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回不去的是老道外,消失的是老哈尔滨!

这片杂乱的犄角旮旯就是哈尔滨的发源地,

到处刻满历史的痕迹,

烙印着老哈尔滨人生活的气息,

见证着哈尔滨

这片热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为一个哈尔滨人,谁的青春没有老道外?

但如果问你,老道外到底是什么样的,

你会怎么回答呢?

老道外,是永不磨灭的记忆

老道外,是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部分。称其“老”,是因为现在的道外区是过去的道外区与太平区合并的一个新道外区。但很多人最怀念的,还是原来的那个道外,那个我们习惯地称为“老道外”的地方。

三四十年代,老道外的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繁华到令人惊叹。到处都有变戏法的、耍猴的、演杂技的、演皮影戏的、说相声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

松光电影院,以前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来这看电影。院里三轮车聚集,周边的烧烤店通宵达旦地营业,老板们数钱数得手直痛。

黑龙江省评剧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那一年,“辅和茶园”建成,这便是省评的前身。1954年正式更名为“黑龙江省评剧院”至今,以前这里很热闹,人山人海,后来却破败坍塌了!

正阳大街,后改名靖宇街。解放前是与中央大街齐名的中心商业街,街道两侧还留有从几十栋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

与道外区北二道街垂直交叉的有一条不足五十米的小胡同,门牌最大号码也只到21号,因胡同里有张包铺故而得名——张包铺胡同。以前胡同内聚集了大量特色饭店,食客络绎不绝。

与北三道街33号相对的是鱼市胡同,形成于1900年,如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热闹,胡同里冷冷清清,两侧的两层楼房内,只有二层还有三四家居民。偶尔有一些老手艺人走过,留下几句吆喝声。

北三道街,老道外最早美食一条街,以前这里除了各种美味,街道两侧的胡同、大院、老街等等也都有一种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与味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北三道街上很多商家还多数是国营,尤其是夏天这些老建筑里的小吃更是生意红火,有的商家甚至每天只从11时到19时营业,对于“迟到”的客人只能下次再来了。

老道外的新闻电影院曾为中央大戏院,是“老哈们”休闲的好去处。当年的新闻电影院堪称豪华,规模、档次难有哪家电影院可与其媲美!只要公映外国故事片,即便是半夜排长队,人们也一定要到新闻电影院看“大片”。

北三道街和靖宇街的交口有一栋建筑,那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新华书店,当年的大清银行哈尔滨分号的旧址,那里曾有很多方面的书籍,故事书、小人书、美术书、学习资料……

坐落在靖宇街和南头道街交口处的纯化医院,表面装饰非常纷繁华丽,其前身是哈尔滨同义庆货店。同义庆绸缎庄和同义庆杂货店成立于1916年,是傅家甸最大的绸缎庄。

老道外,是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

以前的老道外几乎到处可见大杂院儿,居住环境并不是很好,但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事大家互相帮忙,感情十分深厚。

那时候,大杂院里白发苍苍的大娘步履蹒跚地倒泔水;那时候,大家轻车熟路地穿过小巷,绕过老树,走上破败的木梯,回到属于自己的老宅。

那时候,街口报摊前老大爷正戴着花镜看报纸,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那时候,街头小巷的人不慌不忙地骑着自行车或者走着路,走两步还碰到认识的街坊邻居,彼此吆喝一嗓子!

那时候,在老店吃着正宗老哈味的老道外人,互相高兴地喝着小酒,一遍一遍乐此不疲地谈起老道外的生活!

居住在这里的老道外人对这条街有着最深的情感,他们时常回忆街头弥漫着老小吃的独特气味,回忆这里混杂着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回忆街旁小孩儿的笑声,回忆小贩的叫卖声…

老道外,是哈尔滨正宗美味

“吃在道外”,来这里吃饭的人,多是冲着回味哈尔滨的老味道,几样常见的菜:一盘熏酱,一盘特色老哈菜,一屉排骨包子,几瓶大白梨或大绿棒子,慢慢品尝,慢慢追忆当年的事!

北三道街,老道外最早美食一条街。北三卖最火的光头面包,顾客天天排队买。光头味道简简单单,虽然比不上现在咖啡店的点心,但刚出锅趁热吃是真香!

还有长白糕、锅巴、蛋黄片,无一不是大排长队也要买的美味!

还有这些开在老道外的经典老店!虽然不少搬离了原址,换了模样,但在这里大快朵颐、喝酒吃肉的记忆还藏在心底最深的那个角落,并勾搭着我们再去品尝美味!

老鼎丰是百年老字号了,位置好牌匾醒目,店里环境不大,但格局合理,摆放有序,有糕点,各种面包冰糕,冰棍肉制品……

郎姆酒味儿的冰糕,味道醇厚,口感很好!面包的性价比高,黑糖面包,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面包湿润而筋道十足!巧克力面包,中间有很多淡黄色夹心,口感很棒,味道熟悉!

老道外历史悠久的包子铺,已经开了一百多年了。排骨包子最有名,馅料非常足,是大块的排骨肉+洋葱;三鲜馅的虾味很浓。

一般几个人要上一些包子,点上几种小菜,再配上市面基本已经看不到的饮料——大白梨,便是很实惠的一顿饭了。

张飞扒肉在哈尔滨赫赫有名,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桌子上从里面摆到外面,再摆到外面的外面!人流相当惊人,服务员们也见怪不怪动作利索!

店里的扒肉和扒肘子弄得非常酥烂,肉入味,肥瘦相间,肥而不腻,一口连皮带肉地放入嘴里,胃口无比的满足。店里的苏伯汤就是罗宋汤,番茄的一点微酸很爽口,汤里的土豆最入味。

传说中的店,很有来头,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传统的菜色,传统的饺子,令人熟悉的味道。老店老味道,还是老情怀!

其实饺子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道主食,算不上珍馐美馔,但对于吃顺了口的老道外人来说,这里的饺子就是好吃:肉丸圆润,汤汁丰满,称的上是百年三鲜。

红光馄饨馆是一家百年老店,周边的老道外人经常光顾的一家馄饨店。馄饨皮薄馅大,就上火烧吃着馄饨,品着汤,再来一瓶大白梨,人生的所有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里的棋子火烧也是一绝,外皮酥脆,内里还有十足的肉馅,曾经被评为“哈尔滨老百姓必吃的100道菜”!

央视报道过的中华名小吃,上个世纪开的店,环境奇差,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弄堂里,店真的很旧,里面的座位也比较少,但以前道外好吃的地方都这样……

北山的素鸡豆腐,许多老道外长大的孩子都是从小吃到大!爸爸一辈儿的还总爱叫上朋友过去喝上几杯,说那地方的东西,味儿就是正!

水晶肘子里面有松仁,很香,猪肘有点咸。干肠真的是好吃爆了,会爆汁!特别肥美,一点都不柴,配上啤酒美翻了!

……

老道外那些火爆的美食还有很多

这些永远吃不完的老道外,

我会一直吃下去!!!

老道外,是不舍、是心疼、是留恋

曾经的风华正茂,热热闹闹,如今岁月的流逝却早已将老道外映衬得更加悲凉。

这里的房子之前一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铁皮盖,电线老化,墙体裂缝,四处可见的盆盆罐罐,有车经过感觉房子也跟着颤。

如今这里还有久无居住的房子,未搬走的居民,还在营业的小店……走在这里,眼前是褪色的墙壁,破碎的玻璃窗,眼泪会渐渐模糊了双眼,鼻尖微酸,心中泛着微微的疼!

难舍老道外,搬走的是家与生活,迁不走的是深情与记忆!老道外,是老哈尔滨人心底最深的执念,即使陈旧即使破败,也永不坍塌。

但是时代还在前进,老道外也要前进,我们也是!即使有再多的不舍、再大的留恋,也期待老道外真的能凤凰涅槃,继续被岁月与上天眷顾!

THE END
1.哈尔滨老道外游玩攻略老道外门票多少钱/价格表不止春饼小吃哈尔滨老道外苍蝇馆子盘点 酒酿樱桃汁 ?5505 查看更多 用户点评(427)查看全部? 4.4/5分 建筑有特色10餐饮不错3拍照很赞2 ncyygo 5分 超棒 老道外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 是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 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 具有西洋的外表 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 是哈尔滨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610/1676129.html
2.《老道外》老道外是哈尔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区,它坐落在松花江南岸,古时为江道,水运资源丰富。二十世界初外埠闯关东的很多人,在道外靖宇街(傅家店)置业兴邦。 这是修复后的建筑(八十年代是纯化医院) 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出现了一批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的新建筑一一中华巴洛克。外表华丽装饰精美,欧式的立柱https://www.meipian.cn/5852uccp
3.哈尔滨老道外攻略,老道外门票地址,老道外游览攻略哈尔滨老道外攻略,包含哈尔滨老道外门票、地址等实用信息,由真实蜂蜂亲历老道外点评分享老道外游览攻略经验,景点图片,来马蜂窝哈尔滨旅游景点攻略看看大家如何点评哈尔滨老道外.https://www.mafengwo.cn/poi/29035.html
4.漫步老道外邂逅百年旧时光老街街区冰城自然风光立秋过后,冰城哈尔滨避暑旅游热度不减,而作为百年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名片,老道外更是成为不少游客必去景点之一。 12日,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内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漫步百年老街之上感受中西合璧的多样建筑特色;在城源历史文化馆内了解哈埠百年沧桑历史,无不被冰城老道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流连忘返。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D309J10550LIJ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