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精神”仍需弘扬光大

“知青精神”是广大知青跟随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符合当今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仍需弘扬和光大。

一、“知青精神”是客观存在的

“知青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代知青义无反顾地为国家、为人民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的豪情,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知青经历的本质反映,也是知青历史的主流写照。它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曾有过知青经历的人的共识,这种感受和领悟还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与日俱增。

由于知青各自的实际状况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对自身知青经历的感受不同,现在对“知青精神”有不同的归纳或提练,当然也包括一些不赞成的声音,这都是正常而有益的。我们不能企求得出大多数知青能够认同的“知青精神”的精彩话语或高度凝炼,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知青精神”的较为深入的研讨,各抒己见,平等交流,求同存异,则能更多更好地反映广大知青的共同心声,以体现适合历史真实的知青精神风貌,并展示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知青正能量。这不仅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也是我们这一代老知青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二、“知青精神”是在知青上山下乡进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没有上山下乡,就不可能有“知青精神”,这是毫无疑义的。而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前30年多年党和国家推进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毫无疑义的。

我们经常说,“知青”这一代,深深地烙刻着新中国的印记,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灿烂,也经历了新中国的艰辛,他们更身临其境地直接参加了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面貌的伟大实践。在如何评价新中国建立以后前30年历史的问题上,党和国家早有定论,即这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

在这期间,广大知青听从党的召唤、为国家分忧而奔赴广阔天地,战天斗地、艰苦拼搏、无私奉献,他们用忠诚、用青春、用热血铸就的“知青精神”,与党和国家这一段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知青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在当今仍然需要继续弘扬和光大的根本所在;也正是知青上山下乡在中国大地已经结束40多年之久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知青积极参与后知青时代各项活动的动力所在。

三、“知青精神”的弘扬离不开对知青历史的真实记录

就知青个人而言,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也无论是蹉跎的还是无悔的,这一段历史都是宝贵的人生经历,都是难以磨灭的个人记忆。而作为知青群体的集体记忆,则不是个人记忆的简单相加,它是依托并超越个人记忆而生发出的较高层次的记忆,它是社会记忆、国家记忆的重要基础。

社会和国家对这一段历史记忆的内涵也不仅仅包括知青这一主体,同时它还包括与之紧密联系的知青家庭、社会各界、学校教育,以及从上到下的党政机构和城乡基层组织等,还涉及到从动员、安置、教育、管理、保护等知青工作,以及这些方面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反馈和完善等各个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段历史记忆的外延也不仅仅包括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国防等现实环境,以及影响和制约这些现实状况不断发展变化的诸多主客观条件和因素,同时它还必然涉及这些现实环境和状况赖以产生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思想的根源和症结。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展现知青上山下乡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正确地总结与反思这一段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无疑构成对这一段历史的社会记忆、国家记忆的基本框架。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站在国家全局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认识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方可获得对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事件的真谛与本质。我认为,这也是今后深入发掘、不断拓展、坚持弘扬“知青精神”的应有之义与重要途径。因为,脱离知青历史的“知青精神”和回避“知青精神”的知青历史,都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知青精神”在后知青时代的延续与发展

知青时代产生“知青精神”,后知青时代是知青时代的延伸与发展,而知青时代产生的“知青精神”能够在后知青时代得以如此的延续与发展、弘扬与传承,这完全在于“知青精神”的当代价值。

对“知青精神”的归纳与总结现已有很多,我认为其灵魂可浓缩为“为国分忧、无私奉献”8个字。“为国分忧、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知青精神”,不仅实录了一代知青的青春足迹,而且展现了一代知青的精神风貌,是这一代知青参加改变共和国“一穷二白”面貌伟大实践而书写的一页精彩篇章。它既是对历史的回味,又是对现实的品尝;它既是昔日青春记忆的线索,又是当今情感寄托的纽带,也是后知青时代连接五湖四海知青的重要桥梁。

在当今,是什么力量能够将全国各地的众多老知青团聚在一起,共同搞研讨、谈历史、搞文娱、去旅游、讲养生、话健康我认为,最基础的力量就是我们有知青上山下乡这个共同的经历,最根本的动力是蕴涵在这段经历中挥之不去的“知青精神”。正是因为如此,才连接了我们,才凝聚了我们,也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晚年生活。

镌刻在共和国丰碑上的“知青精神”,是知青群体用忠诚、用青春、用奋斗铸就的,是中国知青跟随共产党不懈奋斗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永远弥足珍贵。

(作者孙成民,四川省社科院知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69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开江县红岩公社插队落户。)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郝贵生:谈谈上山下乡知青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打印页面今年5月4日是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青年运动的方向》发表78周年。最近又读了毛泽东这篇文章。为此就上山下乡、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的精神实质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共讲了六个问题:一是讲为什么要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https://www.hswh.org.cn/e/DoPrint/index.php?classid=36&id=43954
2.知青文化(精雅篇)知青年代虽然过去了,但是中国电视人却没有停止对知青文化的积极探索,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部旨反映知青年代生活、弘扬知青时代文化的电视剧作品越来越多。这对人们,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青年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实际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事实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q49m1a.html
3.“知青精神”弥足珍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站在国家全局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认识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方可获得对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事件的真谛与本质。我认为,这也是今后深入发掘、不断拓展、坚持弘扬“知青精神”的应有之义与重要途径。因为,脱离知青历史的“知青精神”和回避“知青精神”的知青历史,都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也是http://sass.cn/109000/30864.aspx
4.论文李建平:知青文化内涵研究学人观点【摘要】知青文化,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约30年知识青年群体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它是一代中华青年儿女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里生发出来的特殊文化,具有爱家爱国、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励志奋发、张扬青春等精神内涵。知青文化奇崛而凄美,通过探索知青文化的内容与内涵,可以为当代青年成长和人才培养http://www.gass.gx.cn/html/2018/hj_0319/1946.html
5.李瑞昌:“知青运动”的文化意义毛泽东发动的“知青运动”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知青”们吃了苦,受了罪。二是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前者是一目了然的,用不着论证;后者是需要研究的,认识的人不多。而后者又是相当重要的,这主要表现在给知识青年上了一堂难得的不可或缺的人生课;也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吃苦、受难对人生的价值。所以。http://www.kunlunce.com/llyj/fl1/2024-02-25/175614.html
6.老年人活动方案(15篇)精心打造一条知青线路突现知青文化和垦荒文化,带领中老年游客回味上山下乡时的情景,参观红色影视剧的拍摄。登千灵山顶远眺蓝天白云近看幽谷寺群;青龙湖畔沐浴清风养生园悠然垂钓。在博览园及周边中心村挖野菜、掰玉米、摘果实、开垦荒地,在老年服务中心的傍晚追忆似水年华。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4264328.html
7.老年人活动方案(通用18篇)精心打造一条知青线路突现知青文化和垦荒文化,带领中老年游客回味上山下乡时的情景,参观红色影视剧的拍摄。登千灵山顶远眺蓝天白云近看幽谷寺群;青龙湖畔沐浴清风养生园悠然垂钓。在博览园及周边中心村挖野菜、掰玉米、摘果实、开垦荒地,在老年服务中心的傍晚追忆似水年华。 https://www.oh100.com/a/202305/6790639.html
8.博物馆概况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于2017年7月1日开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宗旨,是服务安徽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共设有伟人风采、国防教育、安徽革命史、安徽抗战、渡江支前、英雄楷模、知青岁月、安徽记忆、老电影等展厅。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是对外宣传安徽的窗口,是红色文化展示及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http://www.ahxuehe.com/html/1574732336.html
9.上海知青定义及含义解析上海知青的经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困境和希望,也反映了知识青年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坚定信念,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上海知青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经历和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他们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http://www.hebchundong.com/article/6348.html
10.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意义期刊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意义 鲁宏杰1 陈彦彦2 1.北大荒农垦集团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收藏 分享 打印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有一颗璀璨的瑰宝——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是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独特的红色文化、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于一体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始终闪耀着时代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k202110008
11.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体会9篇(全文)摘要:弘扬知青精神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顺应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 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对其途径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知青精神,大学生,艰苦奋斗,途径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pfi701w.html
12.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再加上“知青文化热”持续不断升温的影响,除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再加上“知青文化热”持续不断升温的影响,除《北京文学》推出的“中国知青专号”外,赶在这年出版的知青纪实文学尤其是回忆录的特别多,仅北大荒知青的回忆录就多达7部。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山下影响升温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3c0a5c85cbc42a39a5c6eae70b14269.html?fm=bdbds879e9baf1fcf6cff8ae3e2644b082190
13.戏雪乐园运营方案(通用5篇)利用知青山庄现有的设施,布置年文化场景,开展杀年猪、包粘豆包、放鞭炮等与农村年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注重农村绿色农产品的开发,使之形成具有浓厚的农村过年氛围的旅游项目。 三、活动时间和具体安排措施整个冬季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30日—12月10日)组织宣传阶段此阶段制定活动方案,对外进行组织宣传。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2527731.html
14.知青文学的沿革及意义知青文学的沿革及意义 曹左雅 "知青文学"的提法始于1983年。当时出现了一个知青作家群。一批出身知青的作家以写知青生活步入文坛。最初"知青文学"指文革中下乡的知青写知青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是短,中,长篇小说。后来有些学者把知青文学的研究扩大到包括文革前及文革中描写知识青年的作品。有的研究包括知青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424516/
15.文化旅游商业计划书(精选5篇)1、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规划。目前吉安市对庐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开发规划。在开发时,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有些项目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在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一些旅游资源的损害和破坏。 https://www.1mishu.com/haowen/23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