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假如徐州文物会说话……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

博物馆日走进徐州博物馆,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领略徐州深厚的汉文化,且听文物悄悄话。

“彭城”大鼓有图有真相

“彭”和“鼓”字长得有点像。《说文解字》讲,“彭”即鼓声也,壴(音zhù)是鼓,彡(音shān)是声。中国象形文字,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有人说,彭城是以鼓声命名的,是鼓的故乡。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许多建鼓的画面。被支楞起来的建鼓是快乐的焦点,二人击鼓而舞,鼓上瑞鸟飞翔,一派祥和。

“我”是徐州博物馆“古彭千秋”展厅里的一件彩陶,出土于邳州大墩子遗址,距今约4500年至6000年。

有人说“我”像水缸,怎么可能?“我”的上沿外圈有好几个疙瘩,腹部有洞洞。又有人说那就是个破水缸。嗐,无语了,“我”其实是一个鼓,一圈疙瘩是固定牛皮用的,腹上的洞洞是放音用的。

鼓舞士气、紧锣密鼓,在鼓的故乡,鼓声依然澎湃。

翘尾巴的龙翘出城市天际

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图腾,可升天,可入海。龙翘尾巴,资历足够。

“我”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西侧第5室,由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晶莹温润,有玻璃般光泽,局部有沁斑,那是年代感的标识,因身体卷曲,被大家称为“S形龙”。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S形龙”兄弟很多,大家的面部都差不多,双目圆睁,鬣毛向两边卷曲。区分彼此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看翘尾巴的程度。

尾巴卷了270度的玉龙,末端是水平朝上的,此造型是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的馆标。比这个又多卷了半圈的,末端是水平朝下的,此造型是徐州博物馆的馆标。

即使是龙,也这么卷。S形玉龙造型,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徐州现代文创、建筑物上,成为辨识度超高的一枚汉文化符号。

王家一台戏舞了两千年

在驮篮山的楚王地下宫殿,有一群陶制的舞俑、乐俑。王家一台戏,舞了两千年。后来,大家集体被“请”到了徐州博物馆,在“俑秀凝华”厅中央,在变幻的灯光下,天天舞。八名舞俑都穿着绕襟深衣,单袖舞俑左臂附于体侧,右臂上举齐额。双袖舞俑双袖上抛,身体向左前倾,呈现优美的S形。

“我”在其中负责抚瑟,身穿右衽曲裾深衣,双膝着地,上身前倾,双臂曲肘前伸,左手抚弦,右手弹拨。面前的瑟,首部有25个弦孔,尾部有4个弦枘。

这台大戏中,有四人抚瑟,四人击磬,两人吹奏。乐队的演奏者都坐着,从演出开始到现在,从没起来过。

长袖飘舞,丝弦齐鸣。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风里雨里节日里,“我”在博物馆的舞台等候你。

露天狂欢节嗨嗨嗨不停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综艺节目是浪漫的汉代人不可或缺的娱乐。

“我”是一块出土于铜山洪楼祠堂的汉画像石,记录了一场户外表演的盛况。在密集紧凑的画面里,荟萃了当时东西方表演艺术的精华。

有人画地成川,有人吞刀吐火,有人扮成大鱼、巨龙。一位大力士拉着五个成串的石鼓,在起伏的地面野蛮拖动,目的是让它们发出隆隆声响,博大家一笑。“五雷轰顶”不是说说而已,五个,一个也不能少。

这场户外的视觉、听觉盛宴,融歌舞、杂技、幻术于一体,仙怪神兽、倡优俳伶同台竞技。有人说,这就是一场露天的化装舞会,坐在龙车上面的是击鼓的老虎,拉鱼车的三条大鱼长着四条腿。大家一起嗨皮搞怪,快乐无边。

楼上楼下“3D”连体打印

汉代出土的画像石上,描绘建筑物的画面很多,仅屋顶就有悬山、硬山、歇山等多种,园林专家们对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建筑曾有专题研究。

在徐州博物馆展出的汉代陶楼,是汉代高层楼阁建筑的缩影和见证,反映出汉代人房屋建造的高超水平。

“我”是出土于徐州拉犁山汉墓的一座二层陶楼,高60厘米,宽46厘米,虽是陶土烧制,但制作精巧,各个部件的细节清晰可见。“我”被放在独立的展示柜中,仿佛是一座“3D”连体打印出来的独幢别墅。

搓澡工具俏楚王也使用

“我”出土于徐州东郊黑头山汉墓,是一块陶制的搓澡石,椭圆形,长9厘米,高4厘米,顶面卧有一只蟾蜍,双目圆睁,四肢伸展,憨萌可爱,正反两面有颗粒状小圆点,劲大,下灰。

据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徐州汉墓》记载,徐州已发掘汉墓2000座左右,有姓名的西汉刘氏宗室成员墓10座,其中就包括黑头山刘慎墓。

陈列在徐州博物馆的“新家”,“我”被命名为“陶爽瓦”。望文生义,看着就很爽。一起展出的还有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的几个同类,有扁圆形的,有圆柱形的,人家可是楚王用过的哦。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大基本陈列展,以及系列专题展、中外交流展等为支撑的立体化现代展陈体系,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8604&sid=300
2.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大基本陈列展,以及系列专题展、中外交流展等为支撑的立体化现代展陈体系,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412/12/139997_54759893.htm
3.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大基本陈列展,以及系列专题展、中外交流展等为支撑的立体化现代展陈体系,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8604&sid=300
4.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后母戊大方鼎素有“青铜之王”的美誉,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奇迹。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https://www.gdtv.cn/article/f58c7a7879833c45249724efe2096981
5.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大基本陈列展,以及系列专题展、中外交流展等为支撑的立体化现代展陈体系,展现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https://news.cri.cn/20241212/6d1c23c2-b128-e561-4e0d-f21f84e17b3f.html
6.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新闻频道后母戊大方鼎素有“青铜之王”的美誉,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奇迹。一件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国家博物馆依托143万余件(套)现有藏品,建构起“古代中国”https://news.xmnn.cn/gnxw/202412/t20241211_287035.html
7.历史博物馆展出了2000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蹭所以,此句改为: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大批新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文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改病句 修改一病句: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修改病句: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b07bb9d4fcc161a74863ed312d20ba9b.html
8.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展期:2024年01月31日-(预计展出三个月)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南2展厅 本次展览立足于传统中国画发展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新时代建构,精心遴选出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15位知名美术家的百余幅山水、人物、花鸟力作,通过“江山新韵”“岁月风华”两个部分,对形魂兼备、表里共构的绘画作品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9.文博日报陕西印发考古新办法北京将新增一大馆州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新一批故宫博物院文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0月7日宣布,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第二批共69件珍品,已于10月起亮相该博物馆第一至五及第九展厅。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69件珍贵文物均属故宫博物院珍宝,用作轮换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起展示的包括书画、纺织品及其他脆弱且对光线敏感的作品。基于文物保护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M5ODczMDeDz59lsHawcw.html
10.旅行日记湖南博物院·来自两千年前的震撼在之前,我特地去百度了下湖南博物馆,了解到现在应该要叫湖南博物院了,在2022年7月30日的时候由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现开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https://www.jianshu.com/p/16acc33cb07c
11.往事越千年魏武再挥鞭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昨日开往事越千年 魏武再挥鞭 昨日,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穿过黑红色两出阙,魏武挥鞭巨型雕塑巍然矗立,六州(台)聚拢、日(阙)月(阙)相照,来到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展馆,观文物古迹、感魏武雄风、令人震撼。当日,象征天子礼制的十二陶鼎、“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圭形石牌,还有剑残块、玛瑙饼等曹操高陵出土文物首度https://www.anyang.gov.cn/2023/04-28/2386449.html
12.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揭开两千年前地下宝库的秘密下午3:10分我来到南越王博物馆,今天的天气是阴天,只要没有下雨,对我来说也已经很友好了,我逛的是博物馆,主要是在馆内拍图对于天气的要求也就可以忽略。 这个南越王博物馆比我之前逛的华侨博物馆游客明显要多很多,看来大家对几千年地下王陵墓出土的文物还是比较感兴趣。我曾经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印象最深刻的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212929
13.推陈出新注重发挥陈列展览的“金色名片”作用,坚持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每年推送十余个原创展览赴各省市博物馆展出。积极引进外展,并萃选院藏文物精品先后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金字塔——不朽之宫https://www.chnmus.net/sitesources/hnsbwy/page_pc/bwzl/xlxzg70hdc70njbzzldhnbwy/tccx/list1.html
14.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嵩山路馆的永久展览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常璩朱桢——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专题展览包括“追溯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搏·艺术——中国体育文物特展”金色名片”阿富汗国家宝藏”天山下的游客——哈萨克民俗展”古都郑州”天宫追梦——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钱球德化——福建德化窑瓷器展”等。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