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开了一家博物馆,没有展品,却让孩子大呼过瘾

20年前,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亚马逊网站会发展成全球最大的书店,其推出的电子阅读器kindle更是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现在,谷歌居然开设了全球第一家虚拟博物馆,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让下至小孩,上至老人都流连忘返。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是很多人自认最熟悉却也最陌生的地方,如何让孩子在博物馆中有所收获?不如到世界第一座虚拟博物馆看看吧。

(谷歌艺术和文化推出的第一座虚拟博物馆)

世界上第一座虚拟博物馆

顾名思义,pocketgallery就是口袋里的展览。与以往的博物馆藏品数据化不同,它真实还原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场景。在官网和手机app上都可以体验。(拉至文末可查看博物馆网站)

这家博物馆由7个展厅构成,展出了目前已知和公认的维米尔的全部36篇原作。或许你对维米尔并不熟悉,但你一定见过这幅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维米尔仅存的36幅作品目前分散在7个国家的18家艺术机构中,在现实生活中绝无可能同堂展出。

(《倒牛奶的女仆》)

(《女主人和女佣》)

不仅因为馆藏出借方面的困难、作品保护方面的顾虑,更因为收藏于波士顿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的TheConcert早在28年前就被小偷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维米尔的画作《Theconcert》)

从2011年2月1日上线以来,谷歌艺术与文化与世界各大博物馆合作,利用谷歌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像素拍摄馆内历史名画,建立起一个博物馆和艺术品的数码资料库。

(谷歌艺术与文化网站首页)

迄今为止,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博物馆都已经被收纳其中,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迅速了解世界各大博物馆的信息,更能近距离观赏和欣赏这些世界名著。

虚拟游览,让人身临其境

引用一位网友在体验谷歌的虚拟博物馆之后的感受:

我相信她的顾虑也是我们很多人对虚拟博物馆持怀疑态度的原因。

(点按展室即可进入艺术馆)

在谷歌上线虚拟博物馆之前,网络上已经存在许多提供观看艺术品的网站。

我们可以下载海量的艺术品高清图片,甚至可以通过在博物馆实地采集信号而打造的虚拟展厅去观看展品。

(北京故宫博物馆数字体验展)

比如2017年UniversalMuseumofArt网站就致力于打造虚拟博物馆的概念,甚至很多项目都结合了VR技术,但是都没有让观众打心眼里有真实的观影体验。

(UMA网站首页)

因为无论是虚拟展厅还是UMA,当屏幕聚焦于展厅中某一幅画时,会另外跳出页面来显示这幅画的高清图,这就瞬间脱离了博物馆的情景。

谷歌通过AR技术让观众充分构建了认知地图,完美地模拟了亲历博物馆参观的过程,展品悬挂在各个展厅的墙面上,随着观看者的移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随着用户的移动,画面也会移动)

高清细节让人感到震撼

GoogleArt&Culture的首大亮点就是让艺术品都可以使用高解析度來欣赏,让你不用再担心看不清艺术品,你甚至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画家的每一个笔触。

AR技术完全模拟了观众在博物馆看一幅画的过程,它能够将艺术作品按照实际大小呈现,包括虚拟博物馆的墙面,所以观众感受到的艺术品的体量跟真实博物馆没有本质区别。

(画面会随着你的靠近放大)

不仅如此,由于画面是谷歌独家的超高清图片,细节极其清楚,随着你的走近画会逐渐变大,当你聚焦在细节上,细节也随着你的靠近而放大,你顺势浏览其他细节,屏幕也自然跟着流动。

它很好地把握住了细节与整体的关系,让整个人产生沉浸式体验。

有趣的互动游戏,调动联想记忆

在Googleart&culture的手机APP中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程序,让你和这些艺术品能直接的互动。

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通过寻找和自己长得像的艺术品,让原本和受众之间横亘着历史鸿沟的艺术品,产生了紧密的互动感,让观众让自己与画作的具体事物产生连接,并且和背后的某个故事关联匹配。

这种形象联想,得以让用户从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信息、走向主动去探究艺术作品与自己的关系,从而去追根溯源作品背后承载的历史,才能有效地从博物馆中收获知识。

虚拟博物馆让观众有更多选择

而谷歌的文化与艺术项目将线下分布在多个场馆、属于不同流派的大师作品,艺术品不再陈列于方盒中,而是整合在虚拟空间中,让观众无论身在何处、何时何地都和观看、或是对比不同博物馆的藏品,尽情享受一场艺术盛宴。

(划分为不同艺术家、国家的艺术作品)

(pocketmuseum里的不同展厅)

虚拟化的博物馆,虽然还存在大量的局限,但它可以让受众可以独立于喧闹的人群,避开干扰,在纯粹的艺术空间中与作品直接对话,回归文物鉴赏本身。

带孩子去看博物馆,学习的新境界

虚拟博物馆的兴起,除了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更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喜欢去博物馆感受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去实体博物馆,就像谷歌艺术与文化推出PocketGallery的初衷也正是希望能够让艺术爱好者不需要付高昂的机票,飞到世界各地去一窥世界名著的真迹。

(大英博物馆)

当然,如果有机会能够亲自去实体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艺术氛围对于孩子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有人说,要了解一所城市,首先要应该走进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因为她就像一本书、一台相机,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历程。

(法国卢浮宫)

我们带孩子逛博物馆,当然是为了让孩子能有所收获,如何能让孩子爱上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有所收获?最重要的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选择他感兴趣的场馆或者展览。

(中国故宫博物馆)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他会自发地去探索,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真正的学习就发生在自发探索和思考中。

如果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那么家长就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馆,用你的好奇心去影响孩子,因为你的思考也会给孩子启发:从一个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延伸出这么多的学习机会。

(伦敦博物馆)

因为感兴趣自发主动地学习,才能够让孩子有收获。如果只是被动灌输,那去博物馆也只是所谓“开阔视野、多学知识”,对孩子而言不过是匆匆掠过历史文物,没有深度的思考,那对提高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并无益处。而思考能力才是孩子们真正能站稳脚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台湾著名博物馆设计师林志峰的孩子在英国上学,他的孩子从小就看过许多博物馆,他认为孩子的许多知识都来自这种体制外的教育。

懂得欣赏艺术作品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今天是博物馆日,不如带上孩子去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艺术的美感和历史的沉淀吧。

THE END
1.收藏级:我找到了十大虚拟博物馆顶级资源澎湃号·湃客USEUM 想要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不受地域限制去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这是一个使艺术民主化的虚拟博物馆。 超过10,000 位来自全球 106 个国家/地区的艺术家,他从经典的大师作品到当代艺术,84,000 幅绘画、插图、素描和照片都在这个平台上分享。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213560
2.虚拟博物馆和纪念馆全景漫游虚拟博物馆和纪念馆全景漫游 VR全景漫游 今天不写代码,小郭我从网上找了许多虚拟展览的网站,主要分为博物馆和纪念馆,在这里总结分享给大家,大家在家中就能做到全景漫游中国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啦!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中国数字科技馆 博物馆: 全景故宫https://blog.csdn.net/m0_56181660/article/details/134452912
3.科普图解“触手可及”的虚拟博物馆你爱了吗?科普图解 | “触手可及”的虚拟博物馆 你爱了吗?,科普图解,虚拟博物馆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4K1TD20514R9M0.html
4.中国虚拟博物馆地界虚博世界.中国虚拟博物馆.全天美术馆BETA版致力于普及博物艺术生活。增强拓展互通。 让人们能足不出户的免费参观 和低成本的展现世界,宇宙万象。 观众在参观虚拟世界的时候, 不需要下载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http://www.hsxsh.pudong-edu.sh.cn/infoweb/item-detail.aspx?newsid=3745
5.虚拟博物馆,其他图文简介虚拟博物馆(Virtual museum)或数字博物馆(Digital museum),是以博物馆为主题,结合电脑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展示平台。虚拟博物馆具有自由浏览与简易交互的优点,可收藏任何可被数字化的事物,而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不断地被更新与提供服务,通过信息技术设计类似于传统的博物馆类型,并提供全新展现方式与参观体验。 依据"数字典藏https://www.zupu.cn/citiao/111164.html
6.科普图解“触手可及”的虚拟博物馆,你爱了吗?9月6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为观众带来了数字经济的新鲜体验。目前,我国不少博物馆着力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我们能以何种形式领略数字时代的文化魅力?一图看懂。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438165
7.科普图解“触手可及”的虚拟博物馆你爱了吗?科普中国|相关阅读·科普图解|2023服贸会:科技赋能“中国建造”·科普图解|用科技打开智慧城市之门·科普图解|走进服贸会:这些“黑科技”彰显创新活力http://kpzg.people.com.cn/n1/2023/0907/c404214-40072551.html
8.虚拟博物馆,能否完全替代传统博物馆?界面新闻·JMedia两名研究人员设想的虚拟博物馆能支持众多用户集体体验。Preda补充道:“我更倾向于建设一个允许多名用户共同访问、互相沟通的虚拟空间,就像在线游戏一样,而不是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孤零零地看展。”这意味着相关技术要进一步开发普及,优化用户体验。目前的虚拟头盔沉重、佩戴不适,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更好的设备用于访问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456029.html
9.这座虚拟博物馆,装着互联网原住民的共同记忆南方plus2022年4月,1993年出生的四迹(网络昵称)灵光一现,在VR Chat上建了个中文梗博物馆。这座耗时两个多月建成的虚拟博物馆,收录了中文互联网从2000年至今的流行梗,从百度贴吧时期的“火钳刘明”“兰州烧饼”,到初代鬼畜文化梗“金坷垃”“哲学”、成龙大哥的“DUANG”,再到新近于视频平台走红的“退退退”……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16/c679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