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创造了光彩夺目的华夏文明,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些绝世的文物流落到海外,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目前藏于日本博物馆的三件传世之宝!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敦煌壁画中飞天所弹奏的琵琶,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全世界唯一的一把现藏于日本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作为唐代唯一传世五弦琵琶,唐朝五弦琵琶其实也是源自于西域,而琵琶的发祥地是古印度。传入中原后,成为唐朝流行的乐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指五弦琵琶的乐音。可是五弦琵琶结构後来就逐渐消失了,几百年後的宋朝所知的琵琶已是通行至今的四弦琴了。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日本正仓院
正仓院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在日本第一代主人是公元724年即位的圣武天皇,他两度派出使臣出访唐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正是他留下的。正仓院的五弦琵琶究竟和原始古印度的五弦琵琶是否相同,已经无从考证,但却是当时中国和日本使用的形制。制做这把琵琶的工艺充分反映大唐盛世之风:“紫檀木质,背之全面,有螺钿之鸟蝶花卉云形及宝相华文,花心叶心间,涂以红碧粉彩,以金线描之,其上覆以琥珀、玳瑁之属,於其浅深不同之透明中,显现彩文之美,极为瑰丽工巧。”尤其以胡人及骆驼等西域风格作为装饰,反映遥想唐朝受西域文化的影响至钜。
圣武天皇过世後,他的光明皇后将其生前御用器物捐赠给东大寺,这些珍贵的文物就放在仓库,称为正仓。在奈良和平安时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厅及寺院里都有放置重要物品的仓库,也都称为“正仓”。而几个正仓集中在一起就被称为“正仓院”,一千多年的岁月过去,只有东大寺的仓库被比较完整保留,於是其仓库就成为现在大家熟知的正仓院。
东大寺正仓院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日本专家检查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器身装饰
弦藏
图案拓本
虽历经一千多年,但这只琵琶依旧华丽四射,充分证明唐代的螺钿镶嵌技艺已经达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宋曜目天变茶碗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大阪腾田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
“天目茶碗”,是源于中国宋朝的一种黑釉茶碗,宋代曾有来访的日本僧人把几件黑釉瓷器从浙江的天目山带回日本,故称之为“天目”。曜变天目是其中最为珍贵的品种。在日本藏中国陶瓷中,有八件被定为“国宝”。其中,三件都是“曜变天目茶碗”。而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完整的曜变天目茶盏,仅这三只。它们分别藏于日本静嘉堂、藤田美术馆、大德寺龙光院,和唐物,五弦琵琶等并称为十大国宝。
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古陶瓷识鉴讲义》载:“闽中建窑有今人所谓曜变盏一式,冠绝等论,其结晶状为褐色圆点,外圈围以银蓝光晕,如日食月食之曜环。日本或称‘稻叶天目’,以为其状似稻叶菌斑故命之。”
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但是这种烧制工艺在南宋灭亡的同时失传,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近八百年,现代瓷器专家一直努力研究但是目前还是达不到南宋时期的水平。
▲静嘉堂藏的这件,是三件中最为绚丽的,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碗”、“碗中宇宙”。它的收藏者曾说:“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一生都没用它喝过茶。
▲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是德川家康传给心爱幼子的宝物,国宝级的稀世珍品。小小的碗里,闪耀着宇宙的光辉。茶盏颜色黝黑,仿佛是宇宙太空的颜色,一片蓝色的光斑,如同天际的银河。
▲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盏,公开展出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甚至全日本第一的NHK电视台拍纪录片都无法借到实物录影。
商虎食人卣京都泉屋博古馆
商虎食人卣(yǒu)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馆所藏较著名,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卣作为一件礼器,它是贵族阶层的标志,商代以虎作为该器物的表面纹饰,是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