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青春——知青回忆录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由此,一代年轻人的命运轰然改变。3000多万年轻人告别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个无比庞大的群体代表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近来很多地方开始筹建知青博物馆。这也提醒世人:这段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充满悲欢创痛的知青运动,是一面极为珍贵的历史之镜,需要我们永不丢弃,妥善珍藏。知青运动缘起: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北京学生郭路生1968年底写下这样一首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首诗描述的就是知识青年启程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的情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人口向农村大迁徙运动。时至今日也无法统计出一个详尽的数字以证明有多少家庭被牵动,有多少青年学生投身进去。但有人说,有知青经历的一代人应不少于6000万。据邓贤《中国知青终结》一书记载,仅1969年,全国下乡知青人数已经接近300万人。至次年,达到573.4万人。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全国下乡知青总数累计已达1700万人。

不过知青这一群体早在1968年之前就出现了。这场史无前例、声势极为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回忆起插队生活的种种艰辛与乐事,虽已忘记那都是发生在何月何年,却都清楚地记住那是在怎样的季节。在早春的风沙里掏地,在盛夏的日头底下放牛,在斑斓的秋山中采食野杏和杜梨,走几十里雪路去拉炭或去赶集,洪水蛮横地夺走了成熟的麦子,苍凉的唢呐声依然迎来喜庆的年宵。春夏复秋冬,那些情景永远储藏进记忆,没有日期,只与季节的消息融为一体。”

——史铁生

广大知青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农村的建设、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上山下乡运动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部分下乡知青在生活上不能自给;许多知青的婚姻、住房、医疗、学习问题得不到解决;知青下乡加重了他们家长的经济负担;安置知青的国营农场人满为患,劳动生产率逐年下降;在人多地少的农村社队,还形成知青与农民争口粮、争工分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曾两次作出批示,要求解决知识青年问题。但由于上山下乡运动固有的矛盾,知青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很多知青下乡后,看到农村以及农民的落后、贫穷、丑陋、愚昧,大为震惊。革命是这样的吗?社会主义是这样的吗?人民当家作主是这样的吗?在相对远离了城镇喧嚣的革命气氛的农村,农民纯朴忠厚诚实,也感化了知青,或者说软化了他们在长期革命教育下已僵化、硬化的思想与感情,多了不少人性与人情味。知青所受到的最有意义的影响就是:认识了真实的农村与农民,认识了社会的真相、人生的真谛。但同时,信仰崩溃了,理想破灭了,对前途深感茫然。于是,情绪消沉低落,思想消极悲观。

上山下乡运动也阻隔了知青们的婚恋生活。在上山下乡运动的早期,知青大多还只是青少年。革命的禁欲主义或领导的阻止使他们大多没能谈恋爱,因为考虑“个人问题”意味着小资产阶级情调和革命意志的衰退。当下放把他们拖入20多岁时,对永远留在农村的恐惧阻止了他们谈恋爱。国家没有法律或政策不准知青谈恋爱,但当招工、招生、征兵从不招已婚知青时,人人都懂得结婚意味着在农村过一辈子,而不想这样过一辈子的不仅不能结婚,最好是连恋爱也别谈。但不谈恋爱使许多知青在回城后仍是单身,或已超过了婚姻的最佳年龄。

1971年,“林彪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更成为知青运动的分水岭,使知青们从革命的梦中惊醒,对文革、对革命产生的深深的困惑、怀疑;感觉到以前被愚弄了,信念动摇了。“林彪事件”之后,大批老干部复出,他们的子女也以各种机会离开了农村/农林场/兵团,进一步瓦解、分化了知青群体。这两年,上山下乡知青人数持续下降,1971年为七十四万多,1972年为六十七万多。

这时期知青的上山下乡已失去当年那种自觉、昂然的革命激情,而基本上是在政府强制性操作下进行的。更有甚者,这时期知青的思想进一步混乱,知青群体进一步分化——正视了农村的落后、知青的苦难以及前途的渺茫,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正当中央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稳妥地解决在农村的下乡知青问题时,从1978年上半年开始,在乡知青“返城风”的前奏已在各地悄然兴起。到1978年底1979年初,出现了全国性的知青要求返城的活动。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从1967年到1978年,先后有12万余名城市知识青年前去参加国营农场建设。除去因各种原因陆续离开农场的知青,1977年底,整个云南省的农场知青还有8.17万人。由于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差,有的知青还受到迫害等原因,这里最先发生了知青“闹事”。

1978年11月10日,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的上海女知青徐玲因医疗责任事故难产死亡。橄榄坝农场知青抬尸游行示威,突破重重阻挠之后,知青北上请愿团终于抵达北京。在农业部副部长、农垦总局局长赵凡面前,一千多知青集体跪下,高喊“我们要回家”的口号。全场哭声震天,赵凡与中央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禁不住泪如雨下。

1979年1月21日,在中共中央指示下,在昆明市召开了北京、上海、四川、云南等有关省市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商量解决善后事宜。

大返城开始了,不到三个月,云南农场数万知青各奔前程。到了1979年底,约五万知青就只剩下七十多人。

知青一代人被称作“失落的一代”,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那一代人一样,他们的幻想破灭了。1968-1969年的大规模下乡运动的目标虽然没有明说,显然是为了结束红卫兵运动,就此而言它是成功的。但从长期来看,它的后果确实是消极的。下乡政策导致的不满、林彪事件之后出现的幻灭感,以及农村地区社会和政治控制力的相对薄弱,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倾向。他们不再尊重孩提时代学到的价值观;他们也失去了在最佳年龄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又被称为“耽误了的一代”。

当政府将目标转向四个现代化、重新强调教育和文凭的价值时,这种教育机会的损失就更加可悲。1977-1978年恢复了高考制度,为给他们提供机会而规定了特殊的年龄标准,但他们中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进了大学。其他很多人为了挽回部分损失,选择了上夜校和电大。

不过,也不能仅仅从负面角度描述这一代人。他们还是“思考的一代”。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也有所收获。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获得学习机会的人,实践经验和知识的结合使他们受益匪浅,至少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是如此。虽然这一代人在最高层缺少代表,但是人们公认,当过知青的干部和企业家比普通人更务实、更果断。知青还有同属一代人的强烈归属感,这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团结意识,现在仍然如此。

知青文学是指描写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其多元表述与历史追诉,像极了1095年欧洲十字军东侵,企图以文学的方式收复圣地的决心与期望,终成一个文学时代的病态情结。尽管知青作家出身各异,表情复杂,动机莫测,说法不同,但其整体的文学情绪,全归结于对知青一代梦魇般的歌吟与悲泣。这种宗教般的偏执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凡是沾染了知青经历的作家,概莫能外。

从总体上言,知青文学,在深秋的中年的人生里,我们仍然读不到超然的悲悯;在惆怅的日落时分,仍然无缘领受一份穿透历史真相的深邃目光;在粗砺血腥的追忆中,那种刮骨疗伤的忏悔,仍然迟迟不来。然而,理性地直指这种畸形的精神资源为病灶时,对以往将近40年的知青文学实绩,应有清醒的检视。

知青文学从政治的社会呐喊,到文学的悲剧再现,从寻梦到寻根,从集体承担到个人张扬,从自伤自恋到忏悔,从而构成了漫漶40年间的历史悲欢。

THE END
1.《重生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小说在线阅读磐石开花创作的都市小说《重生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已更新1058章,最新章节:第一零八五章 小羊。穿越年代,周子文成为下乡的知青。身怀挂机面板,还没开始就已经躺赢。下乡又怎么样,生活一样很精彩。…https://www.qdmm.com/book/1037900307/
2.四合院:从上山下乡开始宇智波特大小说全本小说下载宇智波特大 | 同人小说 连载 273万字|1744万人 第952章 衣锦还乡,知图图报!更新时间:2024-12-21 21时 9.9分 / 1.4万人已评 李安然穿越到了四合穿越禽满四合院?小意思,只要不招惹我,爱谁谁。 咱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可为啥18岁才激活金手指? 上山下乡?对别人来说很苦,但对咱来说却刚好合适。 谁让https://wap.faloo.com/book/1132008.html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小说最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小说推荐话本小说网为您推荐最新最好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小说,您可以方便的进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小说免费在线阅读。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小说,就上话本小说网。https://www.ihuaben.com/category/zhishiqingnianshangshanxiaxiang/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英钟毓秀)全文阅读知识青年下乡的电视剧有哪些 知识青年下乡补贴政策 知识青年从军歌完整版 知识青年之歌歌曲 知识青年下乡是哪一年最后回城的 知识青年从军歌 知识青年奔赴延安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知识青年电视剧有哪几部 知识青年下乡经典语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片 知识青年是什么意思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啥歌 知识青年http://www.hn1867.org/tag/711293/
5.峥嵘岁月: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短篇小说集峥嵘岁月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短篇小说集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73 作者:伍铭泽 学科:文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兰州文献中心书库在架上44.571/231 6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9b0ec6985f96c1b4d289f3622edc490c
6.小说《草原新牧民》追忆当年在内蒙插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知青题材长篇小说】《草原新牧民》追忆当年在内蒙插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题材故事! ¥ 25 ¥ 0.87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张家口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刑凤藻 刘品清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3-11 版次1 印刷时间1975-03 印数300千册 装帧平装 https://mbook.kongfz.com/3975/375439103/
7.当代新经典文库第一辑叶辛著中国青年出版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当一诚合众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 蹉跎岁月 知青小说系列 当代新经典文库第一辑 叶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优秀文学作品》。最新《正版 蹉跎岁月 知青小说系列 当代新经典文库第一辑 叶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优秀文学作品》http://product.dangdang.com/683533884.html
8.A.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B.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多项选择题 关于“知青小说”这一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B. 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 C. 作品的内容包括他们后来的生活道路,如返回城市之后的情况 D. 这一概念在90年代才出现。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32aaa097e2f2442c8c7a7011bb0a7429
9.知青有声小说通俗文学文学名著别名:知青有声小说 号外:知青听书 主播:艾宝良 作者:梁晓声 更新:2016-10-15 17:57:13 简介:世纪年代末,中国被一种不正常的“红色”所笼罩。 赵天亮和全国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一起,背起“上山下乡”的行囊,去“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青们在一场瓢泼大雨中来到北大荒,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https://3w.tiantingfm.com/tongsuwenxue/zhiqing/
10.男主重生到上山下乡时代的小说全文阅读孑然的石头重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小说、 重生上山下乡小说、 重生七零上山下乡致富记、 重生七零上山下乡、 女主重生回80年代上山下乡的小说、 上山下乡动漫重生、 评分高的重生上山下乡小说推荐、 上山下乡重生年代文、 重生为上山下乡的小说推荐、 重生在上山下乡年代、 重生上山下乡动漫、 男主重生饥荒年代上山下乡、 重生60年https://www.heidaoxs.com/reads/yuyvqXq/
11.穿成七十年代男知青喵崽要吃草“响应党跟领导人的政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深入到最底层学习无产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祁云“”原本拿 《穿成七十年代男知青》最新章节 174、祁家长孙3【添加祁英结局信息】 173、祁家长孙2 172、祁家长孙1【添祁英少许信息】 171、如意2 170、如意1 169、平安5 168、平安4 167、平安3 166、平安2 165、https://www.92k.tw/92k/364350/
12.的时候,刚好遇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云南西双版纳下乡过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很多故事写的很真实。肯定有些人会好奇的问,是不是他的亲身经历?作者,曾经肯定得回答。确实有很多是他的亲身经历。在他16岁的时候,刚好遇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云南西双版纳下乡过程中。有很多神奇的经历,给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故事生动有趣。《和乌鸦做邻居》我家孩子已经看了七八遍https://www.zealer.com/detail/1396136
13.知青题材长篇小说《秋风劲》之三十二《秋风劲》是一部再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的作品。它不仅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记忆。更深刻呈现了知识青年们在艰难困苦的农村生活中历经的蜕变与成长。作者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饱满的情感,描绘了一群插队知青们在农村一线经历的真实故事。 https://www.meipian.cn/598ucru6
14.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海魂0817的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作品简介: 【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官场长篇连载小说】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刘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穿越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重生在一个同名同姓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身上。没想到的是,原主的妻子与刘岩前世心爱的女人同名同姓。从此,刘岩踏上了一条迈向https://www.tadu.com/book/x/1002889
15.下乡知青重生1976最新章节列表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不受到伤害,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他醒过来的时候,穿越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重生在一个同名同姓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身上。 原主有一位农村妻子,与他前世心爱的女人同名同姓。 重生后的他,踏上了一条与前世完全不同的人生旅途。 ……https://www.dnyx.org/lang/995594/
16.石家庄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线免费阅读看石家庄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新章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58379592542866494
17.穿书六零:炮灰女配的觉醒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小说简介:《穿书六零:炮灰女配的觉醒》谁懂呀,因为忙于新的串串品牌的建立,孙竹就连轴转了三天而已,直接就睡过去了。醒来就到了那个传说中的68年,所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刻。而且她还被自己的继母报了名,要去遥远开始阅读章节目录加入书架相关:穿书之六十年代女炮灰、穿书六零炮灰金手指、穿越六零炮灰女http://www.pfwx.net/Html/Book/755/755013/
18.幸福年代杨华团《幸福年代》全文阅读《幸福年代》内容简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有别于插队知青的另一重要群体——回乡知识青年几乎被中国文学遗忘。原汁原味再现回乡知青的经历、磨难与感情生活,这部小说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成长的记忆。古老的田园,艰困的生活,凄美的爱情,刻骨的伤痛……风华正茂的回乡知识青年群体,深深打上http://www.wuxia8.com/wuxia/5808/
19.《往日的情书》原著小说叶辛往日的情书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本书可说是一部真情实录,其中收录了叶辛和当年的恋人王淑君从萌生初恋到进入热恋及两地相思期间的所有通信。时间跨度是从1969年的12月至1973年的5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时,出版社酝酿出版一套《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当时由于叶辛参与主持上海作协日常工作,天天上班,挤不出时间撰写大块的回忆文章。出版社复印了https://www.duocaiwu.com/xiaoshuo/wangrideqing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