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苏浙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古称桐汭,置县已有1800余年历史。区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下辖9个乡镇,136个村(社区)。近年来,该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努力把该市打造成长三角乡村休闲旅游“样板地”。先后获评“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广德山水兼具,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在众多旅游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也是一大亮点。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它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广德的活动笔者近期对该市红色遗迹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就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若干思考。
一、发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1、红色旅游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4年,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依据。还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红色旅游是一种依托革命遗址、遗迹,把“游山玩水”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带有中国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既可以响应该市关于推进全域旅游的决定,又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充满特色的产业蝶变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2、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填补全域旅游空白
广德旅游资源基本呈块状集中,而革命遗址、遗迹分布广泛且零散,不少遗址地处深山僻地,如杨滩的独树村,誓节的苏村等。将红色旅游资源纳入到全域旅游范畴中,可以使旅游资源点面结合,更具全域性和紧密性。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丰富全域旅游内涵。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主,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兼具旅游观光和爱国教育的活动场所,能避免自然景观的单一性。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提高山区村民收入。因革命性质的特殊性,革命遗址、遗迹大多远离城镇,地处偏僻,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带动游客进山入村,提升当地人气。地方政府可引导村民开发特产小吃,发展民宿经济,借此拉动山区经济,提高村民收入。
二、广德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广德红色资源量大面广
广德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早在1928年,广德党组织建立。此后20多年间,广德革命波澜迭起,共产党人为了谋求人民的解放,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在广德大地上与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
皖南红军独立团的建立与发展、中共上浙皖特委在广德的活动、新四军的三次反顽战役、以及配合解放军野战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残部、广德全境解放等光辉的历史足迹,在广德留下了中共广德县委成立大会遗址、皖南红军独立团驻地旧址、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遗址、杭村大捷战斗遗址、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桃花山战斗遗址等众多革命遗址。
可以说,广德每个乡镇均有大量革命遗址遗迹。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全县有红色革命文物33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26处,重要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墓等纪念性建筑物8处。2016年3月,根据宣城市的统一部署,广德县再次开展了红色史料及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全县共初审有革命遗址40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着力把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弘扬红色文化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体系以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先后推动了皖南红军独立团驻地旧址、六三空难遗址保护建设项目,完成宣城市下达“昔日根据地.近日新农村”建设项目10个。
目前,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有2处革命遗址被列入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被列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干部群众到英雄纪念碑等革命遗址祭奠革命先烈,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对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认识不足,只算眼前经济账,不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甚至有一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旧址或居址遭到破坏。现今还存在遗址,亟待保护的有,新杭镇砖桥村陈家边的合新村保安寺中共苏皖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和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中共广德县委、广德县抗日民族政府等机关所在地,誓节花鼓的黄金坝王金林烈士故居,杨滩乡五合行政村吴村村民组中共苏浙皖边区特委、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郎广中心县委、广南民主政府和广宁孝民主政府等机构所在地,花鼓东王行政村下山斗自然村张国泰烈士的坟茔,月湾街道的广德县民主革命时期早期的共产党人梁其昌的故居等等。
梁其昌故居
2.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统一规划,配套开发滞后。目前该市红色景区和其他类型景区的整合联动不强,许多革命遗址交通不便、周边环境差,无保护措施,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各地红色革命资源开发和利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红色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红色文化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范的游览路线和解说词,红色遗址标识和解说不够明了,宣传氛围不浓厚。
3.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品形式单一。现有红色旅游景点,基本上只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没有对资源的文化内涵做深层挖掘,没有与该类资源所在地自然风光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仅有参观游览的活动方式,参与性活动较少,缺体验式感受,景点内容陈旧,红色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低层次开发,产业化运作水平比较低。
4.管理体制不顺,整体管理与利用缺乏顶层设计。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如文物保护是文化部门管理,烈士纪念建筑物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革命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研究由党史部门负责。由于在管理权上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因而在管理、保护、利用工作等方面缺乏整体意识与力度。
苏浙皖边区司令部旧址
三、对广德发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发展红色旅游,指导思想要正确,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大胆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创新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发展质量。
1.强化整体谋划意识。
应高层设计,全域规划,将零散的红色景点“串点成线”,且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以“红绿相叠,山水相伴”为原则,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壮大红色旅游的整体实力和对革命老区发展的综合带动能力。
目前建议重点建设三条线路,线路一:由广德烈士陵园出发——经花鼓王金林纪念馆——誓节海棠小镇——603火箭发射基地——张家湾水库水利风景区——许道珍苏村小学革命活动遗址——独树皖南红军独立团遗址——至月湾街道的广德县民主革命时期早期的共产党人梁其昌的故居——最后到杨滩乡五合行政村吴村村民组中共苏浙皖边区特委、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郎广中心县委、广南民主政府和广宁孝民主政府等机构所在地。
线路二:由广德市博物馆出发——经粮长门水库——六三空难烈士陵园——至桃花山、牛山反顽战役纪念地——中共苏浙皖边工委泰山会议遗址——最后到柏垫月克冲三线建设遗址。
线路三:由广德名人馆出发——经新杭镇丁家村毕家店广德围歼战毕家店战斗遗址——新杭镇徐家边村突袭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战斗遗址——新杭镇箭穿村新四军韩家巷军工厂遗址——杭村大捷战斗遗址——最后到新杭镇横岗村广德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遗址等。
2.加大开发扶持力度。
其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保护开发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应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所需资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加大年度预算内资金投入,建立各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专用资金。要向中央、省市争取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对重点文物、重点革命遗址遗迹、重要纪念场馆等红色设施进行保护和修缮。
3.加强宣传推介力度。
根据不同层次、年龄的人员指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同时,利用特殊的纪念日、节假日,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献礼活动。三是要丰富红色旅游体验。注重营造强烈的红色氛围,让“吃、住、行、游、购、娱、讲”都围绕“红色”来展开,突出红色主题。如:唱红色歌曲,走红色路;住有红色意义的民宿、旅店;吃“红米饭、南瓜汤”等革命战争年代的饭菜;游红色景点,参与红色互动项目;购买红色旅游商品,如抗战食品、竹刻草编等;讲地方革命故事、革命人物英勇事迹,在红色旅游区开设唱红歌、演小品、讲相声等文艺节目。
4.勾连邻近县市区的红色旅游资源。
将广德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与邻近县市区整合起来,或连点成线。如,江苏句容的茅山镇是苏南抗日根据地之一,与广德新杭、邱村抗日革命根据地一脉相承,不少抗战事件和抗战人物都有联系,可以在景点参观路线方面作勾连,在展陈内容上作呼应。又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临安、安吉孝丰,广德柏垫、卢村南部地区一带是新四军比较活跃的地方,三次反顽战役就发生在那里。可以与关联地区结合起来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