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帝王陵展在古墓博物馆的地上部分,以北魏宣武皇帝的景陵为主,展示北魏洛阳时期帝陵的陵寝制度和皇家陵园。
景陵位于博物馆园区西侧,经过考古勘探发掘,陵园东西长440米、南北宽404米,四周有垣墙但没有壕沟。陵园内只有一个封土,平面略呈圆形,现存直径为东西108米、南北100米、高24米,夯土筑成。
看到刻着“景陵”的石头,后面的区域就是皇家陵园,高高隆起的部分就是景陵的封土。北魏宣武帝景陵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大冢,由于此冢的存在,冢西的村庄便命名为“宣武村”,后改为“冢头村”。
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东汉末年开始向南迁移,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实行汉化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涉及到丧葬,他下诏:凡迁洛阳的鲜卑官员死后一律葬在洛阳,不许北还。孝文帝亲做表率,在洛阳邙山选定自己的陵墓,后来的北魏皇帝均遵循此制,葬在洛阳。陵寝制度上学习汉代制度在地面上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园和封土,封土前有神道,两侧放置石翁仲,在陵园建设祭祀性建筑,同时也保留了鲜卑族的习俗墓室为方形单室等。
古墓博物馆景陵的墓主宣武帝为北魏第八代皇帝,孝文帝第二子元恪。公元497年元恪被立为太子,499年孝文帝在征伐南齐的途中病逝,16岁的元恪奉遗诏继承了皇位,公元515年死于洛阳,葬于北邙山上景陵。
景陵地宫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长斜坡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组成,平面呈“甲”字形,全长54.8米。墓道长40米,分土壁和砖壁两种形式,在砖壁墓道北有一道厚2.44米的封门砖墙。墓道以北是前、后甬道,在前、后甬道之间是厚0.78米的第二道封门砖墙。
后甬道北端,有一道石门,石门之后是墓室。墓室由青砖砌成,平面近方形,四壁中部略往外弧,东西长6.91米、南北宽6.73米,面积约46平方米。墓顶为四角攒尖式,高9.36米。
墓室靠西部有一个长3.86、宽2.2、高0.16米的石棺床。
景陵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发掘时仅出土一些器物残件。有青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铁器等五类。出土物中有北宋钱币和白瓷碗,说明景陵在宋金时期就已遭到盗掘。
墓道口西南10米处出土一尊残高2.9米的无头石翁仲,证实了北魏帝陵前有神道石刻,现在石翁仲的头为后来修补上去的。
古墓博物馆Tips: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6号
交通:洛阳火车站83路直达,或市区乘坐地铁2号线至邙岭站转83路公交。
门票:免门票
人工讲解收费标准公示:1-10人收费150元,11-20人,收费200元,讲解时长80分钟,讲解区域包括《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砖画青史——馆藏宋金雕砖特展》、《北魏帝王陵》三部分。
在洛阳三天看了五个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整体印象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