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小学生李瑾和奶奶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李瑾说,自己曾在书上了解过三星堆的历史和文化,便对三星堆文化着了迷。“得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后,我便立即将其列入暑期计划。”
此次展览汇聚了12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极具古蜀文明特点的文物265件(套),从雄伟壮观的青铜大立人像,到充满神秘色彩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再到璀璨夺目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足以让观众感受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览推出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工作日日均客流高达1.6万人次,周末单日接待量突破3.3万人次。
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1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人气持续攀升,20万张“早鸟票”早早售罄,8月31日前的暑期预约几乎已满。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从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角度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介绍,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展,展览汇集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95%以上的文物是首次来到亚洲。
7月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继开设“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等新展览,丰富游客观展体验。“趁着暑假带孩子来参观,很激动。国家博物馆很宏伟、很壮观。”来自广东的陈先生一家四口深感不虚此行。
体验多元
全国各地博物馆在暑期纷纷推出多元体验活动,吸引观众走进文化体验新空间。
夜晚到来,洛阳市隋唐城遗址博物馆内响起叫卖声、吆喝声,在NPC(非玩家控制角色)的带领下,游客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破案之旅。这是博物馆推出的“神秘客·洛小文夜探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沉浸式讲解活动,该活动将博物馆夜游、深度讲解、剧场演绎融为一体,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
一家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暑期特色研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到博物馆里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
“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于6月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讲堂”推出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全面介绍中国南极考察的发展状况、取得的科学成就等。
“我们推出了穿汉服学汉礼、考古体验等系列研学项目,让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何倩说,“今年,博物院还对服务体验设计、产品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提档升级,更好地发挥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功能。”
7月底,第十二季“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暑期公益实践活动在临沂市博物馆启动。“此次活动开设了临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博讲堂,引导准大学生们在博物馆里深入了解家乡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带着家乡文化开启大学生活。”临沂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建玲介绍道。
服务更优
洛阳博物馆在广场设置可移动遮阳棚和降温去暑设备。“场馆内的游客中心还免费提供直饮水,配备防暑物品供游客免费使用。”洛阳博物馆安全保卫部工作人员介绍。
暑假期间,北京迎来多次暴雨。每逢降雨,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将入馆通道上的积水清理干净,“小心地滑”的黄色提示牌随处可见。宁波游客周女士说:“下雨天让行程有些忙乱,幸好有工作人员的指引,游览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