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乾坤湾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与众多古代长城墩台,一起构成了中原的屏障。隔河与山西省相望。境内自然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厚重,民风民俗淳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黄河50景”之一。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5.程家大院(注)
典雅窑房有洞天,雕花眺阁缀其间。
斗拱飞檐工艺精,青石灰砖结构严。
不愧陕北第一院。
注:程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为陕北的一处民居,紧邻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该大院古窑洞艺术名扬天下。窑洞的门窗全部采用红木由国内著名大师雕花制作,外观高贵、古朴而大气,大门选用陕北优质石材雕花制作,其规模、造型、工艺在陕北实属罕见。外围是封闭的砖墙,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作,斗拱飞檐,彩饰精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民间艺人的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誉为“陕北第一院”“
6.陕北大秧歌
锣鼓铙镲震翻天,红绸花伞舞蹁跹。
男女老少汇长龙,欢歌笑语伴月圆。
扭出陕北不夜天。
7.晨临乾坤湾
国庆晨临乾坤湾,旭日东升霞光漫。
五星红旗舞东风,颂歌一曲出心田。
豪情辉映大河岸。
8.延川红军东征纪念馆(注)
刘家山村依河澜,丛林碧染纪念馆。
当年红军此处过,枪林弹雨踏硝烟。
奉献精神千秋传。
注:延川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刘家山村,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宣传基地。该馆通过图文史料等形式回顾红军东征的整个过程,通过对红军东征革命历史的展示,弘扬东征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染一代代中国人,牢记历史,不忘传统。
9清水湾
清水湾里涌清泉,环涧汇入大河澜。
昔有官员恤百姓,两袖清风美名传。
可见民心向清廉。
10.会峰寨(注)
牛家山村会峰寨,残垣断壁漫山峦。
东面惊涛西临谷,筒状哨楼矗其间。
万军难逾一夫关。
注:会峰寨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牛家山村,是一处天然古寨。东临黄河,三面环水,寨内人工遗存建筑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古人凭依会峰山天险修筑寨墙、寨门、哨楼等,形成“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成为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被誉为陕北“小华山”。
11.梁家河村(注)
文安驿镇小村庄,百姓勤劳心善良。
当年领袖曾插队,练出红心铁臂膀。
无私奉献扛大梁。
注:梁家河村隶属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是陕北典型的传统农耕式小村庄。北宋时因梁姓人家最早依河而居得名。1969年,不满16周岁的和其他14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梁家河生活了整整7个年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乡亲们打坝、挖井、修公路、建沼气池,在村里建起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社等,为改变梁家河贫穷落后的面貌付出了艰辛劳动和汗水,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2.壶口瀑布吟
黄龙天降大河奔,激浪如沸下千仞。
声若惊雷遏碧霄,撼山动地泣鬼神。
一往无前真精神。
13.黄河龙门吟
大禹治水定龙门,两岸壁立神斧痕。
金涛滚滚东流去,战歌声声动彩云。
唱我华夏四季春。
14.鱼跃龙门
金鲤奋勇为化龙,万里逆流向西行。
拼死一跃冲境界,粉身碎骨亦从容。
拼搏精神留美名。
15.陕北汉子
白布头巾红腰带,长鞭一甩响天外。
毛驴驮着俏婆姨,唱着小曲乐开怀。
撒向河岸都是爱。
16.党家村民居(注)
陕西韩城党家村,山清水秀霞映云。
古建成群名天下,耕读家风载厚淳。
文星阁壁奉翰林。
注: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泌水河谷地之阳高岸上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已有近700年的历。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中有123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7.潼关古城(注)
雄关逶迤扼豫陕,依山踏河瞻金澜。
昔有谭氏留佳句,高云秋风抖长鞭。
乾隆亦书“第一关”。
注:潼关古城,始建于唐天授二年,北邻黄河,南踞山腰,为关中东大门。地处陕、晋、豫三省要冲,进出三秦之锁钥,乃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战事纷纷。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美誉,诗圣杜甫来此,曾吟唱出《潼关吏》的“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的诗句。乾隆皇帝来此曾奋笔留下“第一关”的墨迹。清代大政治家、诗人谭嗣同在这里写下“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绝句。
18.渭河
千里渭水走陕甘,碧浪潺流过西安。
汇入潼关老黄河,清浑分明成景观。
携手欢歌奔东南。
19.车过函谷关(注)
车队驶出函谷关,追思伯阳李老聃。
道德真经五千言,博大精深蕴内涵。
智慧哲理四海传。
注: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名扬海内外。
20.三门峡
禹王奋威挟长风,神斧落处三峡成。
而今大坝贯南北,犹忆当年出河工。
万马千军锁黄龙。
注:三门峡位于河南三门峡市侧黄河之上。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1957年,国家在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同时成立三门峡市,一座新兴的城市崛起在黄河之滨,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豫西边陲,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璀灿的明珠。
21.中流砥柱(注)
昂首挺胸迎激流,风高浪急不低头。
中华儿女皆如斯,历尽艰险苦奋斗。
壮志未酬誓不休!
注:三门峡大坝"下面的河心中,巍然屹立着一块高大的石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这就是有名的砥柱山。任凭黄河水如何冲击,这根高大的石柱从不动摇。成语"中流砥柱"就是从这儿来的。比喻在危难环境中起巨大作用的中坚力量和英雄人物。
22.赞小浪底水利工程(注)
横栏大河跨南北,泄洪排沙声若雷。
六大功能聚一体,利国利民一丰碑。
华夏史册放光辉。
注:小浪底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处。坝址所在地南岸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该工程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被誉为“小千岛湖”。
23.桃花峪(注)
春来桃花漫山坡,夏至鸟雀林中歌。
秋高碧云掠鸿雁,冬日银袍罩山河。
四季桥面车如梭。
注:桃花峪位于荥阳市东北30公里广武镇境内的广武山上,这里山河秀丽,历史名胜较多,有唐代的桃花峪庄园、黄河渡口石门和现代建筑黄河中下游界碑等。北濒滔滔黄河,南眺巍巍嵩岳,东接黄河游览区、黄河大观,西连汉霸二王城。景区内沟壑纵横,峪顶相间,地形地貌独特,史迹名胜繁多,为古今文人骚客必游之地,相传上古时期燧人、伏羲、神农氏在此种粮、采药,施化于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24.黄河中下游界碑
万里黄河向东流,雄碑划出中下游。
登高望远神气爽,锦绣山河眼底收。
豪情一腔接云头。
25.黄河母亲雕像
慈母哺育儿在怀,千缕真情万般爱。
繁衍黄河好儿女,锦绣山河巧剪裁。
奋斗精神永不衰。
26.炎黄二帝雕像
二帝伟躯耸云端,背靠邙岭踏金澜。
似忆既往五千载,遥望未来八万年。
华夏民族续新篇。
27.忆当年引黄入郑(注)
五十年前出河工,邙山头上扎大营。
引黄入郑洒汗水,晨迎旭日夜披星。
河畔响彻战歌声。
注:上世纪70年代初,笔者作为“引黄入郑”建设者的一员,曾在邙山头上参加提灌站河工基础建设达一年之久。
28.黄河国家博物馆(注)
巍峨展厅聚繁星,黄河古今图文中。
昔日华夏血泪史,今朝九州幸福程。
悠悠岁月一缩影。
注:黄河国家博物馆,位于郑州市惠济区文化路与黄河大堤路交汇处东南角,靠近自然黄河,是展示黄河地理、人文、历史、治理的综合博物场馆,是一站式展示黄河文化的综合平台和地标建筑,也是全面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黄河文明的重要基地。
29.花园口扒堤处(注)
当年蒋匪水代兵,未阻倭寇祸百姓。
滔滔黄水漫中原,天地之间皆悲声。
万夫横眉骂中正。
注:花园口黄河掘堤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北邙花园口街21号,黄河花园口旅游区内。包括掘堤处纪念碑、花园口纪事广场、雕塑墙三处遗迹。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逼近郑州,国民党军队不战即溃,在此扒开黄河大堤,造成黄河改道长达8年零9个月之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豫、皖、苏三省四十四县受灾,死亡人口达89万。
30.黄河古渡柳园口一瞥
柳园绿树掩堤坡,忆及儿时过黄河。
雨雪交加破帆倾,风高浪急惊心魄。
至今回首叹蹉跎。
31.悬河
自古大河有民谣,铜头铁尾豆腐腰。
最软就在开封段,七次没顶淹六朝。
河堤竟比铁塔高。
32.兰考东坝头(注)
九曲黄河十八弯,浪至东坝收险关。
两位领袖莅此处,号令治河绘宏篇。
而今两岸如画卷。
注:兰考东坝头黄河湾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大拐弯处,呈“U”字形,因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为黄河标志性景观之一。该河段水势凶猛、浪花翻卷,涛声不绝于鸟语花香的河滩,场景十分壮观。站在东岸西望,令人激情澎湃。毛泽东主席曾于1952年、1958年两次到此视察,并向全国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2014年3月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33.景阳冈(注)
当年二郎醉朦胧,拳伏兽王留美名。
倘有武松豪气在,拼搏何惧虎山行。
改革当做真英雄!
注: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县城东,因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的故事而出名。书中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五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34.刘邓大军东渡黄河纪念园(注)
刘邓大军渡黄河,天兵十万驱阎罗。
由防为攻浪峰转,军号声声催征轲。
战旗指处奏凯歌。
注: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位于阳谷县城南寿张镇的沙河崖村。1947年,刘邓首长指挥着十二万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土崩瓦解,吹响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号角。
35.黄河艾山卡口(注)
艾山卡口小蛮腰,长风掠处浪裙飘。
两岸湿地林木翠,百鸟鸣歌融惊涛。
人醉画中叹妖娆。
注:艾山卡口位于山东东阿县城东黄河下游河床最窄处。艾山与对面的外山形成天然的卡口,使黄河河床在这里陡然变窄,急速的黄河水到此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却胜似壶口的壮丽景观。有诗咏艾山卡口曰:“秋观浪涌冬观冰,正月十六放河灯。黄河鲤鱼跳卡口,艾山脚下锁蛟龙。”
36.平阴黄河楼
黄河楼依平阴岸,两侧伫立古圣贤。
登高远眺金涛滚,俯视近瞩草木鲜。
万里锦绣入眼帘。
37.赞“红心一号”吸泥船
七十年代第一春,尔踏河浪现真身。
求实创新成经典,清淤固堤建功勋。
与世长存是精神!
38.齐河黄河文化博物馆
八仙过海显神通(注),自然造物夺天工。
万件珍稀如星缀,六吨奇珠似月明。
黄河母亲孕育成。
注:齐河黄河文化博物馆由蓬莱八仙过海旅游集团斥资120亿元打造,有20个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机群,以山形水系的规划特色名扬全国。
39.济南泺口黄河文化公园
大桥飞架凌云头,万里黄河一眼收。
鹊山葱郁林木翠,烈士雄碑昭千秋。
百年史迹耀浪畴(注)。
注:泺口黄河文化公园有四个“百年”,即百年渡口、百年铁路大桥、百年水文站、百年险工。
40.滨州蒲湖黄河楼
九曲黄河三座楼,寓意深远属滨州。
九层九檐九九湾,九省九市奔海口(注)。
不屈精神流九州!
注:黄河上有三座黄河楼,分别在宁夏吴忠青铜峡黄河楼(108米)、陕西平阴玫瑰湖黄河楼(36米)和山东滨州蒲湖黄河楼(70.7米)。蒲湖这座黄河楼分九个明层、九重斗拱屋檐,寓意黄河九十九道湾,流经九省市自治区,在山东流经九市。
41.圆方岛
一圆一方两座岛,静伫蒲湖吻碧涛。
茂林碧竹掩奇石,绿叶黄花映芳草。
水天一色掠飞鸟。
42.滨州黄河大堤初心园
初心园中铸初心,镰锤高悬聚责任。
传统文化蕴内涵,创新理念显精神。
书我黄河民族魂。
43.黄河入海口(注)
奔流万里到海边,一头扎入大澜间。
激流簇拥波起伏,鸥鸟惊呼笑语欢。
诗画妙境现水天。
注:黄河入海口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流入渤海,地理坐标是北纬37度32分,东经118度31分。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流域的终点,也是中国大陆的最东端,被称为“中华母亲河的最后一滴眼泪”。
44.黄河渤海交汇交界线
一黄一蓝汇巨澜,河海共织交界线。
涟涡交混飞流转,阴阳互动乾坤旋。
分合就在弹指间。
注:奔腾的黄河水流出河口后,与蓝色的渤海海水相遇。由于受到海水的顶托,黄色的河水和蓝色的海水之间形成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45.知青小镇
当年下乡大河边,苇荡孤岛扎营盘。
广阔天地练红心,垦荒治水战犹酣。
岁月缩影镌堤岸。
46.河堤吟
横贯古今数千年,囚禁黄龙安巨澜。
青石坝垛岸边矗,凝聚多少血与汗。
人民智慧堤上闪。
47.母亲河
奔流不息母亲河,慈情爱意融浪朵。
无私无畏哺子孙,苍天厚土载恩德。
颂歌声声永不落。
48.不是歌尾
高举红旗走黄河,栉风沐雨多坎坷。
民族精神励斗志,一往无前唱战歌。
五湖四海齐声和。
原创于2023年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3日整理修改汇总载《紫雨轩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