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被称为“中华文明祖庙”的博物馆,凭什么能代表中国的历史?

用“磅礴”来形容某个博物馆似乎不太贴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确是有这样的气势。

近2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它方正敞亮;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它自有威严。作为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国博在诸多博物馆中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2013年游客接待量达到745万人次

围绕着它有着许多赞誉:中华文化祠堂、文明祖庙、文化艺术殿堂......所有这些称呼都指示着国博的显要与特殊。

国博内部展厅陈设

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而言,国博提供了最为生动的,翔实的引注:在这里,文明、道德、文化、伦理,全都拥有了最具现化的实体。

面对这千年来未曾中断的历史长河,如今,我们若是想要回望,又该撷取哪一瓢?或许,只有走进国博,我们才能获得答案。

1.国博是如何讲述“什么是中国”的故事?

刚刚落成的国博

“记录历史”,是国博的其中一项功能,而如何“展示历史”,亦是其更为重要的一面。不同于地方博物馆集中在讲述一个地好人美的故事,向内,国博承载着文明的脉动;对外,它具体而明晰地代表了中国。也是由此,在国博的展设中,它试图向我们所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是中国”的故事。

这是一个宏大而细腻的叙事:华夏、九州、中国,名字的变换中,即已经向我们揭示出历史的其中一角:疆土的扩张、战争的风起云涌、残酷的厮杀、浪漫的史诗、璀璨的盛世....有关于中国的种种,既应该是庞大的,也同样是复杂的。

1959年《中国通史陈列》展厅的陈设,图源:爱历史

如何才能从容地讲好这个故事?在1959年举办的《中国通史陈列》展中,我们即可瞥见国博的深厚功力。

国博的前身分属于两个重要的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1958年,两个博物馆共同协作以承办《中国通史陈列》,这次合作,也为后来的两馆合并奠定了基础。

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文物的价值仅仅停留在“古玩”的层面。因而,这次展览既是首次公开向大众展示国之珍宝,同时也是第一次以文物作为展览之形式,试图以更生动的方式去讲述中国历史。

正在观展的人们,图源:爱历史

为了这次展览,除去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当时还特意召集了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夏鼐、商承柞、邓广铭、闫文儒、贾兰坡、郭宝钧、安志敏、苏秉琦、王毓铨这样重量级的专家,由他们共同进行布展的策划。

同时,还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征调了大量文物,许多地方博物馆的库存文物都被全部搬来,就连原本的镇馆之宝,也从此永远的留在了国博的橱窗当中。

1959年的《中国通史陈列》展,奠定了国博建立后的基础形构,今天国博的基础展厅仍是在参照了此次展览的基础上,才分设成“古代中国”与“复兴之路”两个部分。这其中的“古代中国”展则尤为精妙。

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鹰形陶鼎,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商朝:“后母戊”青铜方鼎(原“司母戊鼎”),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南朝:凤凰画像砖,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而在地区跨度上,国博所选择的文物由南到北,自东向西,完整涵盖了今日的国家疆域。就在旧石器时代的农具这一段,我们便可以看到,从福建的昙石山文化、上海的崧泽文化、内蒙古的赵宝沟文化、江西的筑卫城文化、河南的仰韶文化到东北左家山文化,看似独立的文明之间早已相互交融,它们已形构出华夏文明的最初模样。

旧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恰好与今天中国的疆域是完整重合的,图源:知乎@韩德雨

在古钱币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往来贸易交汇,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南蛮北夷、东狄西戎亦同样是中国。

2.“重物”织罗、“细物”点缀里的大历史

要讲好历史,不仅主线剧情铿锵有力,旁枝末节,也要归一有据。而国博讲历史,最主要依靠的便是大量的文物。

国博是世界上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藏有近乎130万件文物。器物的丰厚自然地化作文化的意蕴流长,那说不尽的传统故事,道不完的才子佳人,连同历史残存的点滴风韵,皆被郑重地收藏于此。在这其中,既包含人面鱼纹陶盆、金缕玉衣、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这样曾震惊世界的“重物”,也还有两只泥碗、一条鲸鱼骨、一把象牙梳这样寂寂无名的“细物”。

新石器·红山文化的代表:玉龙,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重物”之重,常在于其精巧和高超的工艺,它们代表着过去的某个节点中,中华文明曾抵达过的顶峰:一枚战国时期的十六联弧三兽纹青铜镜,镜作圆钮,饰有八瓣花瓣纹饰,又刻以三条长卷尾顾首的神兽,顾盼生姿、活灵活现,彰显出战国时青铜技艺的精巧。

战国:十六联弧三兽纹青铜镜,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一尊三彩釉陶载乐骆驼,骆驼昂首挺立,人像栩栩如生。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唐: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一对乾隆时期的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外壁施霁青色釉,又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仅一对耳尊便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巧夺天工,象征着粉彩瓷器的制作巅峰。

清乾隆: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重器的织罗,串联出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节点。而看似平平的细物,却能以小见大,它们代表着文明丰润背后的生动一刻,高光之下,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才是构建起秩序的往来常态:

两只普通的泥碗,看似普通,造型也并无别致之处。然细看,却能清晰看出这碗底的印痕。草席和布料极易腐朽,难以保持,但是这碗底所印下的痕迹,一为草席纹、一位布料纹,经纬交错间,却已将中国人使用布的历史向前推至了石器时代。

两只泥碗,图源:知乎@韩德雨

两节鲸鱼脊骨,出土地却是在深居内陆的河南。这便足以显示出商代后期已有较为发达的跨地区贸易水平和跨地区的运输能力。

鲸骨,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一只修复后的陶罐,破裂不堪,造型粗陋。但是这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陶器的出现标志出新旧石器时代的分野,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准确地锚定在了一万年前。

陶罐,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文明是厚重的,浩瀚的书卷只能堆叠出它最基础的样貌。但是在国博,借由这众多的文物,我们可以直接触碰到那宏大的轮廓。

3.最容易被忽视的国博建筑,也最不该被错过

许多去国博的人,常常是直接奔进里面的展厅,而事实上国博的建筑本身,也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国博外围的柱子设计,为博物馆内部提供了极好的采光

国博的建筑形制采用的是最为典型的一种传统制式:围合庭院。这座地上五层,地下两层的宏伟建筑,是方方正正的轴对称设计,左右相合。最里面的四方形制又外合多座庭院,既是北京四合院的一种变形,又形似缩小的紫禁城。

国博旧址的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出轴对称的结构,完美地还原了四合院的基础制式

国博的总建筑设计师是张开济先生,四合院和园林都是他最钟爱的建筑元素,也是由此,国博内还保留着大片的园林设计。

张开济先生不仅设计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天安门观礼台和北京天文台都出自他手

传统园林与四合院都各种从原来的建筑语境中脱离而出,重新在此一同完成了古建筑的现代化演绎:既是山水,也是庭院;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文明的更迭。

从历史的讲述,再到器物的摆置,在国博,这里随处都散落着文明的吉光片羽。每一个展厅都充盈着国之瑰宝、时代之器物。

也是在国博,从古代中国走向复兴之路,历史不再淹没于文字,不再掩埋于书海,它生动形象,它缱绻动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指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门票:持身份证可免费参观(因疫情影响,现在参观国博需先在“国家博物馆预约服务系统”中提前预约)

Tips:

古代中国展厅所在的位置,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3)除了这两个基本陈列展,国博还有常设的专题展览,其中“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古代佛造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和“宋代石刻艺术”都相当值得看。

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展出的纹样,图源:动脉影

4)国博还会不定时推出精彩的临时展览,频率快质量高,目前最推荐大家去看“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和“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宝展”。

“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海报,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宝展”,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5)国博也会携手地方博物馆共同举办精品展览,比如此前与四川博物院合作的“食味人间·饮食文化展”。根据国博最新展讯,巡展“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将于4月23日走进深圳博物馆。

巡展“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预告,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THE END
1.探秘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国家博物馆之旅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中国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不仅是一座国家级的文化殿堂 也是一座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的桥梁 馆内珍藏的各类展品琳琅满目 为观众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一 博物馆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 建筑风格独特 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元素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3566660&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2.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身为国字头博物馆,其地位在众多博物馆中可见一斑,建筑也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 参观国家博物馆,最大的感触就是太大了,面积宏伟,展厅众多,藏品丰富。百度了一下,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参观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丝绸之路https://m.dianping.com/review/562817153
3.中国国家博物馆红色文化北京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高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是世界上https://www.bjdch.gov.cn/mldc/bglj/hswh/202311/t20231122_3307384.html
4.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https://s.visitbeijing.com.cn/attraction/118030
5.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 总面积七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48个展厅。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https://www.meipian.cn/57mrr0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