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博物馆体验的“他山之石”中华读书报

《博物馆体验再探讨》,[美]约翰·福克、[美]林恩·迪尔金著,马宇罡、戴天心、王茜、霍菲菲、刘渤译,欧建成译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79.00元

2021年季春时节,“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作为“中国科学技术馆译著系列”之一,并挹注了中国科技馆五位译者大量心力的《博物馆体验再探讨》(TheMuseumExperienceRevisited)中文版,历时三载有余,诸多磋磨、数易其稿,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付梓面世,为经历了世界范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而刚刚复苏的博物馆界,奉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为《博物馆体验》(1992年出版)一书的修订版,《博物馆体验再探讨》由两位作者——约翰·福克(JohnH.Falk)、林恩·迪尔金(LynnD.Dierking)——在原书的基础上,本其累加凡70年的博物馆研究与实践之经验汇集而成,堪称二人数十年如一日,将之以勤、贞之以恒的总收获。与原书相比,新作不乏增其未备和益以新创之处,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正所谓“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此外,在集成自己经验的同时,两位作者更“美人之美”,旁征博引众多其他研究人员积岁累月研究成果的最新数据和信息,终至“百川派别,归海而会”,成就这一博物馆领域不可多得的、“美美与共”的扛鼎之作。而作者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和努力,本身就非常令人钦佩。

基于这种考量,正如本书两位作者所言,“在此次重新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吸纳博物馆业界大量新的研究,同时适应博物馆如今所处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大环境”。应该说,本书是两位作者在其《博物馆体验》出版发行20多年之后,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博物馆尤其是科技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景象以及新挑战、新机遇,对于博物馆体验原有的许多理念、本质、目的和价值等的重新审视和深切省思,是博物馆经营理念和观众体验的一次最新呈现,旨在“对博物馆体验进行简洁而又全面的概述,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复杂互动”。有鉴于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确信,这部既有学理探讨、更有务实案例的著作,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未来的展望,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在新发展阶段的运营与发展,当为开阔格局、广远视野的重要范本,同时也是我国博物馆专业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一本不可多得的兼顾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入门书,允宜人手一册,悉心研究,应时运用。

作为本书的译审,在整个成书过程中,我曾对原著和译文三复参校、数度循诵,个别章节甚至亲自进行了重译,从中受益可谓匪浅。至今读之,仍亹亹而不倦,感觉本书在照顾到了与原书的连贯性以及问题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同时,至少也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新意和启迪:

此外,本书作者还认为,与大多数博物馆专业人士不同,观众普遍将博物馆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展品展项、教育活动和解说材料等等对博物馆体验十分重要,而且所有“非内容”的方面,比如停车场、洗手间、礼品店和餐饮服务,都影响着观众的博物馆体验。为此,博物馆应该努力为观众营造一系列相互促进的、直接影响其博物馆体验的情境,而这就意味着“餐饮、安保、零售、展览、营销、项目、策展、教育和行政岗位的人员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制定博物馆的目标,确保观众的体验效果”。

过去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范围大流行及其对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带来的冲击,全球博物馆界经历了当代最严重的危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2020年全球博物馆平均闭馆150天,观众数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即便在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的我国,全国5788座博物馆去年累计服务观众仅5.4亿人次,与2019年12亿人次相比,何啻天渊!

面对由于新冠疫情而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国际博物馆界都在重新思考和定义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遭遇危机和逆境时知耻而后勇,在疫情之后致全力于恢复与重塑,这是各国博物馆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今年5月18日,适逢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围绕“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中国博物馆界以主场首都博物馆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中国科技馆也举行了“数字古籍,汉典重光”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暨古籍数字化平台发布仪式。是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AlbertoGarlandini)以视频方式向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致辞,指出“我们需要锲而不舍共筑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持续不断地推动(博物馆)数字化”。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也是《博物馆体验再探讨》两位作者在书的末章对国际博物馆界的期许。后疫情时期,唯有在博物馆运营和观众体验方面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观念,以全新的视角创造新环境、采取新技术、运用新方法、植入新理念,才能有效增强博物馆自身的竞争力,并有效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张力与效力。

在通往二十一世纪成功博物馆的漫漫旅程中,期待《博物馆体验再探讨》成为您的忠实伴侣和“神助攻”。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THE END
1.探访古代建筑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博物馆还深入挖掘了与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先农坛,作为明清皇帝祭祀先农的圣地,其深厚的农业文化底蕴和尊祖重农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无疑是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理想之地。建议游客安排2-3小时的游览时间,深入体验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目前,附近的庆成宫仍在修缮中,暂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110917170742257&wfr=spider&for=pc
2.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精选49篇)参观结束了,我想:龙泉人聪明,能烧制出这么精美的青瓷,以后我也要亲自去体验一下制作青瓷的感受……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篇7 经过四五十分钟的行车路程,我们终于到了上海市玻璃博物馆。 下了车以后,来到玻璃博物馆的大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别具一格的玻璃了,这块玻璃上贴着各种白的黑的英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整https://m.ruiwen.com/w/147616.html
3.参观博物馆作文10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晋江博物馆参观了剪纸艺术和根书展,印象最深的是根书展,有一位是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陈德南,他的根书展是多么的吸引人啊! 这次的青阳之旅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又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真是次难忘的旅行啊! 参观博物馆作文8 https://www.oh100.com/w/156765.html
4.全书要点梳理博物馆观众体验模型理论及其实践(博物馆观众)书评本书提供了一个博物馆观众体验的描述及预测模型,适用于博物馆及其他更广泛的休闲环境和场景。该模型的关键在于身份的构建,其实质是每个博物馆观众体验都是个人身份相关需求和兴趣,以及个人和社会对博物馆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和兴趣的看法的综合。【博物馆观众体验模型】身份相关需求+了解博物馆的功能可供性 → 参观期望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18565/
5.微信小程序打造智能博物馆导览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简介:本项目探讨了如何利用微信小程序技术实现一个智能博物馆导览系统,涵盖智能博物馆的概念、导览系统设计、数据集成与分析、交互设计、技术实现、安全与隐私保护、维护与更新以及用户教育与推广等方面。通过这一系统,博物馆可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并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466857/article/details/142503792
6.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合集1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 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开封市博物馆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205105533_2337044.html
7.参观活动方案20篇2、参观博物馆、进行科技体验活动。 五、活动步骤: 1、活动部署阶段(4月18日至4月22日):确定活动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各团支部部署工作,上报参观人数。 2、活动准备阶段(4月26日):各校区团总支进行参观方案解读,并明确活动要求。 3、活动开展阶段(4月27日)。 https://www.wenshubang.com/huodongfangan/281591.html
8.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所以,本次对博物馆导览服务的观众需求问卷调查也以此为依据进行三个阶段划分。参观前的研究包括获取博物馆资讯的意愿、途径和满意度;参观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导览方式的偏好和对不同类别导览功能的需求差别;参观后的研究包括观众离开后对博物馆资讯和文化活动的需求方面。调查问卷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参观前、过程中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9.博物馆参观心得(精选15篇)篇2:博物馆参观心得 虽然博物馆参观已经结束,但当时所见场景还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这次收获颇多,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入历史,走到自然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能量。阅历较浅的我很高兴去到博物馆,因为对那些从未谋面的事物感到新鲜与刺激,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同学探讨历史的神奇,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1tpbl4d.html
10.参观市博物馆心得体会PPT.pptx目录contents引言参观过程与体验博物馆展品赏析博物馆教育与文化传承参观市博物馆的启示与思考总结与致谢 01引言 目的和背景深入了解历史文化通过参观市博物馆,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及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拓宽知识面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参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24/8127021132006037.shtm
11.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这篇文章说清楚了理解了博物馆的意义,要不要马上出发,去博物馆体验一番? 不要着急,先掌握游览博物馆的秘籍,才能让你在逛馆时能多一分享受和优雅。 一、最适合看展览的时间 工作日的上午是最佳看展时间,因为参观者较少,你可以自由而安静地欣赏整个展览。如果选择在周末观展,那么努力将时间规划在中午前,避开高峰时段。 https://www.kankanews.com/a/2017-05-18/0037994985.shtml
12.参观博物馆策划书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一个新的工作阶段,要定下新的目标了,想必现在的你有必要写一写策划书了。你所见过的策划书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策划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博物馆策划书1 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cehuashu/125001.html
13.参观博物馆活动记录14篇(全文)参观博物馆活动记录 第1篇 一、活动过程 3月26日,201级英语4班在班委组织下举行了一次参观自然博物馆活动。 早上8点,4班同学统一在学校西门集合,然后乘坐公交车前往自然博物馆。到达博物馆后,由班长统一买票后进入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展厅被别具匠心地设计成夜光博物馆,通过营造“夜光下的动物世界”这一特定环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elvnpel.html
14.国博推出十项措施持续优化参观体验中国国家博物馆从端午到暑假,国家博物馆持续迎来参观高峰,随之也产生了“一票难求”、“黄牛”倒票等现象。为及时解决观众急难愁盼问题,国家博物馆领导班子下沉一线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多措并举,打出一套优化管理组合拳。同时,团结带领国博干群疏堵结合,持续提升观众体验,打造更加安全、庄重、有序的文明场所。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7/t20230726_258946_wap.shtml
15.参观博物馆作文400字(精选59篇)这次我去武汉博物馆真是大饱眼福,不但领略了中国人民的能力,也看到了欧洲人民的智慧…… 下次,我还要来武汉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作文400字 6 报完到后,我和周满笠-周晨龙去了湖南省博物馆,去体验了“佛光里的神秘西藏”。 这次展览有130多件展品,都是来自西藏的各个寺庙,博物馆,这些文物都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2126218.html
16.让幼儿园博物馆教育实践活动更有价值云·看见幼儿园(三)多元巧妙延伸,拓展幼儿体验 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家长和幼儿一起带着活动参观手册,走进博物馆,按照自己制定的参观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探究与观察,共同完成其中的小游戏与小挑战。在此过程中,家长还主动引导幼儿关注展品信息,并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与方式为幼儿进行讲解,帮助幼儿实现与展品的充分互动。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Detail?Id=e6436060-e38f-461d-a6fe-26424d49ae2a
17.黄自强:打造博物馆体验式内容,打好博物馆旅游翻身仗谢晓峰表示,无论是观光还是度假,游客都更偏向于休闲娱乐型旅游产品,而博物馆缺乏沉浸式互动体验、纯展览的参观方式多年来并未有明显改变。博物馆自身产品服务过于枯燥无味,或许也是其与旅游业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 从博物馆业自身来看,问题究竟出在哪? “其实,公立博物馆处于行政体系而非市场体系中,必然有其禁锢。https://www.iyiou.com/p/4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