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想回家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这些历史你了解吗古文物镇馆之宝

日前,一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

据介绍,《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两位网络博主拍摄的3集系列短剧,讲述的是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

“相信我,我真是从大英博物馆逃……”“逃出来的那只玉壶”“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其中,女博主@夏天妹妹噢扮演了拟人化的“玉壶”,另一位男博主@煎饼果崽-则扮演帮助她返回中国的记者。

在短剧迎来大结局时,有网友看后动情地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短片拍摄创作初衷:为了争口气

据央视新闻报道,这部短剧的主创夏天(饰演“小玉壶”)和煎饼(饰演“记者张永安”)向记者讲述了剧中隐藏的细节。

煎饼说,他们的创作初衷就是想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用作品唤醒大家的记忆,让文物回家。

细节让人动容:文物想回家了

《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共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让人动容。

细节1: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

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细节2: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

创作团队表示,很多文物的介绍和图片寥寥无几,最终选择了这盏“小玉壶”。“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

“‘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细节3:“小玉壶”为什么郑重强调自己是“盏”?

中国的量词有很多,英语很难翻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小玉壶”用“盏”来强调自己,唤起大家的记忆。

细节4:为何剧中男主角取名为张永安?

大英博物馆里有件文物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刻在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这些知识你了解吗:历史不敢忘,不能忘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3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是怎么来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这幅画在1900年被从颐和园抢走,1903年大英博物馆仅花了25英镑购入,现在成了镇馆之宝。

馆方一面夸赞中华文明,一面却将曾经的强盗历史昭告天下。历史是一面镜子,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些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流失文物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曾有沉痛教训。

为什么海外流失文物迟迟未归?

法律困境仍是阻碍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

一般而言,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购回、捐回和追索。但许多流失文物通过盗掘和走私等非法途径出境,账目不清,难以取证。跨国追回流失文物,仍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比如,英国政府就以《大英博物馆法》为理由,自设“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的门槛,宣称这些文物在英国能获得比在其本国“更好的保护”,拒绝将文物归还原籍国。

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

文物归还“道阻且长”,但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止。

多年来,我国一直通过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执法合作、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致力于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通过法律或者协商去追索流失文物。

在中国多方长期努力之下,已与美国、意大利等24个国家达成协定,并逐步形成了外交谈判、国际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捐赠、商业回购、第三方斡旋等工作模式。至今,已有流失于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部分中国文物成功归还。

据统计,从1949年至今,我国成功追回15万件流失文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加大文物追讨力度,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还。就在近日,瑞士就向中国返还了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其中包括4件陶瓷器和1枚钱币。

国家的繁荣富强是追回流失文物最坚强的后盾,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越来越多文物“回家”,是因为“家底”更厚实,“家”更强大了。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文物重新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一念在兹,万山无阻。

THE END
1.《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流浪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藏在这7家博物(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截图) 短片上线前期,正逢大英博物馆爆出藏品被盗,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我们更加强烈期盼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加之走私、偷盗等不法行为,导致我国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 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然而我国文物流落之所又何止是大英博物https://wap.douban.com/note/854213633/
2.《逃出大英博物馆》,盘点那些流落海外的佛教文物释圣文化近日,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全网累计播放量过亿,火遍全网。该剧用“文物拟人”的方式,以2017年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为原型,讲述玉壶化身小姑娘后路遇中国记者跟随其回到祖国,完成大英博物馆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心愿的故事。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https://www.chanzl.com/archives/7808
3.冲上热搜后,他们仍被“困”在大英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来自各国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里,如同装贴画、摆设品一样被对待。 在曹雨捷看来,大英博物馆其实一直有很多问题,只是这次终于被看到了。如果不是被曝光出来,可能后续他们也不会深究。而一直在替文物发声的她也在等待着某一天能像和老朋友打招呼一样,亲眼去看看这些文物,和它们讲讲我们现在的生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38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