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看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部分藏品东京奈良明治

京都以古都出名,更多为人所知的是京都的那些寺庙、神社,而京都国立博物馆却容易被游客忽略。这个场馆是明治时期代表性的洋风建筑之一,1895年由当时宫内省片山東熊设计,红砖建筑,反映当时流行的宫廷派华丽庄严的气势。

京都国立博物馆(KyotoNationalMuseum),始建于1897年,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以其丰富的亚洲艺术品收藏而著称。

从著名的三十三间堂北行数十步,但见浮雕的门楣,罗马式的立柱,还有红砖裸露的外墙。博物馆的主体是由片山东熊设计的,融合了佛教、和风与巴洛克风格的折衷式建筑,象征着明治时代的“和魂洋才”精神。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创建,是为了在明治时代“欧化主义”与“毁佛废释”的浪潮中,保护古迹与古物,成为捍卫传统文化的象征。

博物馆主要对外展示日本平安时代至江户时代的京都文化艺术品,也进行文化艺术品的研究、普及活动。

目前博物馆所收藏的物品约12000件,包括27件国宝与181件重要文化财产。其中约有一半是其他拥有者寄放在此,包括许多日本国宝与重要文化财产。

馆内展品包括雕塑、金工、漆器、画卷、中世纪绘画、近代早期绘画以及中国画与陶瓷等。

我们再来看看主要展品,需要说明的是,有几件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我们在这里也一并介绍给大家,并注明了展处。

一休和尚像东京国立博物馆

展览分为绘画、书迹、雕刻、工艺、考古等五大类。绘画分为中国绘画与日本绘画,传牧溪真迹的《观音猿鹤图》、雪舟《四季山水图卷》、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长谷川久藏《樱图笔贴付》、《传源赖朝像》等都是日本的国宝。

《吉祥天像》,奈良时代(8世纪),奈良薬师寺藏,摄影:飞鸟园(一期展品)

《病草纸》之「治疗眼疾」(局部),平安时代(12世纪),京都国立博物馆藏(一、二期展品)

《传源頼朝像》《传平重盛像》《传藤原光能像》,镰仓时代(13世纪),京都神护寺藏(三、四期展品)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东京国立博物馆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2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迹部分展出了空海《聋瞽指归》、最澄《久隔帖》、小野道风《三体白氏诗卷》等国宝,其中有中国宋代庆元刻本《后汉书》、唐写本《汉书·杨雄传》等珍稀汉籍。

岩猿猴图传牧溪笔东京国立博物馆

水色峦光图相传周文笔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宋李公麟(传)维摩居士图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长谷川等伯牧马图屏风

《源氏物语绘巻》之「柏木」,平安时代(12世纪),爱知县徳川美术馆藏(三期展品)

《风神雷神图屏风》,江戸时代(17世纪),俵屋宗达,京都建仁寺藏(一、二期展品)

「燕子花图屏风」,江戸时代(18世纪),尾形光琳,东京根津美术馆藏(四期展品)

《观音猿鹤图》,中国南宋(13世纪),牧谿,京都大徳寺藏(三期展品)

《慧可断臂图》,室町时代明応五年(1496),雪舟,爱知县齐年寺藏(一、二期展品)

「汉委奴国王印」,福冈市东区志贺岛出土,福冈市博物馆藏(三期展品)

汉倭奴王金印是一个亮点,日本媒体称之为“最小的展品”,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品。汉倭奴王金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北九州福冈市志贺岛,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赐给日本倭奴王的印玺。《后汉书·东夷列传》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汉倭奴王金印的出土证实了早在2000年前,中国与日本已经建立起友好交往的关系。

宋徽宗

冬景

秋景

128.2x55.2cm,南宋(12世纪)

闫辉

161.3x79.7cm,元代(14世纪)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画风虽各有特点,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THE END
1.博物馆日文物历史宣传实景封面首图笔格设计提供精美原创的博物馆日文物历史宣传实景封面首图,此作品ID为:65603,主要用于封面首图方面,结合了博物馆日、倒计时、邀请、知识科普、历史、文物、国际博物馆日、展会、国宝、公众号封面图等多个素材元素进行设计。封面首图均可商用,喜欢就点击“立即使用”,在线制作博物馆日文物历史宣传实景封面首图吧,1分钟即https://bigesj.com/shejitu/fengmianshoutu-65603.html
2.审美积累,日本博物馆展览海报欣赏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2015年度定期调查结果,日本目前共有5690座博物馆。其中综合博物馆450座、科学博物馆449座、历史博物馆3302座、美术馆1064座,其次是野外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以2015年日本的总人口1.27亿次来看,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gyMjA5MDOD34Grr5y8cw.html
3.京都国立博物馆?千年遗韵馆藏参观路线 主要馆藏品为11世纪到14世纪 是平安朝到室町幕府时期的展现 馆藏文物主要也以日本古代美术作品为中心 正门购买门票 之后就可以进入博物馆区域 会提醒你收起相机和手机 不能拍照 主要展厅分为10个部分 考古/石器/陶器/绘画/雕塑/墨迹 生活用具/染织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62789511&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4.博物馆设计海报设计博物馆设计模板下载毕业设计建筑平面灰色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平面图博物馆宣传册设计 上新了故宫北京博物馆墨绿色中国风海报 故宫上新了故宫博物馆海报 红色简洁中国风光辉的历程博物馆五张挂画设计博物馆展板 浅灰色简洁中国风国际博物馆日海报设计 红色几何图形风格书籍封面设计画册封面设计红色封面 https://www.51miz.com/so-muban/198887.html
5.TOKYONATIONALMUSEUM日本的近代化可以说是在接受西洋文明后而发展进步的。美术的世界也是受到西洋合理主义的重大撞击后才接受并融入的。明治时代,在希望积极引入西洋技法的人与保守传统技法的人不断争执和相互刺激的同时,美术的革新也在有步骤地实施。这之后的大正时期,出现了更富个性、自由的表现。 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众多在日本美术的https://www.tnm.jp/modules/r_free_page/index.php?id=1611&lang=en
6.日本美术馆器皿展览海报&创意版式设计来自最美字体+关注 最美字体 23-03-28 15:22 发布于 山东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日本美术馆器皿展览海报 & 创意版式设计 ? ?收藏 17 评论 ?53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人文艺术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查看https://weibo.com/2607584043/MzmG2cttV
7.那些惊艳海报背后的故事是?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原创 世博会博物馆 世博会博物馆 平面的旅行 日本经典海报展作品导览 “平面的旅行——日本经典海报展” “平面的旅行——日本经典海报展”即将闭幕,该展展出的出永井一正、福田繁雄等17位设计界“顶流”的80余张海报设计作品吸引了许多观众慕名前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07323
8.这场海报展邂逅日本设计界“顶流”,每张作品背后都有故事!邂逅日本设计顶流大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日本经典平面设计之旅”。3月28日,“平面的旅行一一日本经典海报展”在世博会博物馆开幕。展览以“生命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展出日本设计师跨越40年、80余张海报设计作品。 这次展陈的海报作品代表了日本设计界的“顶流”。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https://static.zhoudaosh.com/629695DA22F2AF9698176E5A062FB8690E2700D45B2727642B4C208B3F02C67A
9.看见50幅高清书画带你看:150岁的世界顶级博物馆——东京国立1872年,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东京举办国内首次博览会,日本“博物馆”事业也由此发端,现在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也以这一年为其诞生元年,成为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 据统计,日本拥有近千家博物馆,但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的国宝级藏品就占据约10%,因此,无论文物的品质还是数量,东京国立博物馆同样首屈一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4/16/16123909_1058815187.shtml
10.世界艺术日本国立博物馆藏100幅宋画,太美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洋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在这里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周青铜器和玉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铜器、漆器、唐三彩、瓷器等,汉晋南北朝的各种石刻造像,历代书法绘画等。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其中有2000多件https://www.360doc.cn/article/57856330_1082677589.html
11.传统与现代:对日本传统建筑元素的提炼——安藤忠雄藤森照信谷2-3-5、 多治见市马赛克瓷砖博物馆20-瓷砖原料的粘土山 藤森照信为日本第一大马赛克瓷砖产地多治见设计的博物馆位于日本岐阜市。在场地微微下陷的地面中间凸起了一个鼓鼓的小山包,老远便让人联想起来采集瓷砖原料的粘土山。走到近处,藏在外表土壁里的瓷砖和茶碗的碎片再度透露出了有关藏品的讯号。这座博物馆里展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895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