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人物:王成启和他的乡村红色博物馆

2016年5月,王成启红色收藏博物馆被首批认证为沛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

2017年9月,沛县感动沛县十大最美人物颁奖仪式上。红色博物馆馆长王成启站在领奖台上;

2018年12月,以红色文化博物馆为主体的沛县红色文化公益联盟党支部成立;

2019年10月,王成启的乡村红色博物馆提档升级,成为张寨镇陈油坊村红色文物展览馆;同年,他还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红色基因传承者杰出个人”提名奖;

沛县张寨镇陈油坊村的王成启虽然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但他却是沛县及至全国小有名气的“红色收藏家”,虽然只有50岁出头,但已经钟情“红色收藏”40年,拥有各类红色题材展品近5万件。

家乡总是时不时地出现许多让人既惊奇又暖心的稀奇事,张寨镇的一位农民自办红色收藏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当初并没太在意,估摸着就是某位村民出于自己的爱好在家中辟出一个房间,摆设一些旧书报和老物件而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陈油坊村的一处普通的村居时,老远就看到了墙壁上具有年代感觉的巨幅宣传画,图画中的内容让我这位年过六旬之人倍感亲切,随之对这家农民自办的红色博物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一探究竟。

一件有价值的文物总是记录一段历史,富有一段传奇或平凡的故事。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需要有人去寻找,王成启就是寻找红色文物藏品队伍中的一员。

王成启钟情红色收藏40年,跑遍了全国各地,收集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近百年历史的红色藏品达5万余件。2016年3月,他用女儿二层小楼创办红色文化展览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展览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有书籍、报刊、杂志、老照片、连环画、邮票、油画等30多个品种。

红馆自成立以来,以征集红色革命文物,挖掘、研究、整理革命历史为己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开馆首月就接待开馆首月接参观者9000余人,吸引了安徽砀山、萧县,山东微山,铜山等周边群众前来参观。

向参观者背诵毛泽东的《星星之光可以燎原》

王成启很健谈,说起收藏经,滔滔不绝,原来,早些年他就在上海从事收藏生意,利用自己的智慧掘得了市场第一桶金,在得到原始积累后,他改买卖为专门收购,整天奔波于上海及周边的古玩、文物市场,只要有看中的藏品,要是不能入手,他茶饭不思,想方设法也要弄到手。

聚沙成塔,他用近40年的坚持,在红色收藏领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的手里有十多个种类,共四五万件红色藏品。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他萌生了办民间红色博物馆的想法,于是他拿出一部分藏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利用女儿王倩家的二层小楼办起了一个红色博物馆。

二楼北墙面的一幅红军会师油画,是红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王成启的关于这幅油画的故事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完成。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知名油画家画了这幅作品,后来出现在上海的收藏市场上,其大气的画法和精湛的内容以及伟大的长征精神、历史价值被精明的王成启一眼看中,当即他筹借了10万元巨款购买下了这幅作品,在当年,万元户还是凤毛麟角,就别提10万元了。

此后不久,国内许多收藏家得知这件宝贝,给出高达百万的价格要求王成启转让这幅油画,被他婉言拒绝,他说,给现金的钱也不卖,这不单是这件藏品的弥足珍贵,而且是他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幅作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红军长征的精神。

如果不经王成启讲解,很少有人知晓他的用心。就连藏品展柜的式样,他也精心做了设计,经过多番思考,他最后定型为党的一大会址造型,还专门在柜子安装了射灯,意喻一大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一大会议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王成启从柜子拿出一本塑封过的老信件,他说,这些信件的作者是位老革命,至今还健在,已经九十多岁,信件是工工整整竖写的家书,字迹工整,清晰可辨,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洋溢着革命战士的乐观主义,对战火纷飞年代的艰苦生活的栩栩如生的描写,至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王成启钟情于收藏,几近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只要看到有关于中国红色革命和毛泽东内容的藏品,只要看中,可以不吃不喝省吃俭用买下来,如果遇到喜欢的东西买不下来,心里就特别挂念。

为了增加藏品,他奔波于北京潘家园、上海文庙等地的收藏市场,具体花了多少钱没统计过,也算不清楚了。为了办博物馆,为了向社会和群众更好展示这些藏品,王成启又投资几万元做了精心的布置。

眼下这座民间红色博物馆有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各代领导人的文选,早期的报纸和杂志,以及解密过的朝鲜战场上的作战文本,还有书签,门票,老照片、信札、幻灯片等等,在二楼的墙角边,看到了2台老式的电唱机和文革期间样板红的胶木唱片。

最吸引中青年参观者注意的是那一排排小人书的连环画册,除了像《白毛女》、《红旗渠》、《渡江侦察记》等中年人这些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看上去很陌生的却能引起老年人共鸣的连环画故事。

王成启谈起在农村办红色博物馆的初衷时说:“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连我们农村的村民物质生活也越来越好,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现在把这些藏品展示出来,就想让大家重温红色文化,让年轻人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参观者感受到正能量。”

随着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王成启的红色博物馆名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年人,看到这些藏品都会难掩心中的激动,老泪纵横。

“办红馆的过程也是感动的过程,一些老干部和群众以及家人的支持是我把红馆办下去的动力!”这其中就包括王成启的家人,女儿王倩和女婿王明哲全力支持父亲,平时帮助整理藏品,如父亲有时外出,女儿就担当起接待员和讲解员。

年过九旬的离休干部王世晶把自己多年制作的抗日内容的展板赠送给了王成启,还有许多群众把有价值的红色内涵的藏品捐赠给了红馆。

八十四年前红军主力会师甘肃会宁的油画

市委、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前来指导

70多年部队战士“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日记,如同铅印一般工整的字体,让大家叹为观止。

2019年年底,王成启荣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红色基因传承者杰出个人”提名

红色文化公益联盟在疫情蔓延的初期向湖北黄石红十字会捐款16700元

为了让藏品“活”起来,他整理出可以外出展示的藏品,精心制作展板,用实物和图片想结合的方式,开始走进厂矿、机关、学校、乡村和社区,让更多的人触摸革命斗争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展品的魅力。红色文化的传播就这样做到了“走起来红一线,停下来红一片。”

王成启很忙,担任张寨镇魏老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后的他更忙,村里大大小小的事让他团团转,尤其是抗击新型肺炎中,他在村委会里一边20天没有回过家。

“三十五年,从未间断,你把心栓在了红色收藏之上;

三十五年,你栉风沐雨,把全国各地都已跑遍。

一件件藏品,累积成一个时代的高度;

一次次参观参展,让红色传统永驻人们心间。

你以执着的身姿默默前行,把革命前辈的精神弘扬;

你用自己梦想成就贫困学子的梦想,用志愿者的热情构筑起爱的家园。”

在“感动沛县十大最美人物”的颁奖仪式上,笔者为王成启写了这么一段颁奖词。

THE END
1.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5篇20241216.doc厦门桥梁博物馆,这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博物馆,让我们收获颇多,感受到我国建桥的高科技水平。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3这天是20__年6月9日,星期四。我们年级利用下午上课时刻,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下方我来总结一下本次活动的感受!首先,在入馆之前,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周密的检查,唯恐我们把这炸了似的,经过重重检查,我们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0271198.html
2.2024年参观历史博物馆观后感(6篇)观后感案发时间和原因都在电视机上滚动播出。我想:“这是在警示参观者,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要遵守博物馆的参观秩序,爱护每一件展品。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艺术品,保持良好的教养”。 接着,我们去了玻璃迷宫,踏上台阶进入入口,感觉自己身陷玻璃迷雾中,能看到好几个自己。我和爸爸妈妈拿着工作人员发的https://www.dddot.com/zuowen/c12/87859a98be5aa86bb3f0976fb675e67f.html
3.参观世界四大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一、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2016年6月9日参观游览。圣彼得堡的冬宫是世界著名景点,而我们则是在电影“列宁在https://www.meipian.cn/57nuxeuc
4.首都博物馆观后感2000字五篇首都博物馆观后感800字首都博物馆观后感2000字五篇,首都博物馆观后感800字以下是WTT给大家整理的首都博物馆观后感2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WTT一起来看看首都博物馆观后感200字lt,一gt,博物馆的陈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观众的需求为第一的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41667167.html
5.金沙见习报告(精选8篇)2.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开拓视野,增长见闻。 3.通过文物了解三千多年前古蜀国的发展,古今对比,用整体史观看历史问题 4.通过见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见习目的地简介金沙遗址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它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1r4u1l7.html
6.2024党校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精选32篇)通过一系列的参观、考察、体验,通过听讲座、观看《井冈丰碑》、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到井冈山革命历史陵园敬献花圈、祭扫小井革命烈士墓、走朱毛红军挑粮上山小道、参观茅坪八角楼和黄洋界哨口等现场教学点,我被井冈山革命领袖和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深深地感动。感受了一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干革命、打江山的艰难困苦http://m.yueduku.com/fanwen/xuexixindetihui/616/616263.html
7.云南采风心得2000字3篇云南采风心得2000字 采风总结和体会范文大全 当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会习惯将它们记录下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方法,能让我们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大家在写总结时不妨参考的这篇采风总结和体会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 采风总结和体会范文120xx年8月30日一大早坐上校车前往杭州丝绸博物馆,开始我们6天采https://www.hnbllw.com/xindetihui/2023/0501/418666.html
8.2024年大学生思想汇报模板2000字(通用32篇)2024年大学生思想汇报模板2000字 篇1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非常荣幸。入党是我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向往的一件事情,我非常渴望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虽然一直都没有机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我都主动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我经常会到图书馆看一些关于哲学方面的https://www.fwwang.cn/plus/view.php?aid=990990
9.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2000字(精选10篇)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地看看农村感受农家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零距离地亲近自然,接触生活,锻炼自理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和班级荣誉感。鉴于此,我们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参观农户,干农活河滩野炊拔河比赛听犯人现身说法,联欢晚会,参观酒埠江地质公园博物馆…… https://mip.yjbys.com/resumemaker/show-631038.html
10.王宇信83.《<从传教士到汉学家>序》,《中国文物报》,2000年6月28日 84.《新中国的甲骨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总19号,2000年5月18日 85.《甲骨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29日 86.《龙与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 87.《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的成功及对我们https://baike.sogou.com/v6879629.htm
11.西安决策参考比如:市民可以在什刹海和北海湖边看柳,到王府井的和平菓局吃一碗炸酱面,到吉祥大戏院听个戏;或者参观完北京空竹博物馆,到广宁公园和报国寺抖抖空竹,也可以到菜百黄金珠宝博物馆欣赏珠宝玉石和虫珀展,感受天然矿物晶体的荧光之美;可以在日坛公园看一看祭日壁画,或者到北新桥四联美发理个发;还可以漫步通惠河,寻访龙王http://www.xalib.org.cn/info/73022.jspx
12.参观太仓博物馆作文(精选29篇)好好,这次参观下来,在我们脑海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三楼的:《馆藏书画展》,《娄东画派专题》,那里的画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在一间书法展厅里,那里的毛笔字写得太捧了。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很到位,而且字的外形也很好。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物都很捧!最后,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博物馆。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10130151112_678714.html
13.2000字读书心得体会文(精选31篇)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说实话,我真的情愿它们存放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这些地方,因为人家保存得确实比我们好,在中国,博物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收获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2000字读书心得体会文 篇22 是否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dushuxindetihui/15189480.html
14.的大城小镇度个假(比利时美食+乌得勒支度假宝典+荷兰博物馆乌得勒支绝对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不必去景点打卡,我们住的地方就在运河边,两岸的风景足以让人流连,每天往返路过,真是一种享受! 乌得勒支很多建筑十分前卫,逛个商场就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音乐盒博物馆,一个涨姿势的小众博物馆 荷兰不只是阿姆斯特丹有运河,乌得勒支的运河边没那么多游人,反倒多了一份清静与安闲 https://bbs.qyer.com/thread-3070263-1.html
15.入学的教育总结2000字6篇.docx【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PAGE 1 - / NUMPAGES 1 入学的教育总结2000字(6篇) 入学的教育总结1 在这充满收获的喜悦季节里,我们耀州中学又迎来了你们这一批充满朝气的莘莘学子。从新学期开始,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及高一年级组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班主任共同的努力下,高一年级各班开展了以“适应”、“养成”为主题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15/621113415300423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