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最为根本的载体即是具体的、具有唯一性的文物或自然物证。
博物馆展示语境中的策展即以“具有唯一性”的“物证”为本体,将不同类别和属性的物品有序地摆放在一起,反映着某种人与世界、人与过去之间特定的关系。
然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以“物证”为核心概念的收藏与展示体系也开始面临新的变化。
-运用游戏还原博物馆场景-
世界闻名的加州蒙特雷湾水族馆和菲尔德博物馆的专家们合作在Twitch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利用《动森》中的博物馆,讲解博物馆中的化石和海洋生物!
讲解人员表示,游戏中所出现的所有动物、昆虫和化石都是基于真实世界的物种,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款霸王龙化石还是以菲尔德博物馆的标本为蓝本打造的,菲尔德博物馆的专家埃米莉·格拉斯利表示:“我觉得动森的博物馆很特别,因为它是世上那么多我们所热爱事物的缩影。”
博物馆以社区交互游戏体验的形式与科普展教相结合,呈现出新场景、新模式、新生态。
-数字多媒体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除了使用游戏场景来还原博物馆以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使用数字化的技术,让展馆内容更加丰富、且更富有趣味性。
全国首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运用多重多媒体技术,给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一楼入口序厅正面为裸眼3D大屏,两侧墙面以报头刊头为设计元素,旨在场景化、沉浸式地展开新闻出版历史长卷,让观众有置身历史空间之感。
一楼的“百年文存”展示区完整还原了当年中华书局图书馆的样貌。
馆内多处运用裸眼3D、3DMAPPING、多媒体触屏互动等手段,建设基于5G、覆盖手机端和PC端的三维导览系统,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完整、清晰地呈现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之源与未来之盼。
通过多媒体这一媒介可对博物馆的各类展教资源加以整合,并将博物馆展区服务、科普教育、艺术沉浸、互动娱乐、社群活动融于一体,使博物馆实现了文化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