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京城!北京东四地区老照片及模型展”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北晚新视觉

近日,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京城回眸——东四地区老照片及模型展”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猪市大街(如今的东四西大街)、朝阳门大街等东四一带主要街道的街景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是当时的摄影师顺着街道走一步拍一步,然后拼接而成,这些老照片也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珍贵的照片加上细节逼真的模型,唤起了这个城市里很多老人的记忆,他们在这里寻找当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1五十多年前拍下北京“三横三纵”街景

熟悉老北京的都知道,“东四”是“东四牌楼”的简称,建于明代。明代同时修建的,还有皇城以西的四座牌楼,相应的,西边的四座牌楼被称为“西四”。这两处牌楼自修建之后,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街道,以此成为商业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商铺和住户。虽然这两处当年的建筑大多不复存在,但它们留下的故事和记忆,却沉淀在历史深处。

上世纪五十年代,彭真市长提出,随着北京城的发展,旧的城市风貌也要记录下来。于是,在调拨了大量粮食后,都市计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身),换取了大量的拍摄设备,并从全国招募了多位摄影师,让他们如实地将北京城的原始风貌保存下来。马玉明馆长介绍,1960年至1963年,摄影师们拍摄了“三横三纵”的城市街景:“三横”是西直门到东直门,阜成门到朝阳门,复兴门到建国门;“三纵”是菜市口至新街口豁口,前门南边至鼓楼(隔开故宫),崇文门至雍和宫。

细心的观展者会发现,所有的照片都是冬天的景色,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树枝光秃秃的。其实这是有意为之,“冬天建筑受树木影响最小,能够最大程度记录当时的街景。”当时的摄影师们是走一步拍一步,最后拼接成一整条街道的照片。

史家胡同所处东四南侧,因此本次展出就选取了以东四十字路口为中心点,向周围辐射的一些主要街道的街景老照片。在展厅的地面上,主办方还特意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细节:地面上铺设了2017年以东四十字路口为中心的街景图,在每条街道的两边摆了一长条小桌子,桌子上贴着每条街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街景老照片。五十多年的时光,就这样浓缩在小小的空间里,顿时生出“穿越之感”。

他们的精心设计,调动了参展观众互动参与的热情。来参展的许多老年人,一见这些场景,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地“大呼小叫”:“我小时候在这个浴池里洗过澡,在这个理发馆理过发……”

看着老人们积极诉说当年的记忆,策展人之一的孙天培也非常开心,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照片只是放在相册或者资料库里,它就是‘死的’,只有往照片里浇筑记忆,照片才能‘活起来’。我们这次就是想让这些‘死’的照片,变成‘活’的。”

除了这些记录了大量细节的老照片,展厅还有一件展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组旧时老北京建筑物的模型,这些建筑物摆放在一起就是街景的再现。细看之下,这组木质的模型,制作得非常精致,不仅四合院的屋脊、窗棂等细节栩栩如生,而且胡同指示牌、店铺的匾额也如实呈现,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模型上店铺的大门和窗户还能打开。

这组模型复原的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猪市大街(如今的东四西大街,为东西走向)西北侧大约一百多米的一段街景。在模型上方,张贴着与模型相对应的那一段街景的老照片。两相对比,就能发现,模型的复原程度极高。这组街景模型瞬间让人们的记忆立体起来。孙天培告诉记者,有一天,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双林来观展,他看到这组模型后,指着其中一栋建筑说,“我就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林光华老先生今年96岁高龄,从小就生活在猪市大街一带,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猪市大街早已变了模样。林光华老先生心想,复原猪市大街旧时的风貌,是不可能的了,只能通过想象来“复原”当年的场景。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退休的林光华琢磨着制作四合院模型来回忆童年。曾经是古建筑高级工程师的林光华,开始利用生活的废弃材料制作四合院模型。2010年,四合院模型制作完成,不仅有东西厢房、正房、垂花门等建筑,还有门钉、门座、门环以及花纹等细节,这些细节使得四合院模型巧妙逼真。

后来,林光华想着把猪市大街整条大街的建筑也复原出来,只不过,此时的林光华老先生确实感到精力不济,正好他的儿子林冀生退休了,这样,在老先生的指导下,林冀生开始制作猪市大街的街景模型。

四月中旬的一天,林光华和林冀生老爷俩,也到了展览现场。林光华老先生指着模型中的一栋建筑说,“这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底下是我家的铺子,叫德厚鱼店。”他还记得,他家楼下有一家饽饽铺,铺里最有名的糕点就是芙蓉糕。“芙蓉糕分两种,一种是荤的,一种是素的,素的是白色的,荤的是黄色的。如果糕点没吃完,下次吃的时候再回笼蒸一下,跟新做的一样。”

林光华老先生指着模型上离他家几十厘米开外的另一栋二层小楼,颇有几分自豪地说,“那是一家烤鸭店,也是我父亲开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林光华的父亲去世了,他们一家不久后就搬离了猪市大街。

回味良久,林光华老先生指着模型中有一处名为盐家大院的建筑说,“盐家大院不在猪市大街,但这里的确有座院子,只不过不叫盐家大院。”

八十余岁的人艺老艺术家蓝荫海先生,也来到了展厅。他从小就生活在史家胡同,对这一带非常熟悉。进入展厅,他仿佛一下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在看到“春风理发馆”的老照片时,老人的记忆闸门一下被打开。

“那个时候这个春风理发馆相对贵点,但手艺确实好。”蓝荫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考上了人艺。从那会起,一直就在春风理发馆理发。他和当时的理发师傅非常熟,现在帮他理发的正是那位师傅的第三代徒弟,现如今也七十来岁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年轻的蓝荫海在吴祖光编剧、夏淳导演的话剧《风雪夜归人》中,饰演一个富家少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蓝荫海自己设计了一个发型:中分头,并去春风理发馆,让经常理发的那位师傅给他理成那样的发型。结果理发师告诉他,在当时,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学作品,中分头都是“特务”的固有形象。理发师就给他改了改发型,理了一个稍微偏一点的分头发型,这个发型也帮助蓝荫海成功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

在内务部街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邵阿姨,对于春风理发馆同样记忆深刻。她回忆道,当年理发馆里有个理发师特别帅,女孩子们去那里理发时,都爱找这个师傅,于是这个师傅后面常常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其他理发师要求给她们理发时,女孩子都借口说她们等的那个师傅手艺好。想起这些细节,邵阿姨仿佛回到了豆蔻年华,情不自禁笑了起来,“其实,当时大家都是想看看那个帅哥。”

在展厅,春风理发馆老照片不远处就是一张青海餐厅的老照片。从照片上看,餐厅有两层,外观非常有气势,而且建筑上所用的线条非常细致独特,与周边的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细节昭示着,在当时,这是一家非常高档的餐厅。蓝荫海老先生的回忆证实了这个猜测。当年他们排演了一部郭沫若写的话剧,郭沫若看过之后非常高兴,特意请全体剧组人员到青海餐厅吃饭,以示感谢。剧组人员也非常高兴,蓝老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当时郭老请大家喝的茅台。”

有趣的是,当年在街边工作的一位老人回忆,青海餐厅有道著名的菜叫“蚂蚁上树”。这道菜,如今在主打南方菜系的餐馆里依然非常流行。

在这些老照片中,明星电影院唤起了众多老人的回忆。当时,学生票价是一毛,成人票价是两毛,如果新片上映则是两毛五一张,尽管如此,当时仍然是一票难求。

除了诸多留下珍贵记忆的店铺,老照片还留下了很多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这也成为如今研究的宝贵资料。孙天培说,“当年在拍摄照片时,因为胶卷昂贵,摄影师主要突出建筑,能避开车和人的就尽量避开。尽管如此,还是留下了不少当时人们生活的景象,反映了六十年前人们的生活风貌。”他指着一栋建筑的照片介绍,在这个建筑左下角有一堆人围在那里,周围有马扎,还摆了几个杯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干什么。有个来观展的老人告诉他,这就是当年的茶摊,冬天卖给人们热茶喝。

明清时期,灯市口大街两边都是经营各种灯笼的商铺,正月十三到十八灯节的时候,这里熙熙攘攘都是来观灯的人,所以在历史上,对于这座庙有不少记载。如乾隆钦定的《日下旧闻考》中记载,“二郎神庙在今灯市口大街东,存小殿一楹,本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更是记载过这样的“神奇画面”,早晨日出时,有一缕金光射入这座二郎神庙。当年有说法认为,这是皇宫中和殿屋顶上的镏金宝顶折射的金光。

在这一带生活了多年的李大爷说,二郎庙不大,香炉就在马路的便道上,庙门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额。他小时候,二郎庙已经衰败了。那时,庙面的人已经不穿道服,他们小孩子常常溜进去捡香头放鞭炮。他父亲知道后,还曾告诉他们,“这庙过去皇帝都不敢进。”李老爷子说,二郎庙南侧曾有个小夹道,顺着夹道一直往东走,还有个小院。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小院是路对面咸亨酒店放酒的地儿,咸亨酒店酿造的一种叫“绿豆烧”的酒特别有名,当年很多人慕名而来。

在展览中,令“潘家园老彭”感到亲切的还有“永济水会总局”的老照片。“潘家园老彭”指出,“水会”是当年民间互助的消防组织,“可不是卖水的地方”。尽管民国初年,北京城就有了消防队,但水会作为民间的消防组织,依然发挥着保护商铺安全的重大作用。

东四街景老照片,自然少不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四信托商店。信托商店当年是买卖旧货的地方,可不是如今作为理财产品的“信托”。按照当年信托商店的规矩,无论是来出售还是来委托的顾客,都得带上户口本等身份证明,如果是卖自行车这种贵重物品,还得带上自行车执照。

已退休多年的俞万林老先生,这次来观展,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寻找他工作了三十年的化学试剂公司的老建筑。1979年,他在东四南大街的化学试剂批发商店工作,一直到2007年退休。

来之前,他查过企业史,史料记载,化学试剂公司前身是化学试剂批发商店,批发商店于1964年迁往东四南大街164号。俞万林特别想知道,商店迁入之前的老建筑是什么模样。

俞万林把这张照片发给一些老同志看,一位曾参与企业大事记编写的老同志告诉他,化学试剂批发商店当时属中国医药公司北京科学用品站,该建筑1963年由其所属仪器仪表商店使用,后仪器仪表商店搬走,化学试剂批发商店及其上级科学用品站才于1964年迁入。本次展出的这些照片正是拍摄于1960年至1963年,那么原来建筑大门旁挂的应该是中国医药公司北京科学用品站仪器仪表商店的牌匾,令俞万林惊喜的是,在老照片中牌匾上,“仪”字清晰可见。

在惊喜与满足中,如同很多老人一样,俞万林在看完街景老照片的展览后,就到车水马龙的东四一带寻访老建筑的遗迹。其实,对于这些老照片中的大多数建筑来说,随着世事变迁,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还有为数不多的建筑得以幸存。

内务部街旁的继仁堂,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家中药铺,根据一份《北平乐家继仁堂老药铺丸散膏丹价目表》的古籍可知,继仁堂与同仁堂是一家,而继仁堂的经理正是同仁堂的铺东乐鉴秋。在内务部街生活多年的邵阿姨回忆,当年进继仁堂买药,场景特别壮观,一进门,整个店铺里几乎全是装药材的柜子,接待顾客的区域特别小。买药者在柜台交了方子之后,就在一旁等候。此时,只见店里的医生穿梭于店铺中,为人们抓药。继仁堂早已不在,但幸运的是,昔日的药店,如今依然是药店,只不过品牌换成了永安堂,而且现在的建筑比原来多了一层,不过建筑风格依然没变。

老照片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演乐胡同北边,有一家电工研究所。如今这座楼还在,人们所熟知的广义修笔店,就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设于这座楼中。当年,电工研究所大门上有“大兴公寓”的字样,现如今,在广义修笔店南侧,还能看见“大兴公寓”四个字,不过,这四个字被店铺的商标牌挡住了一大半,稍不留意就会错过。

THE END
1.焦作陶仓楼将亮相苏州博物馆市县记者从焦作市博物馆获悉,该博物馆的4件(套)珍贵陶器将远赴江南,亮相苏州博物馆。 这4件文物分别是: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五层彩绘陶仓楼、灰陶仓楼、二层彩绘陶仓楼。其中,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称为汉代建筑明器的“摩天大楼”。这件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主楼通高161厘米、通宽144厘米https://www.henan.gov.cn/2024/12-04/3094649.html
2.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12月15日起亮相苏州博物馆本报讯(记者赵改玲)市博物馆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即将亮相苏州博物馆的消息一经发出,令不少文博迷牵肠挂肚,什么时候亮相,能免费观展吗?记者昨日从市博物馆获悉,12月15日,“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来自焦作市博物馆的明星馆藏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将亮相,特展对市民免费开放。 http://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41513.html
3.一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从最初的只有3000平米的单一展馆开始,不断衍变而成今日的博物馆园区模式:20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20个场馆,涵盖了咖啡、餐厅、设计商店、DIY创意工坊等丰富业态。 8号展厅 儿童玻璃博物馆 众所周知,上海玻璃博物馆以其亲子项目称著,其2015年开启的儿童玻璃博物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唯二的亲子热度博物馆。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6307
4.探秘“皇家藏書樓”:厘清圓明園文源閣被毀前布局這是圓明園文源閣遺址局部景象(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題:探秘“皇家藏書樓”:厘清圓明園文源閣被毀前布局 新華社記者羅鑫 “萬園之園”圓明園的遺址廢墟上曾有過怎樣華麗的盛景?這樣的追問總能引發人們無限遐想。通過考古人員的不斷發掘研究,這座清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local/20241211/08ea9ff06ff14be88e833e7106090e00/c.html
5.参观内蒙古博物院之四:四楼展厅展览(上)内蒙古博物院四楼第一展厅“文明曙光”。说明:放大照片后可看清照片里详细内容。 开天辟地。内蒙古地区旧石器文化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内蒙古地区,森林茂密,河湖遍布,水草丰美,动植物资源丰富。原始人类在这里使用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过着原始群居的生活。 https://www.meipian.cn/2aav7kth
6.夏威夷欧胡岛毕夏普博物馆二、夏威夷厅的一楼 从博物馆入门,首先抵达的是夏威夷厅(Hawaiian Hall),它是毕夏普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展厅,专注于夏威夷的历史、文化和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展出。夏威夷厅分为三层,每层都有独特的主题和展品。 夏威夷厅 第一层的主题是夏威夷的自然环境。展区包括地形模型、地质、动植物等,展示了夏威夷群岛的自然风光和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48711272%3F%26
7.徐州博物馆馆藏金银器徐州博物馆陈列楼共有八个展厅,有《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俑偶华彩》、《邓永清收藏书画》、《清式家具》等主题展览[9]。 《古彭之宝——徐州文物精华》 主题展由《徐淮初曦》、《汉室遗珍》、《史河流韵》三个单元五个展厅组成。 第一单元《徐淮初曦》陈列了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https://baike.sogou.com/v102184.htm
8.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厅很大,每层楼的每个展厅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厅很大,每层楼的每个展厅都有自身的主题。印象比较深的有根据中国国电影的发展几个重要阶段,通过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展示的特点,可以说看其中的发展就兴奋地为祖国的快速发展而自豪;第二是中国的几大电影制片厂的介绍,特别喜欢上海制片厂,除了非常有名的译制片还有就是许多儿时看过的经典动画片都是https://m.dianping.com/review/828066355
9.良渚博物馆的各展厅功能布局良渚博物馆设计说明行业新闻橙牛数字今天给各位分享良渚博物馆的各展厅功能布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良渚博物馆设计说明进行解释,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下面开始。 相关列表一栏: 1、良渚文化博物馆分别介绍了什么 2、良渚博物院详细资料大全 3、良渚博物馆设计时规划的每天游客更大承载量是多少人? http://www.qiyezhanting.com/news/13136.html
10.红河州博物馆为什么是锥形?3层展厅都是精华,我尤其喜欢2楼!红河州博物馆坐落在蒙自市城区的红河广场旁。我从广场上走近,墙上“红河州博物馆”几个字不是很明显,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倒是很显目。砖红色的椎体造型上,装饰着丰富多彩的民族图案和纹饰,为什么设计成锥形?是有什么含义吗? 红河州博物馆共有三层展厅,分别为序厅中庭、民族文化展厅、历史文化展厅。走进一楼的序厅,民https://www.jianshu.com/p/4140c7564604
11.游博物馆作文(精选58篇)游博物馆作文 篇8 在寒假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趣事,堆雪人、打雪仗、放烟花……但是最令我难忘的则是那一次去博物馆的经历。 博物馆位于新城区市政府西南角,一楼、二楼是以鹰城文化历史为背景的展馆,一共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位于一楼,第三展厅和第四展厅位于二楼。而第三四楼则是平顶山城市规划展示https://www.unjs.com/zuowen/zuowenwang/20180513000008_1622594.html
12.享誉全球的工业设计大奖,在厦门开了间博物馆TOPYS创意内容平台转角乘扶手电梯上二楼,可藏满了新的惊喜。 由安-24运输机改造而成的“世界观”展厅,开放舱门等你登机。 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 这安-24可是大有来头。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引进了一批安-24运输机,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中国首架正式投入运营的国产运输机运-7。由此结束了咱民航全部使用外来飞机的历史,中国https://www.topys.cn/article/28349.html
13.等你来打卡!33个现场教学点,其中龙岩有→馆舍占地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95件,主要陈列1999年以来万寿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以及福建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博物馆平面布局为外方内圆,设计理念取自三明乡土建筑——土堡,内设洞厅、圆形内回廊、天井、鱼池、序厅、展厅、放映厅、办公区等。https://www.longyan.cn/jeecms/html/rdzytw/20231226/95878.html
14.2024自贡恐龙博物馆旅游攻略之二楼展厅二楼展厅简介 自贡恐龙博物馆二楼的展厅,按照“恐龙时代的动植物——珍品厅——恐龙再现”顺序展开,再现了由恐龙及许多早已消失的物种构成的神秘多姿的侏罗纪时代。 去过946想去301照片358张 从您位置到恐龙博物馆景区的卫星地图 恐龙博物馆的景区简介: https://m.meet99.com/jingdian-zigongkonglongbowuguan-7669.html
15.新泰市博物馆介绍——二楼展厅新泰市博物馆介绍—— 二楼展厅 党的历史与红色文化 发展与愿景http://m.xtsbwg.cn/nd.jsp?id=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