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悲剧有哪些

1、中国四大悲剧中国四大悲剧是《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桃花扇》。

2、《窦娥冤》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改编、演出过此剧。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4、《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_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洪升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洪_致力于戏剧创作,在《长生殿》之前写过不少剧本,现仅存杂剧《四婵娟》。此剧仿明代徐渭《四声猿》,四折各写一个故事,有谢道韫咏雪、卫茂漪簪花、李易安斗茗及管仲姬画竹。

5、《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桃花扇》是从浩如瀚海的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三十部传世名作,将其改写成通俗易读的戏剧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充满时代气息的同时又保留了原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语言精华,因此通而不俗,深而不奥,雅俗共赏,老少成宜。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包括:《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

1、《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故事原型来自《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2、《汉宫秋》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该剧的基本冲突是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贼子的冲突。与匈奴的矛盾只是作为一个社会背景来写的。全剧的艺术特点在于抒写人物内心的感情,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3、《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该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特色,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性格,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真实感人。

4、《琵琶记》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此剧叙写东汉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5、《精忠旗》

《精忠旗》署“西陵李梅实草创,东吴龙子犹详定”。是描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比较优秀的悲剧作品。

6、《娇红记》

《娇红记》,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并根据元代宋梅洞小说《娇红传》改编。由明朝孟称舜所写。描述王娇娘和书生申纯的爱情,因不被准许而双双殉情的悲剧。

7、《清忠谱》

《清忠谱》是清代李玉创作的戏曲,刊行于清顺治十七年。该剧集中地揭露了当时魏党特务政治的罪恶。他们用各种恶毒的刑法残害人民,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

8、《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传奇,共二卷。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剧本虽然谴责了唐明皇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皇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9、《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

10、《雷峰塔》

《雷峰塔》是清代方成培创作的戏曲,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刻板刊行。该剧通过法海诸人包括如来诸神在内,阻挠破坏白、许结合的种种行径,深刻地揭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扼杀自由的罪恶。

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这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几乎占了一半的篇幅叙述其家世,这在唐代墓志中是不多见的。展示了上官氏家族在初唐政坛和文坛上的显要位置。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悲剧性的人物,浮浮沉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童年时代,因为祖父上官仪,有过一段显荣的经历,但因为武则天使人罗织上官仪谋反之罪而使其下狱致死,以致与其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杀,上官婉儿被没入宫廷。因其才华得到武则天的欣赏,又因其运转政治的能力而逐渐掌握后宫的大权,直至中宗时由婕妤到昭容,达到正二品的显要官职。

在墓志未出土前,《旧唐书》中的上官婉儿的形象以及生平记载证据链是不完整的。墓志的出土恰好解释了这一问题。墓志铭形象是太平公主一手塑造的,正史形象则受李隆基的影响。仇鹿鸣先生也认可:“但从志文的书写及葬事的安排中,仍可看出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互相角力的痕迹。

墓志成文时,太平公主刚刚和李隆基一起发动唐隆政变,引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帝。上官婉儿与李隆基、太平公主属于同一阵线,共同反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那么问题迷惑了,既然同属一个阵营,为什么李隆基要杀上官婉儿呢?郑雅如先生认为:“婉儿之死除了因她曾为武氏一党,也由于她身为女性却掌握权力、左右朝政,故不为李隆基所容“。如此看来,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开元四年,李隆基下令并修《睿宗实录》、《则天实录》、《中宗实录》。按照唐代实录的编撰原则,她的官方传记应该附在《睿宗实录》之中,李隆基登基自然就由他说了算,因此也就明白了《旧唐书》的记载了。因为它主要取自实录、国史,故正史承袭了唐代官方自己的说法。

文学价值

《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为初唐文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墓志中有一半的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的层面研究初唐文学的演进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

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政治紧密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中,特殊的政治人物又成为重要的一环,从中体现出的家族特征又影响文学史的演进历程,初唐的上官氏家族无疑是非常典型的。上官氏家族从上官弘到上官婉儿四世,政治生涯虽然坎坷,但文学上却是很有地位的。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奠定了上官仪的诗坛宗主地位,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上,上官仪都是由太宗向高宗时期过渡的重要人物。上官婉儿则是初唐诗风转变过程中的代表性人物,同时又体现了“上官体”家学传承的因素。

《上官婉儿墓志》是一篇很好的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政治的沉浮、历史的进退,还是家世的显荣、个人的浮浮沉沉,都通过这982个字的墓志文表现出来。又因为上官婉儿的特殊身份和墓志写作的特殊环境,墓志所用的曲笔也很值得我们重视。

《上官婉儿墓志》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就传记文学而言,剪裁非常特别,通过家世的叙写及政治斗争中表现的描述,作者巧妙地采取了曲笔的表现方式,把这位复杂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凸显出来。成为一篇富有文学内涵的政治人物墓志。

文末的“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年,椒花颂声”描述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之间的友情,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上死的最悲惨的十大历史人物:

韩信,死因:诛杀三族

韩信是汉朝开国的第一元勋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到底有没有谋反实在是个难解之谜。不幸一位战无不胜百战百胜的千古名将,竟被小女人吕后斩之于长乐钟室,诛杀父、母、妻三族,只是收获了两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岳飞,死因:缢首

岳飞的命运是注定的。道理很简便,因为宋高宗想让他死,要是仗打赢了,迎回被金人俘虏的两个皇帝,他这个皇帝不就赋闲了。秦桧也想让他死,要是岳家军凯旋归来,他这个“征服派”宰相乌纱帽不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中国。两个掌大权的心有灵犀,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浪亭勒死了岳飞父子。

商鞅,死因:车裂

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不少人物。看着悲惨。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车裂”之刑。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李斯,死因:腰斩

韩非子,死因:毒死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出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也是“依法治国”的开山鼻祖。他的法家学说,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实际基础。当时的李斯是宰相,但这个宰相肚子里撑得了船,却装不下一介书生韩非子,在秦王面前奸言两句,一杯毒酒,便让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壮伟的法学家烟消云散了。

晁错,死因:腰斩

为了加强对地方权势的控制,汉景帝利用晁错“削藩”的提倡打击了各地诸侯的权势。各地诸侯(历史叫“七国”)也不是吃素的,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汉景帝看没法处理了,只好拿出晁错做挡箭牌了。不幸晁错那天正高高兴兴去上朝,就稀里懵懂地被腰斩了,遭殃的还有他的所有亲属,皆被处死弃市。

刘伯温,死因:慢性中毒

人们时时将刘伯温和诸葛亮同日而语,事实上二人也的确有许多肖似之处,只是“前看五百年,后算五百年”的刘伯温最终也没有逃出朱元璋的如来佛手心。史书记载,刘伯温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药之后,历史人物。病情加剧而死。许多人以为这是朱元璋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

解缙,死因:雪地冻死

单从对华夏文化的贡献来说,解缙的确是居功至伟、史无前例的。他主理编撰的《永乐大典》3.7亿余字、2万多卷,是当时古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醒目地理地舆三教九流,对政治却是一窍不通。结果被太子诬告,相比看中国。打入大牢,一天深夜被灌得酩酊大罪,拖入雪地,不明不白地死去。

方孝儒,死因:灭十族

方孝儒是明代出名的散文家,学富五车,才力横溢,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征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朱棣要灭其九族,他破口大骂:“灭我十族又如何?”人本有九族,何来第十族?朱棣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美满凌迟处死。

袁崇焕,死因:凌迟

袁崇焕是明朝出名的军事将领,戎马生平,为保卫明朝西南边疆、抵挡清军侵犯,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造成千古奇冤。更可悲的是,袁崇焕被处死时,竟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生咬活割。

屈原

他是第一人,他对怀王,襄王一片赤诚,但是,被张仪那个巧舌如簧的祸害给害了。两次流放,最后楚国亡,他也没有了生的意义,于是沉江而终,结束了其上下求索的一生。

晁错

汉景帝重用晁错大力推行削藩政策,让各个诸侯都倍感压力,刘濞顺势号召各诸侯国起兵反叛,口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景帝一时糊涂,为了平定“七国之乱”,为了消除七国起兵的口号“清君侧”忍痛将晁错——自己的老师腰斩于市。

项羽

项羽就不用多说了,但是他的悲剧命运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性格所造成的。比如他的妇人之仁,比如他的优柔寡断,比如他的政治眼光之短浅,比如他的自以为是,比如他的锋芒毕露等等,造成了他自己的命运悲剧。

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正所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为大汉王朝立下了累累战功,但是终究无可奈何,在帐前自刎~李广的悲剧,也与他的性格有必然而直接的关系。他的悲剧或许不在于他没能封侯,帐前自刎,而在于他那日月可鉴的忠肝义胆和难以移易的性格。

THE END
1.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2) 上官婉儿墓志铭于2013年8月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出土,墓志铭上共刻字982个,为上官婉儿一生的经历做了简要描述。 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将面向社会试运行,馆内将首次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1]。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https://baike.sogou.com/v70777245.htm
2.上官婉儿墓志铭在2013年上官婉儿墓志铭出土前,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关系被赋予了更多对立,情敌抑或政敌,扑朔迷离间含了太多奸邪意味的揣测。 但在记述上官婉儿一生的墓铭出土后,千年前的墓志一合记录着——她们是盟友,更是自小一起长成的朋友。 《龙城录》中曾记述上官婉儿为双头牡丹所作诗的一联:势如联璧友,心似臭(xiu)兰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19625989/
3.上官婉儿为什么会被杀?李隆基执意杀上官婉儿的原因是什么?引言唐朝的上官婉儿,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权谋,被誉为“巾帼宰相”。她既是武则天的心腹秘书,也是唐中宗和太平公主的得力助手,在波谲云诡的权力场上游刃有余。然而,这位在唐隆政变中参与立功的才女,却在政变后被李隆基下令斩杀。李隆基为何对她如此冷酷?上官婉儿的死,是权力斗争的必然,还是她权势过重的代价?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42063440238108&wfr=spider&for=pc
4.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什么关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故事介绍摘自上官婉儿墓志铭: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了解历史途径推荐 可以去看纪录片《大明宫》:从墓志铭入手,详细记载了平婉之间的故事 https://app.ali213.net/gl/831611.html
5.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嚐共游东壁,同宴北诸,倏来忽往,物在人亡。悯雕琯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上闻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叙兰台之新集。凡若干卷,列之如左。 上官婉儿墓志铭_百度百科 https://blog.csdn.net/Hehuyi_In/article/details/124461816
6.上官婉儿临淄王(即唐玄宗)李隆基起兵诛韦皇后,婉儿亦同时被斩。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事迹见《旧唐书》卷五十一、《新唐书》卷七十六本传、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上官氏碑铭》。近年在咸阳出土《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 清《历朝名媛诗词》中上官婉儿的画像 婉儿颇有诗名,亦善品评诗文。中宗景龙间常约请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9005
7.上官婉儿墓志铭最新章节上官婉儿墓志铭故山丘上官婉儿,出身名门,才情横溢,却从襁褓时代起掖庭为婢;灭门之仇,不共戴天,俯首帖耳的背后暗流涌动;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她倾心仰慕着太子李贤,却不得不亲手将他送至绝路;面对英王李显的温软迷恋,莲花六郎的恣情暧昧,野心家武三思以情为饵,美男子崔湜步步为营……她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高峰,秉国权衡,纵横捭阖,堪称https://www.xiaoyanwenxue.com/aikan/1541149.html
8.上官婉儿登场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搜索“上官婉儿登场”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上官婉儿登场”相关视频的搜索和在线观看服务。http://client.so.pps.tv/so/q_%E4%B8%8A%E5%AE%98%E5%A9%89%E5%84%BF%E7%99%BB%E5%9C%BA_ctg__t_0_page_3_p_1_qc_0_rd__site__m_1_bitrate_
9.《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故事介绍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故事的内容→47岁的上官婉儿,唐朝人杰地灵,人才辈车的朝代,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就这样死于宫斗,没有逃脱她父亲与祖父相同的命运。 2013年出土的墓志铭上离载着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姐妹情,后期发展成了志同道合的同盟情谊,墓志铭最后一段专家猜测是太平公主让人撰写上的,文中提到了自从婉儿离去:“人间失色,一切往事都过眼云烟随风飘https://www.maigoo.com/citiao/967444.html
10.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先皇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https://www.jianshu.com/p/c2731eeca092
11.上官婉儿墓志铭,子女后人简介上官婉儿墓志铭 导读: 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面向社会试运行,馆内首次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这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2013年8月出土后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展出,其中,墓志铭的最后两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大量讨论:“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https://www.zupu.cn/daodu/sgwemzm
12.九百余字藏了多少秘密——上官婉儿墓志铭试译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被发掘。千百年后,当这篇墓志终于又重见阳光,真实展现了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之间的深情厚谊。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准备的悼词中,最后四句是“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读来相当感人肺腑。笔者试译上官婉儿墓志铭,和读者一起体味九百https://news.gdufs.edu.cn/info/1009/94125.htm
13.《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江明空^第1章^最新更新:2021所谓“正史”《两唐书》上官婉儿的传记里,从未出现过太平公主的痕迹[R10] 。如同两个人从无交集,一生陌路。小说笔记里,她们是政敌、情敌,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婉儿的死,与太平公主脱不了干系。果真如此,这段墓志铭为何由太平书写,其中藏有何意,作何解读?果真如此,潇湘水断,玉碎连城,缠绕坟茔千年的哭声,又是谁https://m.jjwxc.net/book2/5326570/1
14.文艺两分钟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墓志铭背后的恩怨情仇这两天,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外开放了,这一下可上新了不少文物,其中一件文物看得真是叫人百感交集的,那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 上官婉儿的墓志题为“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全文982字,主要记载了上官家族的来历和上官的生平,最后一段悼词尤为动人“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154272.html
15.家有收藏上饶美术馆·拓片里的书法史:唐代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拓片【家有收藏】上饶美术馆·拓片里的书法史:唐代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拓片 09-24 17:41 【家有收藏】上饶美术馆·拓片里的书法史:唐代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拓片http://m.yun.jxntv.cn/c/MEZWdnRyTDFNOVZxLzd4SEUvbEw1dz09.html
16.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墓志铭于2013年8月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出土,墓志铭上共刻字982个,为上官婉儿一生的经历做了简要描述。 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将面向社会试运行,馆内将首次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http://baike.soso.com/v70777245.htm
17.太平公主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江明空唐妆容解析太平公主秘史上官婉儿找安公主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情谊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故事梗概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是一对吗太平公主给上官婉儿写的墓志铭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的爱情太平公主写给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是百合吗太平公主写给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爱情太平公主给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太平公主https://bylwen.com/to/46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