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馆藏文物40多万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馆内有多个朝代的文物精品。无论是规模还是展品的精美程度都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不可多得的国家宝藏见证了洛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繁荣与辉煌。
新馆坐落城市的中轴线上,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外部建构了大尺度的起伏地形,内部则通过建构相对应的一系列空间的连接来暗示“虚空”的概念主题,并通过屋面开放的多遗址考古场景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了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的厚重内涵。
如果将洛阳博物馆的建筑中轴线往南北延伸,公元七世纪末,武则天时期的“天”字号工程全在这条线上。最南端是“天阙”,今天的龙门,两面峭壁夹着伊河,正像天宫门阙。古人也称洛阳龙门为“伊阙”。由“天阙”往北,最主要的建筑依次是定鼎门、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津桥、端门、天街、则天门、明堂、天堂、玄武门。天枢约在今天的洛阳博物馆附近,博物馆门前略似纪功柱的高大雕塑就是想象复原的天枢其中一种形象。明堂近九十米高,又称万象神宫;其北面的天堂有五层,至第三层便可俯视明堂。则天门在唐睿宗时期避母亲尊讳,改名应天门。这条以山川为前导,明堂天堂直接云表,约近二十公里的建筑组群,是古代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城市轴线之一。
一座城市,一定会有一个讲述自己故事的博物馆,想了解古都洛阳,走进它的博物馆是最佳捷径。
我们无法回归历史,面对面与祖先把手言欢,表达无限尊崇。博物馆收藏展示的历史实物是体验和感悟历史,与祖先心灵交流对话的殿堂。
夏代乳钉纹爵
乳钉纹铜爵出土于洛阳市东郊的二里头遗址,距现在至少三千六百年。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一批青铜酒器或礼器中的一件,号称“中华第一爵”,乳钉纹爵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有两钉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线两道,两线之间横列五枚乳钉装饰。是洛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彩绘百花灯
这盏彩绘百花灯1972年出土于洛阳西郊汉墓,精妙绝伦,堪称我国古代陶灯的经典之作,灯座呈覆喇叭形,像是一座起伏的山峦,山上堆塑有人、龙、兔、虎、朱雀、蟾蜍等。其中,4只蟾蜍正在爬行,样子憨态可掬。不过,也有人认为这4只小蟾蜍是龟。
曹魏白玉杯
曹魏白玉杯饮酒器采用名贵的和田美玉琢制而成。杯体抛光细润,线条流畅。虽没有任何装饰,却给人以美感受,这与魏文帝曹丕极力推荐简朴的社会风气极为吻合。这件玉器精品出土有确切纪年的曹魏墓葬,虽曾遭到盗扰,但处于角落的玉杯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东汉石辟邪
1955年,石辟邪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孙旗屯,石辟邪身高1.9米,身长2.97米,重达8吨,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背部有隶书阴刻雕刻者名,是中国目前雕刻最精美、气韵最生动,体量最大的石辟邪!“辟邪”和“龙”一样,也是古代人民想象的神兽,据《山海经》记载:“穷奇,状若虎,有翼”,而之所以放在墓葬的两侧,是因为“辟邪”能去恶除鬼、保护墓主人灵魂不受侵扰,同时也是墓主人羽化升仙的媒介,更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标志。
孙旗屯为众人所知的是这儿不远处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陵墓,所以不少专家均认为这是属于刘秀的。光武帝刘秀堪称励志的一生,虽然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但是祖辈自始至终的堕落混吃等死,从王降为列侯,到他父亲这一辈只担任济阳县令,父亲死后刘秀彻底一穷二白,沦为了平民!也许是时势造英雄,王莽末期,天下大乱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刘秀自然也顺势而为;刘氏的优秀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举击败了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因为刚刚建国,刘秀推行勤俭节约的政策巩固国力,而重达8吨的石辟邪显然过于奢侈了,不仅如此,按理来说汉代的辟邪应该是"长须短舌"的,而这座则是"长舌无须"的,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这是属于刘秀的!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一首伤古诗乃《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过洛阳时,见古都有所感有所伤而作,北宋时期的洛阳并非残垣断壁,此诗并非在说曾经的帝都如今满目疮痍,而是在感伤王朝的兴衰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