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北大荒”征文杨翌梅:我与知青的情缘

杨翌梅,1961年出生于宝泉岭局梧桐河农场,1980年在梧桐河农场任教。1989年春,调军川农场工会任新闻干事,1993年调入《人民日报·海外版》驻烟台记者站。爱好新闻写作,红色收藏,书画创作等,现已退休,返聘在烟台磁山国际老年公寓俱乐部,担任书画、娱乐教员。

我与知情的情与缘

1969年10月,好几个省份的知识青年来到了梧桐河农场,为了给知青腾地方,一大批就业工人家庭(梧桐河当时是劳改农场)被迫下放到附近的农村(愿意回农村老家的,农场给提供方便),我家也在被下放的行列之中。

1969年10月—1973年2月,我家在农村生活了四年。这四年,父母吃尽了苦头;我正是在这四年中,由一名不懂事的孩子,慢慢地成长起来,父母的艰辛、家庭生活的困苦,使我过早的懂事了,会过日子、能吃苦、体谅父母的艰辛。这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着间接的关系。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1973年,落实下放人员政策,因为我妈妈是国家干部,又是人民教师,属于错放人员,我家第一批返回了农场。

我们家回到农场时,知青还没有开始返城,各行各业都有知识青年的身影。就说学校吧,大多数教师都是下乡知青,一是他们有文化,二是农场照顾知青,尽量安排他们一些比较轻快、比较好的工作,像学校、医院、商店等等。

回到了农场,我们所接触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知识青年,知识青年真的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们也为农场的开发、建设立下了功勋,将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辽阔、肥沃的北大荒!

我所在的小学校有好几名教师是下乡知青,他们有时晚上就到我家吃饭,然后玩一会儿再回去睡觉。每当这时,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经常围着他们问这问那。

是知识青年们,给我描述了外面的世界、高楼大厦、火车、街道、大百货商店。

知青们每次回家,都要给我们捎一些城里的好玩、好用、好吃的东西,并给我们买些城里比较时髦的服装,逐步使农场与城里拉近了距离。

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我好羡慕知识青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真是见多识广、你们的生活太富有神奇的色彩了!

好多知青都答应: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城里玩玩。我第一次进城还真的是当时一分场学校的校长高贵(佳木斯下乡知青)带我去的,实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夙愿!

下排右三是郑继华老师

我的知青老师

我家从农村回到梧桐河农场时,我上小学四年级,教我的班主任就是佳木斯的下乡知青郑继华老师(上图是郑老师被推荐到鹤岗市师范学院上学时,与我班学生的合影),郑老师中等的身材,皮肤特别白净,两条大辫子齐到了臀部,郑老师上课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是:爱用嘴吹额前的留海(额前的头发)。

郑老师教我们语文,她的知识很渊博,所讲的课娓娓动听,中间还经常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尽管那时是“学黄帅、反潮流”年代,郑老师课讲得总是非常认真,我们也听得仔细,从来不在她的课堂上捣乱。

郑老师多才多艺,我们那时每周有一节“体活”课(就是自由活动课),每到这节课,郑老师都为我们安排的非常丰富,有时带我们到附近玩,有时给我们讲故事,有时教我们唱歌,郑老师的嗓音可好了、歌唱得非常的棒!

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的一首歌是朝鲜歌曲:领袖的关怀。她教我们唱歌的情景现在仍然历历在目,歌词如下:

我们每天走在山路上,

白头山群峰遥遥在望,

伟大领袖走过的路啊!

我们衷心向往、衷心向往。

啊、啊,领袖的关怀,

就像那鲜花永远开放!

在白云缭绕的山路上,

驾驶员姑娘纵情歌唱,

解放的恩情渗透着山岗,

无尽的宝藏放射着光芒!

2005年7月11日,我们小学毕业30周年纪念日,有幸请回来了郑老师,我也从烟台赶回了梧桐河,宴席上,我为大家唱出了这首歌,大家都是眼里含着泪花,在品味着当年的往事。

记得最清楚的是:郑老师临走,我们送她,送到了一分场的大桥,这时师生的泪都止不住了,一些女同学已经哭出了声,师生离别真的是肝肠寸断,我们那时的感情不参杂一点虚伪。

我上初中时,是到总场去上学,那是1975年的9月,我的班主任是一名鹤岗下乡知识青年,叫闫凤山。闫老师是教我们音乐和地理的老师,他这个人很幽默,讲课也很有趣味。他嗓音特别洪亮,是一名典型的男高音。

闫老师最令人佩服的是:性情耿直、心地善良。

我们是从分场到总场上学,刚开始总场的学生经常欺负分场来的学生,每遇这种情况,闫老师总是很公正的处理犯错误的同学,教育大家:不要歧视、欺负分场的同学。过一阶段,此类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

我入红卫兵、入团,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拿下来,闫老师多次到校领导那去找,他说:象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不让她加入组织,不是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吗?

这些,我都深深地记在心里,现在回想起来,感动之情一点也不亚于当年。

我已经与闫老师失去了联系,只知道他返城回鹤岗了,很是想念他,也经常在梦里梦见他。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

多才多艺的知青

梧桐河农场的知识青年,真的是多才多艺!

那个年代,以抓政治为突出点,每天晚上、休息日都要开讨论会、批判会、学习文件、或者开演唱会。我们小学生经常趴在门外、窗上偷听、偷看。大批判会群情激昂、赛诗会争先恐后,歌咏会是我们最喜欢的节目,排与排之间、班与班之间互不相让,你好我要比你更好。

那时总场及各分场都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到节假日,就开始排节目,赶上有大型活动,各宣传队都要到总场去汇演,再从汇演的所有节目中,挑出优秀的节目,然后组队在各个分场巡回演出,有时还到宝泉岭管局慰问演出。

有一次,大概是1974年的春节前夕,巡回演出队到一分场演出,我们早早的就到大俱乐部占好了位置。六点半,幕后响起了民乐合奏:“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的乐曲,观众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乐曲刚一结束,报幕员张汝月双手将幕布从中间拉开,只见她站在了幕布前,双手在身后将幕布合拢在一起,然后报幕:“梧桐河农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汇报演出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军不怕远征难等。

随着大幕的徐徐拉开,几十人的大合唱队伍已经排列整齐,一曲曲欢快、嘹亮的革命歌曲响彻在宽阔的礼堂上方、响彻在人们的心中。

演出的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有独唱、二重唱、小合唱、快板、相声、双簧、器乐合奏、民乐独奏等等。三分场的徐云昌(佳木斯下乡青年)老师快板说得好,台下的掌声不断;三分场的音乐老师赵立扮演的草原红卫兵,去天安门见到了毛主席,此节目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当演出正在换节目时,台下的观众发出一阵阵的喊声,并推着一名男青年向台上走去,这名男青年上台跳了一段朝鲜舞,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非常得活、舞跳得非常好。事后知道这名青年叫高锋,是浙江知青。他并非鲜族人。高锋是几分场的知青,我忘了。

能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除了要有过硬的文艺本领外,还要出身好、根红苗正。当时的宣传队里,知青占百分之九十左右。不难看出,知识青年为活跃农场的氛围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推动了农场的文化进步。

我们的小学校长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梧桐河农场一分场小学读书,当时我们学校的校长是佳木斯的下乡青年叫高贵。

高校长当时还是一名独身青年,他一米七三左右的个头,不胖不瘦,方脸、浓眉大眼,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名典型的帅哥,高校长当时就是女知青们的追求目标。

我母亲是这个学校的老师,而且,母亲的年龄与知青们的父母年龄相仿,所以,独身的老师都爱到我们家玩,有时帮着干点活,赶上吃饭就吃点儿;他们若有点思想情绪、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也都愿意找我母亲诉说。因此,我与这些知青老师比其他同学有多了一些接触的机会。

高贵校长不但人长得好,教学、管理能力也很强,为人忠厚、热情,而且多才多艺。

那时,虽然他是校长,但由于学校不大,只有一至五年级,而且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0人,因此,高校长还兼着学校的美术、体育课。如果哪个老师请假了,一般都是由高校长来代课。他什么课都能代,他曾经就给我们代过语文、数学、音乐等课,他的课讲得生动、通俗易懂,歌也唱得特别好。

那时,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特别佩服高校长:他太有才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给他送饭,一进院,就听到了悠扬的琴声,进门一看,高校长正带着指甲用心的弹着三弦,所弹的曲子是地道战主题歌。当我看到他的头上还有汗珠时,我知道他这是干活累了,弹弹琴,休息一下。

高校长为人特别忠厚、热情。他结婚前,要回佳木斯买东西,他临走时就念叨,要买两块大镜子(每块儿大约有70公分的宽、120公分的高),妈妈让他给我家也买一块儿(我现在还记得:我家的镜子上有铁梅举着红灯的画面,画面下有一行字是: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谁知,他下船后,没有到一分场的马车,他只好自己背着三块大镜子、手里还拎着一个包,走了16里路。

为这事,妈妈一直不过意,经常念叨:高校长人太实在了!从此以后,我妈妈再也不好意思开口求他买东西了。尽管如此,有一次他回佳木斯,他知道我家水桶漏了,主动为我家捎回一对白铁皮水桶。

1979年,高校长一家三口返城回了佳木斯,走后,他还回农场三次看看我的母亲,我们有时上佳木斯也去看看他们,当年,高校长是抱着儿子返城的,如今他的儿子已经是一名火车司机,也娶妻生子了。

往事真的是历历在目,农场与百万知青的情缘也真的是无法割舍!

宝泉岭论坛中的“知青足迹”栏目

本论坛中的“知青足迹”栏目里,一篇“一个梧桐河老知青的回忆”的连续八篇的报道,内容相当的感人,阅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此文的作者徐云昌及他的夫人刘淑华老师,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

徐云昌校长和刘淑华老师,都是1969年佳木斯下乡青年。我第一次见到徐老师还是1974年的春节前夕,三分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一分场慰问演出,当时,徐老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长得非常的帅气,一段快板说的那叫一个好,台下掌声、欢呼声不断,说完快板后,他谢了好几次幕才下去,那次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后来,我上中学时,听说了徐老师因为炸鱼,将右手和下颌炸掉了,很是为他惋惜,真是可惜了一位才子!不知他今后是否能够顽强的生存下去,真的很为他担心。

首先是他们夫妇的为人谦虚正直、热情大方,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不管是工作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他们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天突然下雨,他们夫妇就极力挽留家住总场及其它分场的老师到他家住,挽留不住,就回家取雨具,让老师们在路上用。

一次,雨下得特别的大,刘老师就非让我到她家去,我不去,她生气了,说:你一个小青年,回家也没啥事,下这么大的雨,别走了。话已经说到这了,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在她家吃的烫面包子,那可是我第一次听说、第一次吃烫面包子,回家非缠着我妈,让她给我蒸烫面包子吃。

徐校长受伤致残后,真是身残志不残。他用左手写字,字从来都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比正常人写的都工整,从而不难看出,他练字下了多少的功夫。从中还能看出,他做事一贯认真的态度。

每次到总校开会,徐校长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回16里路。这对正常人来说,一点不成问题,可徐校长的右臂是假肢,再赶上天不好、路滑,他更是难上加难,真的不知他在路上摔了多少跤。

遇到上总校开会这样的事,他都是提前走,从不缺席、迟到,这一点深受总校领导的好评。领导们经常以徐校长为例,批评那些开会迟到的人。

有时徐校长去总校开会、或办事,遇到发资料或学生教科书,只要他能拿了,就用自行车带回来。回来后,我们都埋怨他不应该带回来,等让年轻的老师跑一趟。他总是笑笑说:“我顺路带回来,不然别人还得再跑一趟”。车后架带着高高的一摞书,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难度太大了。

刘淑华老师人长得好、工作认真,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最应该支持我家老徐的工作”,她从不以一名校长的夫人而高高在上。在家里,他真的是贤妻良母。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徐校长又身有残疾。家里所有的活刘老师都包了,而且对徐校长照顾的无微不至,真正体现了患难夫妻见真情!

徐校长、刘老师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些,只是我所接触到所有知青中的几朵小花,百万知青为边疆洒热血、献青春,真的是可歌可泣!

THE END
1.宝泉岭论坛知青足迹坛友自创歌曲友谊绵来自lisha365宝泉岭论坛-知青足迹-坛友自创歌曲《友谊绵长》《我们在一起》视频基本完成,请大家审阅! http://t.cn/zWHorkx https://weibo.com/2256274817/yxCeuk6o7
2.知青足迹——汤原.普阳的怀念——老祁头回津后,在兵团知青的网络论坛——宝泉岭论坛里陆续发表了大约十万字的文章。如今,闲暇下来,我准备把这些文章,通过美篇的形式,记录下来,发给我的兵团战友们,发给所有关注知青的朋友们,留下这段历史,留下自己曾经的知青足迹。 战争时代 与家人合影 大凡十七团的知青,可以说没有不认识、不知道老祁头的。https://www.meipian.cn/z3av6gt
3.知青伙食团视频解析知青伙食团女主角都有谁?八、宝泉岭论坛知青足迹知青博客十五团十七连上海知青45年聚会? 本次45周年聚会非常成功,圆满的结束了。 九、做工地伙食团有利润吗? 有利润呀。现在工地上工人的工资都比较高。炒菜只要炒的味道入味,颜色好看,吃的人还是比较多。只要饭管饱,每份菜多收一两块是没问题的。吃饭人多,人流量大,利润就出来了。况且有https://tool.a5.cn/article/show/53562.html
4.中国知青网论坛隐藏置顶帖 有关论坛操作问题的答疑 23456..18 技术支持 2014-6-18 17781294 小豆子 2023-2-17 18:18 版块主题 乌篷,水乡的靓丽风景 New 筱怡 昨天16:34 116 筱怡 昨天16:43 264.甲辰年八月十四回知青好友淮安子微信 New 暮年求是 前天17:50 028 暮年求是 前天17:50 沉痛悼念台湾女作家琼瑶 http://www.chinazhiqing.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6&page=1
5.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农场章文香兰农场上海知青 农场章文告别香兰农场上海 农场章文悼念香兰农场上海 农场章文香兰农场杭州知青 农场章文悼念丁惠民 宜里农场董建国纪念我的指导员王 农场章文沉痛悼念吳卫东先 农场章文陈利群:去香兰农 平淡一生代宝泉岭老顽童发 园林翁德坤先生追思会 http://www.hrbbdhzq.com/portal.php
6.宝泉岭的激情岁月村官频道宝泉岭,在中国地图上显示地理位置坐落在白山黑水之间。黑龙江宝泉岭农场,在小兴安岭南麓,梧桐河东岸,场部东山脚下有一古泉,细水长流,故得名“宝泉岭”。宝泉岭农场于1950年4月建场,历经东北军区一团转业官兵、早期内地支边青年以及“文革”时期京沪津哈等地下乡知青几代垦荒人的艰苦努力,终于把宝泉岭打磨成一颗璀璨的http://cunguan.youth.cn/jjsn/201709/t20170901_10631591.htm
7.东北网知青当年的知青邹红菊您照顾过的男孩在找您 昔日知青姐妹 成都“大杨”你在哪儿? 更多 黑龙江文艺网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黑龙江省京剧院黑龙江作家协会大话哈尔滨逊克网上海知青网北京知青网共和国知青网黑龙江知青馆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凤凰知青频道兵团895荒友网宝泉岭论坛中国老三届中国知青研究所https://zhiqing.dbw.cn/
8.美丽宝泉岭北大荒大梦想 11-24 07:49 来自 美丽宝泉岭超话 美丽宝泉岭 追寻北大荒的青春记忆 北大荒大梦想的微博视频 838次播放 1:06 3 评论 赞 北大荒大梦想 11-24 07:24 来自 美丽宝泉岭超话 宝泉岭翠峰叠翠,泉水叮咚醉人心扉;山间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声声入耳。清泉流淌石缝中,白石静卧映晚霞;此景宜人常留恋,愿游此地https://m.weibo.cn/p/index?containerid=100808d049ea9f3b7d9ad499d16a6db05063df
9.北大荒知青网北大荒知青网官方网站,可实现家校互动、在线办公、智能组卷、在线备课、成绩查询、资源下载、学籍管理、论坛交流、班级管理、教务管理等。http://www.bdhzqw.30edu.com/
10.延安精神的延续:北大荒知青精神忠诚,是北大荒知青精神的基石。 当年,他们如同当年那些热血青年奔向延安一样,是怀着满腔热血走向边疆的,对领袖的忠诚、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印满了他们生活的足迹,铸成了他们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在屯垦戌边的紧要关头,无数知青写了血书,要求冲上前线,誓死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在开发边疆的战斗中,他https://m.hswh.org.cn/wzzx/llyd/ls/2022-11-27/78820.html
11.天下知青茶座知青,知青网,知识青年,湖南知青 湖南知青网 湖南知青论坛https://www.hnzqw.com/forum-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