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在505家创建单位、96家入选单位的“战局”中,71家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幸运儿”。
数据显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最少的省份是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甘肃省、青海省,以及新疆建设兵团。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做出部署。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等文件,决定开展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并下发关于开展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的通知。
一场大比武后,有些春风得意阅尽长安花,而有的只差“临门一脚”,96家入选单位中25家没有最终成功挤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不是不够努力,只是名额实在有限。希望它们能够再接再厉,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忘初心,共同做大做强做好文旅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往往,“幸运儿”的成功,背后其时都有必然因素。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71家“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文旅融合创新示范、旅游扶贫富民创新示范、景城共建共享创新示范、景区带动创新示范、生态依托创新示范、休闲度假创新示范、资源枯竭转型创新示范、边境开发开放创新示范等领域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71家“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既靠“颜值”揽客,也靠“实力”吃饭,必将载入中国旅游发展史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也必将共同开启中国旅游的大提速时代。
他们的成色如何?品橙旅游根据各省公开公示的资料一一道来。
北京市入选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北京市首批入选3个、第二批入选2家。本次有3家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延庆区、怀柔区、平谷区。
1.延庆区:冬奥特色,“+旅游”先锋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冬冷夏凉,素有北京“夏都”之称。其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对外开放的景区景点30多处。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山、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北国漓江——龙庆峡、京都第一大草原——康西草原、千古之谜古崖居、京北九寨玉渡山、北方最大的自然生态公园——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惊险刺激的妫河漂流、北京地区最早的高山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及八达岭滑雪场等众多享誉国内外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延庆区紧紧围绕冬奥会世园会巨大发展契机,优化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促进延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延庆模式”。即将举办的冬奥会促进了“赛会+旅游”、“体育+旅游”发展;世园会促进了“农业+旅游”,“林业+旅游”的生态格局。此外,推进“文化+旅游”,开展长城文化带建设,打造北京长城文化“金名片”。推进“养生+旅游”,延庆充分发挥井庄镇、大榆树镇等地的中医药优势,依托乡村闲置院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2.怀柔区:做大旅游,多头并进
怀柔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2014年APEC会议在怀柔区雁栖湖举行。其特色旅游资源包括雁栖湖、响水湖、箭扣长城、黄花城水长城、红螺寺、云蒙山风景区等。
怀柔区以“大旅游”工作格局推动全区旅游业不断实现新发展。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将旅游发展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做好“旅游+”“+旅游”等九方面工作:主要为:“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会议会展+旅游”“影视+旅游”“科技+旅游”“商业+旅游”“工业+旅游”。
3.平谷区:休闲引领,和谐宜居
平谷区,位于东北部,就有先民就在平谷境内繁衍生息。其特色旅游资源包括平谷金海湖、京东大峡谷、京东大溶洞、平谷青龙山、渔阳国际滑雪场等。
平谷区抓住举办2020世界休闲大会机遇,以休闲产业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平谷在农业“高精尖”、绿色物流、以及休闲旅游三大产业之上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绿色创新发展。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在即,平谷区特别是金海湖区域将全力建设世界休闲中心、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休闲、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
天津市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天津市首批入选3家。本次共有1家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蓟州区。
4.蓟州区:对接首都,工作全面
蓟州区,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它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天津市的“后花园”。其特色旅游资源包括5A级景区——盘山、黄崖关长城、独乐寺、八仙山、梨木台、九山顶自然风景区、蓟州溶洞、玉龙滑雪场、毛家峪长寿度假村等。
蓟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精准对接首都资源。“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各尽其责”的创建氛围,全域式布局,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建设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面助推了蓟州旅游供给侧改革,旅游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北省入选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河北省首批入选11个、第二批入选6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邯郸市涉县、保定市易县。
5.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创新发展,目标高远
北戴河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度假胜地。拥有海洋、森林、湿地三个主要的生态系统,有联峰山、鸽子窝、中海滩三大风景群组等40余处景观。拥有4A级旅游景区:鸽子窝公园、联峰山公园、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秦皇求仙入海处等、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秦皇岛市北戴河滨海旅游度假区。
北戴河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立区主导地位,着力打造“医、药、养、健、游”一体化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构建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重点扶持新绎旅游、兴龙文旅、歌华等企业做大做强;完成东山旅游码头建设,探索发展休闲渔业;挖掘老别墅文化,发展文化微旅游;完成鸽子窝5A级景区创建;打开旅游产品供给突破口,主导搭建研学、婚恋、体育等“产业+旅游”开放合作平台,打造北方旅拍胜地和国家营地教育示范基地;深化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文明旅游工程,持续加强旅游行业治理体系建设。
6.邯郸市涉县:以大带小,注重质量
涉县,河北省邯郸市辖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截至2018年底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111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5处、市级28处、县级62处。涉县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娲皇宫景);以及2家4A级旅游景区:五指山、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涉县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机遇,瞄准“生态肺城、诗画涉县”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同步提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供给的同时,对景区提质升级,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特色活动。
在谋划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时,注重强化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在推行“3+1+X”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在全国创新提出了在每个乡(镇)、村建立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站)的思路。每个服务中心(站)均设专门办公场所,由乡(镇)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服务中心(站)一把手。
7.保定市易县:顶层设计,优质发展
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易县拥有3家4A级旅游景区:狼牙山风景区、清西陵、易水湖景区;另外还有荆轲塔、老子道德经、紫荆关和战国影视城等景点。
易县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引领县域经济的龙头产业来抓,确定了“一城五区四带”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凝聚起全县“一盘棋”的工作合力。
以规划引领、龙头带动、丰富业态、乡村振兴、体制创新、环境优化推动全域旅游优质发展,构建有主题、有重点、有内容、有节奏的旅游品牌营销体系和产品体系。促进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三大龙头品牌产品升级,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推进太行水镇、燕都古城等特色小镇、旅游乡村、旅游县城建设,发展培育目的地型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行行+旅游”的特色吸引物体系;通过主题化开发、景观化建设、特色化发展,完善提升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要素型旅游产品吸引力。
山西省入选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山西省首批入选5个、第二批入选15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临汾市洪洞县、晋城市阳城县、晋中市平遥县。
8.临汾市洪洞县:全域发展,全民动员
洪洞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洪洞县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洪洞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有:玉皇庙、泰云寺、碧霞圣母宫、青龙观玄帝宫、净石宫、乾元山元阳观、兴唐寺等。主要遗址有:坊堆遗址、上村遗址、古杨侯国遗址、永凝堡遗址、侯村遗址等。
洪洞县十分重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在推进全域旅游机制创新、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完善旅游要素、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力。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旅游强镇、特色产业风情小镇等。
9.晋城市阳城县:产业转型,产业富民
阳城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阳城县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以及4A级旅游景区蟒河风景区、九女仙湖、天官王府等;另外还有中华名山析城山、郭峪古城与历山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打造全域旅游样板是阳城县2018年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把旅游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富民的重要支柱,致力“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他们坚持重点突破、品牌引领,抓好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龙头景区打造、品牌市场营销、运营模式创新等工作,推动阳城县全域旅游产业转型。
10.晋中市平遥县:突出核心,完善体系
平遥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300多处古迹。平遥县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以及4A级旅游景区:双林寺、镇国寺、平遥县衙博物馆、平遥县票号博物馆、平遥文庙学宫博物馆、平遥县城隍庙财神庙、平遥县协同庆钱庄博物馆等。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围绕“国际旅游化城市”定位,平遥县多管齐下,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旅游提档升级。扎实推进旅游“1+3”管理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大队和旅游市场监管分局;2019年整合原文化局、旅发委、文物局职能,新组建文化和旅游局。建立涉旅部门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在综合协调重大涉旅事项、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华侨城集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了古城景区管理权、经营权有效分离,建立了运转有序、管理高效的现代景区管理体制。
内蒙古自治区入选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入选5个、第二批入选9家。本次有1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满洲里市。
11.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针对弱点,加强管理
满洲里市,是由呼伦贝尔市的5个县级市之一,为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驻地东山街道。满洲里市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由国门景区和套娃景区组成;另外还有呼伦湖、二子湖等景点。
自示范区获批以来,满洲里始终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大力实施“贸游立市”和“旅游+”战略,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新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从完善旅游规划、强化政策支撑、优化交通网络、完善公共服务、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融合发展、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工作入手,着重发力,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繁荣”的边境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辽宁省入选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辽宁省首批入选11个、第二批入选9家。本次有1家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
12.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项目引领,转型升级
桓仁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桓仁满族自治县拥有两家4A级旅游景区(五女山山城风景区、大雅河漂流风景区);另外还有望天洞、万乐岛、枫林谷、冰臼奇观、桓龙湖和虎谷峡等景点。
吉林省入选单位
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吉林省首批入选15个、第二批入选4家。本次有两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池北区。
13.延边州敦化市:联盟推动,产业融合
敦化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延边州的“西大门”,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腹地。著名景点有六顶山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雁鸣湖、敖东古城遗址、老白山风景区等。
敦化市按照省、州提出的“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启动编制了各项规划,率先完成“1+3+N”旅游管理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确定以国家5A级景区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为引领,全力打造一区多基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始终坚持全行业改革,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形成联盟合作、联动推进、联合共赢的创新发展格局;坚持全景化体验,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以点连线、以线建网、以网成面,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坚持全产业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大力实施“旅游+”“+旅游”,以新产品、新业态引领旅游业跨界发展;坚持全方位营销,进一步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以品牌为根、文化为魂,不断打响“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旅游形象品牌;坚持全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以游客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把敦化打造成以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康养、冰雪体验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域旅游向优质旅游迈进。
14.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绿化造林,生态文明
池北区(原二道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的脚下,境内森林密布,距长白山核心景观35公里,距双目峰边境65公里,是进出长白山的门户。池北区拥有1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白山旅游度假区)。
池北区围绕“创建国家级优质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旅游发展为龙头,以文化和特色生态资源为两翼的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了“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目前,池北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0平方米,是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6.7倍。
黑龙江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黑龙江省首批入选6个、第二批入选7家。本次有两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黑河市五大连池市。
15.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顶层设计、智慧旅游
漠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其旅游特色资源包括国家5A级景区北极村,以及石林地质公园、圣诞村、观音山、神龙湾、北红村等。
16.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全面发展、突出特色
五大连池市是黑河市的两个县级市之一。其旅游资源包括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以及青山公园、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二龙山生态旅游区、山口湖风景区等景点。
在全民休闲度假时代,五大连池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及交通区位在黑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五大连池市独特的火山地貌,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是我国典型的旅游业驱动型的城镇化地区。发展全域旅游,要求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务、交通、乡镇等多行业深度融合,构造全产业链。
上海市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上海市首批入选3个、第二批入选1家。本次有2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黄浦区和松江区。
17.黄浦区:优化资源,文旅融合
黄浦区隶属于上海市,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上海的象征外滩均位于此,是上海市旅游的精华区,拥有一个5A景区,多个4A景区。其中外滩是国家5A景区、豫园、老城隍庙、上.海博物馆、杜莎夫人蜡像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4A级景区。
近年来,黄浦区以“立足城区优势、以游客的需要为根本、丰富产品提升服务,形成黄浦创建特色”为宗旨,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商旅文企业联盟”平台也进一步发挥了集聚效应和联动优势,为区内企业提供更好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与跨界合作,为商业和文化企业进入旅游产品创造了更多可能。黄浦还深入开展“旅游进社区”项目,努力实现全域旅游格局下黄浦城区即景区的愿景目标。
18.松江区:六大工程,突出休闲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上海之根”松江城中有:唐代陀罗尼经幢,宋代兴圣教寺塔(方塔)、望仙桥,始建于宋,明代重建的云间第一桥(跨塘桥),元代云间第一楼、清真寺等文物古迹,以及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森林公园(4A景区)、上海辰山植物园(4A景区)、方塔园(4A景区)等多处特色旅游胜地。
松江区坚持“全域旅游为人民”的发展定位,突出“山水人文要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功能,着意于”东有浦东迪士尼,西有佘山广富林”,把松江建设成为上海全面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承载区;着眼于“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把松江打造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休闲城市之一;着力于“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把松江创建成为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引领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致力于“上海之根,乐游松江”,大力推进以游客为中心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江苏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江苏省首批入选8个、第二批入选20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南京市秦淮区、南京市江宁区、徐州市贾汪区。
19.南京市秦淮区:城景一体、特色鲜明
秦淮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南京市非遗传承保护展示基地——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以及王导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秦淮河水上游览线、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等人文景观及历史景点。
秉承“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理念,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城景一体、主客共享”的秦淮全域旅游模式初步形成。突出“特而精”,活化历史资源,与南京银行合作保护利用李公祠,打造魅力文化空间。依托特色资源和主城优势,成立秦淮文化产业联盟,做强特色园区。
20.南京市江宁区:目标明确,执行到位
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其旅游资源包括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A级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等多个景区。
江宁区旅游局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咬定“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不放松,全面提升江宁旅游的综合承载力、品牌影响力和游客满意度。
一是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二是合力推进工业旅游。联合出台促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举办全区工业旅游发展专题培训班等。三是做优做强乡村旅游。
21.徐州市贾汪区:全民共享,服务到位
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地处苏、鲁两省结合部。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洞山风景区、督公湖,以及凤鸣漙、茱萸寺等景点。
近年来,贾汪区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业迅速发展,先后创建了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家,乡村旅游点83家,成为了徐州大花园,淮海经济区旅游目的地。
一、注重全民共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主渠道。
二、坚持精品服务。游客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
三、加快厕所建设。
四、强化产业融合。
五、加强精准营销。
浙江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浙江省首批入选9个、第二批入选10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湖州市安吉县、衢州市江山市、宁波市宁海县。
22.湖州市安吉县:县域景区,共享利民
安吉县隶属浙江省湖州市,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以及国家4A级景区中南百草园等景点。
安吉县以中国最美县域为总目标,以县域大景区建设、省级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抓手,精品示范村串点连线、串珠成链、连片成面,全域美丽助推全域旅游。构建绿色产业等特色产业体系,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创新绿色制度,创新“8+X”部门联席休闲项目预评估机制,探索多元化乡村经营路径等。
23.衢州市江山市:目标明确,机制灵活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江郎山、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仙霞关、浮盖山、清漾景区等。
江山坚持文化驱动,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江山样本。以体制创新构筑发展合力,以七大文化催生全域旅游,以村庄景区助力乡村振兴,走活全域旅游一盘棋,定下“1510”的工作目标。
1——紧盯一个目标。
5——开展五项创建,即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文旅产业融合改革试验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浙闽赣皖四省生态旅游协作区启动区建设。
10——推进10大专项,主要是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平台、项目创谋、业态提升、文化传承、产城融合、厕所革命、智慧文旅、跨境合作、市场监管10个专项工作。
24.宁波市宁海县:产业融合,活力无限
宁海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南部沿海。其旅游资源包括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4A级景区前童古镇,以及伍山石窟、野鹤湫景区、梁皇山、浙东大峡谷和南溪温泉等景点。
近年来,宁海依托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管理体制,乡镇(街道)全部设立旅游办公室;在全省先行开展民宿治安消防管理改革;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客流监测、景区监控、营销决策等20余项功能实时分析。
安徽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安徽省首批入选11个、第二批入选11家。本次有两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黄山市黟县、六安市霍山县。
25.黄山市黟县:世界遗产,多元发展
黄山市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其旅游资源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宏村、西递,国家4A级景区南屏、关麓等。
护单位88处,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26.六安市霍山县:规划先行,产业融合
六安市霍山县,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六安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以及佛子岭水库、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铜锣寨、南岳山、大垅台村落遗址等景点。
近年来,霍山全面贯彻“旅游兴县”战略,“全景霍山”与“全域旅游”无缝对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旅游胜地。
一规划先行,科学发展,着力构建“全景霍山”大格局。
二是聚焦全域旅游,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四级联创,厚植乡村旅游基础。
四是唱响双色旅游,开发一批旅游优质产品。
五是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主攻康养产业,培育一批旅游新兴业态。
福建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福建省首批入选9个、第二批入选5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福州市永泰县、南平市武夷山市、龙岩市武平县。
27.福州市永泰县:立足生态,寻求突破
永泰县为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4A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景区,福建省著名旅游景区——赤壁景区,以及中国云顶景区、嵩口古镇等景点。
多年来,永泰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特别是2016年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旅游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全域旅游更是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写入县“十三五”发展规划,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创建基础、完善供给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彰显生态优势、打响旅游品牌等一系列举措。
28.南平市武夷山市:补齐短板,和谐发展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其旅游资源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大安源旅游景区、南平武夷山茶博园、武夷山自遊小镇汽车主题乐园景区、武夷香江茗苑等。
2015年,武夷山市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全面实施。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文化、生态农业等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使旅游结构更系统,产品要素更齐全,发展因子更协调,作用机制更明显,逐步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大幅提升“清新福建,快乐武夷”旅游主题形象,把武夷山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29.龙岩市武平县:真抓实干,突出特色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其旅游资源包括梁野山、灵洞仙山、汾水瀑布、狮子山、王城遗址等。
武平县县委、县政府创建工作思路清晰、乡村旅游特色鲜明、旅游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旅游指标高速增长,各项工作创新很有示范意义,尤其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通过真抓实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江西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江西省首批入选11个、第二批入选7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吉安市井冈山市、上饶市婺源县、抚州市资溪县。
30.吉安市井冈山市:红色旅游,绿色行动
井冈山市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地处赣湘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5A级旅游景区。
自201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井冈山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围绕“三最一跨”奋斗目标,精准聚焦“全域、全时、全业”方向,深入实施“旅游+”、“茨坪+”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打造集爱国教育、生态观光、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娱乐探险、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井冈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31.上饶市婺源县:五个全面,城乡全景
婺源县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其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湾景区,多个4A级旅游景区——篁岭、五龙源、文公山、汪口、李坑、熹园、大鄣山、卧龙谷、鸳鸯湖、思溪延村、严田、翼天文化旅游城。
西婺源全域旅游发展“五个全面”模式:
一是空间全面打造,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打造成“大公园”。
二是业态全面融合。推进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了发展体育旅游,举办了马拉松等国际和国家级多项赛事。
三是主体全面壮大。全力推进全民兴旅、万众创业,使旅游业成了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大业。
四是机制全面优化。以建章立制为基础,以狠抓工作考评为抓手,全面落实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发展环境等保障举措,使全域旅游发展排难而进,进展顺利。
五是效益全面提升。婺源坚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统一、同步提高的原则。
32.抚州市资溪县:管理有效,产业融合
抚州市资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部。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觉山,以及高云塔、贞节牌坊、新月畲族民俗文化村、马头山原始森林度假山庄等景点。
一、创新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各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将全域旅游创建作为单项考评,列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评。
二、深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二是建立有序的运行机制。三是开展有效的综合监管。
三、全面推进旅游交通建设。
四、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山东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山东省首批入选12个、第二批入选9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潍坊市青州市、青岛市崂山区、济宁市曲阜市。
33.潍坊市青州市:突出资源,强化管理
青州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中部,2013年11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拥有5A级景区青州古城、云门山;4A级景区仰天山;此外还有驼山、玲珑山、蓝溪谷等风景名胜。
青州市突出“古”“青”等特色,青州把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景区提升等通盘考虑,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20多项单体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优化“旅游+生态+文化+花卉+乡土艺术”等产业发展方式,融合乡村游、古城游、休闲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产品,产生了“1+1﹥2”的效果。
34.青岛崂山区:综合管理,创新机制
崂山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辖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崂山区拥有5A级景区崂山风景区;4A级旅游景区极地海洋世界、华东百利酒庄、石老人观光园等景区。
崂山区在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在党政领导机制、旅游管理体制、综合监管机制和全面协调机制的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真正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大旅游格局。
一是构建高规格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体系。
二是深化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创新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司法保障机制。
四是集中全力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迎检工作。
35.济宁市曲阜市:文旅强市,全力推动
曲阜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孔子的故乡。1982年,曲阜被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曲阜拥有5A级国家景区孔庙、孔府、孔林;4A级景区尼山风景区;3A级景区石门山风景区;此外还有杏坛剧院、孔子文化园、颜庙等文旅景区。
曲阜市紧紧围绕“文旅强市”新部署,牢固树立全域化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了“文化牵引、项目带动、服务保障”三大战略,全面推进旅游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着力构建“中有明故城‘三孔’景区、南有尼山圣境、北有文化国际慢城”的全域旅游格局,走出了文旅融合、形神兼备、全域推进的旅游发展新路子。
河南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河南省首批入选10个、第二批入选16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焦作市修武县、信阳市新县、济源市。
36.焦作市修武县:加大投资,快速发展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其旅游资源拥有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
修武县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全力加快旅游升级。2019年,共谋划实施转型项目10个,总投资206亿元。目前,凤凰岭索道已对外运营,云阶康养小镇医养展示示范区、精品酒店、会议酒店、城堡酒店、民宿等工程快速推进,茱萸峰索道、云藤七贤精品帐篷营地等旅游转型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岸上民宿示范街区建设已经启动,第二届“云台山群英会”等活动筹备就绪。一季度,旅游形势良好,云台山共接待游客92.4万人次,旅游旺季提前到来。
37.信阳市新县:乡村旅游,经济引擎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4A级旅游景区——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以及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和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江淮岭生态园等自然景区。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新县立足资源优势,明确以“魅力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全域景观”为核心的战略思想,整合红、绿、古资源,突出“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主题”,形成“九镇十八湾”的乡村旅游格局。
新县串联县乡村三级,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通了“两山”转换的通道,推动了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等业态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值达23.5%,已经成为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38.济源市:综合推动,强化融合
济源市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济源黄河三峡景区、济源五龙口景区、小沟背·银河峡风景区、济源王屋山景区,济源小浪底景区,以及济源市九里沟景区等景点。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济源市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持续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健康发展,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一、夯实基础,提速全域创建。
二、紧抓项目,打造优质产品。
三、产业带动,提质乡村旅游。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六大工程”。
四、强化融合,提速供给改革。开展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选活动;以奖代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激发乡村精品民宿迅速发展。
湖北省入选单位
在2016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中,湖北省首批入选12个、第二批入选4家。本次有3个正式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别是武汉市黄陂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宜昌市夷陵区。
39.武汉市黄陂区:五位一体,绿色发展
黄陂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地处湖北省东部偏北。黄陂区拥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天河北站、长江新城高铁站、武汉新港和武汉北站等交通物流枢纽。黄陂区拥有5A级景区木兰山、木兰天池、云雾山、木兰草原;4A级景区清凉寨、姚家山、木兰胜天、大余湾、锦里沟等景区。
黄陂区努力构建“一心一轴四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以“木兰十景”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同时,大力开发“木兰有礼”旅游商品,增强旅游业的辐射能力和发展后劲。近年来,黄陂区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连创新高,成为武汉城市圈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旅游+”模式。大力推动旅游业与金融、物流、影视娱乐、商贸、互联网等融合发展,营造“山水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体养生”五位一体的立体旅游业态新格局。在招商引资助提升方面。一是抓项目落地,助推旅游跨越发展。二是抓景区升级,积蓄旅游发展新动能。三是抓贴心服务,提供最优营商环境。
40.恩施州恩施市:资源独特,制度保障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恩施市拥有两个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清江闯滩。
为了推进全域旅游,恩施市政府发布十条意见。第一条加强旅游品牌创建。第二条促进旅游市场营销。第三条评选十强旅游企业。第四条培植旅游文化产品。第五条推动旅游商品研发。第六条引导旅游节庆会展。第七条拓展旅游扶贫成效。第八条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第九条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第十条保障旅游经费投入。
41.宜昌市夷陵区:优质发展,双轮驱动
夷陵区,古称彝陵,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点21处,其中拥有5A级风景区三峡人家;4A级风景区西陵峡口,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农业休闲示范点2家;建成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湖北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585家。
夷陵区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对接宜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设和千亿产业规划实施,坚持景区游、乡村游双轮驱动,走优质旅游发展道路,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构建高等级景区“四梁八柱和一大批A级景区、优质乡村旅游点众星捧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