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体验再探讨》,[美]约翰·福克、[美]林恩·迪尔金著,马宇罡、戴天心、王茜、霍菲菲、刘渤译,欧建成译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79.00元
一
2021年季春时节,“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馆译著系列”之一,并挹注了中国科技馆五位译者大量心力的《博物馆体验再探讨》(TheMuseumExperienceRevisited)中文版,历时三载有余,诸多磋磨、数易其稿,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付梓面世,为经历了世界范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而刚刚复苏的博物馆界,奉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为《博物馆体验》(1992年出版)一书的修订版,《博物馆体验再探讨》由两位作者——约翰·福克(JohnH.Falk)、林恩·迪尔金(LynnD.Dierking)——在原书的基础上,本其累加凡70年的博物馆研究与实践之经验汇集而成,堪称二人数十年如一日,将之以勤、贞之以恒的总收获。与原书相比,新作不乏增其未备和益以新创之处,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正所谓“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此外,在集成自己经验的同时,两位作者更“美人之美”,旁征博引众多其他研究人员积岁累月研究成果的最新数据和信息,终至“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成就这一博物馆领域不可多得的、“美美与共”的扛鼎之作。而作者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和努力,本身就非常令人钦佩。
基于这种考量,正如本书两位作者所言,“在此次重新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吸纳博物馆业界大量新的研究,同时适应博物馆如今所处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大环境”。应该说,本书是两位作者在其《博物馆体验》出版发行20多年之后,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博物馆尤其是科技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景象以及新挑战、新机遇,对于博物馆体验原有的许多理念、本质、目的和价值等的重新审视和深切省思,是博物馆经营理念和观众体验的一次最新呈现,旨在“对博物馆体验进行简洁而又全面的概述,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复杂互动”。有鉴于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确信,这部既有学理探讨、更有务实案例的著作,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未来的展望,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新发展阶段的运营与发展,当为开阔格局、广远视野的重要范本,同时也是我国博物馆专业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一本不可多得的兼顾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入门书,允宜人手一册,悉心研究,应时运用。
二
作为本书的译审,在整个成书过程中,我曾对原著和译文三复参校、数度循诵,个别章节甚至亲自进行了重译,从中受益可谓匪浅。至今读之,仍亹亹而不倦,感觉本书在照顾到了与原书的连贯性以及问题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同时,至少也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新意和启迪:
此外,本书作者还认为,与大多数博物馆专业人士不同,观众普遍将博物馆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展品展项、教育活动和解说材料等等对博物馆体验十分重要,而且所有“非内容”的方面,比如停车场、洗手间、礼品店和餐饮服务,都影响着观众的博物馆体验。为此,博物馆应该努力为观众营造一系列相互促进的、直接影响其博物馆体验的情境,而这就意味着“餐饮、安保、零售、展览、营销、项目、策展、教育和行政岗位的人员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制定博物馆的目标,确保观众的体验效果”。
三
过去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范围大流行及其对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带来的冲击,全球博物馆界经历了当代最严重的危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博物馆平均闭馆150天,观众数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即便在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的我国,全国5788座博物馆去年累计服务观众仅5.4亿人次,与2019年12亿人次相比,何啻天渊!
面对由于新冠疫情而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国际博物馆界都在重新思考和定义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遭遇危机和逆境时知耻而后勇,在疫情之后致全力于恢复与重塑,这是各国博物馆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今年5月18日,适逢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围绕“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中国博物馆界以主场首都博物馆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中国科技馆也举行了“数字古籍,汉典重光”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暨古籍数字化平台发布仪式。是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AlbertoGarlandini)以视频方式向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致辞,指出“我们需要锲而不舍共筑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持续不断地推动(博物馆)数字化”。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也是《博物馆体验再探讨》两位作者在书的末章对国际博物馆界的期许。后疫情时期,唯有在博物馆运营和观众体验方面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创造新环境、采取新技术、运用新方法、植入新理念,才能有效增强博物馆自身的竞争力,并有效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张力与效力。
在通往二十一世纪成功博物馆的漫漫旅程中,期待《博物馆体验再探讨》成为您的忠实伴侣和“神助攻”。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