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国字号”运河主题博物馆里,收藏了哪些景与情?丨评新而论

今天,无数游客涌向一座新开放的博物馆。国字号,说明它的地位;扬州,标明它的方位。

古老运河畔,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满载岁月遗珍、肩负传世重任,带着人们去感受运河文化的厚重悠远、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躬逢盛世,对大运河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指挥、部署推动下,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被纳入工作大局、摆上重要位置,成为沿线地区的共同行动和火热实践。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是江苏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造福沿线人民增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怀国之大者

树立江苏样板

水运文运连着国运,水脉文脉连着国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17年2月,在北京通州区调研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之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期间,专门考察了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扛起使命责任、不负殷殷期盼。这几年,无论是省委全会、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还是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考察调研,大运河总是出现频次极高的关键词。记者梳理发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省委书记娄勤俭2次召开会议、5次出席活动、12次考察调研、30多次指示批示;省长吴政隆5次召开专题会议、6次出席活动、20多次作出指示批示。

就在十多天前,由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又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要求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放到“十四五”发展的大局大势中把握,放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中考量。工作时序继续推进、工作要求不断加码,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了解江苏的人会发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绝不会停留在会场里、纸面上,而会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项目和务实行动中。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同样如此。

规划建设上,突出“快”,在国家《规划纲要》和《建设方案》大框架下,江苏《实施规划》在全国率先施行,首部省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完成,6个省级专项规划和11个市级实施规划配套出台,形成“1+1+6+11”规划体系,引领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工作推进上,突出“实”,江苏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作为省领导挂钩联系的重点改革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把压力传导下去、把效能激发出来。还设立全国首只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专项债券,“多源引水”为项目建设“解渴”。

秉持传世之心

打造标识工程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时代经典之作”的厚望。

今天,正是项目建设交卷时。走进这座博物馆,如同漫步于一座立体活化的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在这里,可以驻足品思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可以通过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1万多件(套)文物展品,欣赏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可以沉浸式体验运河沿岸的美好生活,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中穿行,沿街是饭店商铺,脚下是潺潺流水,顶部是声光电技术虚拟出的日出日落,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博物馆内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青少年互动体验展,孩子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了解运河水工科技、体验运河探索乐趣、领略运河沿岸风物。

看到一个个稚嫩的笑脸,记者感受到,一个好的博物馆,一定是“活”的,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给参观者以知识、以启迪,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这里,大运河的故事一定会激活他们的感官、浸润他们的精神,转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尊崇。我们如何面对现实以及未来,往往取决于我们如何传承历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静默千年的文物,还是匠心独运的演示,都在助力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放大利用效能

作为博物馆的建设者,扬州市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据介绍,未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边将建成一座码头,观众在此坐船,向南可达长江边的瓜洲,向北可达东关街码头、天宁寺御码头,串联起扬州最具特色的运河游览线路。或许博物馆本身不盈利,但是可以借助其强大吸附力,把更多的观众变成扬州的游客,为这座运河古城带来更多人气。

事实上,在运河沿线乃至整个江苏,这样的思路无比清晰。在运河沿线,把重要节点打造成一颗颗“珍珠”,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充分展现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独特魅力。而放眼江苏全省,正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创新带,把沿海打造成令人向往的风光带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把沿太湖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把沿大运河打造成江苏的美丽中轴,水韵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交相辉映,一个高品位的美丽江苏正在清晰呈现。

一个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折射的是这个东部省份对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担当、对传承中华文明的自信自觉、对谋划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雄心壮志。携千年风华、展时代新姿,大运河,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写就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THE END
1.千年文脉,在博物馆里“遇见”大运河运河两岸,这些博物馆讲述运河文化 大运河从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座城市穿流而行,沿线有多家博物馆以运河为名,讲述运河的江苏故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管钰楠/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今年第http://dyhyjy.yzu.edu.cn/info/1018/3488.htm
2.浙江.杭州感受大运河文化魅力,打卡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金华路运河文化广场 是一所社会科学类运河专题博物馆 目前主要藏品有467件/套 是了解大运河文化的主要博物馆之一 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主要展厅 .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 主要分三个时间段 分别介绍了大运河自春秋战国吴王夫差开邘沟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92832370&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3.博物之旅·走进国家一级博物馆①新时代大运河文化焕发新光彩“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一项‘最中国’的伟大奇迹工程。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表示,依托新时代大运河考古的重要成果,深入挖掘它们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用展览的形式,让更多人走近并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5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