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窗观物到参与体验,互动式观展推动博物馆变革创新

市民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观看汉服秀,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民俗(2023年1月14日摄)王菲摄/本刊

“以前是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做文化大餐,今后发展趋势相当于把文化厨房和原材料提供给公众,由公众共同参与文化大餐的制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蔡馨逸

VR、AR打造沉浸式体验,互动项目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直播“云游”拓展博物馆的时空边界……近年来,博物馆加速自我革新和跨界融合,带来智能化、互动性、沉浸式的全新观展方式,让文物“火”起来,历史“活”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已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推动博物馆成为多元文化生活空间。

沉浸式观展

借助专业设备全方位、无死角地欣赏文物的细节,在讲解员引导下动手体验“文物”在古时的用法,购买新潮有趣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资深博物馆迷,刘婷婷近年来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已不是隔着陈列柜看文物、跟着讲解员听故事了。

让刘婷婷印象深刻的是位于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里的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唐代宫廷生活的动人画卷借由文物和多种展现形式缓缓展开。“我看了唐代宫殿屋脊上的陶鸱尾,也通过数字投影了解到它在古时候是怎么装在屋脊上的。我不仅看到了唐代仕女俑,还在电子屏幕上给自己化了唐妆,穿上了唐朝的服饰。还跟着讲解员在茶台上学习了唐朝人是如何制茶的。这一系列体验,让我仿佛回到唐朝生活,对这段历史感到十分亲切。”刘婷婷说。

近几年,博物馆在展览文物之外,增添了智能展示设备、互动体验项目和文创产品,让参观者与文物和历史“亲密接触”,在互动体验中认识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不仅有震撼的兵马俑军阵、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并重的陈列展厅,还专门设有学术报告厅、教育体验中心、欢乐博物馆教室等场所,用于开展科普讲座、模拟考古和文物修复、秦服体验等研学活动,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院学习知识、拓宽视野。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介绍,博物院社会教育团队还走进大中小学校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开展学写秦文字、学修兵马俑、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和“秦始皇陵考古新发现”“秦史与秦文化”等知识讲座。这些活动已在西安、北京、长沙、南京、包头、呼和浩特、拉萨等地大中小学校开展百余场。

跟网民的互动,提升了碑林博物馆的大众知名度。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西安碑林博物馆开了专场,石台孝经、昭陵六骏、颜氏家庙碑3件国宝华彩亮相,带动更多观众到碑林博物馆一睹真容。

参与烹制文化大餐

打开手机拍照功能对准一张古画,古画立刻出现在屏幕中,一袭白衣的“画中仙”在屏幕中动了起来,用手指拖动“画中仙”可以“畅游”古画,遇到不同的人物和地点会触发讲解其历史典故。这是西安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视觉识别技术研发的“AR画卷”。

“视觉识别技术突飞猛进让传统静态画卷中无法展示的内容,比如画卷所表现的地理信息、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等出现在屏幕中,大大提升了文物‘开口说话’的能力。”该公司智慧文化部部长朱小雨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字文化科技公司将数据采集、全息三维成像、增强现实、体感互动等新技术引入博物馆建设,用现代科技彰显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馆藏的将军俑、武士俑、御手俑、跪射俑、文官俑等为原型,分别赋予有所思、伤别离、觅终南、射天狼等十二个人物形象,与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蒹葭十二士”系列文创产品。

文旅融合背景下,各大博物馆积极盘活馆藏资源,与第三方机构共同用创意让文物成为丰富日常生活的多彩元素。西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陈理娟观察认为,“以前是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做文化大餐,今后发展趋势相当于把文化厨房和原材料提供给公众,由公众共同参与文化大餐的制作。”文创产品不但扩展文物价值的外延,也在引领着新消费。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超过12.4万种,实际收入超过11亿元。

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文物局在2022年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相比2012年(3069家)增长超过1倍。“博物馆参观人次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不但参观博物馆的人多了,参观者去的次数也多了,参观博物馆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陈理娟说。

在多年工作中,田静发现,不少观众是带着专业知识储备来参观博物馆的。仅配合文字说明和讲解陈列文物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们的需求。

以需求为导向,博物馆不断丰富展览形式,创新展示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

转变策展理念。陈理娟观察到,过去策展理念重在打造精品实物展,挑最好的文物摆在那里。现在重在讲文物背后的故事,要让文物会说话,立体化彰显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准备一段两分钟左右的讲解短视频,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做案头准备工作。”白雪松介绍,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的西安碑林,收藏着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如何在庞大的历史文化知识宝库中选取讲解内容,怎样讲解才能让屏幕另一头的观众感兴趣,讲解的趣味性与专业性要怎么平衡等问题,都是他要慎重思考的。

策展目标从以物示人向以文化人转变,策展机制从博物馆展陈部门单方面主导转变为多方参与。变馆藏资源有什么、擅长策划什么就做什么为公众需要什么就策划什么。

田静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讲道,博物馆从最初的收藏、研究功能为主的“藏宝阁”,转变为公众了解历史文化、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娱乐、亲子陪伴的文化服务场所。“实物+场景+数字多媒体+体验活动”的立体化展览手段,线上线下互动、云展览等数字化形式,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丰富了我们文博工作者创新工作形式满足公众期待的手段,但我们真正要做的还是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白雪松说。□

THE END
1.博物馆里赏文物,体验技艺添乐趣此外,假期打卡博物馆,也已成为不少亲子家庭出行的热门选择。在奉贤博物馆,亲子家庭不仅能用眼睛细品文物的千年风韵,还能用双手亲触体验。当天开放的绳结编织体验课程,也让大小朋友们在配合互动中,沉浸式感受了传统技艺穿越古今的魅力所在。 花上一个小时,共同编织一个花袋,带回一份假期仪式感。“国庆长假,我们选择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36861
2.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览名称: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侧三层平台及环廊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9日—2024年11月30日(当日可参观) 票价: (一)全价票:138元/人 (二)优待票:89元/人 前言 石窟寺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2312hcwx/
3.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互动体验活动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是以研究、保护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为特色的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互动体验活动立足于本馆特色陈列,使广大参与者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活动目的: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更深入的理解博物馆展陈物品的内在涵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http://www.museum.xjtu.edu.cn/info/1037/1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