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梗”就是中国人的“通用密码”

“5·18国际博物馆日”刚刚过去,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年轻人爱上逛博物馆,不是新鲜事;更有意思的是,每个中国人在逛历史类博物馆时,都会有一种心态——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祖宗”。

这有什么特别的吗?当然!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今天的中国人依然可以把千年前的成语和诗词作为日常用语,现代生活中的种种习惯都能在数千年前找到源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最近追一部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第二季,原来我们从小学习的一个个汉字,与我们的关联远早于我们学会写它们之前。比如,每个小朋友都知道指“自己”的时候,要指自己的鼻子,而“自”最初的意思正是鼻子。

纪录片最近更新的“小满篇”介绍了“匕”字,上了热搜,筷子出现前古人用啥吃饭——正是“匕”,它最初的意思是盛饭的勺子。还有朋友的“朋”,是商周时期的货币海贝的计量单位。司空见惯的汉字仔细一琢磨,回味无穷。

有些汉字会帮助今人连通现实与文字世界,比如山,从华夏先民开始用它来指代天地之间高耸的地理面貌的那一刻,几乎就固定了。人们从书上、画上、碑上、手机上,只要看到这个符号,自然就会连通文字世界中那个巍峨形象,这种内心体会是汉字独有的。

再比如,关于纺织主题的文字,乍一听特别“白开水”,没意思。但深究下去,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一条暗线贯穿文明——丝绸织造。古代“发工资”用它,和亲带着它,怀柔羁縻也靠它,越往深研究越发现,古人都玩儿明白了啊。这就破除了很多我们对于古代社会的刻板印象,字就是一条线索,串联起知识,让我们知道前辈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才能知道“何以中国”。

《“字”从遇见你》学术总顾问宋镇豪,主要从事甲骨文研究。一般人以为甲骨文都是象形字,宋镇豪纠正了这种印象。事实上,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总体而言,甲骨文是一种“意音”文字。在已经破译的1500个甲骨文中,形声字占40%以上。汉字的源头里,读音和字义都很重要。

有人说这个学科是“绝学”“冷门”,宋镇豪觉得,“绝不了”,但他也承认,确实“冷”。甲骨文研究的成果,只有很少的专业期刊和出版社能发表,要把象牙塔的学术推向大众,需要一座桥梁。

纪录片可以是这样一座桥梁。“抓住了汉字的源头,盯紧了传承,又在当下找到历史的投影,把视野拓展到当下日常生活中汉字使用的场景,通俗风趣地把古今知识融为一体,古老的甲骨文甚至能和当下的网络语言相结合,让人心领神会、会心一笑。”《“字”从遇见你》第一季播完后,剧组给宋镇豪刻了5套光盘,被他的朋友“一扫而空”。

如果最近到访河南安阳落成不久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也能看到这部纪录片循环播放。我第一次到殷墟,还是大一。当时教《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的彭林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坐了一夜绿皮火车硬座,抵达“字”开始的地方。在一处储藏甲骨的窖穴中,层层叠叠堆积的甲骨文边上,有一具蜷曲的人骨,如同一位最早的“图书管理员”。这位古人没有留下姓名,但我知道,我们能看懂同一种文字,还可能有着同样的思维方式。

每一种文字都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特质。汉字的高妙之处,在于能够让使用它的人们快速又优雅地体验这个世界。现在互联网流行玩“梗”,其实汉字就是最古老的“梗”之一。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很多文人画家都喜欢画“马”,为什么?这个“梗”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们在说自己怀才不遇。我们不用造“梗”,汉字中的“梗”浩如烟海,从字形到字义,总能表达出从古至今的中国人在或明或暗地想什么,汉字的“梗”就是中国人的“通用密码”。

古老又年轻的汉字,生机勃勃地活跃在我们的日常,这是文明的奇迹。今天的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解开汉字流变的密码,那就将获得一份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并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何为生灭,何为永恒。

THE END
1.在这个全是梗的博物馆里,死去的回忆突然开始群殴我不过说是虚拟博物馆,大多数网站其实只是把展品列出来了而已,和逛普通的网站差别不大。 而小辣椒这两天倒是发现了一个沉浸感十足的博物馆,叫做中文梗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收集的是国内互联网早期到现在的各种网络流行梗,无论是 21 世纪初还是前几天网上爆火的梗,都有收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851302
2.杂谈丨对中文梗博物馆与数字展陈的一点思考机核GCORES“中文梗博物馆”是VR Chat上由四迹等几个VR主播集合几十位喜欢做模型的小伙伴联合制作的公益项目,把中国近20年来互联网上的各种梗集合在一起,用虚拟博物馆的形式给大家呈现。 我知道这个VR Chat的虚拟博物馆,是因为对四迹这个主播的关注,他的视频里经常出现一些被中国网友“教坏”的外国网友,嘴里念叨着中国的流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53105
3.跨越数十年的梗之旅——“中文梗博物馆”一日游然后点击右上角搜索,输入“中文梗博物馆”后,确认即可。 点击搜索,最后确认结果 也可以观看以下视频,比我说的好。 前台 虽然“云旅游”已经有所实践,但也仅仅只是全景照片加上解说词而已,质量参差不齐。 本馆在体验上就是耳目一新。有着类似真实博物馆的入口、展馆分布、陈设和藏品展示,主要藏品还配有文字和语音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87181743
4.每个热爱上网冲浪的人,都该来逛逛中文梗博物馆进入中文梗博物馆的步骤并不复杂,你只需要在Steam上下载一个免费的VR Chat,登录后在搜索界面输入“中文梗博物馆”,点击进入相应的世界即可。即便是没有VR的玩家,也可以在第一人称视角模式下流畅参观整个博物馆。 整个中文梗博物馆的构造非常正规,从进入馆内最先看到的前台开始,整个博物馆被分成了七个展区,游客只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918371259256206&wfr=spider&for=pc
5.让死去回忆开始围殴我的中文梗博物馆,又整了大活什么是「中文梗博物馆」? 「中文梗博物馆」是由B站up主“四迹”牵头,许多创作者利用STEAM上的免费游戏《VRchat》的开发者功能共同努力搭建的一家虚拟博物馆,里面以或是GIF或是人工解说或是名场景还原的形式收录了中文互联网兴起到繁盛的二十年间的各种梗。 https://www.ali213.net/news/html/2022-11/723455.html
6.从VRChat中文梗博物馆看我们期待什么样的元宇宙–93913在中文梗博物馆,我更多地感受这个博物馆建成所需要的付出。就像故宫这些博物馆一样,故宫的背后是中华文明前年来的沉淀,而这个中文梗博物馆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互联网时代。 对于元宇宙来说,中文梗博物馆的意义看起来更加「恢弘」——帮助我们认识元宇宙的意义。 https://www.93913.com/74913.html
7.“中文梗”博物馆记录互联网20年“如果说现实中的博物馆是记录国家、朝代或者地区的博物馆的话,那么这座中文梗博物馆感觉像是记录自己的博物馆,我伙呆、犀利哥、贾君鹏、意大利炮、火钳刘明……这些展品非常亲切,它记录的既是互联网的二十年,也是我们自己的二十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B站用户小虎(化名)表示。 https://tour.jschina.com.cn/lyzx/202208/t20220811_3053426.shtml
8.天津日报历时两个半月, B站UP主四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建造完成了一座虚拟博物馆──“中文梗博物馆”。受访时四迹表示,“速度我觉得是拉满了,点鼠标点得手酸疼。”结果喜人,有高度认可的评论称之为“中国互联网元宇宙首次成功应用”。博物馆所处的位置也相当特殊,它并不在线下,而在虚拟世界当中。想要登录这个博物馆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5/html5/2022-09/06/content_160_6690585.htm
9.博物馆说第3集纪录片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博物馆说 播出: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文化 简介:一场内容丰富的云游博物馆之旅,一份别具匠心的特别定制礼物,足不出户便能“穿越时空”,带您打卡全国博物馆,了解文物故事。该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https://www.mgtv.com/b/362730/11168868.html
10.这座虚拟博物馆,装着互联网原住民的共同记忆南方plus▲ 中文梗博物馆建在一款虚拟现实游戏里。 (网络截图 / 图) 全文共3538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梗不只是互联网原住民们的方言,也不停地影响真实世界中的语言。四迹希望保留它们的流变,小到某个漫画和游戏的爱好者,大到所有中文使用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16/c679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