选考即将举行。经过数月的复习备考,如何让复习效果最大化?除了平时的知识积累,考场发挥也相当重要。下面就考试时的注意事项给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作答顺序

解题技巧

1.全面覆盖,把握关键

审题应仔细,要把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光滑”、“恰好”等)圈出来,以便及时“回顾”。尤其要看清题目设问。

2.画图辅助,图文并重

物理解题的过程往往是将题干文字描述转化为相应物理模型的过程,这就是通常说的“建模”。要完成好这个过程,需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较为直观的图象或示意图等——例如运动学中的x-t、v-t图象,物体运动的过程示意图,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轨迹图等。这些图象更利于考生对题目的理解和作答。

3.分类讨论,注意多解

4.就题论题,避免定势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规律,学生答题时可能会发现平时强调的知识、结论在考场中并没有派上用场,这是因为考题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就题论题,避开思维定势,科学作答。

答题规范

在高考评卷中,要求计算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现就如何规范作答举例如下:

3.科学的书面表达

在答题的过程中,保持卷面整洁且表意清晰。

4.合理的答案形式

①对于矢量的回答除了大小还得回答方向,例如问物体在2s末的“速度”,则不但要计算回答出速度的大小“4m/s”,还要写上此刻速度的方向“水平向右”。若答案是“-4m/s”,则应该回答出负号的含义(即方向)。

②对于方向的描述一定要精准确定。

如图所示的方向应描述为“与x轴正向夹30°斜向上”。

③如果答案是数字,则要注意题目中对计算结果的要求,是保留几位小数还是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若题目没有明确的要求,则默认保留两到三位有效数字;若该物理量是有单位的,则在数字后面一定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填涂提醒

选择题建议全部做好以后再填涂,填涂的时候一定要用指定的铅笔(2B)进行规范的填涂,若涂错则尽量擦干净以后再重新填涂。

填空题(即实验题)有可能涉及到作图问题,例如画伏安特性曲线、电路连线等,此时建议先用铅笔作图,等确定后再用黑色签字笔描一遍。

若答题时弄错题号顺序,则一定要及时举手报告监考老师,切不可自己随意用“指示线条”表示,以免失分。

综上所述,只要考场中冷静细致,注意细节,自信而不盲目,就一定能够发挥出满意的水平。

(本文作者:梁恒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

答题误区

纵观浙江省五次选考思想政治答题情况,主观题得分率一般不超过50%。考生在主观题答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漫天撒网,面面俱到

2.事理脱节,空泛而谈

3.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4.缺乏规范,严谨不够

答题时没有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或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如2017年11月选考卷第38题将“经济手段”写成“市场经济手段”“经济”“金融政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的,只能拿1分。部分考生在表述中甚至夹杂有错别字。新高考以来,考生超出方框答题现象大为减少,但字太大或太小、行距过大或过小、整体不美观,字迹潦草等现象仍时有发生。

答题建议

分析与总结历年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失误,笔者认为,考生要在考试中有效作答,必须掌握一定的考试策略,回答主观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夯基建体,灵活准确调动知识

2.细审快答,材料原理有机融合

若要做到这点,则除了平时复习中强化主观题的练习,考试中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关键所在。一定要仔细认真地审题。

首先审设问,从设问中明确三块内容:一是确定题型,即问题方向,如选考中原因类主观题出现较多,指向直接明确;二是确定知识范围,如框题、目题或小知识点等范围,即理论依据;三是材料指向,即问题中对材料的限定,这是很关键的点。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说明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新经济领域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2016年10月选考卷38题),考生审题时确定该题属于意义类,表述时可以用“有利于”。明确知识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属于目题范围。材料指向为“民间资本加速流向新经济领域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组织答案时必须紧紧围绕该点进行论述。

3.过渡总结,开头结尾互相呼应

浙江高考思想政治试卷答案的编写历来注重开始的过渡和结尾的总结提升。新高考背景下,这一传统要求在加试题《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综合题中体现最为明显。五次选考卷中该部分都是主观题中得分率最低、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道题。考生在答题时尤其要注意仔细审题,这样理论与材料的结合度更高。考生可采用“代入法”,如果提炼不出更为精准的语言,哪怕是照搬材料和设问也要注意过渡和总结部分的书写。如2017年11月40题第2问答案开头“美国两党制是美式民主的重要内容”,结尾“由此说明,美式民主不是民主的典范,国际社会和许多美国老百姓对美式民主深感失望是有道理的”,看似完全照搬材料和设问的两句话,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得分点。

4.突出重点,规范有序组织答案

(本文作者:胡震芳高级教师)

生物

转化信息,化繁为简

题干所给信息往往有不同呈现方式,如文字、图、表等,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迁移,转化成熟悉、直观,与教材最为接近的信息表达方式,然后再进行判断,我们就可明确问题指向。比如当题干文字繁琐时,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将文字信息迁移转换成图表;当题干以不熟悉的图表呈现时,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图表,正确识别点、折线或柱状图等,提取有效信息转换为可用信息,最终迁移到熟悉的情境中解答。

整合信息,定位考点

考试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场景而无从下手,新的背景材料一般是已知情境赋予新意或全新情境。这类试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内容就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理清题目表达的含义,找到反映题目本质的关键词句,即所谓的题眼,将陌生情境或材料中蕴藏的新信息与已掌握的知识对比整合,抓住题眼,准确定位考点,确定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该问题,答案自然水落石出。

例2(2017年11月卷第32题)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

(3)已知葡萄糖与蒽酮试剂反应能产生颜色。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曲线的制作。用蒸馏水配制______,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以______的标准曲线。第二步,样品处理。将待测酒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______。第三步,样品测定与计算。

解法总结:此题乍一看题干,会直接定位考点是“酿酒和果醋的制作”,但在第三小题中出现了对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这是在平时实验中没有涉及的,考生感到陌生。仔细审题,找到关键词“光电比色法测定”,和所学知识进行比对发现,此小题的考点是“亚硝酸盐的测定”。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取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以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知识迁移引用到此题中,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葡萄糖标准溶液,葡萄糖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

找到题干中的“题眼”,准确定位考点,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

挖掘信息,完善题干

解法总结:此题先抓住题干中提到的“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信息,明确考题中涉及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进而猜测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再抓住“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这个信息,由此推测同一对基因可能在受体细胞染色体上出现两次或多次。

充分挖掘题干中所隐藏的信息,做出合理推测,再利用题干所给的其他条件进行验证,做出准确判定。

(本文作者:徐猷高级教师)

历史

古人云:“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刻苦努力固然是成功的根本,然而决胜考场不仅需要勤学苦练,也需及时回顾和反思,尤其是考场经验的总结。在四月考试即将到来的日子把教学和评卷过程中的几点所感送给各位,希望对你们考试成功有所助力。

勇于亮剑,所向披靡

传说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也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最后倒在对手的剑下,亦虽败犹荣,这就是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亮剑精神。

同学们上了考场首先要充满自信,敢于亮剑,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坐在考场等待开考时,可尝试深呼吸三次。然后在心里大声说三遍:“我是最棒的,我肯定会成功的。”这样不断地重复直至开考。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是一种提醒和指令,它会使我们充满自信心和行动力。希望各位都能带着“亮剑”精神迎战这场考试,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谋定后动,知止有得

古人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意思是谋划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才能够有所收获。对考生来说,“谋”和“知”就是审题的过程,如同作战用兵的战略战术,三思而后行才能实现“未战而庙算胜”。

1.“谋”、“知”主题

每个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有主题,然而很多考生都忽略了对这个问题的考量。主题是试题的灵魂,是材料选择、组合和试题命制的凭依,也是答题的指导思想。对主题的把握,可以使考生跳脱题目的种种表象和陷阱,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高屋建瓴地俯视试题。

对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明确主题后更易于排除干扰项,做出正确选择。

例1(2017年11月卷第22题)

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这一题如果明确主题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的独特地位,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意义,那么答案不难判断。

对于主观题来说,明确主题可以预防偏题现象,有利于答案的思考和组织。主题主要体现在题号后的主题句,如果没有主题句也可以通过对该题全部材料和问题的迅速浏览来明确主题。

例2(2016年4月卷第31题)(试题略)

该题的题号后没有主题句,但根据材料(出处、图示标题等)和设问可以明确此题主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成果。如果把握了这一主题,答第一题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时就不会漏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答本题第二小问“初步成果”时就不会漏答“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等。第二小题“企业制度”、“经济体制”等也容易得出答案。

对主题的把握除了要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还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即转换到命题者的角度来获得。笔者在二轮备考中就安排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每个通史专题命制8个选择题和1个材料题。学生利用课本资源(正文、知识链接、课后练习等)、辅导资料和试卷等进行原创或改编。从开始的叫苦连天到初见成效的欣喜,再到游刃有余的从容,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学生解题思维有了明显的提升,也产生了一些优质的命题。抓住材料叙事结构特点,材料与教材、设问的链接点,设问的限定词等从应试者和命题者两个视角进行对照,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

2.“谋”、“知”设问和材料

明确试题主题后,要进一步厘清设问和题干。

选择题主题明确后,还要审清题干时空、划出关键词、看清正向还是逆向、仔细推敲各备选项,最后确定符合题干的最佳选项。推敲备选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比如,题干问的是结果,而备选项指的是背景,则排除此项。

推敲备选项是否与材料和题干有直接或必然的逻辑联系。即使备选项是正确的说法,但与本题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关联,也应排除。

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比如,A、B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设问为“……的根源”,A、B两项同时符合题意的情况下,则B项应排除。

推敲备选项是否带有绝对化倾向。如果备选项中出现“所有”、“彻底”“始终”、“一定”等具有绝对化倾向的限定词,要慎重选择。

主观题的主题确定后,先要“谋、知”设问,即明确设问四要素:答案范围、求答内容、方式提示、限定条件。

例3(2017年11月卷第32题)(材料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答案范围:材料一和所学。要注意两种常用的问法。第一种“根据材料X回答……”、“概括材料……”等问法,从材料得出的直接或间接信息占答案的主要部分。第二种“根据材料X和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得出的信息占答案比例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判断。但无论哪一种问法,都要根据题意对材料的信息充分利用、合理解读。记住一个原则——试题材料无废话,存在即合理,尤其是材料出处出现“摘编自”、“据……整理”等字样。如检查时发现材料完全没用,则基本可以判定自己答案存在较大问题,应及时修改完善。

求答内容:启蒙思想的内容。一些考生却答成了启蒙思想的意义,典型的离题万里。

方式提示:指出。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指出、概括、说明、简述、分析、比较等,要明晰每种问法的具体要求。比如,“指出”不是联系比较、揭露本质、揭示趋势,而是简明列举、史实罗列。再如,“概括”不是摘抄原文、细节罗列、脱题发挥,而是浓缩提炼、勾勒本质。

接下来,“谋”、“知”材料。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通过“速读”、“精读”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同时厘清思路。要特别注意一些地方:材料出处(迅速进入材料情境、确定答题方向)、材料首尾(往往就是关键语句、答案要点)、标点符号(分号和省略号往往提示了并列的要点)等。

对于考生来说,试题“谋”、“知”是答题的前提,答题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不要急于行动,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

精心部署,赏心悦目

对设问和试题进行全方位的“谋”、“知”后,就可以下笔答题。主观题答题要精心部署,做到分数、逻辑、序号和书写的四位一体。

1.量分答题

一分一要点,最好比分数多答一点,比如2分小题答3个要点,3分小题答4个要点。

2.逻辑清晰

3.要点化,序号化

从平时和学选考的批卷情况来看,能够做到要点化、序号化的答卷一般都是高分卷。每个要点都先概括,后说明,每一点都要把关键词和重要的结论放在前面,逗号隔开再简要解释。并且应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

4.书写规范

书写答题语,即在每个小问的答案前简要标明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如“作用:”、“条件:”等。同时要注意字迹清晰。

最后送大家四个字:天道酬勤。相信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必然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HE END
1.网页设计实例解析与实用技巧分享助你提升设计能力设计师交互设计我们将深入探讨网页设计的实例解析与实用技巧,帮助你提升设计能力。无论你是一个刚入门的设计师,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技能的老手,这里都有你所需要的知识。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切入,分析成功网页设计的核心要素,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你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3971R205569BV4.html
2.《数学之美》吴军读书笔记闵文斌在这样的系统设计之下,即使是一条非常短的句子,也需要一个长长的语法分析树来对句子进行分析。而对于不同的句子,需要有不同的语法分析方式,早期的语法分析规则全是由人工录入的。书中列出了对于文法分析规则中面对到的两个突出问题: 1.首先,要想通过文法规则覆盖哪怕20%的真实语句,文法规则的晒单至少也是几万条。https://www.cnblogs.com/maxmin26/p/5412936.html
3.海底世界教学反思针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感知强的特点,我设计的提问是让学生来找找海底有哪些声音,画出句子,读一读。在进行重要句式“有的……有的……”训练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练说,为连起来说积累说话素材,降低难度,同时也补充了省略号的空白。并从不同方面评价学生的说话,给予肯定和鼓励。https://www.qunzou.com/jiaoxue/fansi/1834194.html
4.《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20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高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背景: 《莫高窟》一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课前调查发现,课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距比较大,因此https://www.ruiwen.com/jiaoxuesheji/4084799.html
5.《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活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https://www.yuwenmi.com/jiaoxuesheji/3860362.html
6.ChatGPT提示语(工作学习科技运营音乐)chatgpt提示词我想让你充当剽窃检查员。我会给你写句子,你只会用给定句子的语言在抄袭检查中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回复,别无其他。不要在回复上写解释。我的第一句话是“为了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行动,语音识别系统必须能够处理非语言信息,例如说话者的情绪状态。” 作为求职信 https://blog.csdn.net/qq_26402269/article/details/137586396
7.关系抽取调研——工业界腾讯云开发者社区Sent-Track:从句子级别上根据给定句子预测给定人物实体对的关系 Bag-Track:从包级别上根据给定句子集合预测给定人物实体对的关系 数据来源 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网页文本,其中验证集和测试集是通过人工进行标注的,而训练集是通过远程监督(Distant Supervision)自动生成的。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899623
8.基于javascript实现句子翻牌网页版小游戏javascript技巧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javascript实现句子翻牌网页版小游戏的相关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GPT4.0+Midjourney绘画+国内大模型 会员永久免费使用!【 如果你想靠AI翻身,你先需要一个靠谱的工具!】 本文实例为大家分享了js实现句子翻牌网页版小游戏,供大家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效果图: 实现思路: 考察打字能力和记忆能力https://www.jb51.net/article/81390.htm
9.99个互联网常用词汇,建议收藏“食用”Intellectual Property,各种创造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forum/topic/4159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