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新城遗址是黑河市一处重要清代文化遗存,位于黑龙江畔的瑷珲镇。据《瑷珲县志》记载,瑷珲城的名称源于江东旧瑷珲附近的瑷珲河,旧瑷珲统称为萨哈连乌拉霍通,又称黑龙江城。1683年,康熙皇帝为防止沙俄向黑龙江流域北部的扩张和铲除噶尔丹,在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流处的瑷珲河畔明代忽里平寨旧址修筑瑷珲城,设立将军衙门,同时设立左右翼副都统。1685年,将军驻地迁至江右岸新筑的黑龙江城,即今瑷珲镇境域,史称黑龙江新城,即瑷珲新城。在1685—1686年的雅克萨战争和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过程中,瑷珲是清朝重要的后方基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在此签订,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900年,沙俄以保护中东路为借口侵入我国,把此城烧成一片瓦砾,只剩下一座魁星楼。1907年瑷珲副都统姚富升重建了瑷珲城。
国保标识
1976年,在黑河地区文物调查中首次发现并登记。1990年、1991年,黑河市文物管理站、瑷珲历史陈列馆开展了两次实地调查,对1907年城墙遗迹、1907年瑷珲副都统衙署所在地、魁星阁、瑷珲海关等遗存,获得了初步认识。1997年瑷珲将军墓被盗,由黑龙江省考古所黑河分所进行抢救性挖掘清理。2000年,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河市及爱辉区文物工作者对1907年的城墙城壕进行了考古探查,推断城墙由壕沟土堆积而成、确定城壕规模、城墙年代,未发现城门遗迹。2001年,瑷珲新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为配合《瑷珲新城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瑷珲新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试掘,确定了内城城墙、城壕(局部)、黑龙江将军衙署(瑷珲副都统衙署)、城北寺庙等遗存。
北城墙城壕遗址照片西城墙遗址照片
复建魁星阁瑷珲历史陈列馆
瑷珲这座黑龙江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东北疆域变迁史的见证地,是研究清代东北边疆军政合一城址的珍贵实例,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