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专题

黑河知青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以中国知青史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展馆,国家三级博物馆。该馆重视科研工作。2011年与黑河学院合作建立中国知青研究所,现已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2012年,先后举办中国知青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和首届中国知青文化周活动。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舍的建筑风格旨在烘托激情燃烧的岁月,体现知青创业与开拓的精神。建筑面积7100平方米,展厅面积6400平方米。2009年8月正式开馆。

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不能忘记知青对开发建设北大荒的贡献;不能忘记知识青年美好的追求在重重考验下放射出的光辉;不能忘记那些知识青年的涌入,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资源,跨越式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活和人的素质。当年,黑河地区接纳了23万名全国知青,知青的印迹牢牢铭刻在这片黑土地上,并生根发芽成为当地的一支重要文脉。为传承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黑河市加大力度打造知青文化产业,积极推动这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全国1740万城市青年参与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他们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用火热的青春书写了一部知青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壮丽史诗。

几十年过去,当年的知青们容颜老去或已不在,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却从未被抹去。为了那段不该忘却的纪念,黑河建起了黑龙江知青博物馆。在那里,知青们走过的足迹一一浮现眼前——

该博物馆以中国知青史为主题,全面反映知识青年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做出的伟大贡献,展现广大知青在改革开放中争当中坚,为第二故乡做新贡献的风采。为弘扬北大荒知青精神,研究知青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览以弘扬知青精神、传承知青文化为主题,展示1700万中国知青为开发建设祖国边疆农村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设三个展厅:步入宽敞明亮的一展厅,以《知识青年在黑龙江》为主题,全面叙述了自1955年全国第一批知青“北京庄”开垦北大荒以来,185万知青数十年的奋斗史。展览的主要特点是以真人、真事讲故事,分为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难忘的记忆、改革开放的中坚和两地情六部分,内容翔实感人。二展厅以《中国知青历史纵览》为主题,叙述了全国各地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他们在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大草原、大戈壁,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峥嵘岁月。三展厅是以《青春叙事》为展览主题的油画厅,由当代著名知青画家陈逸飞、陈丹青、徐纯中、沈嘉蔚等创作的230幅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主题的专题画展。他们以自己下乡的亲身经历,饱含激情去进行再创作,从多角度再现知青的创业历程,在艺术水准上可堪称我国油画界的精品。

该馆以中国知青史为主题,全面反映1740万知识青年,为祖国开发建设、艰苦创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在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的不朽业绩,在改革开放中争当中坚的风采,对弘扬知青精神,研究知青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展览以真人、真事,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内容分共赴广阔天地、谱写闪光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返城之路、改革开放的中坚等六部分,以图板、照片、文物、雕塑、场景、油画为主要展示手段,为历史留下了永久的痕迹,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第一部分共赴广阔天地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祖国母亲的召唤!中国知青一代人在这个召唤下,自1955年的志愿垦荒队,到1962年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四个面向”,到1968年举国上下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历时20余年,上山下乡知情达1770余万。他们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尽共和国长子长女的责任,来到艰苦闭塞的农村与边疆,与当地人民一起战胜酷热洪水,战胜严寒冰雪,与天斗、与地斗,变“大荒”为“粮仓”,建起工厂,勘探开荒,办起学校,传播文化,屯垦戍边,他们是新中国的一代创业者。

第二部分谱写闪光青春

架桥铺路、开荒种地、伐木造林、勘探开矿,他们是祖国新一代的拓荒者;万里疆土、千里边防、亦兵亦农,他们是屯垦戍边的新生力量;教书育人、宣传文化、追求科学,他们是城市文明的传播者。

第三部分浴火凤凰

血是红的,心是红的,青春的火花也是红的,逝去的知青把所有的一切,都长埋在了那片土地上。逝者,有的被授予烈士,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有的死于病魔、事故,虽然并不轰轰烈烈,却令人扼腕叹息。鲜血像火一样锻造了他们,他们是浴火的凤凰。

第四部分苦涩的记忆

所有的知青,心底都深深埋藏着对那段经历的记忆,甜蜜也好,苦涩也罢,既抹不去,也夺不走。这些苦涩的记忆,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记录。

第五部分返城之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党和政府面对新的形势,积极调整政策,缩小下乡范围,开拓安置途径,逐步结束上山下乡,把知青返城工作纳入城镇就业制度改革的轨道。

第六部分改革开放的中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返城后的知青顶着生活的压力,克服年龄大,学历低,知识贫乏,技术基础薄弱等各种困难,从头学起,从头干起,重新创业。他们投身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勇做弄潮儿,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栋梁。

弘扬知青时代的精神

最难的是建馆资金,政府有投入,但为数不多,几千万的资金都是“找”来的。筹建处领导跑国家、跑省里,争得了部分资金,最重要的是到知青那里去找。在筹建的几年里,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地,就连春节都在外地给知青拜年。他们的真诚感动了知青们,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上海知青张刚一人就捐款100多万元。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全国知青捐款达到2100多万元,占整个建馆资金的80%,支撑起全国首座知青博物馆的大厦。

知青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

全馆展出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历史贡献,以及知青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黑河地区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的知青,他们与当地的农场职工、农民一道参加黑龙江生开馆现场产建设,这里曾培育了金训华、陈健等知青楷模,也出过聂卫平、肖复兴、梁晓声,姜昆,姜大明,濮存昕等知青名人。

当年的知青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讴歌着这段历史。在知青博物馆,我们能看到一批知青作家的名字,如梁晓声、史铁山、叶辛、张抗抗等,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代表了当今知青文学的发展方向。其中根据著名知青作家梁晓声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年轮》、《今夜有暴风雪》等都在国内产生较深远的影响。2010年7月,30集电视剧《知青》在黑河市锦河农场开机。这是梁晓声又一部以知青为题材的力作,它完整地再现了一代知青人的青春历程。这片黑土地里走出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著名作家,写了以知青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年轮〉的梁晓声;金石画家周京生;棋圣聂卫平。

知青中令人感动的故事

我们一行观看了馆内历史展品,倾听讲解员对知青故事的生动描述,并观看了知青年代劳动、生活的场景再现。大家充分感受到北大荒知青的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精神。一些记者在听讲解员讲述知青艰辛创业、无私奉献的故事时,不禁落下感动的热泪。

进了展馆,可以看到浓缩、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看到激情燃烧的劳作场面,可以摸摸那些简陋的生产工具,可以坐坐暖和的土炕,可让知青们再次回味了那段生活的酸甜苦辣。

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集中地展示和反映了当年全黑龙江省185万知青艰苦创业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中拼搏奋斗的风采、在返城后为第二故乡无私奉献的新业绩。这里都是真人真事,很多资料来自于知青们撰写的回忆录。认真的听讲解员讲那当年的故事,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对这段历史怀念、思考、无悔、无怨、爱与痛交织的复杂情感。这是一代人的青春足迹,是一座座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里程碑。

知青博物馆的这个食堂做饭的情景非常的逼真,很多知青看到这雕塑你像回到了当年,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故事叫“飘逝的绿围巾”。北京的一个女知知青收藏着一条绿围巾,这围巾是妈妈在严冬的时候为她织的并寄给她的。取包裹时她戴上引来了很我羡慕的目光。回到连队时,只是在上夜班时戴了下,结果被连队发现了,批评为小资产阶级。后来这条围由在箱子里压了整整六年。

“鸽子”的故事。这幅画是一对青年和一个鸽子,这是一个叫:女青年病了,男青年为她杀了心爱的宠物一对鸽子炖了。他找到女朋友刚吃了几口,上工的钟声响了,他赶紧把锅盖上,藏在炕洞里。晚上收工后,两人躲在屋里又偷偷吃起来。半夜里女青年肚子痛,被送到场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男青年哭喊着:“是我害了她啊!我一口肉没吃,全放到她的碗里了.....”那撕心裂肺的哀嚎,让人的心都碎了。

“情债”故事。老连长请一位男知青他到家里吃饭,三大碗饺子让他风卷残云,造个精光。等他跳下炕去,想到外屋想盛点饺子汤时,眼前的情景令他目瞪口呆:两个孩子和他们的母亲蹲在炉台旁,围着一碗黑呼呼的雪里蕻咸菜啃窝头,每个人跟前有半碗漂着油花的饺子汤。这“情债”留在了知青的心里,当年老乡们对知青年的感情也是恩重情深的。

为金训华守了三十年的墓。金训华、张勇,这名字当年的人都不会陌生,如今站在这里缅怀他们,心情真的很复杂。左面的这位曾经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当年的知青,就是被金训华救上来的那位知青,为此他没有回城,他在黑土地上为金训华守了三十年的墓,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

这幅画没有解说词,但让人看了不觉心酸。当年,有多少女知青因各种原因,无奈地嫁给了当地的农民。这一笑一苦的脸,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痛。这些站在这张照片的孩子们,知青是他们的父辈,虽然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但他们说看了也非常的感动,这倒让人欣慰。

对知青问题的争论,必将被历史所湮没,但知青为祖国、人民创下的业绩将彪炳史册,永远留在祖国大地,留在人民的心中!因为“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THE END
1.考察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髙延红馆长,王瑛副馆长,王斐主管都是多年老朋友,参观座谈交流,互叙往日友情,共探今后发展。 一起考察周边知青馆和相关知青地面纪念物。 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以其质朴自然的学术风格,再现了北京知青群体在陕北生活、生产、生存的场景;以多种写实雕塑艺术,定格当年的历史瞬间,强化了“广阔天地、终身难忘”的博物馆主题,https://www.meipian.cn/57y6h9xu
2.知青博物馆游玩攻略来啦承载上一代人的记忆 知情博物馆 那个时代很锻炼人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68734499&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3.参观知青博物馆,感受峥嵘岁月参观知青博物馆,感受峥嵘岁月 来到延安这个具有红色革命的圣地上,学习、传承、弘扬在特殊年代产生的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响应时代号召,加强党性修养,感悟知青岁月里先辈们的执着与付出。2021年7月14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实践团前往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前往参观。通过这次参观,大家深刻的感受到了以https://www.cqcb.com/dyh/school/dyh8422/2021-07-22/4306553_pc.html
4.参观上海知青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上海墓地海湾公墓墓园参观上海知青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 上海知青博物馆由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出资筹建,上海市文物局为业务主管单位,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海乐路200号3号楼。是为纪念上海一百二十多万知青上山下乡的难忘经历,赞扬“那一代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而筹建,于2011年11月开馆试开放。是一家面向社会公众的非营利性https://www.shhwy.cn/news/359.html
5.全网最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建议大家提前一天购买门票,这样可以节省排队的时间哦~ 游览路线:整个博物馆分为三层,每层都有明确的线路引导游客参观。首先进入的是知青生活的展厅,接着就是知青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的传承,最后一层则是纪念品店和临时展览区域。 注意事项:请注意,博物馆内不允许拍照,但是我们可以用眼睛记录下这些珍贵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675827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旅游攻略大年初二的早晨,与大丫头漫步在空旷的街道上,呼吸着略带冷气的清晰的空气,沐浴着暖暖的阳光,看着蓝蓝的天,河道中的冰,山上的雪,心旷神怡。无意间发现“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开启了一段对历史的回忆。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https://group1-m.mafengwo.cn/i/24409126.html
7.参观重庆知青博物馆由重庆知青新闻中心,重庆知青爱心联盟,重庆知青天地中心联合组织广大重庆知青,于2月16日下午13时,参观重庆知青博物馆。他们从四面八方涌进这小小的展示厅。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知青已不再年轻。我们与共和国同成长,我们用血和汗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 。如今,我们不愿这段历史被人忘记,因为它是我们用青春与激情、http://share.my0832.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72207
8.砸碎污蔑知青的谎言——参观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有感——参观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有感 红色卫士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事件。 一千多万知青奔赴广阔的农村接受改造,上山下乡运动在六七十年代走向高潮。而在主流叙事里,上山下乡则成了知青的累累伤痕,似乎成了对学生的迫害。 任何人群中都存在左中右,知青群体也是如此。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不是每个人都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1-04-09/6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