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潜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境内现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潜山市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198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馆内藏有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质地的文物、标本近万件,尤以两汉及春秋战国时期居多。现藏一级文物15件(套),二级文物45件(套),三级文物985件(套)。现有历史文物、铜镜精品、古生物化石三个专题陈列展厅;有小说大家张恨水纪念馆、京剧鼻祖程长庚陈列馆。馆内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东南飞传说”中的“孔雀东南飞雕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塔。博物馆2008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年平均接待观众20万人次,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8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安徽最具代表性的基层博物馆之一。

(二)主要做法。多年来,潜山市博物馆坚持以信息化应用服务为主线,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打造以文物信息化采集、管理、展示的综合应用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建设,把潜山市博物馆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数字科技结合起来并广泛推广。

2.提升博物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22年,建立了博物馆数字化存储系统,主要建设藏品库房资源管理系统工作站2台、云端服务器1台,并开通100M专线,用于博物馆数字化系统的网络保障。

二、博物馆建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珍贵可移动文物采集与建模覆盖面不广。目前虽然对主要珍贵文物进行了数字化采集,但因资金有限,没有完成《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古生物化石陈列》《馆藏铜镜陈列》《程长庚陈列馆》、《张恨水纪念馆》五个展厅的网上数字博物馆的信息采集与制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潜山博物馆文物藏品及历史文化的了解、研究等需求,不能满足对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需要。

二是线上社教传播力度不大。潜山博物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的青少年游客较多,馆内围绕安徽名人程长庚、张恨水等缺乏数字化创意,缺少以视频、动漫的形式在潜山市博物馆各种媒体上进行展示。

三是基础设施制约当前博物馆发展。一方面进馆道路(皖光苑路)急需改造。皖光苑路是博物馆进出的必经之路,路面窄且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不仅影响潜山形象,而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景区停车场急需扩模。目前停车场难以满足激增团队需求。疫情后,旅游市场反弹,自驾游和旅游团队激增,尤其是高铁团队、研学游团队带来馆内时常“爆棚”,现有停车场已无法满足游客停车需求,急需扩展增加停车位。

四是当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馆内文物鉴定、文物征集、讲解等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潜山博物馆现有编制9人,专职讲解员2人,难以满足市博物馆发展需求,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三、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三地博物馆主要经验做法:一是规划先行,资金投入较大。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和蒙城博物馆分别投入资金近10亿元、3.2亿元和1.2亿元,先后建成后正常开放运营;二是数字化建设力度大。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对所有珍贵文物完成数字化信息化采集与制作,搭建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馆内所有数字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对重要文物建立专属的二维码,有两台机器人提供服务,让参观人员充分了解重要文物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运营管理上有创新。蒙城县对全县所有3A以上景区(含博物馆)委托城投公司运营,解决博物馆内讲解员、保安、保洁人员不足问题。

潜山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十四五”期间全省县级博物馆首家实施的数字化项目。要以批准立项的博物馆数字化设计方案为前提,坚持核心业务需求引领,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现代化科学技术,遵循先进、实用、规范、开放、可扩展原则,初步建成省内领先的数字博物馆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潜山市博物馆文物保护、运营管理和公众服务水平。为下一步做好我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借鉴外地好的做法,结合潜山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规划要长远。一是从当前看,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博物馆道路、景区停车场、池塘等内部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和扩容,保证当前博物馆参观、研学等需要。二是从长远看,市内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对博物馆整体改造升级,打造在省内有特色的古皖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设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设计要科学合理,设计方案要充分论证,选址要广泛听取专家及广大市民意见,让博物馆成为潜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靓丽名片。

2.技术要突破。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必须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实行信息化管理,拓展文博产品信息传播渠道。一是制作导览抖音短视频,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博物馆内部设置、藏品部位信息。二是通过网站,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展示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是采用三维立体动态技术来展示文物影像资料等,观众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从藏品的视频数据库中提取信息,自由地点播所希望收看的视频内容。将文物图册和AR技术相结合,观众通过AR图册扫描,可以查看文物的三维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突破二维的呈现效果,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物美感,让文物会说话。四是增加互动性栏目功能,做到以人为本,展教结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博物馆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职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3.管理要创新。一是创新文物安全管理手段。借鉴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做法,继续对博物馆内大量未进行数字化存档的珍贵文物藏品全部实施二维数据采集与制作,力争实现珍贵文物“件件有数档”,改善博物馆文物安全管理环境。二是加大对潜山历史文化的充分挖掘力度。由文旅体局牵头,组织社会专业人士,对潜山历史文化资料充分挖掘、搜集整理,讲好潜山故事,丰富博物馆内涵。三是加大市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配强博物馆领导班子。引进馆内的讲解、数字化管理等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交由博物馆使用,解决编制内人员不足问题。适当增加馆内运行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解决数字化博物馆所需要设备及管护资金的长效机制。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 科技的力量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 百年巨变——雕塑作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2.国家博物馆3D虚拟展厅:让历史触手可及从购物到娱乐,从学习到社交,人们都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而此次国家博物馆推出的3D虚拟展厅更是将这一趋势引向了博物馆领域。想象一下,不出门,就能够身临其境地观赏国家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不必挤在人群中等待,不必忍受人群喧闹,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体验!国家博物馆的3D虚拟展厅完美地实现了这一愿望。http://www.kushixiu.com/article-1402.html
3.展厅装修材料清单6. 瑞士考古国家博物馆展厅 显示了展品和位置之间的关系。游客漫步在瑞士风景下,一个铝雕塑盘旋在空中,由3000多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一种轻松的编舞将地形的肋骨类型的模型带到了生活中,并以诗意的方式说明了正在进行的时间流逝。 7. 西安工业大学数字化科技展厅 https://www.jy135.com/jiaju/325628.html
4.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推进文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不断深入。博物馆导览系统协助观众更好地体验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智慧化服务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国家博物馆(下文简称国博)是国内博物馆较早使用语音导览设备为观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5.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在哪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该数字展厅是一座集数字技术、文物展示和互动娱乐http://www.mansitine.com/ask/88957.html
6.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有77个专题展厅,利用VR技术把馆藏资源数字化呈现,提供了可视化的文博类开http://lib.cssn.cn/zy/dzzy/mfxszy/202306/t20230619_5646933.shtml
7.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博将推智慧展厅计划4“智慧博物馆不仅仅是信息化,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推出智慧展厅,预计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 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308/7986236.shtml
8.中国博物馆数字化8篇(全文)在数字化博物馆中,观 众感觉不到任何人为的限制“ 5!对博物馆的展品的采集是一种剥离行为,是把它从它原来存在的环境中剥离出来放 到博物馆中孤立的展示,这无疑己经失去了展品一些背景信息”在实体博物馆展出时,恢复 或部分恢复出展品原来的存在环境比较困难或者代价较高“而在数字博物馆中,很容易利用 计算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jrkg9x8.html
9.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西安智慧博物馆之城建设如火如荼西安新闻网博物馆数字化尝试异彩纷呈 “今年我院与阿里元镜共同打造的“元境博域”文博元宇宙项目正式推出,借助互联网,通过云渲染、三维成像、数字建模等高新技术应用到数字文创中,使数字文创从简单的数码图像,发展到多维度的元宇宙产品。”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由历史演义故事《宝珠记》、数字展厅“记忆之亭”、互动https://www.xiancn.com/xzt/content/2023-11/20/content_6805560.htm
10.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馆长驾驶舱博博会2021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馆长驾驶舱 三维空间可视化系统是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大数据、BIM 建模等新技术,实现场馆地理环境、建筑体、展厅、公共空间等的全景立体呈现,实时监测展厅客流、空间利用状况、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等,使国博管理者通过数字孪生透彻感知国博,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把控国博运行状态。http://www.expo-museums.com/exhibitor/post/id/1251.html
11.四地四馆同时揭牌亮相,国家版本馆是什么?原理介绍方案炫群智慧馆建设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一大亮点,走入专门的数字展厅可以看到“顶天立地”的LED屏幕,通过专门的设计,形成了“裸眼3D”的效果。 数字展厅是利用数字化、高科技化,将文化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打造以版本互动的形式体现中华版本文化的内涵。除了古籍,还涉及到商标、青铜器、瓷器,包括生活中的很多的版本,通过各种的互http://www.xuanqun.com/hangyekuaixun/425.html
12.戳!足不出户,带你尽览国博卢浮宫的旷世杰作01.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过往的专题展览提供了实景观展体验,可以像身处博物馆内一样“边走边看”。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电脑端观看效果较好可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观看02.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展览陕西数字博物馆依托2002年开始建立的陕西馆藏文物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收藏”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6/04/content_24273484.htm
13.国家电网科技馆VR互动电子设备数字化国网企业科普馆设备专注于数字媒体的研发及应用,并且为多媒体禁毒展厅,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扫黑除恶警示教育基地,智慧党建,城市规划展厅,消防安全教育基地,交通安全教育基地,铁路安全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科技馆,农业规划展厅,数字化学校历史博物馆,强制隔离戒毒所场所文化,大数据智慧戒毒,大数据体验,铁路安全,电网电力,企业展厅,公共安http://rfl18202953201.cn.trustexporter.com/sell/o6789725.htm
14.去国家博物馆,看这一篇就够了!据载,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至2012年改扩建完成对外开放。现在的国博保留了原有老建筑的三个立面,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拥有48个标准展厅,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展品数量达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60968
15.头条文章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改扩建工程,2011年3月新馆建成开放。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新馆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9936742373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