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集中亮相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

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与之前的展览不同,这次展览是不同时空创作出来的、分别藏于不同机构里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文献,第一次最大规模的、集中的、系统的陈列展示。”

殷墟甲骨文化根脉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的发现使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商代被证实为信史。

“殷墟甲骨”专题展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殷墟甲骨”专题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重现的文明”以清末甲骨文被发现为起点,通过对甲骨文出土地的确定,以及殷墟多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拉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神秘的文字”详细讲述了甲骨的契刻载体、整治过程、书写契刻方式及工具,图文并茂地列举了象形、指事、会意等甲骨文的构造法则;“神奇的王国”讲述了商代占卜时的人物,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甲骨占卜的程序、甲骨卜辞的完整结构,揭开甲骨占卜的神秘面纱,透过甲骨文鲜活的记录,展现殷商王朝时期祭天祀神、天文历法、农耕农牧、田猎活动、寻医问疾等社会生活风貌;“探索的旅程”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历代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研究甲骨文的历程,盘点了学者们对甲骨的持续发掘、考证,列举了“甲骨四堂”等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历史。

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居延汉简历史见证

居延汉简是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大部分是汉代边塞屯戍档案文书,一小部分为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简文内容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居延戍边吏卒的工作生活面貌。

“居延汉简”专题展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居延汉简”专题包含“有册有典”“流沙坠简”“居延汉塞”“大漠孤烟”“手不释卷”五单元。“有册有典”“流沙坠简”两单元溯源了简牍发展历史,系统介绍了居延汉简的三批重要发现;“居延汉塞”生动地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戍边吏卒的重要职责,真实还原汉代边塞屯戍的军队面貌,其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通报敌情的“候望”、巡视天田痕迹的“日迹”制度、功过奖惩制度,以及武器装备情况、武器管理制度等内容;“大漠孤烟”“手不释卷”则从衣、食、住等后勤保障中展现戍边吏卒的日常生活,以及戍边吏卒在工作之余的学习情况,让大家得以窥见两千年前居延戍边生活的细节点滴。

“肩水金关”简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居延汉简”专题展出展品总计81种,155件。其中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共73种,147件,原件48件,仿制品99件;国家图书馆馆藏8种,8件。展品包括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论语·知道》(仿制品)等,国家图书馆藏《“肩水金关”简》《癸亥诏》。20世纪30年代在居延地区发现的第一批一万余枚汉简,现绝大多数藏于中国台湾。其间流散出四、五十枚,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两枚,根据“肩水金关”简文可确定为居延汉简。本专题中另展有一枚70年代居延地区出土的现甘肃简牍博物馆藏“肩水金关”简,两枚分属两批出土的“肩水金关”简在本次展览中得以重聚一堂;《塞上烽火品约》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它是匈奴入侵居延时,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报信号的规定,示警办法包括了举示烽火、燃烧积薪等。

敦煌遗书中古传奇

敦煌遗书指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世纪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少量印本、拓本文献,总数6万余号,展示了中古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医药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敦煌遗书”专题展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敦煌遗书”专题由“世界的敦煌”及“敦煌的世界”两部分组成。展览第一部分通过大事记、国内外收藏敦煌遗书简表、书影墙等多种形式,讲述敦煌遗书的发现与流散经历,回顾敦煌遗书在全世界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概况。第二部分则重点展现敦煌遗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吐蕃统治时期、归义军时期的内容,简要介绍了敦煌遗书在佛教、道教、摩尼教,以及所涉及到的四部典籍、社会文书、民间信仰等方面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特别整理了敦煌遗书的装帧形式,中国纸质古籍的大部分装帧形式都能在敦煌遗书中找到样本或雏形,观众可以在这里大饱眼福,一览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缝缀装等不同装帧形式。

“敦煌遗书”专题中展品共计49种,50件,全部藏于国家图书馆,另外还有部分由敦煌研究院提供的数字壁画资源。展品包括抄写于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的《四分律初分》,是现存最早的抄本,同时也是国家图书馆馆所藏敦煌遗书中有纪年的最早一卷;还有为抢救敦煌遗书,1909年护理陕甘总督毛庆蕃呈送清学部的样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五十七》,它完整保存了卷轴装书籍的形态;《逆刺占》体现了兴起于南北朝,通过预测来卜者所卜何事及其吉凶的占卜术;海内孤本吐蕃统治时期(8—9世纪)写本《李陵变文》,是唐贞元二年(786)吐蕃占领沙州后,汉志不灭的沙州人呕心沥血之作,寄托了沙州人痛苦、哀怨、愤懑、不甘的情感,启功先生曾整理校录;还有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唐龙朔三年(663)写本《春秋穀梁传桓公二》等。

明清档案国家记忆

明清档案是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史的多方位记载,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

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明清档案”专题分为“秘档寻踪”“珍档集萃”两部分内容。“秘档寻踪”主要介绍明清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大库档案,通过讲述“八千麻袋”事件与《内阁大库档案流转示意图》,展现内阁大库档案艰辛辗转的流散与重聚过程,以及近代学界翘楚、文化名流对其的重视与研究。展览特别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沿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档案列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目录》等资料,通过表格、图片与档案展品,生动直观地展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不同时期对于明清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明清档案”专题展出展品69种123件,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64种117件,国家图书馆5种,6件。展品包括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现存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明崇祯七年(1634)由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共同参与绘制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清乾隆时期的小金榜(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文科大金榜(仿制品)、国家图书馆藏原内阁大库善本古籍(仿制品)等。

记者在探班过程中发现,本次展览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增加了与用户的互动体验。无论是“殷墟甲骨”的场景复原、“居延汉简”的微缩场景,还是“敦煌遗书”的经典洞窟壁画和“明清档案”投影旋钮书架,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顾恒告诉记者,本次除了线下展览,还联合字节跳动公益共同开发展览“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选取重要展品近30件,利用VR技术生动讲述展品故事,将文物陈展与VR技术深度结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籍“活起来”。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拥有48个标准展厅。国博现有藏品数量140多万件,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https://www.maigoo.com/citiao/56614.html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充分调动和https://www.ihchina.cn/
3.档案记录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百年记忆新闻资讯时值国家博物馆成立百年之际,档案室挑选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反映国博百年发展历程的珍贵档案资料、照片、实物,为“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在这些档案中,有些是中央领导来馆参观视察的照片,有些是历史文化名人在馆讲学创作研究的照片,有些是国博重要展览、文物征集、各个时https://jda.cq.gov.cn/xwzx/hyxx/content_14829
4.历年资讯【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集中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馆6.3正式开馆 ■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新开放:展览还原当时会场周边里弄风貌 ■白公馆和松林坡景区恢复开放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5.2024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5.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的巨型浮雕,与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浮雕故事主人公的名言 B.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中提到了浮雕中的故事 C.浮雕是以徐悲鸿同名国画为原本创作而成的 D.浮雕所展现的故事记载在《列子·汤问》中 6.2023年3月1日,兰某入职某公司,入职10天后兰某发现自己怀孕https://www.chinagwy.org/html/stzx/ningxia/202403/117_625193.html
6.中国国家博物馆民国九年11月(1920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3]。 民国十五年10月(1926年),正式开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12)1949年10月,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设址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 https://baike.sogou.com/v238096.htm
7.馆藏特色简介8.《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2006) (2787mm*1092mm) 此书由六卷组成,此书包括绘画、历史画、风俗画、清代瓷器卷、明清档案卷(上下),此书是一套馆藏重要文物著录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基本涵盖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部分。 https://lib.cusx.edu.cn/info/1052/1182.htm
8.中国博物馆有哪些?中国博物馆官网合集,值得收藏潇湘读书社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展示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https://www.chnmuseum.cn/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 中国科学技术馆官网 https://cstm.cdstm.cn/ 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6931.html
9.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豆瓣)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丛书(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青铜器综论(全三册)》《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佛教与图像论稿》《佛教与图像论稿续编》《过渡期青花瓷》 。 当前版本有售· ··· 京东商城 81.10元 购买纸质书 当当网 71.00元 购买纸质书 中图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75271/
10.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关于执行冬季开放时间的通告 2024-10-25 国家图书馆纪念袁同礼先生诞辰130周年征文通知 2024-09-09 关于恢复24小时自助还书服务的通告 2024-09-05 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南楼门开放通告 2024-09-03 国家典籍博物馆团队参观预约须知 2024-07-05 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征集函 2024-05-21 “我与文津https://www.nlc.cn/web/dsb_zx/zxgg/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