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护文脉中彰显博物馆多重价值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摸得到的文明根脉,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在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带动下,规模不断增长,功能日益拓展,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呈现综合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趋势,社会作用显著增强。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6833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总数达327家,全年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许多博物馆出现旺季观众爆满,甚至一票难求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加强文物馆藏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将其中蕴藏的多重文化价值,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好推广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大众,走进人民心中。

??加强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建设平安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强化“保护为主”理念,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发展和安全。

??加强馆藏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是博物馆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通过完善博物馆藏品管理规定,对馆藏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科学周到的监测、保护、修复,筑造牢固可靠的博物馆保护体系,加强观众安全管理,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是每一个博物馆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理念推动下,故宫博物院提出平安故宫建设,形成了“设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管理最严格”的博物馆保护和管理体系。加强系统性、整体性保护,需要不断提升博物馆工作的科技含量,比如,通过加强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改善文物库房条件、维修改造升级博物馆基础设施、加快智能化技术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博物馆的保护水平。同时,强化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有序推进文物科技保护体系建设。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着重加强文化遗产监测和研究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工作,力争做到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并达到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目标。在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充分利用文物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多重价值,建设学术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基石。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馆藏文物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古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要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研究阐释,着力赓续中华文脉。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设智慧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科技赋能博物馆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充分融合,建设智慧博物馆,能够激发文化创造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更多人受益,也使我国博物馆能更好担负起其珍护传统、传承文明的文化使命。

??2014年,国家文物局指定7家博物馆试点智慧博物馆建设,至今已经十年。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必须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将藏品数字化、把博物馆搬上“云端”是大势所趋。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分别提出了“数字故宫”“智慧国博”“数字敦煌”建设理念,使传统博物馆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文物数字化保存基础不断夯实,提供了更多可供利用开放的数字资源。其中,故宫博物院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文物采集、研究、利用、传播等领域的发展路径,构建智能高效的“数字故宫”,利用丰富的文物影像资源,推出了“数字文物库”“故宫名画记”“数字多宝阁”等项目,使得故宫珍贵馆藏走出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带来指数级的传播效果。

THE END
1.展览互动“熔铸古今”展:五大互动惊喜解读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国博开幕,本场展览,不仅是视觉和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度互动与探索的奇妙之旅。 展览深挖展品特色,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互动装置、打铜体验及创意集章等多元展陈形式,巧妙融合参观、互动、教育为一体,引领观众以沉浸式的体验,与中国五千年的铜文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https://www.chnmuseum.cn/zl/zlxw/202409/t20240912_270129_wap.shtml
2.分享这4个互动性十足的免费博物馆在杭州又是一年的夏天来啦,户外太热太晒去了杭州十几个免费的博物馆科技馆分享其中4个室内免费展馆,互动性十足小朋友玩一天都不过瘾·1中国湿地博物馆自驾:“西溪天堂”停车场,1.5h内免费,超出之后6r/h地铁:3号线【东岳】b口出500m票务: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246301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盘点展馆里那些有趣的“互动式”设计!交互性展陈设计能够准确地向参观者传达意图和展览信息,并能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互动性强的展品更具主动性,参观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图像自由切换,这种互动形式能让参观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且不会因重复操作而产生疲劳。 二、关于交互展陈方式与技术 结构展示交互技术多展现为简单的机械结构互动,展示内容相对于多媒体展示较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1024/8486.html
4.博物馆应加强互动增加吸引力(建议)文旅·体育笔者发现很多博物馆宣传展示形式较为单一,刻板讲解很难吸引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深度参与。对文化和历史的学习传承要从小培养,博物馆尤其应该增强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建议博物馆在增强互动性上下功夫,尤其是资源丰富的博物馆更应开动脑筋,将互动项目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让沉默的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可以将我国http://ent.people.com.cn/GB/n1/2021/1213/c1012-32306269.html
5.国际博物馆日浅谈博物馆展示中的互动体验充分认识博物馆互动性不足的现状,认识到增强互动性的必要,学习先进的理念,积极地研究创新和改革的对策,并付诸实践,才能最终改变现状,这是决定和强化博物馆功能的要素之一,也是有效促进博物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为文博工作者,要根据各展览实际情况,明确展览的互动性是强调观众的参与互动体验,需要观众积极的投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445253
6.文博展馆的互动体验:让观众沉浸在历史文化中交互式展示区: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设置了交互式展示区,通过触摸屏、按钮等交互设备,让观众可以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信息。这种互动体验方式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让观众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 多媒体展示墙: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展馆中设置多媒体展示墙,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相结合,展示文物的细节、历史事件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06920/article/details/13593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