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精选5篇)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和师表管理,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如,鼓励教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在教学中能够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且研讨应用方法;严格规定教师在校的行为举止,务必使教师本身做到行为礼貌、举止得体,禁止教师在校吸烟、饮酒,给学生作出品德修养榜样;指导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弘扬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中去.

2.拓展学习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要让学生初步接受和体验传统文化,就要拓宽小学文化教育的内容,不仅教授基础课程,还要进行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比如,在美术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授学生简单的国画、书法、剪纸等;在音乐课上适当教授学生京剧、葫芦丝、古筝等传统乐器。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多选取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和兴趣。另外,进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并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比较活泼、表演欲望强烈、喜欢玩耍等特点,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3.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感染作用胜于言语说教。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4.借助网络拓展文化视野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小学生有无尽的诱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家长和学校的作用不是让孩子远离网络,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并监督孩子正确利用网络,汲取无穷的资源,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家长和学校可以开列传统文化探究话题,让孩子自己去网上学习,一方面增加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孩子使用网络工具的能力。

总之,文化通向未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珍视的思想精神财富,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新时代小学教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学教育中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论尴尬现状缘由分析缓解建议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形成了丰富的智慧思想和人文哲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想以及人格修养文化,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与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会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想道德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层次含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讨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多种多样的思想和文化不断进行着碰撞和磨合,形成了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当前严峻的形式,高校应该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优势,利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所形成的智慧思想和人文哲理,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与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行为模式。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目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戏剧和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目前成为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工具,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了解这些节目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根据相应的调查研究表明,对于清明、中秋等法定节日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有70%以上的学生并不了解,仅仅是将其当作假期看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阅读《诗经》《论语》《孟子》等古代文学作品,或者欣赏传统音乐的学生仅占30%左右。因此上述现象说明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普遍不了解,从这个层面说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二)大学对于传统人文精神的淡化

(三)高校缺乏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的主体倾向于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尤其是人文学科并不能够像理综学科一样,能够直接取得学习效果,容易让学校产生即使不开设也不会影响学生培养高度的问题,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缺乏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一)利用多种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广播、杂志或者校园论坛等途径和载体,对于学生进行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历史故事讲述、历史人物探讨会、历史文化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便于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自我主动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情怀,并且能够达到有效了解历史的目的。另外可以通过班会论坛、学生组织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读物的阅读和交流,以便有效的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综上所述,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增进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使自我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自我的素质和修养。

(二)在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新生在初入大学校园之后,会暴露出各方各面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之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使得生活丧失了计划性;另外有的大学新生难以处理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难以在集体生活中良好适应;还有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自由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传统文化与其进行有机结合,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可以将《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经典作品对学生讲授,将典籍中所蕴含的人格教育、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受到精神和思想的洗礼,为以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利用多种渠道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在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这三个方面将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吴涛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勇,姜笑.探讨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J].青年文学家,2013,(19):134-134.

关键词武术套路现状思考

武术套路是中国独有的体育传统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宏伟宝藏。它拥有强健体魄功效,又有观赏性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人民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武术套路在武术的技术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传统武术有许多功能价值的呈现在很多方面上都依赖套路运动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对满足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十足的意义,所以研究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和思考武术套路发展的未来是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需要。

一、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差异过大

几千年传统历史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传统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以个人的宗教信仰为背景,传统的儒学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结合了文化与体育的运动形式。它本质上并不是将增强体魄,与保持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自身的身体机能、顽强意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感、勇往直前的意志的一种过程。因此大部分西方人都对传统武术套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仅仅认为观赏性强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其他方面讲,就是因为有这种文化上的不同更为武术套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因此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刺激了中西方体育之间的交流。

(二)传播武术套路的人才匮乏

就国内而言。武术套路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改变现存的传承制度,将现有的师徒或家族传承改变,一定要走进学校教育,教育决定武术套路的发展程度。就国外而言,要让武术套路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语言是传播的障碍,这样就要求武术套路的传播人具备相当高水平的武术专业外语能力和高水平的武术套路教育知识与徒手示范能力。在国外的教学时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别,尊重外国文化并传播的传统文化。由此,武术套路在传播过程中人才的缺乏让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由于举国体制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处于落后的水平,由此还制约了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发展。古往今来,武术套路都是以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重视仁义精神,重视武德培养等,属于文化主导的运动。在武术套路中的实践绝对是领先的,但是武术套路的理论相对于实践来说却很落后。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传统武术套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传统武术套路理论研究发展较快。与有着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竞技体育相比,传统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体系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四)武术套路的思考

当今武术套路为了去迎合评判标准以及取悦大众化的喜好,将讲究技击忽视功法、套路的格斗运动和以艺术表现性为主的竞技套路运动摆在了首要的位置。现代竞技武术在培养教育、人才的储备、比赛体制和理论题的究等各个方面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在我们努力的将我们的传统武术展现给世界并被世界所接受的过程中,它将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导致其自身形式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是这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冲击与融合,使武术套路价值及其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与定位。而如今的武术价值体系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

二、结论与建议

武术套路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它可以清晰的呈现出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最大程度体现武术技术的性能,也能够显示出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其他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却不具备传统武术套路的这一特点。传统武术套路的研究对促进传统运动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自21世纪以来,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武术套路应当以西方体育的形式加上传统文化的内涵,中西通用的。对满足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十足的意义,所以研究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和思考武术套路发展的未来是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需要。

[2]吕墨竹,徐伟军新规则下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5):45-47.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德育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推进,社会上各类矛盾和不良现象增多,高校德育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身上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特别是以下三方面亟待解决。

第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待于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主要指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的态度。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而当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家庭责任意识缺乏,个人责任意识弱化。出现了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重索取轻奉献,重物质实惠轻精神境界的现象。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的引导,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后,恰好是我们当今时代呼唤的道德情操,也是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道德标准。

第二,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有待强化。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五千年来倡导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具备知书达理、待人以礼的基本素养。然而,由于大部分高校尚未构建系统的传承体系,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校园中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多。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社交场合不用敬语雅语、脏话连篇;个人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浓妆艳抹、服饰怪异。这些现象表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是重建中华礼仪之邦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造假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大学校园中逐渐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随意违约、助学贷款不还以及求职简历造假等,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高校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诚信作为立人处世的内心向往。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独一无二。让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文明会强烈激发他们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尤其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强烈地体现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优秀传统必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培养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经典性地概括了中华民族刚劲强健、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这种刚健笃实、励精图治的精神,体现着强我中华的进取精神,推动着民族自强和创新。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全部为90后,当他们面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等各种困难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有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的想做“啃老族”、不思进取……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观念去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培养他们刻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信心和斗志,为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的途径

(一)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第一,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二,要创新“两课”教学内容和模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第三,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将精心设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融入到生动形象、感受力强的媒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构建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想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任课教师应该定期培训和进修,不断增强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了解,以渊博的人文知识折服学生,推动教学效果最大化。第二,任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具备爱国爱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优秀品质,自觉地在言谈举止、性格态度等表象行为层面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建传统文化类社团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高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和帮扶学生组建各种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如国学协会、文学社、书画协会、棋类协会、民族乐器协会、武术协会等,并选派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不定期开展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高校要在传承、变革和创新中,积极完善传承体系和传承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THE END
1.守护与传承,共筑传统文化的新辉煌在时代的洪流中,传统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民族的记忆与前行之路。随着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临近,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为年度主题的盛会,不仅是对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积极倡导。在此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883139238942572&wfr=spider&for=pc
2.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是经过历时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城为传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它们对国人的思想、行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 2、是中华文明区分与其它文明的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 https://www.meipian.cn/1is6f0sh
3.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作了明确阐述,并号召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民族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但是,在具体的 “挖掘”与“阐发”实践中,出现了某些偏颇甚至误将糟粕当精华的现象。例如,有学者认为http://www.wenming.cn/wmpl_pd/shzt/201201/t20120129_475171.shtml
4.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意义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该民族或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和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不仅赋予了每个民族独特的身份和认同感,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视角2传统文化的意义1.身份认同与归属感传统文https://www.docin.com/p-4645906883.html
5.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6篇(全文)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1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5x9jypr.html
6.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学习它,能解决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上话语,我们耳熟能详,它说明了我们没有忘本,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https://www.gdy.net.cn/sanwen/469121
7.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通用8篇)在文化氛围日趋开放和理性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理性地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当然这种回首不是自恋式、复古式的固步自封,而是以现代社会为参考系,衡量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寻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继承和更新一切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文化的成分。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经济上成为大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pzl66z8.html
8.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马希芳名师网络工作室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然而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http://studio.nxeduyun.com/index.php?r=studio/post/view&sid=835&id=248573
9.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https://mp.cctv.cn/tongyong/index.shtml?guid=747d553a9cd84073a9685b07df49f02f
10.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https://mp.cctv.com/tongyong/index.shtml?guid=747d553a9cd84073a9685b07df49f02f
1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所保留下来的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它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包含思想、文化、语言、书法、音乐、节日等,我们应该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弘扬下去,这有利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加人民对于国家的https://www.baywatch.cn/wenhualunwen/chuantongwenhualunwen/141347.html
12.为什么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常被人们吐槽,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呢?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都有哪些吧!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其建立本身就是创新与改革的成果,不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促进和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改革创http://tj.xdf.cn/zixun/xiaoxue/201901/088493665.html
13.羊城晚报从既定格局里摆脱出来,激发创造性转化的活力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讲坛现场嘉宾(左起):胡辉华(暨南大学教授)、郑开(北京大学教授)、陈少明(中山大学教授)、吴重庆(中山大学教授) 吴小攀 摄 洞见 □郑开 从“德”到“道” 从“德-礼”到“道-法”,要从这样的线索来理解中国早期思想史的激荡。思想史的激荡主要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0-04/19/content_6_256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