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回信,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做好新时代文博工作、推动国家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立体、真实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高举思想旗帜,增强历史自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加充实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期待,越来越多的观众想要通过走进博物馆来接触和系统认识中华文明,在购物车里“考古”、在电商平台上“博物”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生活质量和文化品质的时尚潮流。博物馆不仅服务于公众,同时也被赋予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给予价值引领的时代责任。近年来,随着全国各类文博单位充分运用馆藏资源发挥知识创新优势,通过展览、社教、传播、文创等文化产品体现社会担当和责任感,文博行业建立起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何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馆藏资源,从而打造更加亲切、包容、值得信赖和稳健的博物馆文化形象,不断传达对社会和公众的关怀,为人类文明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是新时代博物馆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必须加以妥善保管和利用。国家博物馆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用好用足长期以来形成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并善于从中寻找源头活水,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努力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准确揭示蕴含在文物遗存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二、深耕主责主业,讲好中国故事

深化学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当前我国历史还有很多未知领域,历史研究任重道远,必须通过加强考古工作力度,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进一步准确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国家博物馆将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推进馆藏文物征藏管理,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提升以物证史和以物释史能力,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逐步还原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立足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梳理博物馆学学科分支,构建学科理论框架体系,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博物馆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拓宽研究的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全行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创新展览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汇入云端,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系统完整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加快“古代中国”改陈提升,进一步办好“复兴之路”,精心打造“复兴之路·新时代”,策划推出更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焕发出中华文化更多魅力和风采,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切实增强人民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出席“玛雅:美的语言”文化展开幕式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并于此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让文物活起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丰富传播渠道,充分发挥馆藏文物数量庞大、形态多样、体系完整的突出优势,努力把文物藏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充分呈现出来、传播出去,不断增加博物馆的社会可及性。深度挖掘馆藏文物价值内涵,加强品牌建设,结合展览系统化研发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创产品,形成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让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多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国家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展发来贺信或题写序言,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国家博物馆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客厅作用,利用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上合组织博物馆联盟、中日韩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等多边机制,形成多层次机制化对外合作交流格局,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办好“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等品牌活动,推动展览“走出去”和“引进来”,特别是有针对性输出一批代表国家历史文化水平、反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精品展览,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国博智慧和国博力量。

三、引领行业发展,助力文化强国

踔厉奋发,守护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40多万件文物藏品和时代物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守护好这些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既是国家博物馆最根本的职责使命所在,也是国博工作的核心之核心。下一步,国博将充分发挥行业头雁的引领示范作用,继续秉承“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安全工作理念,从政治意识、制度安排、技术应用、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文物管理,筑牢安全底线,做好预防性保护,引领行业安全标准建设,做好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率。牢固树立大安全观,构建包括政治安全、文物安全、维稳安全、观众安全、消防安全、馆舍安全等在内的大安防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将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和时代物证完好无损地传给下一代,为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赓续传承,传承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文化传承,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博事业飞速发展,“文博热”“考古热”悄然兴起,这些新趋势新变化都为国家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国家博物馆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立足文博人才发展规律,发扬老一辈国博人淡泊名利、严谨担当、甘于奉献、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广聚天下英才。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制度、特聘专家制度、访问学者制度和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宣传精专一业的先进典型,努力构建总体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梯次配备、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管理人才、运维保障人才各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聚力打造引领文博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为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夯实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做好文物活化,推进对外交流,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和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THE END
1.M20+全球頂尖博物館大會:探索全球博物館合作的新境界“將要離開上海博物館時,我對如何在全球高水平上展示藝術的可能性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啟發。藝術品的策展方式以及博物館的建築本身都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我也讚賞上海博物館為人們提供休息和學習知識的空間,使他們能夠享受博物館所展示的藏品和文化。”參加12月3日至4日在上博東館舉辦的M20+全球頂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local/20241206/5f709d89bde3487a803f85a76fb7472e/c.html
2.被“国宝”闪到眼!银行博物馆又双叒叕上央视啦!传承金融文化,践行民族金融领军品牌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工商银行创立银行博物馆的初心。通过与《国宝大会》栏目的合作,向公众展示了银行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体现了在金融文物收藏方面的深厚底蕴,也促进了公众对金融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此次活动工总行办公室品牌处、远程银行中心现场指导节目摄制工作。并结合金融工作“五篇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4/12/wx50608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博中央大厅里,许多观众正在排队等待合影留念。走进“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中国共产党党旗、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伴着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参观者驻足。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展出了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陶器、青铜器、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4.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国际交流展将亮相艺博院12月14日至15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携手意大利达芬奇学院,配合特展发起大湾区青少年研学共创日活动,邀请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三个组别参与这场跨越时空的研学旅程。 展览期间,现场观众除了观看丰富展品外,还可通过现代技术(如AI、AR、VR等)探索更多达芬奇跨时空的“秘密”。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388e13a503/ac09e3ab03.shtml
5.被“国宝”闪到眼!银行博物馆又双叒叕上央视啦!古今对话,文明呈现。由工商银行总行独家冠名的央视《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大型融媒体活动第四季,10月22日走进银行博物馆,解锁金融文化“新地标”,节目已于12月8日晚在央视二套正式播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文物爱好者,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赴一场关于文化、传承和梦想的璀璨盛宴。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03302
6.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这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倡议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不但是博物馆界心连心联合抗疫的有益尝试,也是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向世界展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共同扩大全球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让全球观众能够足不出户在线上感受文化赋予的力量,获得前行的动力,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期待此次活动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202009gmdc/
7.在家看全球国宝,足不出户云游世界各地博物馆,在技术的助力下享受云“在家看全球国宝,足不出户云游世界各地博物馆,在技术的助力下享受云端视觉盛宴,真是太棒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近日举行,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在线介绍馆藏特色珍品,累计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走进”文化宝库。受疫情影响,云上展览、在线直播等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新方式https://www.jyeoo.com/shiti/1069e131-e152-4c15-589b-2d9900257099
8.全国政协“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宣讲活动发言摘登十是以文物活化利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新趋势。2020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倡议举办“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2022年举办第二届在线接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对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以文物藏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文物数字化标准、博物馆评价指标体系等当前https://www.icppcc.cn/newsDetail_1101089
9.国博获评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精品项目“双十佳”中国国家博物馆“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与“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分别位列“云展示”与“云讲解”系列十佳项目第一个。 “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于2020年4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https://m.btime.com/item/40ee1r6e3488nd8kpgv68jnvpk7
10.云赏全球文物丨乾隆亲力亲为参与设计海晏河清尊寓意几何?9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正式开启!来自五大洲16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博物馆馆长们在线接力,讲述本馆馆藏特色和重头展品,连续八天带来文物赏析盛宴,打卡“馆长之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带来的“清乾隆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简称“海晏河清尊”,为中国国家博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aMtugLm3C76NuWVU3IOR200906
11.两会建议提案汇总:文旅博物馆文物文化遗产我们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应用,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在其中的“国博专场”,我们通过数字虚拟技术展示、8K拍摄并高清呈现等丰富形式,向观众沉浸式阐释了文字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联手腾讯打造了“手拉手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4081.html
12.澳洲最大的公共博物馆机构维州博物馆(M来自澳大利亚驻华使【#手拉手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 | 第五棒:取道江南……哦?别忘了它!】看过中原北方,让我们再度南下……等等,向我们招手的好像是山西呀!继续出发,看看大洋洲要为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今晚20:00,“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在线上等你~#国博创建110周年##手拉手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 展https://weibo.com/1918101143/LBWiTEpB1
13.大同晚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7月6日至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共聚“云端”,以“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为主题,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用约150件珍贵藏品展示人类文明的灿烂成果。 http://epaper.dtnews.cn/dtwb/h5/html5/2022-07/07/content_58_163080.htm
14.华图在线题库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文段首先提出互联网成为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重要平台,不同的文明可以在网上去加深交流和互鉴。接下来通过“中国联合展台在线平台”、多语种“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项目的例子,强调互联网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最后再次强调开头的重点,即互联网成为了不同文明之间传播和https://v.huatu.com/tiku/searchquestion?keyword=%E6%95%B0%E5%AD%97%E9%81%97%E4%BA%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