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衣冠,根在河洛:客家之源纪念馆

洛阳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也是客家人首次南迁出发地。作为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客家之源纪念馆4月16日起向公众开放。

▲纪念馆外景

▲路边墙绘

期待已久的客家之源纪念馆

都有那些展厅?

快来,小编带你抢先看!

01环形游览线路穿起五大展厅

客家之源纪念馆是大谷关项目“关、馆、道、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新中式汉风建筑风格,主馆两侧各有一个厢房和阙楼。

▲大谷关

走进主馆大门,是一个挑高的大型拜殿,迎面墙上是高8米多的巨型主题雕塑。“这是伏羲、炎帝、黄帝三位人文始祖。”洛阳文保集团大谷关项目组组长胡明介绍。

▲拜殿

雕塑旁边是背驮“洛书”的神龟、伊洛盆地的山脉。雕塑下方是几排姓氏牌位,供海内外客家人恳亲、祭祖。

▲乡俗展示

从拜殿左侧开始参观,“天下客家根在河洛客家之源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前方有棵异形树,树根和树干是全息成像设备,滚动播放着客家文化内容。树枝是蓝色灯柱,上面写着“江西”、“梅州”、“湖南”、“马来西亚”等全球客家人的分布地。

▲客家精神

“原乡”展厅采用玻璃地板,下面是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建筑模型。一侧的立体层板画,古人或看书、下棋,或弹琴、散步,再现了客家祖源地汉魏洛阳故城的繁华盛景。

全球1亿多客家人祖居于此,七成姓氏起源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展厅分“根魂”“玉都”“文脉”三部分对华夏根源、黄河文明、河洛文化起源等进行了文图展示。

▲原乡展厅

02一楼展厅再现客家先民五次南迁

在“离乡”展厅内,有多处人物雕塑,有人手拿族谱,有人挑着扁担,有人扶老携幼,表情凝重,行色匆匆;墙壁上的巨幅彩绘,以及天花板上的声光影设备,营造了当年战火纷飞、百姓颠沛流离的场景。

1700多年前,曾经繁华的铜驼大街因战火变得残破。站在展厅内的洛阳桥上,脚下的洛河水滚滚流淌,仿佛看到了客家先民走出宣阳门,沿着大谷古道,穿过大谷关,踏上漫漫迁徙路。

▲离乡展厅

再往前走看到一个“海峡扬帆”的立体层板画,几名船员站在船头眺望。展厅通过地图与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客家先民经历五次南迁,在他乡“生根发芽”,让河洛文明遍地开花的过程。

“他乡”展厅是一个大坞堡,四周有望楼,中间是客家土楼,寓意客家土楼脱胎于河洛坞堡,传承河洛文化基因。仿佛在诉说客家人身处他乡,按照东汉魏晋时期的河洛坞堡建造著名客家土楼的故事。

▲他乡展厅

在土楼的外墙上,投影着一条巨龙,从祠堂飞腾而出,土楼内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土楼的另一侧设计了“九宫格”,不同的泥塑人物呈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片段,包括客家四喜——添丁、金榜、婚庆、寿诞的场景。

03二楼展厅凸显客家文化内涵

走上二楼,进入“望乡”展厅。迎面是一个大型雕塑,雕塑后方,悬挂着“黄、林、陈、李、郑、叶、谢”等上百个姓氏牌。在周围的展柜里,摆放着已发黄的《陈氏族谱》《黄氏族谱》《赖氏族谱》等。

▲望乡展厅

▲姓氏展示

胡明说,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人纷纷慷慨赠予族谱。目前馆内展示的最早的一本族谱是民国时期的《赖氏族谱(第一卷)》。

▲族谱展示

除了这些族谱,该展厅内还有很多门匾楹联。客家人“重本”的意识根深蒂固,为了标明世系,客家人将中原匾额文化带到南方,形成在祠堂等处悬挂门匾的习俗。这些族谱、家谱、门匾、楹联,串联出一族一姓的迁徙路线,成为连接客家后裔族孙与祖根之地的精神纽带。

▲匾额展示

在“归乡”展厅内,展柜里摆放着“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一个个物件、一本本书籍,无不展现了1700年后,客家人循着先辈足迹,终归原乡的经历。LED柱屏、环幕沉浸式影厅、投影特效半景画等多媒体技术,呈现了从福建的洛阳桥到洛阳的洛阳桥,客家人跨越千年的历史回望……

▲归乡展厅

洛阳以建设黄河文化根亲地标,打造“客家祖源地”品牌,开展精彩纷呈的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期盼客家人重回故里。最后,一棵写有“根永驻脉长流”参天大树,表达了对全球客家人寻根祭祖、交流客家文化的召唤。

THE END
1.走进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摄影天地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它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依山而https://www.lyshangdu.com/thread-264305-1-1.html
2.走近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宋向阳表示,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作为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将积极传播、展示积淀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以及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渊源,促进客家文化交流,助推洛阳“客家祖根地”品牌建设。https://wwj.henan.gov.cn/2022/04-20/2434967.html
3.客家人的源头,——洛阳客家人之源纪念馆这是客家人的典型故事。从此,我开始关注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试图将客家人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前些日子,到洛阳看望两位老人,时间比较从容,就专程安排到客家人源头纪念馆参观。纪念馆在大谷关附近的山凹里,坐东面西,像是汉代建筑风格。这里不收门票,讲解需要60元。 https://www.meipian.cn/50mkelrj
4.“客家祖根地归雁洛阳边”——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客家文化源于河洛文化,客家人的祖根地在河南洛阳。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以“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为主题,总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馆内分上下两层。该馆以“原乡”“离乡”“他乡”“望乡”“归乡”五个主题展厅为脉络,将故事线与情感线体现在整个游览线路中,通过图片、壁画、雕塑、多http://pub-zhtb.hizh.cn/a/202410/18/AP6711bfcde4b080be7be54689.html
5.大谷关客家之源纪念馆参观指南约会博物馆这座展示与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将成为客家人寻根祭祖、展示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与讲述“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的重要载体。 洛阳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迁出地。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将成为黄河文化的根亲地标与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是客家人的寻“根”地,更是洛阳的会“客”厅。该馆的建成https://www.iwenbo.fun/museum/5410.html
6.游览客家之源纪念馆给你们看看我的生活 客家南迁 客家人 洛阳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9029347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7.走近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洛阳是客家文化来自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走近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洛阳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也是客家人首次南迁出发地。当前,洛阳市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力争第3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洛阳举办。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的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以“天下客家、根在河洛”为主题,总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馆内分上、下两层。该馆以“原乡”“离乡”“他乡”“https://weibo.com/2001424242/Lpdg8EfDp
8.洛阳打造“客家祖源地”:客家之源纪念馆预计明年9月建成报道还提到,当天,与会嘉宾还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偃师市虎头山森林公园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等处,祭先祖、走古道、种纪念树,并参加客家之源纪念馆封顶仪式。客家之源纪念馆及大谷关客家小镇项目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以“馆、关、道、台、镇”为重点,着力彰显客家文化渊源,预计2021年9月全面建成投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NF45A1J0514R9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