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间,“云游博物馆”会成为未来趋势吗?丨思客问答文物苏州博物馆故宫藏品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将采用线上直播为主、线下展览为辅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云览全国博物馆!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火爆的“云游博物馆”模式会成为未来的新趋势吗?这对博物馆未来的转型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云游博物馆”那些事儿。

1从线下到线上,“云游博物馆”有哪些玩法?

以往每年春节,都是全国博物馆的旺季。随着大众对精神文化追求水平的提升,去博物馆看展览成为许多人假期的必选项。

然而今年疫情来袭,“闭馆”成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无可奈何的选择。

在这种困境下,几乎所有博物馆都加紧提供了线上浏览的服务,5G+VR、人工智能、360度全息体验等多种技术为大众和博物馆之间架起了桥梁。

艺术还是那个艺术,只是换了一种观看和参与的方式。

比如这样↓↓

故宫博物馆全景游览

还有这样↓↓

秘色瓷莲花碗-苏州博物馆

这些“云游博物馆”,不仅能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观赏效果,还最大限度地展示博物馆藏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就曾透露,故宫实际展出的藏品不足全部藏品的1%。“不是没有家底,也不是不展示,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来展示宝贝。”

而除了这些,最让观众新鲜的体验莫过于在博物馆进行“云直播”。

2月初以来,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在内的30多家国内博物馆纷纷在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网络平台举办了直播活动。

仅从淘宝直播推出的“云游博物馆”来看,就累计吸引了近千万人次在线参观,相当于法国卢浮宫一年的客流量。

从线下到线上,游览博物馆新增了许多新的“云上”玩法,这不仅是此次疫情带给博物馆的一大转机,更预示了未来博物馆的选择和转型方向。

2从文物到文创,“云上博物馆”为什么这样“红”?

正所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直播有文化!

以布达拉宫首次直播为例,一个小时在线直播总计观看人数达到92万人次,相当于全年线下参观人数的一半以上。相比线下,直播只需一两名讲解员和几名技术人员,“成本”大幅降低。

而直播中,博物馆讲解员们的讲解涨知识又通俗易懂,真是让人不喜欢也难。

例如,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王雪麟在直播中介绍一幅壁画砖,砖上描绘了邮差快马加鞭传送信件时的情形,她是这样讲解的:

“这人有眼睛、有鼻子,但唯独缺失了嘴巴。它体现的是1700多年前甘肃河西地区邮差守口如瓶的形象。在1982年全国集邮大会的第一次联合代表大会上,该图片被定为邮票图案,一经发售,受到许多人的喜欢……”

而直播与现实参观玩法不同,这恐怕也是直播引人入胜的另一个原因。

苏州博物馆直播

而当苏博所珍藏的龙袍亮相时,又有网友要求“衣服上个链接”。这些有趣的互动,或给予博物馆文创产品诸多启发,而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又无意中增强了其“带货”能力。

苏州博物馆在直播时将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直播讲解与文创产品的介绍相结合,嵌入44条文创类商品链接引导1.27万人进入网店,从而实现了销售额过万。

虽然,这样的尝试首先需要博物馆选择适合自己的直播平台,同时需要对自身文创产品、店铺覆盖人群年龄、消费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但“博物馆+直播+电商”这样的模式,无疑打通了从博物馆文物到文创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充分体现了博物馆行业强劲的带货潜力。

3从现在到未来,“云趋势”为博物馆带来新机遇

疫情期间催生的“云游博物馆”模式,让人们看到了文博产业数字化的广阔前景。这并非是博物馆行业的首次试水。

早在2018年,全国多家博物馆就曾与抖音进行合作,借助短视频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博物馆开口发声,获得了大众追捧。

近年来,全国各大博物馆也一直将数字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而此次疫情则是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各地的博物馆都将有序开放。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化消费、大众心理等在一定程度上已被这场疫情改变。

那么“云游博物馆”会取代线下展览吗?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不会出现完全取代的情况。但疫情之后,“云观展”将持续走红,成为人们日常观展的一种补充方式。

龚良表示:“观赏文物,肯定是在实地场馆里更为直接,但如果想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线上展览在便捷性、体验感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毕竟,逛比不逛好、有比没有好、看比不看好。打开电脑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打开一两家博物馆直播,一定可以发现一片新天地!

THE END
1.数字化时代,博物馆转型火热,51建模网3D数字化文博解决方案激发一、数字化时代,“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继2020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之后,2021年度博物馆线上展览的数量增加到3000多个。另据国际博物馆协会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比2020年增加了15%以上。 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21212/122022_1194275.html
2.云端到线下创新到传承,博物馆“数字+”打通文化传播新通路当游客因疫情原因无奈“宅家”,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持续走高,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进程加速,博物馆纷纷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云游博物馆”渐成疫情防控期间文化生活新方式,也是博物馆在疫情期间http://www.ncha.gov.cn/art/2023/5/16/art_1027_181645.html
3.没赶上这轮“云游”博物馆该怎么办随着疫情形势向好,各地的博物馆等单位都将有序开放。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化消费、大众心理等已在一定程度上被这场疫情改变,“云游博物馆”或许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希望各有关单位能以此为契机,在观念上与时俱进,让数字化成为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姜伟超张玉洁https://www.chinanews.com.cn/m/sh/2020/03-09/9118707.shtml
4.年轻人“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文旅打卡新趋势今年春节、清明、五一等假期,多地文博场馆接待量创新高,“博物馆游”日益成为文旅业的新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金准认为,“博物馆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核心旅游目的地,很多人到一座城市会先参观主要博物馆,所以博物馆会为地方文旅市场起到引流作用。”随着更多博物馆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馆内馆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367127624164692&wfr=spider&for=pc
5.直通服贸会服贸会“云”游博物馆是怎样的游览体验?一面墙就是一座博物馆,参观者驻足艺术长廊(总台央广记者 佟亚涛 摄)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600多岁的故宫,甚至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物,以年轻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触网上云”。这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又会给未来的游览方式带来哪些改变? https://3w.huanqiu.com/a/327eab/44eEAK8a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