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

日前,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在绍兴博物馆展出,将北宋、南宋皇陵的神秘呈现在人们眼前。两宋皇陵的“地理形胜”“山陵制度”“生肖石刻”“神道石像”“建筑遗存”“皇家御器”“地宫秘藏”及一件件文物,向人们讲述着两宋的历史故事,为人们破解千古皇陵的密码。

“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开展仪式。

这是千年之遇,也是千年之约。这是北宋南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

穿越千年精美的文物在说话

走进绍兴博物馆“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展厅,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石雕客使头像、石雕文臣头像和石牛、石羊、石兔、石鼠等精美文物。

二号陵出土瓦当。

这些精美的石像,是河南巩义市博物馆提供的。石雕客使头像高44厘米、宽30厘米,是巩义市永裕陵出土的文物。该头像作夷族装扮,神态虔恭,形貌、服饰具有异域特色。石雕客使反映的是当时中外交往的频繁和统治阶级使“四夷来服”的愿望。这尊头像,雕刻刀法细密,写实性强,个性刻画突出。北宋石雕文臣头像高66.5厘米、宽33厘米,头戴五梁冠,冠前饰额花,面容和善,温文儒雅。两件石雕头像表情刻画,真实生动,仿佛在说话一般。而石牛、石羊等石像,栩栩如生,可爱之至。如石羊,呈跪卧姿,昂首前视,双角弯曲,角尖接颈肩部,双眼圆睁,口微启,胡须垂于胸前,羊毛清晰,刀法流畅,造型逼真,观之令人生怜爱之意。

宋六陵二号陵园出土龙泉窑青瓷三足炉。

在这次展览中,唯一一件经考古修复完整的龙泉窑香炉也在列,这件文物由宋六陵二号陵园遗址出土,此炉筒形,平底之下三足,系龙泉窑生产。它以温润如玉的粉青、梅子青等厚釉青瓷,将青瓷的釉色之美推向极致。另一件宋六陵出土的吉州窑褐彩白花梅瓶残件,也十分精美,既含蓄内敛,又显得纹饰绚烂、自然清新、瑰丽多变。

元德李皇后陵出土的越窑青瓷龙纹盘和越窑青瓷套盒是巩义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宋皇陵中唯一经科学考古发掘的就是元德李皇后陵。这是从元德李皇后陵墓室淤土中清理出的秘色越器。这两件秘色越器纹饰精美,越窑青瓷盘内底刻有一蜷曲龙纹,龙爪遒劲有力,青瓷套盒中部刻有云鹤纹尽显皇家气象。这两件秘色越器在绍兴首展,可谓是回到了产地故乡。

宋六陵复原图。

这次展出的元德李皇后陵出土的玉谥册和玉哀册也令人眼睛一亮,两副玉册是元德李皇后陵墓室淤土中发现的唯一保存下来的玉器种类。玉册分为谥册和哀册两副,是皇家身份的象征。这次展出的玉谥册中有“尊谥曰皇太后”字样,展出的玉哀册中有“永熙陵”字样,说明元德李皇后陵袱葬于永熙陵,是对宋代帝后埋葬“同茔不同穴”制度的实证。

在南北皇陵的文物联袂展中,共展出371件(套)文物,其中,有北宋皇陵文物155件/套,南宋皇陵文物216件/套(首次展出文物180余件)。千年前“云和月”以及两宋气韵在绍兴呈现。南北皇陵相距千里,两地文物为何会走到了一起?

展览现场。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潘永松说,绍兴寄托了南宋王朝“绍祚中兴”的美好期望,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遗存和宋韵文化资源。宋六陵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如何挖掘传播宋六陵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宋六陵,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课题。今年7月,宋六陵考古成果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我们以融合交流的思维,联合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首次开展巩义北宋皇陵和绍兴南宋皇陵考古成果展,系统完整地展示宋王朝的皇陵制度文化,以文物“对话”的形式,集中展示两地皇陵的最新考古成果,共同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发展高地。两宋皇陵的首次合展,联动展示宋韵,体现了北宋皇陵与南宋皇陵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看到北宋皇陵与南宋皇陵的异同。展览既集中展现了宋六陵10年考古的最新成果,又让人们认识到中国宋韵的恢宏气象,理解两宋皇陵的政治、文化价值和宋韵美学。

展览展品。

两宋皇陵的文物“相融”十分不易。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说,8月底我们去巩义市博物馆商讨事宜时,被北宋皇陵的恢宏气势震撼,特别是看到神道两边的石人石马,自然想到绍兴宋六陵耸立的松树,那就是守望,南北守望,是对根脉的守望,文化的守望。举办一场两宋皇陵千年相合、相承的展览,历史价值非同小可。

为办好这次展览,绍兴博物馆多次组织人员考察北宋皇陵,寻访当年的考古领队,精挑细选能与南宋皇陵“对话”的文物,让文物来诉说两宋的国祚承续。155件高等级的文物,要远涉千里之遥,更要付出很多心血。绍兴博物馆还数次请专家审阅展陈大纲,指点文物解读,以更好地用两宋皇陵文物大展,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宋韵。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感慨地说,两宋时期达到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这次展览则是两宋文物文化联动的盛举。

千年守望终成千年之约

在北宋南宋皇陵展中,人们发现,北宋皇陵出土的文物有石像生,而南宋皇陵文物展中却没有。这是为何呢?

南宋绍兴元年(1131),北宋哲宗皇后元祐太后孟氏在绍兴行宫崩逝。“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这既是当时将孟后陵园名为攒宫之本意,又寄寓着南宋要收复中原、复国兴业的愿望。这便是绍兴出现皇陵“攒宫”而无规模石像生等遗存的原因。

宋六陵遗址公园。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说,“宋六陵”是南宋的精神之都,既是辉煌历史的标志,又是南宋的地理标志,是延续中华文脉的绍兴标识。绍兴历时3个月,策划了这次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力图通过文物的“对话”,展示中国宋韵的文化精华,向历史致敬。展览以“守望”为名,有两宋皇陵相距千里,守望千余年、终将相会之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当时宋人的愿望。在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今天,北宋南宋皇陵在千年守望后,终于完成千年之约。

宋六陵。

何俊杰说,“七帝七后”的绍兴宋六陵、“七帝八陵”的巩义北宋皇陵,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宋韵标识。宋六陵出土文物从绍兴前往杭州,又回到绍兴,再与河南巩义联手展出,能使我们重拾宋韵文化的深沉记忆,解密中华民族所蕴藏的文明密码,从而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宋韵文化,重塑好历史经典辉煌,让宋韵文化成为绍兴传承历史经典的金名片,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风景线,成为振兴文旅产业的催化剂,成为彰显精神品格的新风尚。

宋六陵一号陵和二号陵下宫。

“两宋皇陵‘对话’,在中国是首次。这看起来是文物在‘对话’,但实际上是两宋文化的交融,是守望情怀和精神的延续,也是城市之间的相融。体现了当代绍兴人以网络大城市的理念,找到了一个与绍兴历史、与绍兴城市之间的交汇点。这次展览也为两宋皇陵将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何俊杰说。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表示,文物无言,历史有声,承载着先人的智慧。绍兴联合河南巩义,举办汇聚两宋皇陵出土文物的展览,以皇陵这种特殊的媒介将北宋和南宋连接起来,这对于激活文物资源,传播宋韵文化,是颇具创新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周能兵)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后母戊大方鼎素有“青铜之王”的美誉,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奇迹。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https://news.cri.cn/20241212/6d1c23c2-b128-e561-4e0d-f21f84e17b3f.html
2.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后母戊大方鼎素有“青铜之王”的美誉,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奇迹。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412/12/139997_54759893.htm
3.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大基本陈列展,以及系列专题展、中外交流展等为支撑的立体化现代展陈体系,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8604&sid=300
4.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大基本陈列展,以及系列专题展、中外交流展等为支撑的立体化现代展陈体系,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8604&sid=300
5.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新闻频道后母戊大方鼎素有“青铜之王”的美誉,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奇迹。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https://news.xmnn.cn/gnxw/202412/t20241211_287035.html
6.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修改蹭.修改蹭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修改病句博物馆里展出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改病句 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并说明是用什么修改符号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c2d3edeb909e794286214ee72014f1d.html
7.“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有语病。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故宫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有语病。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210813743a224f0ebe3a0c343e48d91d.html?fm=bdd894dadbbc72a259fc1e2707b6748e10
8.南越王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王文墓、南越宫苑、南汉宫等古代遗址,与“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老店”及“杨永德夫妇捐赠藏枕特展”以及其他永久性展览,包括文帝 s印章”龙钮金印、通过雕刻,龙凤图案重新环绕玉佩等重要文物,各种临时性专题展览不断举办。南越王博物馆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岭南文化历史,是中华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53.html
9.历史博物馆展出了2000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蹭所以,此句改为: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大批新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文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改病句 修改一病句: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修改病句: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b07bb9d4fcc161a74863ed312d20ba9b.html
10.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新设计新展览新技术呈现古城古国古蜀文化新展览 呈现古城古国古蜀文化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陈紧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主题,分“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展区,每个展区下设若干展陈单元。 新馆上新文物堪称博物馆最大亮点。除了青铜神树等1986年出土的珍贵文物移步新馆,还有近600余件文物首次和观众见面,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https://www.sckg.com/dynamics/2898.html
11.西安博物院成立十周年——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其中近50 多件文物系首次向公众展出,包括2011 年新入藏的汉宣帝杜陵出土3 件玉杯和1 件圆雕连体玉舞人。 “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展”位于小雁塔景区中轴线藏经楼,展览以小雁塔历史发展为脉络,展示小雁塔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辅以荐福寺出土石碑、碑座及碑文、线刻图案拓片等实物展品,全面展示长安城著名皇家寺院荐http://www.ncha.gov.cn/art/2017/5/12/art_1999_140617.html
12.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本次展览首次完整展出了包括御赐墨敕、御用制品、历代先祖容像、行像、家族藏品、手书、族谱等馆藏文物及复原明代官制典型服饰共计72件套,其中,展出的李文忠及其父李贞容像,是目前存世可见的两幅明代冕服容像,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受到诸多服饰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展览以李文忠家族的历史为主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