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博物馆追寻历史脚步,正成为生活潮流和文化现象。
今年暑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国内各大博物馆都迎来了入馆人数的新高峰。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何能屡屡出圈?
太火爆,每日预约门票点击量超80万人次
每天9点不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门前就排起了“长蛇阵”。
8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点开博物馆预约系统,显示12日—16日均“已约满”。
“我们提前7天发放门票,秒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后台可以看到,每天预约门票点击量超过80万人次。”
因为太火爆,还催生了专业抢票的“黄牛”。为此,8月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配合公安部门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把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在博物馆检票中,是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感,实现预约的均等性。
带好充电宝,这里参观很耗电
展厅内,人人人……
社交平台上,关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游览攻略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带好充电宝,因为在这里参观很耗电。
2号馆“运河上的舟楫”是观众手机耗电大的展厅之一。站在沙飞船甲板上,江南风景眼前掠过,观众忍不住拿起手机拍拍拍。
“以前朋友来扬州,我都带他们去打卡瘦西湖、东关街、大明寺。现在,我对所有要来扬州玩的朋友说:先预约好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门票再来。”
萱萱是扬州人,因为热爱,成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自来水”。这里成了她必带同学去的地方。
和萱萱一样,全国各地的观众在这里相遇。来自江西南昌的陈先生正在大厅排队领取语音解说器。他说,“网上,大家都说这个博物馆好玩,能学到知识,还有很多好玩的展览,互动性很强。”
“有得玩,有得看,有得学,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顾先生一家从山东来,到博物馆后,一直忙着给两个女儿拍美照。
在博物馆里,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人气最高的,当属“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
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现代快报策划制作的“5G大运河”让2500岁的世界遗产与现代科技相遇。裸眼3D带来强烈的沉浸式体验,在5面屏环绕下,观众一站式沉浸打卡运河沿线17城: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出发,穿过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飞越常州东坡公园、镇江金山寺,推开一扇花格窗,一桌淮扬细点热气腾腾。窗外落英缤纷,映衬着扬州文峰塔。一路向北,飞过山东南旺戴村坝、河北白洋淀、天津之眼、北京白浮泉……
博物馆何以成顶流?
这个暑假,不只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票难求。
国内各大博物馆都迎来了入馆人数的新高峰。
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都是“已约满”。“数万张门票秒空”“地接已沦为抢票机器”。
为什么博物馆成了人人挤破头都想去的梦中打卡地呢?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
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去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新潮社交方式。“去了苏州博物馆,人太多,没逛过瘾。人少的时候还想再去一趟。”在一个社交群,小王发了几张苏州博物馆的图,立刻引来一群好友“盖楼”。
文博意识正在觉醒的一代,文化素养、审美品味普遍提高。
“看展式社交”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观者在松弛舒适的氛围里汲取文化滋养,提升对美的鉴赏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趣在内心升腾。
好看,好玩,好拍照……也是出圈原因
南京博物院推出的“不止于艺: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展品好看,展陈梦幻,适合拍照打卡,文创冰箱贴更是网友们心目中的抢手货。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因为“年轻”,除了一万多件展品,还有很多沉浸式展览。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观众可以从一万多件文物中探源中华文明,可以去“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玩一把密室逃脱,还可以去“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馆感受大运河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
在一些社交平台,什么位置拍照绝佳都有“教程”,这也催热着博物馆的出圈。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车宁说,穷游、特种兵旅游、citywalk与暑假到来、高温酷热相碰撞也是原因之一。她呼吁,观众可以“反向旅游”,去那些小而精美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人不多,展览也非常好。“比如南京,备案的博物馆有70多家,很多都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