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文化遗产沙龙:《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主创团队交流会,在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区的文化遗产展示交流空间——知造局举办。
画传主创团队及嘉宾合影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大运河画传》与《长城画传》编撰项目首席专家刘曙光出席并讲话,两本画传的主创团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燕海鸣、副研究员张依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岽,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运河出版中心主任胡久良出席并交流。
同时本次沙龙还特别请到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和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作为特邀嘉宾从不同视角畅谈大运河和长城。
主创团队为现场观众讲述画传编辑出版背后的故事、进行新书导读,精心挑选4幅绘画讲述特别的大运河和长城故事。
沙龙由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胡新宇主持。
左起:胡新宇、张依萌、刘曙光、王岽、燕海鸣、胡久良
嘉宾汤羽扬(左二)、嘉宾宋壮壮(右一)
编辑出版的背景
中国博物馆协会刘曙光理事长首先介绍了《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从策划、编辑到出版的过程。2020年初,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提出编写大运河画传和长城画传的设想,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画传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编,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国博物馆协会刘曙光理事长
画传的编写和出版缘何委托上述两家单位?刘曙光理事长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30年来一直在做长城的调研、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同时也作为牵头机构,承担编写大运河申遗文本、制定保护管理规划。两本画传的撰稿人燕海鸣和张依萌,多年从事大运河、长城等中国世界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且行文练达、写作能力突出,因此,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文字编撰能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团队都是最优选择。
《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大运河沿线省市和长征沿线省市专家从文字标点,到插图,乃至装帧设计等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具体指导。
画传编纂过程中不同版本的样书
刘曙光理事长还提到,《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的编辑出版,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直接带动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长征画传》和《黄河画传》。至此,最先提出建设的四个国家文化公园,分别有一本配套的画传。
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王岽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在这两本画面的出版中,我们出版社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史传合一、图文并茂、系统和通俗的形式,系统地讲述长城和大运河这两大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奇迹,这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版史上,包括在我们的合作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出版史是不曾有过的。我认为是一个填补空白的出版创新的力作。”
燕海鸣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
《大运河画传》的六个章节基本上就对应着大运河申遗所对应的这些世界遗产地的价值标准,它符合文化交流的标准、符合历史传统的标准、符合建筑规划工程范例的标准,符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其实都能够在运河工程、运河城乡、运河文化、运河人物等等这几个章节中相对应。
张依萌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研究员
张依萌介绍,从2006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启动长城资源调查,至2012年能够得出长城总长度的确切数据是21196.18千米,大概相当于从北极到南极的长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一个专业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可以保证《大运河画传》和《长城画传》里面的知识,准确性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可以拿这两款画传作为标尺。
胡久良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运河出版中心主任
“作为出版社的编辑,我们做的事情是一些苦工夫,或者说是细工夫,这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我个人做编辑工作到今年21年,经常跟专家学者们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觉我找到了其中一个乐趣,专家们的学识素养和为人处事的方法,使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每次都是感觉受益匪浅。我觉得能够在自己的职业、在自己工作当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能够让自己乐在其中,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很幸运的事情。”
主创团队
(清康熙梵蒂冈人类学博物馆藏)
对话环节:
嘉宾谈对画传的感受?
宋壮壮
帝都绘联合创始人
“我是设计师,所以我对画确实比较敏感。
刚才从几位老师给大家挑一张照片讲解这个过程,大家能感受到《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信息是海量的,图片占的篇幅可能是半页纸,但它可能会胜过十好几页纸的文字,当然可能需要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史料的知识,包括读图的基础知识等等。”
你觉得你生活中有大运河吗?或者说你生活在大运河附近有什么感触?
因为我从小到大到现在都住在万宁桥旁边,所以那个地方基本上就是大运河跟中轴线的一个交汇点。我好像没有觉得我是一个生活在大运河旁边的孩子,在北京老城里它的存在感好像就会弱一些。
让我有点存在感的就是2014年申遗的时候,当时我就想到,楼下有一个世界遗产了。我后来开始学这个(专业)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小时候去东不压桥菜市场,它本来就是盖在了大运河上。通过这样的一些蛛丝马迹,我才逐渐意识到我跟大运河的联系。
从专业角度,我意识到什刹海是大运河近端最重要的码头,但我从直观感受上,好像没有一个很感性的认识。随着近年来这些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比如我们家附近的玉河遗址公园,北区南区都开放出来,随着这样的一些改造的发生,现在再像我这么大,就是比我更小一代的孩子生活在附近,反而这个感觉会更加强,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生活在运河边,这个河是大运河的这样的一种感觉。
汤羽扬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关于《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我想说三点:
第一个是想说写书的人,这两本画传是面向公众的,撰写者是年轻人,会以与以往不同的、年轻的视角去写。哪怕不是特别了解它的人,通过研究拿出自己的想法,追随时代的也好,所以就是我们说写书的人很重要。
第二个我是想说的是图式语言,图式语言是能够最直接传达的,比文字更能够去传达它的(信息),因为图是有空间(感)的。所以图其实是最好的传达的媒介和方式。但是我们平常对它做的不够,这本书它是采用图式语言来跟公众说话,我觉得特别好。图式类型很多,有舆图、有古代的图,也有现代的刚才说的林先生画的释义性的线图,也有照片,也有碑刻的文字。图式语言花样也是特别多的,不仅仅是照片,我觉得这里面要用多种图示语言来跟公众说长城和大运河,是非常有意思的事,让公众感兴趣。
另外这个书还有个延展,我觉得非常好,不是仅仅说长城。我们都知道长城是一个文化景观,是文化带,所以里面的故事不仅仅是墙体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墙体之外的故事,这本书它会连接很多墙体之外的故事,让大家来听、来看,我觉得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还有一个我比较有感触的是,你到了北京长城,你还是不知道长城是什么样,北京的长城和甘肃的长城,和宁夏的长城和山西的长城都不一样。它是一条特别长的,贯穿了中国整个版图的故事带。所以这样的一本书可以让你既了解砖石的长城,也了解北京以外的其他点的长城。
我们在跟别人说长城的时候,我经常愿意用一些图片,比如说我用北京的砖石长城的图片,和用在内蒙古看到的金界壕的草原上的长城,你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还有在沙漠里面的长城。所以我觉得像这样有图式语言的书本身能告诉大家,长城不仅仅是你看到的这一点点的样子,它有更广阔的和更辽阔的,或者是更多的形态和样式。所以我觉得从这几点上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给公众来读非常有意思,非常好。
刘曙光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美与创新
《大运河画传》和《长城画传》呈现到今天的样子,绝对不是我们这几个人自己的学识有多高。实事求是的说,还是全国政协的领导反反复复的提示和要求。最开始我们就想着大运河画传和长城画传,无非就是画多一点,还是那种文字加插图这样一种思维。后来逐渐地变成不光是文字配插图,而是画自身也要有系统性,要有故事性,要有美的体系。
在前期宣传过程当中,我们自认为这套书有所创新,就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画传体,做了有力的尝试。在我们写画传之前,去网络上查画传,没有这种文体,看到就是我说的文字配插图的形式。我们说这套四本出来之后,再想了解什么是画传体,看一看我们这个系列的书就比较清楚了。
从工作的角度对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与引导、督导下,各级党政机关,整个社会对于文化遗产在文化强国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各地都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使得文物保护的紧急性的、抢救性的情况大为好转。所以去年新时代的文物工作方针从过去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变成“保护第一”,现在是“预防性保护”为主,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对于今年的“博物馆热”的现象,您有哪些建议?
我现在在博物馆协会,今年暑假,就我观察,我们的博物馆界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和压力,“一票难求”是供需的矛盾所造成的。
因为现在有很多博物馆的现代设施,现代化程度比较高,通过各种各样的设备设施,它是需要维护的。由于硬件或各方面条件所限,现在很多博物馆也确实做不到给大家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参观环境,而且这样一种熙熙攘攘如集市般热闹博物馆参观给观众造成的体验也非常的差。
我觉得我们要从星期一不闭馆之外去多考虑一点改善观众和博物参观体验的措施。同时我也觉得需要在全社会进行博物馆参观文化建设,参观博物馆确实不像参观一般的旅游景点,也需要备课,要有参观礼仪,要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规定。那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可能我们的博物馆文化建设还比较弱,另外各级领导机关可能也要研究博物馆的专业性和他们的工作规律。
从博物馆去讲,考古是这样,文化遗产保护也是这样,如何定性定位,如何去发掘它的作用,挖掘它价值,把价值挖掘准确,还要找出一种合适的传播方式。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文物才真正能够活起来。
作为一名退休的文博工作者,就目前看到的一些现象,我觉得虽然文物保护的利用大的形式非常好,我们可以说取得了很多很多别的国家取得不了的成绩。但是就文化遗产跟当今社会建设这种正向的互相促进等等,这方面还是道阻且长,还需要继续努力。
沙龙最后,是观众答题赠书环节,主办方根据当天嘉宾所讲内容进行提问,答对问题者将得到主办方准备的两套《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现场共有四位观众得到了赠书,其中有两位青少年读者,希望画传能够带给他们丰富的长城、大运河知识以及愉快的阅读体验!
沙龙现场、答题赠书环节及会后交流
鸣谢
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帝都绘
知造局
文博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高原街2号邮编:100029E-mail:cachbgs@sina.com总机:010-84642221传真:010-8465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