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应妮)作为中国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8月11日举行了首个媒体开放日活动。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的燕山脚下,依山而建,历时三年。整体风格如一座传统园林,亭、台、楼、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型建筑依山而上,耸立其间。
作为前厅的文兴楼也被称为一号馆,“版本工艺”“中国邮票”“中国货币”3个专题展览呈现了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邮票和货币的发展变迁,从不同侧面展现丰厚的中华文化遗产。
拾级而上,迎面看到一块“赓续文脉”印章雕塑,这个印章位于文华堂南广场,由边长1.6米的整块寿山石雕刻而成,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块寿山石印章,寓意中华文明延绵不绝。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长廊采用高温钛纤瓷板与石材浅浮雕相结合的工艺方式进行复制创作,高温瓷板画是目前可以用作古代绘画与书法复制的最佳方法,这种工艺手法是第一次实现300-600dpi的视觉清晰品质,高温瓷板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复原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的形色,还具有相应的稳定、抗冻、耐热、耐腐蚀性以及抗紫外线辐射的特质,可保持长久不变;同时,这种高还原度的视觉呈现,使参观版本馆的观众,通过文化长廊集中体验到珍藏于全国各地的传统艺术精品。文化长廊位于室外,这种工艺方法与文化长廊所处环境是最适合的选择,这是其他工艺手法无可替代的。
“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位于文华堂内,展览分为13个单元,荟萃刻符陶器、青铜器、甲骨简帛、古籍图书等多类型版本瑰宝,分别介绍版本中的中华文明起源、政治、经济、哲学、地理、文学、史学、艺术、科技、教育、军事、民族、交流,同时云集了不少重磅文物。
新石器时代良渚时期的刻符黑陶罐高26.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5厘米,底径19厘米,夹砂黑皮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8个符号,是单独文字向系统文字的过渡,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镇贾村西街出土。口径29厘米,圈足底径20厘米,通高38.5厘米,重14.6千克。内底铸铭文122字,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记述了周成王五年迁宅成周的重大史实,即“宅兹中国”。
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跪射武士俑,通高128厘米,是秦始皇陵中保存极好的兵马俑,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场景。
宋代的《西楼苏帖》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法书集帖拓本。收录苏轼行书、草书、楷书诗文、信札60余篇,具有重要的书法和文献价值。由宋代汪应辰辑刻,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该本为宋拓本,存世稀少,极其珍贵。
走出文华堂,标志性建筑文瀚阁扑面而来。文瀚阁是全馆的制高点,位于中轴北端,坐落在台基之上,依山面水,气势恢弘。外观造型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备显典雅庄重。
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在这里展出。“这里汇集2000余件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版本,着重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全面展示光辉历程。”从讲解员处记者得知,在文瀚阁三层同步展出了300多个中外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由此体现信仰的力量。
据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开馆展品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上万件展品。国家版本馆的保藏范围目前有十大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通过各种专题展和精品展以及库房地下一层和洞库特色库展,构建融合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多种场馆功能形态于一体的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特色展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