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涵与新疆阿拉尔市上海知青公园:让红色基因文化薪火相传滚动

金秋十月的南疆大地,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塔里木河畔,塔里木大道南侧,一处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从忙碌的工地上已经能隐约看到其逐渐清晰的主体脉络,只见其主干道呈多个“S”形状,“上海知青赋”巨型石刻,“上海10万知青名录墙”,“上海大厦雕塑及巨型知青人物雕像”、“王震将军广场”等景点已见雏形。该建筑群整体设计风格鲜明、独特,一股浓烈的怀旧风、年代感。似乎一下子将人的记忆拉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10万上海知青奔赴新疆,投入火热的兵团建设。

上海知青公园景点起点处——“卷首语”

上海知青公园内原上海知青纪念林题字石刻

上海知青公园内知青文化墙一隅

胡耀邦同志题词:“历史贡献与托木尔峰共存;新的业绩同塔里木河长流”

上海知青赋巨型石刻

上海知青公园内王震将军纪念广场雕像

知青公园内景点一隅

上海知青公园与塔里木河(左边)毗邻

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中

该处工地正是正在建设中的一师阿拉尔市上海知青公园,是阿拉尔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中“一河两岸”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该公园由对口援疆的浙江省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规划面积300多亩,由阿拉尔市全额投资。上海知青公园的建设旨在回归历史、点醒记忆,通过再现当年上海知青支援兵团建设的场景,独具一格地体现屯垦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该公园的建成,将成为第一师阿拉尔市继三五九旅军垦纪念馆之后,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建设“兵城红都”阿拉尔市再增添一张靓丽的名片。

上海知青公园(原上海知青林)发起人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副师长杨海涵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该公园的建设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灵魂人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个“灵魂人物”就没有现在的上海知青公园,他就是上海知青公园的发起人、总牵头人,第一师原副师长杨海涵,一个地地道道的援疆上海知青。

1941年9月,杨海涵出生于上海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家中兄妹四人。1958年,杨海涵从青海铁道学院化工机械安装专业毕业。此时,正赶上国家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要决策部署。1963年5月,王震将军到上海做动员报告,号召“有志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3年7月—1966年7月,累计有10万余名上海知青来到新疆。纪录片《军垦战歌》里曾有这样激昂的女声解说:“中华儿女,志在四方。上海几万青年高唱战歌到塔里木去,到人烟稀少的亘古荒原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时年23岁,风华正茂的杨海涵义不容辞地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建设新疆的知识青年大军,奔赴祖国边疆。

经过长达十余天的一路颠簸后,杨海涵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胜利十六场(今天的第一师十三团)。经过几天的短暂休整,杨海涵和其他上海知识青年们很快就被编入班、排,接受“准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和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农业劳动。开荒、挖渠、播种、放水……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脏活、苦活,杨海涵干了一个遍。

面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血气方刚的杨海涵充分发挥了他吃苦耐劳的精气头,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哪里最需要人,他就到哪里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热火朝天开发塔里木的“战场”挥洒着他的汗水。他先后干过班长、教师、排长、副连长、连长等基层职务。1980年7月,杨海涵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1984年,杨海涵被任命为第一师十三团的农业副团长,在他的带领下,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十三团的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1988年至1995年,在杨海涵担任十三团团长期间,他解放思想,果断决策,开拓进取,以惊人的魄力和勇气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变革”。在那个把解决职工吃饭问题必须当成首要问题要解决的特殊年代,他积极组织职工收复弃耕地、开辟新荒地,使十三团的土地播种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近40%,十三团的社会总产值较过去增加了2倍多。

杨海涵在解决职工吃饭问题上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夫,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这个从黄浦江畔走来的上海青年,用他的顽强、坚毅、正直、善良,在开发建设塔里木的热潮中书写了一篇篇精彩的华章,成为十三团职工眼中的“能人”、“好人”。

不仅如此,杨海涵还十分重视十三团的精神文明建设,想尽办法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舍得为职工花钱。杨海涵带领下的十三团,在第一师率先建设了功能齐备的职工文化中心,运动器械齐全的中学运动场、职工公共浴室等设施,还建设了塔南首个电视转播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发展的十三团,成为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真正的“幸福城”。在十三团的发展史上,杨海涵留下了自己独特而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他可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员,他更是一名实打实的基层战斗员,能和基层职工同甘共苦。

2001年8月,时年60岁的杨海涵正式退休,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出生地上海。

平静的退休生活一度让杨海涵过得十分惬意,晨练,阅读、旅游,约一两个老友品茗下棋几乎成为了他退休生活的全部。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杨海涵无数次从睡梦中惊醒,他的记忆一次又一次将他带回了遥远的新疆,昔日战天斗地的热血场景一次次出现在他的面前,那些一起战斗过的知青们的音容笑貌宛若在眼前。杨海涵无数次在这样的梦境后眼角湿润,深重的叹息从他内心最深处发出来。难道我就这样永远地离开新疆了吗我们这些人正在老去,正在离开,等我们不在了,谁还会记得当年那10多万有志青年的为新疆建设所做的一切在整个新疆天翻地覆的巨变之中,上海青年的所做的历史贡献不能被遗忘、磨灭。朝气蓬勃的上海知青就像一股强大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一师,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促进了塔里木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杨海涵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应该为上海知青留下点什么,也为现在的新疆,现在的一师,更要为年轻一代留下点什么,一代人的肉体可以消失,但精神可以延续。杨海涵认为,让昔日的历史以恰当的方式重现,是优秀文化传承的最恰当方式。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内心驱动下,2001年,杨海涵第一次正式向第一师党委及阿拉尔市各级领导提出了在塔里木河畔建设“上海知青林”的设想,通过建设知青林,来纪念上海知青对第一师建设发展所做的贡献,这是建设上海知青林最初的设想。上海知青林就是一师阿拉尔市上海知青公园的前身。

杨海涵的这一设想,几经周折,得到了兵团领导、第一师党委和阿拉尔市领导的大力支持,2006年6月,主管领导很快特批了36亩土地作为知青林建设用地。领导的支持,让杨海涵深受感动和鼓舞。为此,杨海涵再次发扬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他很快成立了一个上海知青林建设筹备组,成员包括杨永清,鱼珊玲、茅国生、丁言鸣、郑连真等上海老知青。

2006年7月,一师阿拉尔市上海知青林建设正式启动,这中间也经历过一系列的坎坷和挫折。但均被杨海涵他们一一克服,困难难不倒老知青。

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各级领导及广大知青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知青林一期工程于2010年8月正式落成。一期工程的落成,让各地的上海知青们深受感动,让他们觉得有了精神的寄托,从各地来知青林旅游观光的老知青络绎不绝,上海知青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2016年9月7日,兵团副司令员、时任第一师政委的姚新民做出重要批示,将“上海知青公园”正式纳入一师阿拉尔市“一河两岸”景观带规划中,并做好二期、三期整体规划设计。第一师党委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上海知青林的建设,并最终确定将上海知青林提升打造成“上海知青公园”,这一提议,为上海知青林后续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为其功能定位做了重要调整。

2020年,在现任第一师党委书记、政委卢跃东同志的关心和大力推动下,上海知青公园(原上海知青林)建设将严要求、高标准,按照国家“5A”级景点进行深度打造,将上海知青公园建设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精神传承为一体的文化铸魂工程。至此,上海知青公园(原上海知青林)的建设规划步入了快车道。

“在新疆兵团的历史上,有‘两个了不起的10万’:一是新中国建立伊始,10万官兵脱下军装,就地专业,铸剑为犁,担负起了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继续发扬了南泥湾精神;另一个‘10万’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0万上海知青奔赴新疆,参与新疆兵团建设。可以说,上海知青参与新疆建设是对南泥湾精神又一次身体力行的传承和发扬,知青文化和军垦文化本质上一脉相承,都是红色基因文化的延续。

在新疆大地上,实际上,还有第三个‘10万’,它就是始于1997年的各地援疆干部进疆,他们开始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等更加立体、全面、深入的援疆工作,使援疆的内容更加丰富、边沿不断扩大。

当然,这是一个概数,24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援疆干部的实际人数可能远不止这么多。新时代背景下的干部援疆,实际上是对红色基因文化的再次延续和传承。”杨海涵感慨地说道。

如今,上海知青公园的建设已经尘埃落定,杨海涵觉得,自己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关于当年10万上海知青支援第一师建设的光辉岁月,可以依托上海知青公园得以再现给年轻一代,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深刻铭记历史,缅怀先辈,继承并发扬好自己的优秀文化,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上海知青公园的建成使广大上海知青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同时,上海知青公园也将成为联系新疆与上海、乃至新疆与对口援疆的内地各城市之间的精神和情感的纽带,在后续各地援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文:张文涛边树)

华夏小康网致力于资讯传播,希望建立合作关系。若有任何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

THE END
1.知青博物馆——重温那一段历史上海知青博物馆 在端午前夕,来到奉贤海滨,因为这里有一座博物馆,这馆被冠于知青大名,馆中收集了上海知青在祖国四面八方奋斗的图片事迹。作为知青的一员(不管当初有意,还是无意都得终生戴此帽子),此来只为一件事参观知青博物馆,缅怀一下当年同赴各地的已故知青。 https://www.meipian.cn/54rck0tt
2.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政府业务工作关于大丰市上海知青纪念馆人员关于大丰市上海知青纪念馆人员配备的通知 你馆《关于配备上海知青纪念馆科室人员的报告》收悉。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发展步伐,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你馆所报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骆婷婷同志为大丰市上海知青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http://www.dafeng.gov.cn/art/2009/7/16/art_24966_3592351.html
3.上海知青纪念馆,真实再现了上海知青在黄海之滨生活和劳动的嘲真实而细腻地再现了当年上海知青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活和劳动的艰辛与奋斗 走进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充满年代感的实物和图片 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岁月的故事 从知青们穿着的朴素衣裳 到他们使用的简陋工具 再到那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笑脸 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激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4573932&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4.2024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门票价格团购票价在线订票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位于海丰农场,由大丰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海丰农场联合建设,纪念馆分6个展区, 分别为:历史印痕、知青名录、生活实景、农场建设、人物春秋、文明记忆,馆内有17个景点:主馆、知青会所、元华浴室、老虎灶、护馆河、橘园、息壤元华、稻香村、渔家坳、桃花源、知青劳动体验区、老树、老井、西池塘、伙食https://www.dahepiao.com/lvyounews1/20210814213228.html
5.上海旅游上海首家知青博物馆昨日挂牌,参观者达10万人次位于奉贤区海湾园的知青博物馆是上海首家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知青博物馆将声、光、电与知青年代实景、知青时代文物、知青蜡像相结合,再现了知青下乡的场景。 8月10日上午,位于奉贤区海湾园的上海知青博物馆举行挂牌仪式。这是上海首家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海湾园出资建造,展出有关上海知青历史的文献资料https://m.mafengwo.cn/travel-news/217415.html
6.景区介绍盐城市大丰区上海知青纪念馆位于大丰区上海农场境内,依托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上海8万多名知青在此走过的艰辛历程的人文资源建设而成的多元素人文旅游景区。 盐城市大丰区上海知青纪念馆 咨询热线:0515-83280979 活动预约:0515-83280958 投诉电话:0515-83280636 https://www.zhiqingnongchang.com/jqjs
7.访上海知青杨永青走一路传播了我们知青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兵团发展的向往,也是对我们边疆寄托的深情。所以我们特地做了旗帜,上面有大家的签名,这个旗帜送给了军垦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我们还准备了姜万福的小药箱,他用了28年的小药箱。开始他都拿不回来,这是我们6月份到二牧场去拍片子,专门给他们的党委做工作,以他们二牧场党委的http://www.xj.xinhuanet.com/fangtan/217/
8.盐城市大丰区上海知青纪念馆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简介:盐城市大丰区上海知青纪念馆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大丰市上海知青纪念馆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是?家成?于2008年10月13日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斗龙港生旗下企业,属于以从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企业。位于盐城市大丰区,法定代表人为李波,目前处于在业状态。公司人员规模:少于50人,参保人数:21人,https://www.qichacha.com/firm_34a83624b51b31f9fa6e9dcbf91a591f.html
9.2022年上海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专业组)决赛入围名单出炉赛事面向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力求讲好红色故事,演绎上海精彩! 决赛入围名单如下: 专业组(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序号姓名场馆 1 陈柯静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2 陈梦圆 上海市档案馆 3 程欣 上海鲁迅纪念馆 4 高雨寒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5 姜艳丽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537280
10.盐城市大丰区上海知青纪念馆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简介:盐城市大丰区上海知青纪念馆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10-13,法定代表人为李波,注册资本为10000 万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9826811166815,当前处于存续状态。企业注册地址位于盐城市大丰区海丰农场元华旧址,所属行业为城市公园管理,经营范围包括:游览景区管理;展览及会议服务;餐饮服务;食品销售(按许可证核定项https://www.qixin.com/company/e6557eb0-b903-4719-83fd-03e754193998
11.追忆知青岁月激扬青春力量践行使命担当——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入党初心,不断锤炼党性修养,2024年5月29日下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赴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开展“追忆知青岁月 激扬青春力量 践行使命担当”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谭瑾、退休教师党员吉达俊、王宝罗、学生党支部书记乐达和在校毕业生党员参加本次活动https://chemical.yctu.edu.cn/2024/0603/c1057a118370/page.htm
12.民革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赴盐城开展交流和调研活动随后,民革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一行参观了位于大丰区的上海知青纪念馆,重温知青上山下乡的奋斗历程,感悟那段岁月所蕴含的敢于拼搏、敢于担当的宝贵精神。 此次跨省市的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地民革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和情感沟通,实现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双方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探索共建发展新模式,形成助推两地经济社会http://www.jsmg.cn/szdt/4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