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有个博物馆,保存着上万宁波人用青春定格的历史!

一说到博物馆,宁波人大多会想到港口博物馆、雪菜博物馆、年糕馆等等。而知青博物馆却鲜为人知。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宁波近7万青年学生远赴千里,在遥远广阔的土地上贡献了最美好的青春。而这家知青博物馆就是保留着他们曾经过往的历史记忆......

穿过海曙横街乌岩大竹岭的茂林修竹,在一个唤作许家的小村落里,藏着浙江第一家知青博物馆——宁波知青博物馆。

沿着盘山公路而上,不是门口公交旁的知青博物馆标志,很难辨认空旷的回字形院落上,两栋七十年代风格老建筑就是博物馆所在。

如其他民营博物馆一样,博物馆规模并不大。所有展厅、舞台、活动室就分布在两座三层建筑内。小小的博物馆却承载了阿拉宁波6万多知青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忆,被誉为宁波知青的“情感殿堂”与“精神家园”。

走进知青文博大院,墙上那些关于六七十年代热血青春战天斗地的标语依然洋溢着时代气息,令人动容。

那些对于我们后来人已经抽象的历史情节在这里如此生动具体地诉说着过往,火车送别时的留影、御寒的军大衣、褪色的军帽、拎包背袋、饱经风霜的旅行袋、陈旧的搪瓷杯......这些伴随知青走过难忘岁月的见证物,蕴藏着一代知青们的悲与喜、回忆与感怀。

而一个个专题展览室文字和数据毫不矫饰地展示着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幅度之广,影响之深刻。

圆一个梦守一代记忆

叶亦通

宁波知青博物馆馆长

1969年插队到黑龙江省集贤县,1979年返回宁波。2009年与其他知青一起建立宁波知青博物馆,收藏知青文物,保存知青历史,弘扬知青精神,守护着知青的精神家园。

博物馆就像一本珍藏集体记忆的岁月日记,而这本日记的保管人就是40多年前宁波远赴黑龙江集贤插队知青叶亦通。

北大荒对于许多像叶亦通一样的宁波知青来说是一段磨灭不去的回忆。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给了那片千里之遥的黑土地。

2004年适逢宁波知青赴集贤35周年之际,他们乘着“北大荒”专列满怀着对第二故土和亲人无限思念之情回到了黑土地,激动之情难以表述,活动同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回来后很多知青提议,能不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让知青荒友(插队北大荒的知青)经常聚一聚,共同回忆曾经的过往,把这份历史记忆保留下来。从那时起建立一座知青博物馆的梦想就在叶亦通心里生根了。

为了这个梦,叶亦通开始了漫长的筹建之路。要建馆首先要场地,以他的财力来说自己买到或者租到足够的场地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一开始他就在整个宁波到处打听联系,有什么单位或者部门愿意无偿提供闲置的场地。

在处处碰壁后,他想到了自己老家章水镇大皎村。他的亲戚徐永大先生在村里有处私产当时正闲置着,在叶亦通的几番争取下,老先生决定将这幢房子无偿提供给叶亦通用以办知青博物馆。

有了地方接着重点便是征集馆藏。让叶亦通感动的是这个征集可谓一呼百应,宁波的知青们,甚至杭州、上海的知青等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家里珍藏插队时曾用过的物品拿了出来。

支边证、军绿背包、东北棉大衣、笔记本、字典、证件、旧书刊等,对其他人来说虽然不起眼,对知青来说这些一起见证了当年下乡艰苦岁月的物品是青春最宝贵的纪念,很多人甚至几次搬家都不舍得丢弃。

叶亦通记得一位宁波大学的老师,曾在黑龙江插队十年,得知博物馆征集物品后,骑着自行车把珍藏在自己家里30多年的被褥包裹送了过来!就是这样一件件积少成多,博物馆有了雏形,如今已拥有各类图片资料近800余张、实物3000多件。

为了丰富馆藏,叶亦通自己也花足了力气。有一年,他得知上海要举办一次知青题材的画展,他立刻赶过去,买回一大堆复制印刷品。当然,建立博物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为博物馆设计标牌、亲笔题字“宁波知青文博大院”等不必说了,筹建过程花费的精力、财力等更多不为人知的困难比比皆是。

尽管如此,在叶亦通看来,至少他在一步步地接近着自己的梦想。经过知青们几年的坚韧不拔和执著追求,在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支持下,这个承载宁波6万多知青人一个时代记忆的博物馆终于在2009年9月开馆。

余心之所善兮

梦想实现了,维持梦想的代价却是昂贵而持久的。开馆以后,叶亦通才发现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而资金是最为困扰的一个问题。

为了这个博物馆,叶亦通自己已经投入了不少钱,但很明显这远远不够。这几年,宁波民营博物馆的生存极不容易,不少民营博物馆要么有企业作坚实的后盾,要么自办企业来养馆,知青博物馆的底子就相对比较脆弱了。因为免费参观,为了维持运营,博物馆每年都要面临资金缺口的问题。

很多时候都是靠着知青们之间的捐献堵住缺口的,事实上大多数知青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但是哪怕很困难,他们也要伸出援助之手,为博物馆添砖加瓦。

让叶亦通印象最深的一位邵先生拖着病体带着妻子一起来到博物馆,临走前捐了200块钱。不久老先生去世了,闭上眼睛前他还嘱咐妻子带话给叶馆长,说希望这个博物馆能够继续办下去,而他的妻子也表示愿意做个志愿者,为博物馆出份力。正是有这些热诚的朋友,这些年知青博物馆才得以坚持下来。

博物馆维持至今十分不容易。前几年,在凤岙的博物馆场地租期届满,博物馆从原来的横街凤岙腾岭水库旁搬到了更为偏僻的乌岩许家,叶亦通自嘲博物馆算是第二次“上山下乡”。而紧接着2016年宁波部分行政区域调整,横街镇从原来的鄞州划归海曙,这个变动也让博物馆面临着调整期中政策支持失衡的困境。

他在很多场合中提到“知青精神”这个字眼,并这样诠释知青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刻苦耐劳。这才是他们用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办这座博物馆,收集知青文物,保存知青历史,所做的都是为了把这种知青精神保存传递下去,这也是知青博物馆当代的历史使命。

选自《阿拉旅游》杂志2018年1月刊《知青岁月一代人的芳华》

THE END
1.知青博物馆黑龙江公园五大连池北饮泉伪满皇宫博物院长影中国最大“知青博物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黑河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的知青,是当年全省知识青年上山下https://www.meipian.cn/578kxe9o
2.全网最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全网最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 位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大街159号,交通便利,公交车和地铁都可以直达。 ?时间安排:每天早上9点开门,直到下午4点半才关门,所以要尽早出发,以防错过任何精彩瞬间。 ?门票预购:请提前一天在线购买门票,成人票20元/张,儿童半价。 ?♀?游览路线: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859296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黑河知青博物馆游玩攻略知青博物馆门票多少钱/价格表知青博物馆,记述了当年在黑河在北大荒下乡知识青年的奋斗历程,那是一个青春激荡热血沸腾的年代,知青为北大荒和边疆建设奉献了青春和汗水。博物馆里主要是上海知青的较多,让后人了解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4+ it’s 4分 满意 知青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记录了六十年代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沧桑经历。里边展览的实物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265/1835474.html
4.「黑河红色资源」黑河知青博物馆是我国首座以中国知青历史为展览主题的国家二级博物馆黑河知青博物馆的陈列主题是中国知青与共和国同命运黑龙江是当年知青最集中的省份之一而黑河是黑龙江省知青数量最多的地区博物馆以事件描述的方式全面讲述了自1955年全国第一批知青开垦北大荒以来数十年了的光辉历史 知青博物馆外观以红色为基调 令人想起火红的青春年代 http://szb.hhhxy.cn/info/1106/3397.htm
5.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旅游攻略人生美好的年华莫过于青春岁月。他们的青春岁月是在哪里度过的呢?是在革命圣地延安,这段历史,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如果想在短时间读懂这段沉淀的历史,最好的选择走进延安知青博物馆。 正在仔仔细细浏览中,接到邀请去“金延安”一个占用井家湾农田,打造的旅游综合体,很没有意思。https://group1-m.mafengwo.cn/i/24409126.html
6.参观上海知青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上海墓地海湾公墓墓园上海知青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536平,展示面积1482平。目前已征集到藏品二万余件,其中有生活用品、农具,美术工艺品,影像类,纸质类照片等,是目前华东地区收集保存文物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上海知青博物馆展程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第二部分:广阔天地难忘岁月;第三部分:顺应民心调整政https://www.shhwy.cn/news/359.html
7.行走夏都·阅读冰城之哈尔滨节日系列报道?知青文化博物馆为老知青们留住青春岁月 走进小院,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广阔天地炼红心 扎根农村志不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标语。进入知青文化博物馆,小人书、奖状、粮票、煤油灯、老照片等各类物品摆满了400平方米的展馆。最有代入感的是一个大土炕,那是知青们当年睡觉、娱乐、学习的地方。墙上糊着旧报纸https://www.my399.com/p/36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