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六)《赣鄱非遗展》等特展

江西,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岁月流转,历史沉淀,无数的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江西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也见证了江西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了深入挖掘和展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我们精心策划了“赣鄱遗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本次展览汇聚了江西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传统手工艺、民间表演艺术、节庆习俗等,都承载了赣鄱大地的历史记忆和人民智慧。它们如同明珠般镶嵌在这片红土地上,熠熠生辉,诉说着江西的辉煌与传承。

在这里,您将看到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听到古老民间故事的传说,体验到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非遗,传承江西文化,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从乡物·工艺、乡音·演艺、乡味·饮食、乡情·节庆四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江西独具特色的非遗作品和非遗技艺,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理念。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

第一单元乡物·工艺

展厅局部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瓷器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吉州窑瓷器

陶瓷工艺流程

模拟窑炉

技艺百工坊

进贤文港毛笔制作技艺

文港毛笔

婺源徽墨

展柜局部

纸砚制作技艺

修水贡砚

剪纸

新干剪纸、瑞昌剪纸

广信剪纸

客家砖雕

客家竹编

雕塑《济公》

婺源三雕

婺源三雕是指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明清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它属于徽派建筑艺术的支系,制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和牌坊等建筑上的装饰部件。婺源三雕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从别号“雕三雕”的刘三元始,其技艺自成谱系。各种刀法是婺源三雕的关键所在,其特点在于不拘一法,混合并用,使作品达到空灵剔透的效果,故而圆雕、浮雕、浅雕、深雕和透雕较为常见。

余江木雕、修水麟祥堂罗盘制作技艺

麟祥堂罗盘依祖传技艺用实木制作,盘面造型按风水学说雕刻成凹凸的波浪起伏状,文字全部为蝇头小楷字毛笔书写,按盘面内容及风水门派的不同产品大致可分为三合盘、三元盘、玄空盘、八宅盘、过路阴阳盘、综合盘等。修水县麟祥堂罗盘是江西本土上仅存的也是全中国带有江西“赣盘”特色(盘面为波浪凹凸形,风水学命名为“四水归堂”形)的罗盘。

木雕《皇帝狩猎图》

在不到3平方尺的楠木上,雕刻了50余位人物和30余只鸟、兽,其精细的雕刻手艺可见一斑。这件作品也是历时三年所完成的。它是目前婺源本地木雕工艺当中层数最多的一件,多达10层,上面描绘的是乾隆皇帝狩猎时的一个场景,其中文武百官、树木以及动物的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左侧的这些窗户是可以打开和关上的。

《惠绮兰心》

砖雕

漆、雕版、莲花打锡

漆器

靖安黑陶制作技艺,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传统技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莲花打锡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以锡为原料,手工制作各种生活、祭祀器皿等的中国民间技艺,主要流传于莲花县路口镇街头村、路口村和庙贝村。

铜錾《大鹏展翅》

东固传统造像

是一项手工技艺,它融合了绘画、雕刻以及宗教的开光仪式。东固传统造像手工技艺要求严格,在东固镇当地被称为“丹青先生”。丹青先生在进行造像创作时,无需使用量斗,不打形,直接使用斧头劈砍,用锯子进行锯割。

《王天君雕像》

〈滴水观音〉

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傩面具雕刻源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已祖传三代,其继承的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萍乡湘东傩面具以樟木刻制品为多,面具造型沿袭古法,程式独特。萍乡湘东傩面具的造型、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十二生肖》

夏布绣

夏布刺绣由民间刺绣发展而来,是以夏布为材料的手工艺术刺绣,绣面配色淡雅、质感强烈,造型淳朴自然、栩栩如生。在刺绣过程中通过线条排列的粗细疏密及虚实交替互动来表现物理形态和立体层次,融合夏布自然的肌理及水墨国画的典雅,大胆地突出线条,相对弱化色彩,因其独特的地方韵味和民族特色获得国家权威机构认定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绣种,被专家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

夏布织造技艺

上饶市信州区的夏布生产以该区沙溪镇为中心,是江西省乃至全国夏布生产的重要集散地,该区域夏布生产总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其纱质细腻、经纬咸宜、不皱折、不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汗,是一种纯手工的环保产品。其制作分绩纱与织布两大部分,细分工序达几十道。绩纱要用手工将湿麻劈成细缕,并拈成细纱,一般一天能绩二、三两纱,精工出细活,若要织出高扣数精品夏布,一天难绩一两纱。织布有经纱、刷浆、上机、织造四道工序。其中以经纱、织造为难。经纱多为男人,在阴凉的地方,将纱丝丝入扣,用细白米浆刷纱。织布多为女工,织时亢热、严寒都不宜。夏布用途广泛,可作床上用品、褥垫、墙布、门帘、工艺品、工业用布等。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主要是以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中所总结的“雷氏炮炙十七法”和陈嘉谟《本草蒙筌》“三纲九法”等医药学理论和古法炮制原则为依据,并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独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在具体的炮炙工序上,樟树在药材鉴别与净制、切制、炮炙和贮藏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传统做法。

樟树中药

第二单元乡音·演艺。

江西,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抚州各种声腔的“临川四梦”演绎了汤显祖这位国际文化巨匠剧作的经典精神。在江西,目前活跃的戏曲剧种达33种,有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美秀娇甜”的赣剧,有“高腔之祖”的弋阳腔,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遗响的广昌孟戏,有“南北时尚”的青阳腔,还有载歌载舞的采茶戏……江西景德镇乐平市古戏台繁多,是“久看愈好”的“中国古戏台博物馆”。

古戏台营造技艺

是一项流传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的传统手工技艺,乐平有记载的古戏台最早见于明代,明代地方宗族“联宗立庙”,并于庙堂中附建戏台,称祠堂台。清嘉庆、道光年间,乐平戏台开始从祠堂中独立,出现了双面台和万年台;晚清民国时期,仍兴建不辍,但创新不多。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大戏台

木雕戏台

孟戏

青阳腔

采茶戏

赣剧

第三单元乡味·饮食。

家乡的味道是古朴的。江西万年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其稻作文化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家乡的味道是醇和的。“药不过樟树不灵,酒不到樟树不香”!樟树的四特酒被周恩来同志赞誉为“清香醇纯,回味无穷”。崇义米酒、九江封缸酒、南城麻姑酒、李渡烧酒等等,酒逢知己,举杯共饮,乐哉快哉!家乡的味道是甜蜜的。丰城冻米糖、九江桂花茶饼、鄱阳灌芯糖等,总是给人以留恋的回味。“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驰名中外的婺源绿茶,“顶上绿茶”的遂川狗牯脑茶,人称“六绝”的庐山云雾茶、有“南葛北参”的美誉横峰葛粉、营养丰富的高安腐竹……家乡的味道也有辣的。浓郁可口的南昌瓦罐汤、香辣有味的莲花血鸭、辣味爽口安义黄洲宗山米粉等,风情独特。

美食

百年瓦罐汤

醉仙楼

桂香屋

第四单元乡情·节庆。

大节庆

湖口草龙

俗称“谷龙”,是流行于江西省湖口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湖口草龙历史悠久,据传它起于隋唐,盛于明清,在当地长期传沿不绝。按当地旧俗,每年秋收以后,人们要用稻草扎制草龙串村游玩,以庆祝丰收。其后湖口草龙不断朝精致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世代相传的专业艺人。生于19世纪末的周雍发是精致化湖口草龙的开创者。湖口草龙以稻草为主要材料,用竹木做支架,整条龙由单数节段构成,通常为9到21节。

婺源抬阁、中秋烧塔

夏、秋、冬

后记

”中华文明历里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非遗就是延续至今的文化之根,在全民中得到广泛认同。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让非遗在新时代大放异彩,为非遗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更好地激发了赣鄱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个展馆,我们一同看非遗。聆听非遗、触摸非遗、品味非遗……这些数字多媒体让江西非遗“活起来”了,让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聚起来”了,也让我们传承和弘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强起来”了。

谨以此展献给曾经、现在、将来在江西这片热上上生活、游历、学习、工作的人们!

《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

序厅

几千年来,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使绝大部分女性受困于家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传统农业社会结构逐渐松动,思想解放潮流冲击着传统文化壁垒,中国女性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促动下,现代女子教育兴起,妇女职业领域有所拓展,这一女性逐步独立自主的历程成为晚清至民国社会变革有力的印证。本展览以女性生活形态的变迁,作为透视百年间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窗口,生动直观地映现了旧纲维的逐步解体以及新秩序的逐步建立,充分见证百年间中国女性的觉醒和进步。

清代晚期到民国,正是中国历史上女性解放运动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受到强烈冲击,细微琐碎的家庭生活折射出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百态,出现了革故鼎新的新气象。

这一时期,争取婚姻自由,以自由恋爱为基础的自主婚姻的日益增多,婚姻批准权出现向政府部门集中的趋势,体现了婚姻由传统向现代、由不自由向着自由、由不自主向着自主方向转变的趋势。

鸳鸯礼书

鸳鸯礼书是传统婚俗中订婚的凭证。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下彩礼,并向女方家送礼帖,称为鸳鸯礼书。礼书写有男子生辰八字,女家接帖后,用新笔新墨写上女子生辰八字,送回男方,即算正式定亲。

结婚照

结婚服饰

百子图

旌表节孝

妇女贞节观在清代发展到极致。夫权下的妇女贞节观,是对女子实行单方面禁锢,是"畸形”的道德束缚。

铜胎画珐琅杨家将故事圆盘

金漆木雕《仁义礼智信》构件

民国新式结婚照

民国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女性婚礼服装剪裁开始西式化,同时使用蕾丝、雪纺、丝绸等材质,搭配头饰头纱,颜色清新淡雅,更加凸显女性身材。

结婚证民国

清绢本女子发式图

第二部分服饰与身体

婚姻观的变革传递出中国从传统“人伦文化”向“个性主义”转变的信号,昭示着女性从身体到精神的束缚逐步放松。传统中国女性服饰讲求中和,克制个性情感,女生身体掩藏在宽肥的衣裙下,服饰中“礼”的意义大于“人”的存在。近代服饰逐步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通过服装表达自我迎渐成为这一时期女性服饰的新主题。

20世纪20年代,女子泡服再度流行,但装饰比清代大大减少,腰身略收,袖口宽大,称为“倒大袖”。随着传统服制解体,新生活方式兴起,以及西风东渐的影响,女装的西化进程加快,原本宽大平直的造型渐渐变得合身,曲线突出,女性服装逐渐走向时装化,其代表就是三、四十年代出现的“改良旗袍”。同一时朝、西式的斗篷、大衣、唱子、手包、高跟鞋,都成为当时时髦女性不可或缺的搭配。

帽子、手套

手提包、披肩

民国时期,中西服式混合杂糅,新旧并行于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宽大的衣裙、繁琐的装饰成为不必要的累赘,修身合体、风格朴素的服装受到女性的青睐。自由着装代替了等级着装,女性可以根据自身的社会角色、审美标准选择服饰和发饰,女性的自我意识得以充分表达和体现。

紫色缎绣雉鸡花卉纹袍民国

精缎五彩绣花蝶氅衣清

圆领,大襟右祍,平袖端,袖口挽起,左右开裙至腋下。猪褐色素缎面料,通身彩绣形态各异的蝴蝶翩翩起舞于梅花间,衣身中线两侧图案完全对称,分毫不整,设色雅致,做工考究。领襟和开裙处镶饰三蓝绣四季花卉纹边,外压栏杆花边,白色挽袖处绣制的蝶纹更加形神俱备,生动逼真。挽袖是满族女服的一大特色,可拆卸更换,从而起到变装”的效果;因满族尚白,故挽袖常用白色。氅衣,原为汉族传统服饰,披穿在外以遮风寒,道光朝才出现在清官中,为后妃常用的便服软式,因为经常穿用,所以花纹装饰最为华丽,并由对襟式改为具有满族服饰特点的大襟右衽式,但保留了原本宽身博袖的特点。

除服装之外,头饰和首饰也是女性着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女剪发逐步兴起,五四过后剪发人群大增,女学生们引领了这波剪发风潮,她们中的许多人都强调“剪发是女子自己的”。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电影的风靡,明星们的短发式起了引领作用,女子剪发掀起一个小高潮。剪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女性头部妆饰的传统格局,使妇女彻底摆脱了各色头饰、钗、簪等头部妆饰的重负,省时省力,便于女性投身社会。

北平第一助产士学校的毕业生

第三部分教育与职业

身处家国巨变的近代中国女性,虽然面临着生存与生活的巨大压力,但又迎来了自身命运的转机。从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到逐步追求男女平等,被排斥在社会公共事务之外的女性,同男性一样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女性渐渐活跃在工农商政各种职业领域,被封建礼教束缚在家庭围栏中的中国女性,逐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努力之中。

民国“新女性”招贴画

孔令仁的清华大学校徽

孔令仁的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章

培道女中校徽

杨先知的短期小学教员师资训练班结业证明书

1936年杨先知,安徽巢县人,生于1920年。1936年从附设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的“短期小学师资训练班”结业,1944年从国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于四维学校,任教期间因“教导儿童至为热心,成绩彪炳”而受到嘉许,1947年受聘于南京市游府西街国民学校。她的经历是近代中国女性接受教育,投身社会的缩影。

《妇女参政运动》1933年

《怎样做一个新妇女》1947年

结语

近代中国,百年激荡。身处时代风雨中的女性,在文明的洗礼中觉醒。她们走出家门,接受教育,投身社会,追求平等,自觉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身份由女儿、妻子、母亲逐步叠加女国民、新女性、女战士。她们谋求自身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是晚清以来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有力印证,充分显示了中国女性所蕴藏的无穷力量。这些艰难渐进的成长,点点滴滴的变革,如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

本展览参观完毕。

甲龙驾到-“甲宝赣地奇遇记”

该展览由江西省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广昌县博物馆联合主办,其中来自广昌的华夏胄龙化石首次面向公众装架展出。

1986年5月,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发现了裸露的化石。经上海自然博物馆、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广昌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恐龙骨骼化石103件。经复原装架,其骨架高宽各1.4米,长6米,属甲龙亚目恐龙,俗称坦克龙,体型扁矮,四肢粗短,背部及两侧有鳞片和骨刺,生存在距今约1亿至6500万年间的白垩纪晚期。

广昌出土的甲龙化石是当时国内发现的最新品种,也是最为完整的一具恐龙化石,填补了我国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之间生物发展史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至此,所有展厅参观完毕。

到休闲综合体——博立方休息一下。

文创聚集地——天工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绝对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只要扫一扫产品,便可以将心仪的文创产品带回家。

“考古盲盒”

青铜器、元宝、铜鉴、银牌……江西省博物馆的“考古盲盒”中,共有15款“微缩文物”。

“考古盲盒”把“微缩文物”藏进土中。

拿起精巧的考古铲,小心翼翼地铲开方型土块,随着土壤一点点剥离,再细细扫去上面的浮尘,土里的“文物”也逐渐现出真容。考古盲盒将文物与时下流行的“潮玩”相结合,它以契合市场需求和年轻人思维的方式,拉近了文物跟年轻人的距离,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新尝试。

THE END
1.走进江博穿越千年,邂逅赣鄱文明之美江西省博物馆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博物馆采用常设展览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的陈展体系,由8个常设展览和3个临时展厅构成,全图景展现江西大历史格局和文化特色,高质量满足新时代公众多元需求。 岁月失语,惟物能言。古代历史文化展区中的珍贵文物不仅展示了江西古代社https://iei.jxut.edu.cn/info/1019/4272.htm
2.《读懂江西》系列视听作品展播:《陶瓷工艺与文旅体验的完美交融今视频客户端讯为解码江西文化,讲好江西故事,全面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围绕“古色江西、红色江西、出色江西”精心策划打造《读懂江西》系列科普作品。12月6日,为大家推出“出色江西”系列之一:《陶瓷工艺与文旅体验的完美交融》之“瓷韵风华”。http://pc.yun.jxntv.cn/c/Y05ETmgyOFBHb2FiWUVIQW5ZVGRndz09.html
3.巧晴文旅部集中示范推广数字化创新成果和,“再现红军长征历程”国家自然博物馆应用人工智能,建立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平台,让舞台艺术通过信息化手段传播普及;典藏大脑“千里共赏”藏品云,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海南放心游,等构建起跨省美术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在赋能文化艺术创新表达方式方面、苏堤春晓,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第二现场。https://bbs.9you.com/forum-114-8.html?a=shows&catid=wap&id=647870
4.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通知公告关于“物华天宝·赣鄱有礼”2024第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物华天宝·赣鄱有礼”2024第二届江西手礼征集活动的通知》安排,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了江西手礼产品的征集和评审活动。经各设区市推荐、专家评审,拟评选金奖产品10件,银奖产品20件,铜奖产品40件。现将入围手礼产品情况公示如下: 金奖入围产品 http://dct.jiangxi.gov.cn/art/2024/12/12/art_14524_5084057.html
5.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 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共6层,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展https://www.jxmuseum.cn/Home/Index
6.江西省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数字· Numbers江西省博物馆藏品总数约5.9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70件(套),2019年参观人数达132万。近年重要展览 · Important Exhibitions饰代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展展期:2017-12-30 ~ 2018-03-30部分藏品及展厅兽面纹立鸟青铜镈,商代绿釉陶仓,东汉鎏金四瓣花形扣,明代《八骏图》,郎世宁,清代https://art.icity.ly/museums/vxe883i
7.免费欣赏!150个精彩展览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 http://www.hnmuseum.com/sites/default/files/statics/museum_exhibition/src/indexpc.html?albumid=494216DC23684425BBB9AAACE471A6B1 37、学习雷锋好榜样 湖南雷锋纪念馆 https://720yun.com/t/acvkiwdegqb 38、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网上展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8.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12、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数字展厅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http://wechat.immnh.org.cn/wxnmg/virualvrs.html?from=singlemessage 13、“盛世典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国宝展” 沈阳故宫博物院 https://www.superhz.com/ty/SY360/ssdc2/tour.html 14、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数字展示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9."云旅游"哪家强?这些景区不出门也能逛在“国博数字展厅”里,可以选择包括“大唐风华”、“古蜀华章”、“卢浮宫的畅想”、“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等不同主题的展厅,进入之后便能实现全景游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03. 上海博物馆 藏品三维展示 https://travel.ifeng.com/c/7u53nQ6SjYG
10.江西省博物馆20240606001706.pptx江西省博物馆.pptx,江西省博物馆-12展览与藏品馆舍介绍43对外交流与合作科研与教育目录65参观信息未来发展87文化创意产品总结与展望910旅游与观光数字化服务升级江西省博物馆该博物馆历史悠久,创建于1953年,原名为江西省南昌市博物馆,1989年更名为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06/8043116034006076.shtm
11.五一假期“云看展”,这五家博物馆的展览不容错过即将于5月8日闭展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是浙江省博物馆今年3月开启的特展,该展览汇集千余幅佳品珍藏,在推出同名线下展览的同时,联合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铺展古代丽人的生活画卷,让观众随时随地在“云端”观展。 http://m.bjnews.com.cn/detail/1651287859168194.html
12.“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名砚精品展”第二站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开幕6月18日,由江西省文物局、上饶市人民政府、吐鲁番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上饶市文物局)、吐鲁番市文物局、上饶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上饶市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婺源博物馆、上饶美术馆执行的江西援疆文化交流展:“砚海撷珍——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名砚精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914856947220709
13.看展览博物馆展览资讯文博新闻“走向盛唐”数字展览策展团队由博物院专业人员组成,历时一年,数易其稿,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选择与内容匹配的数字化展示手段,让展览突破传统展示方式,由线下搬到线上。 辽宁省博物馆 永恒的雷锋 展厅:三层20号展厅 时间:2023年03月04日至2023年06月11日https://www.hebeimuseum.org.cn/show-80-10643-1.html
14.历年资讯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博物馆领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函〔2020〕1048号)和《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度博物馆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的通知》(办博函〔2021〕213号)要求,2021年3月,国家文物局抽选江西、湖北、宁夏、新疆4省(区)的21家博物馆、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进行了博物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15.盛邦新业北京盛邦新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数字展馆、数字化展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 盛邦积聚了众多行业内设计创意的人才,下设六大创意创新部门,拥有完备的业务范围涵盖:展馆设计施工、数字多媒体、数据可视化、布展施工、运营维护、改造拓展等。 项目类型涉及:企业展厅、园区展厅、规划产业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https://www.simbon.cn/
16.博物馆日“数”亮点,数字科技让九江文物“活”起来5月18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物局)、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西主会场活动在九江市博物馆举行。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金淼,九江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效兵,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处长刘昌兵,九江市文广新旅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30522/189276df3f1146a4bf63d263204b6d79/c.html
17.高清图:看文物汉服讲解员带领参观者“穿越”地方人民网南昌5月18日电(时雨)“这件文物叫‘伏鸟双尾青铜虎’,是1989年在新干县出土的,它也是我们馆的主要文物之一……”17日,在江西省博物馆的展厅内,该馆身穿汉服的讲解员正在为参观者讲述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江西省博物馆的讲解员将职业装换成汉服为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讲解服http://m.people.cn/n4/2022/0518/c1491-20063592.html
18.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百巨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关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采购江西省博物馆新馆数字展厅(江西名人展)内容与形式设计采购项目(招标编号:JXBJ19121344903-3)电子化公开招标公告 2021-11-25 江西国政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关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采购江西省博物馆新馆二期服务保障项目(招标编号:JXGZ2021-10-1101-1)第二次电子化政府采https://www.dljczb.com/w-jxsbwg/
19.江西省博物馆企业简介: 江西省博物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2013年)。江西省博物馆由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http://www.bidizhaobiao.com/gongsi_211782529862283264.html
20.数字博物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中“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红军长征”子目的教学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建立起‘星星之火’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是在何种艰险的情况下进行长征的?”等问题,带领学生参观江西省博物馆官网的数字展厅“红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609/10391652.shtml
21.数智赋能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除了3D全息投影及数字化文物展示,江西省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及修复领域同样建立起了数字化保护平台,对大量文物进行了数字化留档及影像采集,建立起了统一规范的文物数字资源库和数字资源检索分析平台。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张昕 王帅 王晓沛 易文韬)https://m.gmw.cn/2023-12/02/content_1303588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