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物展现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文化河南博物院

先秦文献中常常以三代指称夏、商、周,我国这一时期的文明不论在物质方面、制度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开创性成就和相当发展,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高峰,为后来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图为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31厘米,宽67.6厘米,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器身为扁平长方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平面,中空无底,粗细不一的铜梗,如编织中国结一般,筑成铜禁禁体的朵朵“云彩”。禁身四周,攀附的12只龙形怪兽有序排列,它们曲腰卷尾,探首吐舌,把嘴巴伸向禁体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艺术造型。禁体之下,有序蹲伏着12只虎形异兽,张口吐舌,托起禁身,构筑起铜禁的庄严、神圣。河南博物院供图牛爱红/摄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广泛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高约15厘米,细长的窄流与微微上翘的尖尾,形成了均衡的对峙;腹部一面横列五枚乳钉作为装饰,一侧还有把手;器身下部有三条细长的锥足。整件铜爵棱角分明,身材修长,是时代最早、器型优美的青铜器典范。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掘以来,发现大型宫殿遗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以及多座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和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从出土的铜渣、坩埚碎片和陶范残片来看,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我国就已出现比较成熟的青铜铸造业。逮至商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始终在中原,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西周洛邑、东周王城成为我国都城文明的代表,中华元典文化主要从这里诞生,礼乐文化主要在这里完备。

图为商代时期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河南博物院供图

商周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多样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古代文明在这个时期开始了从多元向一统转化的进程,从而形成了以黄河中下游为核心的中原青铜文化系统,周边文化的中原化进程也从此拉开序幕。1974年出土于郑州张寨南街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是商王室的祭祀重器,其年代之早、体量之大、铸造之完善、保存之完整,堪称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典范。该鼎为多范分铸而成,四壁错落有致装饰着饕餮纹和乳钉纹,器物整体呈现出庄严肃穆的宗庙威仪。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飨等用途,随着国家在中原的诞生,历史又赋予了“鼎”新的文化内涵——权力的象征。《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图为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河南博物院供图牛爱红/摄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以“天下之中”的洛阳作为东都成周,继承了夏商王朝的政治遗产和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青铜礼器为载体的完备的礼乐制度。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郑公大墓,通高117厘米,重64.28千克。壶身为椭方形,颈部两侧装饰了两条回首观望的龙形怪兽构成双耳,腹部四周四条翼龙仿佛正在缓缓向上爬行,底部两只张口吐舌、侧首回望的卷尾兽承托器身。上层盖顶装饰有怒放的双层莲瓣,中央伫立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被郭沫若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春秋时期,旧的礼制迅速崩坏,新的观念逐步形成,作为国之重器的青铜器由浸润浓厚的宗教色彩转而追求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风格,器型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转向奇巧、纹饰也趋于写实生动,冲破了商代以来青铜器皿神秘威严的造型风格,莲鹤方壶生动体现了这一变化。

夏、商、周三代政治中心长期位居中原,由于夏、商、周王朝的强大政治、军事和文化影响力,中原地区的文化要素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生活在这个文化圈的人们,逐渐完成了心理上和文化上自我认同的过程,“夏”、“华夏”、“中国”的观念逐步形成。

THE END
1.杜岭方鼎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又名杜岭二号方鼎,商代早期文物,1974年出土于郑州张寨南街,该鼎通高87厘米,重64.25千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 方鼎腹部呈斗形,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型竖耳,如同锅的两个提手,暗示了器物本身的实用性。承托器身的四根鼎足粗壮浑厚,为上粗下细的圆柱形。此器形体硕大,铸https://www.chnmus.net/ch/collection/treasure/details.html?id=508161052747328314
2.动图丨河南博物院有这些“硬核宝物”,值得一看!杜岭方鼎,兽面乳钉纹铜方鼎的“别称”,比后母戊鼎早300年,青铜器上布满了兽面纹样也称饕餮纹。 图为杜岭方鼎(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妇好”鸮尊,位列馆藏“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铜酒器。 图为“妇好”鸮尊 玉柄铁剑,被称为“中华第一剑”,初见犹如一块“烤红薯”锈迹斑斑https://m.youth.cn/qwtx/xxl/202302/t20230225_14345870.htm
3.“王之重器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国宝系列特展首展来答案非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莫属。它是早商王朝国之重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郑州商城内城城墙外侧先后发现了三座青铜器窖藏坑,出土青铜方鼎共8件,体量巨大、气势磅礴。其中郑州博物馆藏兽面乳钉纹青铜方鼎于1982年出土于郑州商城东南城角外侧的向阳食品厂窖藏坑,铸造精美、保存完好,为郑州https://www.hnzzmuseum.com/article/897.html
4.河南省博物馆藏品巡礼之二中原立国——夏商时期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即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识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共两件,一大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小藏于河南省博物馆,是河南省博物馆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兽面纹提梁铜卣 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https://www.meipian.cn/4yjfqym8
5.走近河南第三章文物里的河南【走近河南】第三章 文物里的河南---兽面乳钉纹铜方鼎作者: 时间:2024年10月02日 20:45 点击数:18上一篇:【走近河南】第三章 游游带你游河南---郑州 下一篇:【走近河南】第三章 一起看世界---罗马雅典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451464) 版权所有?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https://www.zztrc.edu.cn/gjjyxy/info/1766/3163.htm
6.当河南登上历史课本封面,适配度直接拉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件兽面纹方鼎与其他郑州商城出土的大铜方鼎一样,是权力的象征,是商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具有国祚、国运的象征,是标志着统治者权力等级的重要礼器。 洛阳: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在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现展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 https://hct.henan.gov.cn/2024/04-06/2973890.html
7.郑州河南博物院玩全攻略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位于2展厅 商代 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 3 妇好鸮尊 位于2展厅 商代晚期的鸟形铜酒器 猫头鹰的造型是妇好能征善战的体现 4 玉柄铁剑 位于3展厅 西周晚期 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 5 莲鹤方壶 位于4展厅 https://m.ctrip.com/webapp/you/tripshoot/paipai/detail/detail?articleId=103593911&isHideNavBar=YES&seo=0&twojumpwakeup=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
8.商兽面乳钉纹铜方鼎~[赞啊][赞啊]转发来自考古观察猿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商,河南郑州南顺城街青铜器窖藏坑出土,藏于@河南博物院,摄于@沈阳博物馆 天地吉金——郑州地区夏商周青铜器特展。此鼎通高73厘米,重量26.7公斤,口近方形,平折沿,方唇,沿面有两个竖环耳,鼎耳外壁呈凹槽状,中间有一道凸棱,腹呈方斗形,壁斜直,下部内收,下附四个上粗下细 ?https://weibo.com/7422921281/Noys7Eqso
9.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4)——杜岭方鼎杜岭方鼎是人们对它的别称。依惯例,杜岭方鼎的发现地在河南杜岭张寨前街,器物特征又是方形鼎,所以“杜岭方鼎”由此得名。 除了“杜岭方鼎”这个别称,考古学家还依文物的外形、纹饰,为这件国宝又命了一个名字——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顾名思义,杜岭方鼎是一尊方形青铜器,上面有兽面纹与乳钉纹装饰。这件宝贝https://www.jianshu.com/p/690750a9b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