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

记者提前探访展厅,为您带来精彩“剧透”——

●再现“网红”文物泥塑佛面出土场景

泥塑佛面

永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木塔于永熙三年(534年)遭大火焚毁,存世仅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城考古队队长刘涛介绍,从196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永宁寺塔基遗址进行发掘,除探明寺院基本格局以外,还发现泥塑残块数千件,考古现场的诸多证据都印证了文献中记载534年永宁寺塔遭遇大火的事件。

展览现场,泥塑佛面复制品(原文物在展厅内单独陈列)、被烧成红色、青色的泥塑残件和被破坏的柱础石、木炭标本等50余件残块被分散放置在红烧土上,给人带来无限遐思。刘涛介绍,泥塑佛面出土时残高25厘米,虽仅存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分,但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挺秀美,双唇紧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含蓄柔和的笑容,既有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温和可亲的人间烟火味,是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和佛教趋于本土化的生动写照。

●1500多年前的永宁寺什么样?

永宁寺塔基遗址沙盘模型

考古资料

永宁寺是一座怎样的寺院?在展览现场,借助永宁寺塔基遗址沙盘模型、考古工作多媒体资料和遗址内出土的佛像残件、建筑构件、壁画残块、铁饰器物等或许能找到答案。

从具体位置来看,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宫城以南500米处,距当时的城市中轴线铜驼街200余米。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记载,永宁寺的建筑概貌大约如下:四周有院墙,四面各开一门;寺中有木质的九层浮图(塔)一座,塔北有一所佛殿;另有僧房、楼观1000余间。

北魏洛阳城内的佛寺在兴盛时达1367座,永宁寺是其中最负盛名的皇家寺院,以其辉煌的装饰闻名。根据典籍记载,永宁寺门头、墙壁等装饰富丽堂皇:“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琐,赫奕华丽。拱门有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1500年前的寺院我们已无法亲眼目睹,但展厅内精美的各式莲花纹、兽面纹、忍冬纹瓦当和兽首建筑装饰等,还在诉说着这座皇家寺院昔日的辉煌。

●永宁寺塔有多高?

永宁寺塔模型

建筑构件

在展厅内,一座3米高的红色佛塔颇为亮眼,这是借助3D打印技术复原的永宁寺塔模型。整个模型为树脂材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博物馆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肖金亮根据考古数据,在总结众多专家复原方案的基础上打造而成。

站在这座模型旁,不由让人畅想永宁寺塔曾经的巍峨壮观。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超介绍,永宁寺塔是北魏洛阳城的地标性建筑,《洛阳伽蓝记》中曾提到“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有学者推算它还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塔”。

那永宁寺塔究竟有多高呢?综合《魏书·释老志》《水经注》中的记载,按照北魏营造尺估算,其高度相当于现在的140米左右。如果按照现在商品房2.8米的常见层高来计算,永宁寺塔就相当于一栋50层左右的楼房,堪称北魏洛阳城里的“摩天大厦”。

●残缺的泥塑,每一件都是精品

泥塑残块

在本次展览中,您还可以看到不少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泥塑残像。刘涛介绍,永宁寺塔基遗址周围出土泥塑1560余件,几乎全部为残件,采用手工与模制相结合的手法雕塑而成,是永宁寺遗物中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泥塑中既有佛和菩萨造像,也有飞天、比丘以及世俗供养人像,还有高冠大履褒衣博带的上层人物及其侍从、文吏和武士等,每件泥塑虽然残缺不全,却造型精致、形态生动,传递出淡然、自信、从容、豁达的气度。

黄超介绍,永宁寺泥塑是同时期佛教塑像中极精细者,以身着多层衣物的塑像为例,每一层服装都是层层贴塑在已经做好的像胎上,有的服饰所用泥片厚度甚至不过0.05厘米,体型较小的影塑像的发髻簪花,肩头装饰也一丝不苟用其它材质做好后插附其上,可谓极尽工巧。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到现场自己找一找这些工艺的精巧之处!

为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现场还加入了影像及声音作品等数字技术展品,把永宁寺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视觉形式。展览中的文物沉默不语,却与我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隔着时光和历史的长河,聆听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故事。(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智慧通讯员魏薇文/图)

THE END
1.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尽在“珍宝馆”展示了洛阳从夏商时代起就是都城的雄厚底蕴 此外 还有先秦 两汉 三国 隋唐 宋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 从材质上看 青铜器和陶瓷器是两大亮点 虽然一般谈论国内青铜器强悍的博物馆时不会想到洛阳 但珍宝馆中的早期青铜礼器和唐代金银平脱花鸟镜等展品依然精彩绝伦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2045007&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2.了解十三朝古都,洛阳博物馆必打卡洛阳博物馆二楼有一个珍宝馆展厅,每件都是珍品,每个也都是镇馆之宝 银密金六世班禅像清(公元1616—1912年),高74.4厘米,原藏北京故官慈宁宫大佛堂洛阳博物馆藏 唐代秦景教经幡: 石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上的天神形象还体现了基督教与佛教等文化间的相互融合。景教经幢,来自于唐代(公元618年~907年),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55350
3.洛阳博物馆二层珍宝展厅镇馆之宝之二 金银平脱花鸟铜镜 唐 洛阳市关林钢厂出土 彩绘陶马与驯马俑 唐 洛阳唐墓出土 景教经幢 唐 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出土 展厅的最后,还有原属于故宫慈宁宫的两件文物,鎏金铜观音(清)、银鎏金六世班禅像(清)。 洛阳博物馆之旅,绝对不虚此行。 https://www.meipian.cn/4kuo8a3j
4.洛阳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镇馆之宝,美到窒息的文物盛宴据专家考证:这件母鼓方罍是商代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之一;它不仅造型优美、纹饰华丽;而且保存完好、极少见缺损;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被誉为商代青铜器的璀璨明珠之一;也是洛阳博物馆中不可或缺的一件镇馆之宝。六、泥塑佛面像——北魏佛教艺术的瑰宝 在洛阳博物馆的佛教艺术展厅中,一尊泥塑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510417891586091&wfr=spider&for=pc
5.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附位置)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附位置) 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 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36333663?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这样见证丝路文明交流安菩夫妇墓随葬如此之多且精美的唐三彩是极其罕见的,对研究唐三彩制作工艺以及唐代亚欧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提供了珍贵实物凭证。 1981年,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在河南省洛阳市被发现,墓中出土大量精美三彩器等文物,尤以一件三彩黑釉马最为珍贵,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来自西域的墓主人安菩有着怎样的https://wwj.henan.gov.cn/2024/12-06/309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