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揭晓!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曾侯乙尊盘、云梦睡虎地秦简、虎座鸟架鼓、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

作为“湖北客厅”展现大国文明风范的湖北省博物馆,是2018年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首站。在参观精品文物展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湖北省博物馆被誉为荆楚文化的渊薮殿堂,馆藏文物达2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

12月13日,十大“镇馆之宝”发布会现场火爆

为保证评选的广泛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本次评选活动公众网络投票和专家投票权重各占50%,从20件候选“镇馆之宝”中,最终产生十大“镇馆之宝”。令人惊喜的是,网络投票数据显示的前十名与专家投票结果高度一致。

刚刚当选的

省博十大“镇馆之宝”

都是啥来头?

一起来看看!

曾侯乙编钟: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为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高2.65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其中一件镈钟为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其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专家认为,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越王勾践剑:“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八字铭文表明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

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其剑刃薄而锋利,经测试它能够一次轻松地划开20张白纸。这把青铜剑深埋地下2500余年,为何不生锈呢?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认为,一是选材用料好;二是墓葬环境好;三是出土时带剑鞘,剑鞘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

越王勾践剑因制作精美,历经2500余年仍纹饰清晰,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曾侯乙尊盘: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曾侯乙尊盘,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别致。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

专家认为,曾侯乙尊盘鬼斧神工的工艺,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当之无愧是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云梦睡虎地秦简: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睡虎地秦简中有一篇《为吏之道》,论述了官员的行为准则,要求官员忠于君主、清廉公正、严格执法、勤政爱民,不可骄傲犯上、独断专行、贪财好货。

虎座鸟架鼓:彰显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该器物通高约136cm,宽134cm,两只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于六蛇缠绕的长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悬于凤冠之下,两只小虎后足蹬踏凤鸟背脊,前足上托鼓框。该器物通体髹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郧县人头骨化石:补写人类发展史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分别发现和出土了两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约100万年的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贾兰坡先生称为“国宝”,并依据古人类命名的规则,命名为“郧县人”。两具头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其面部特征与中国和亚洲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致。经专家研究、鉴定后认为,这是距今10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陶瓷中的熊猫”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钟祥郢靖王墓,通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这件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的肩部饰有凤穿牡丹图,腹部四个菱形开窗内描绘了四个故事: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足部绘一圈仰覆莲纹,以卷草纹和锦带纹间隔三层纹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该器物整体制作精美,优雅精致,出土时位于王妃棺木脚端棺床下方。

青花瓷是我国古瓷中极富特色的品种,它是一种釉下彩瓷器。因釉下的钴料经高温烧制后呈现蓝色。元青花使用的是进口钴料“苏泥勃青”,故色彩青翠艳丽,给人优雅明净的审美享受。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中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

(局部)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车马出行的场景。画中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颜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的图画。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画师别具匠心地用五棵随风摇曳的柳树,将画面巧妙地分隔成五个画段,强化了故事情节。第一和第二画段表现的是出行场面,在画卷的第三段只画了一只狗和一只猪,它们跃身急奔的神态为整幅画卷增添了生机,第四段和第五段表现的是迎宾场景。

整幅画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被誉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体现了楚国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石家河玉人像:史前高超琢玉技艺的代表

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面庞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

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器的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玉文化。专家认为,这件玉人像展现了高超的琢玉技艺,是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

崇阳铜鼓: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

崇阳铜鼓,1977年发现于湖北崇阳县,通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5厘米,重42.5公斤,由铜鼓身、铜鼓座和铜鼓冠三部分组成。鼓身横铸于长方形鼓座上,上部有弧凹形冠。圆形仿皮质鼓面无纹饰,鼓身、鼓座和鼓冠上均铸有商代后期流行的装饰纹样云雷纹和乳钉纹。这件铜鼓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

据考证,这面铜鼓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同时也是仅存于世的两面商代饕餮纹铜鼓中的一面,另一面早年流失于日本,现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评选“镇馆之宝”,专家怎么看?

为保证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本次活动特邀请多位文博界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全程进行学术把关。

专家委员会名单中,除馆方专家外,有“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考古界泰斗李伯谦,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多位专家教授等。在评选过程中,多位专家就珍宝价值、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录制代言视频,向公众推介。

多位专家表示,“候选文物,件件珍贵,实在难以取舍”“面对湖北省博物馆琳琅满目的文物珍宝,只能忍痛割爱,优中选优”。最终,专家们按照用“镇馆之宝”代言荆楚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思路,尽可能顾及不同时代、不同品类,兼顾其代表性和重大价值,进行了投票。

专家委员会成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新当选的“镇馆之宝”,类型丰富、器物精美、意义重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既体现了馆藏特色,也是长江文明的重点代表。

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

“活动很有意义”,是博物馆和媒体发挥公共教育功能、提升公众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曾侯乙尊盘是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站台”为曾侯乙尊盘代言:

尊盘是青铜重器中“璀璨的明珠”,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是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著名作家刘醒龙斩获多个大奖的小说《蟠虺》,故事就是围绕曾侯乙尊盘展开。刘醒龙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

尊盘不只给了作家灵感,深入了解它前世今生的人,都会凝神屏息,叹为观止。在他心目中,“尊盘是国宝中的国宝,至今未有复制件。关于它的未解之谜,也是古人智慧及中国古代文明的佐证。”

楚文化学者万全文:

虎座鸟架鼓是楚文化遗存出土的最典型文物,很好地体现了楚文化的精髓。“在楚人眼里,凤不仅是象征祥瑞的神鸟,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崇凤,开启了中华民族‘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随着南北文化相互融合,龙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期研究瓷器的研究员蔡路武力荐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他称:

元青花存世量极少,国内外现存完整器仅400余件,其中200多件在国外。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体量大,制作上乘,精致优雅,描述了四个经典故事,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樽梅瓶在国家博物馆参展“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外方领导人介绍说:“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来非常少,这件藏品可以说是陶瓷中的熊猫。”

作为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者之一和主要研究者,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冯小波凌晨5点多录制视频,为郧县人头骨化石代言。他介绍:

郧县人头骨化石距今100万年左右,别看郧县人这么古老,“智商可不低”,证据是郧县人脑容量较大,且使用当时先进的工具——手斧。30年郧县人考古研究成果,对人类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与总书记提到的“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相吻合。

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日报开展的本次评选活动,获专家高度肯定。

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研究员:

该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编钟研究院院长冯光生:

这些珍宝的意义绝不限于馆藏和地区,它们是代言荆楚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其中的代表,如曾侯乙编钟,其实是中华民族共同信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众多网友热捧“镇馆之宝”

评选活动还从博物馆殿堂走向课堂,受到热捧。在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大学等高校,文博专业的学子不仅踊跃投票,还纷纷利用专业所学,为十大“镇馆之宝”出炉后如何发挥更大价值献计献策。艺术设计类专业学子,则跟随曾侯乙尊盘、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等,开启穿越时空的美学之旅。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国宝国家博物馆必看藏品国博镇馆之宝盘点更多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周天亡簋(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铜器)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类)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类) https://www.maigoo.com/top/426169.html
2.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内建筑面积和展陈面积最大的省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2万件(套),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光明璀璨,承载着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书画、丝绣、瓷器、甲骨、青铜器、古地图、历代货币等应有尽有,十大镇馆之宝每件都是国宝:1白玉猪龙-新时期时代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42715/
3.国际博物馆日,带你了解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走进博物馆 陈列于展厅的各种文物 形态各异 各具特色 像一个个“时光宝盒” 凝望着它们 一眼望穿千年 看见和我们一样的人间烟火气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清明上河图》 2.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司母戊鼎 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205/202205181549196517.html
4.国际博物馆日:盘点那些深藏不露的“镇馆之宝”譬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其实,除了这些蜚声海内外的“镇馆之宝”,还有很多宝贝值得我们发掘。今日,小编借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东风,为大家揭开那些易被忽视的“镇馆之宝”的神秘面纱。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9c13b33f74/b4506413bf.shtml
5.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十大镇馆之宝必看#城市吃喝指南 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馆内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这里分享古代中国展的十件镇馆之宝[哇R] 1?陶鹰鼎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36163445?bizType=29
6.十大博物馆镇馆之宝,出土之谜揭秘散装食品本文介绍了十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些珍贵文物背后隐藏着神秘的出土之谜。这些宝藏反映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历史长河中珍贵的见证。这些文物的出土过程充满了未知和神秘,引发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的中华第一玉龙 https://www.chonghongjiuye.com/post/6999.html
7.探寻博物馆镇馆之宝,十大珍宝出土之谜揭秘空气污染治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展示了澳大利亚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澳洲原住民木雕面具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澳大利亚各地的原住民遗址,这些面具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澳洲原住民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澳洲原住民信仰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日本的古代木雕佛像,它们展现了日本古代艺术的独https://m.hnosgc.com/post/13397.html
8.快来看看!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都知道吗?博物馆是聚集文化的宝地,暑期到了,家长带孩子增长见识,各地的博物馆是不能错过的去处。但暑期是旅游旺季,天热人又多,在家中也一样能跟着视频长见识,今天就带你去了解中国的各大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以及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宝物都承载着中华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值得你去好好了解。 http://jishi.cctv.com/2017/07/17/ARTIIADNrXpvsTFLABine1W4170717.shtml
9.河南首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挂牌为您揭秘十大镇馆之宝3月14日,河南自然博物馆举行成立挂牌暨国家二级博物馆挂牌仪式,标志着我省第一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正式成立。同时向社会发布“中华贝贝龙”“巨型汝阳龙”“迷你豫龙”等首批十大镇馆之宝。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河南自然博物馆挂牌 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371248903420252160
10.惊世之作,叹为观止!中国流传千年的10大镇国之宝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四羊方尊是目前已知的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度为58.3厘米,重达34.5公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尊工艺之精湛、造型之典雅、气势之磅礴,堪称“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名符其实的国宝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https://mip.ali213.net/news/html/211527.html
11.馆藏国宝上海博物馆东馆十大镇馆之宝上海博物馆分为人民广场馆和东馆。东馆在2024年3月刚面世,现已陆续全部开放。起码是上榜的国宝几乎都来东馆了,且还实行免预约政策,刷身份证即可进入。人民广场馆依旧需要提前预约。 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的,所以直接没要讲解器。提前大致看了攻略,心想只要把镇馆之宝看了也就知足,谁料一头扎进去就身不由己https://www.jianshu.com/p/60a70a2c1ab0
12.“我和祖国有个约会”——广州华侨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由来在广州沿江西路上,一栋明黄色的四层小楼汇聚着400多万海外广府华侨华人的乡愁,这是全国首家以百年华侨历史建筑修缮而成的华侨专题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展区内有一幅题词“我和祖国有个约会”,作为“镇馆之宝”,由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工商界知名人士马万祺先生亲笔书写。http://www.gztzb.org.cn/c/tyzx/gzhqbwg/40171.jhtml
13.三星堆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及其它馆藏珍品【1】商青铜神树,1986年在 祭祀坑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是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https://www.meipian.cn/532nda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