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我们并未从本馆开始参观,而是从进门的第一个馆“东洋馆”开始参观,东洋馆,也就是亚洲馆,与其说是亚洲馆,不如说是中国馆。而就整个东京国立博物馆来说,基本可以说是以中国文物为主,石刻佛像、陶器、瓷器、商周青铜器、中国古代知名书法家真迹等等,参观完本馆以后,没有人不会认为东京国立博物馆完全是中国文物在支撑。
走进中国馆,中国文物在沉静的展馆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有一种展厅瞬间被中国历史照亮之感。同时,也有一种极度的失落,一是,我们的文物,却成为他国的国宝;二是,为什么我们的文物会流落到此。同时,也感叹我们曾经强大的文化输出。
他说,心里有点不舒服,最珍贵的全是我们的。有些文物,标明有来历,比如清末有日本学者发起的对中国西北的历史和文物考察之旅,张先生坚持认为那种所谓的“考察”,其实就是盗走我们的文物。尤其是那些精致的佛头,会让人想起国内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石窟中,失去头部的佛像。
其实是在日本的其他博物馆,也收藏着很多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佛头,有人说收藏佛头是收藏家的一种喜好,但我却觉得,佛头更容易盗割并脱手,应该才是最初的原因吧。
有一些生活类的文物,也让我们知道,被日本人延续至今的很多传统,甚至已经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文化,很多都源自中国。只是,作为起源地的我们,已经抛弃了那些传统,却被日本顽固地保留了下来。
虽然从我们的民族情感上讲,参观东京国立博物馆会让我们失落甚至有些难受,但我还是很推荐去东京国立博物馆,因为,可以去那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同很多博物馆禁止拍照不同,东京国立博物馆部分文物是允许在不开闪光灯的前提下拍摄的。
在京都国立博物馆,其本馆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多年没有开放,今年红叶季的别展为“东福寺”,展出来是东福寺从筹建时便开始产生和保留到现在的文物,那些本身很普通的书信、记录、书卷、画作,经过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变成了日本的国宝。
东福寺展出文物,一多半都是在述说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东福寺的首任住持圆尔,曾留学中国,后被赐“圣一国师”,为日本获封国师称号的第一位僧人。其恩师为南宋径山寺住持无准师范禅师,被东福寺供奉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