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5月12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暨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论坛启动仪式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发挥高校博物馆独特优势

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表示,高校博物馆作为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是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是实现大学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载体和实体。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校博物馆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好的发挥在服务高校、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社会服务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向德春认为,近年来,新技术越来越多渗透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取得良好成效,博物馆应在此基础上当顺势而为,搭上全媒体的快车,不断探索文化传播新路径,推动我国文博事业大发展。同时,文博事业发展的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对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国际委员会主席安德鲁辛普森表示,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对当代所有博物馆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数字时代的我们能够将任何东西转换成可读的代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地将藏品复制成“数字化身”,可以无限地重新配置博物馆藏品之间的关系。这对高校博物馆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高校工作的重点,如果用它来开启新的教学方式、提出研究问题、并以新的思维方式与社会接触,那么它还会成为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的有效工具。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钱岳林提出,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文化育人、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优质平台,办好高校博物馆,提升高校博物馆科学化管理水平对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科普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意义重大而深远。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国际副校长奇里安瑞恩提到,该校期待未来与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加深联系,利用文化遗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新方法,加强中英两国在创意产业和虚拟遗产计划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合作。

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仪式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了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颁奖盛典。87部讲解作品分别荣获得一、二、三等和优秀奖,同时评选出优秀视频制作、优秀策划创意、优秀融媒传播、优秀指导教师奖各5名。同时,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钱岳林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馆长吴志勇颁发全国科普基地的奖牌。

探索数字时代文化传播新路径

颁奖典礼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时’与‘势’:博物馆数字化路径构建”的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主题报告环节,刘曙光作报告本网记者班晓悦/摄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博物馆要成为新时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赛道和新引擎》中强调,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非常明确地从集中、典型、充分体现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我们的博物馆,进而认清博物馆在建设、展示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光荣使命;与此同时,要树立并丰富文化外交框架之下的博物馆外交理念,从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和工作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科学的谋划,发挥好博物馆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宇在《创意为坚,共融共生——新时代下文博数字化的新动能》中表示,中国文博界在数字化发展建设中,始终坚守自身社会责任感,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载体,以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为己任,以科学技术赋能文化内核,以互联网思维催生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让物与网、网与人、人与物交互连接,让中与外、古与今、旧与新穿越时空、永恒互联,创新传播文物价值,实现“多内容形态”的表达呈现,助力活态化保护传承。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在《面向深度虚实融合的数字文博创新发展与应用场景》中提出,元宇宙与Web3.0的热潮,引爆了数字藏品行业的迅速发展,数字藏品已成为元宇宙与数字艺术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然而数字藏品平台存在合规建设缺失、运营模式违规、技术与数据安全等风险与隐患,行业亟待规范及监管机制完善与构建。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倪婉在《敦煌有归期,何处不相逢——“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回顾》中回顾了成功举办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万里千年”——敦煌考古特展。。万林艺术博物馆敦煌特展秉承独特的策展思路,以“丝路漫行”为背景,北区考古为重点、亮点,石窟壁画、彩塑为吸睛点,“历程”故事为暖心点,“院校联手”为特色,围绕“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展现几代“莫高窟人”匠心呵护遗产的故事。“院校联手”过程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技术,打造球幕影院等数字互动展区,助力“数字敦煌”建设。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在《高校博物馆原创性学术展览的策展实践——以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为例》中以近代广东中医教育专题展为例带领大家探索高校博物馆原创性学术展览的策展实践。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巧妙设计展览空间,紧扣展览主题和时代特征设计展览风格,氛围营造展览场景,巧心搭配展览陈列,细心保护文物本体。此外还通过馆校联合、媒体报道、观众调查、专家讲座、物料宣传、文创产品、线上导览、展览图录等方式进行展览教育与推广。

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在《打造融媒报道新高度,提升博博会文化传播力》中提出,在融媒语境下,探索文物的有效传播,提升文博文化的传播力,将成为文博事业的一个新命题。未来,基于文博主题策划和技术应用的融媒报道的创意表达,可以让文博文化传播“出圈”撬动更多可能,让国家文物形象在融媒传播中历久弥新,频频发光。

论坛海报主办方供图

大会论坛结束后,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艾静芳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从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博物馆事业起源于高校博物馆,文博事业发展动力源于高校培养的文博人才,充分认识博物馆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好、发展好高校博物馆事业。未来,我们期待高校博物馆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THE END
1.第三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圆满闭幕展望人工智能时代全球博物馆6月20日,以“人工智能时代与博物馆的文化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京圆满落幕。 在6月19日的论坛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馆长彼得罗夫斯基、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藤原诚、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馆长兼首席执行官纳哲斯从不同角度分析了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06/t20240627_269372.shtml
2.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文集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综述 欢迎辞 准确把握功能使命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开幕式致辞 在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论坛主题发言 议题一 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 议题二 智慧博物馆建设 议题三 展览的多样性呈现 https://wap.cnki.net/touch/web/XinKeBook/Article/DZ2207190065.html
3.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圆满闭幕4月11日至12日,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五大洲24 个国家的40 余位国际博物馆馆长或代表,以及国内50 余位馆长,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的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达成《国博共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签署了合http://www.ncha.gov.cn/art/2019/4/15/art_722_154593.html
4.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央视网消息:为期两天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昨天(4月1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齐聚北京。 本次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以“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为主题,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智慧博物馆建设”“展览的多样性呈现”等分议题交流研讨,在论坛https://news.cctv.com/2019/04/12/ARTIgOCn8pDR4Vq2DQxblzxN190412.shtml
5.第三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京开幕6月19日,第三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致欢迎辞。 本届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与博物馆的文化使命”为主题,设“人工智能在博物馆的应用”“博物馆文化功能的演变”http://www.wenming.cn/cy/20240620/aeb5e8cdd2c54f2a8afff6a4a400c73d/c.html
6.国博今日重新开馆,丝路文物精品展全球馆长论坛相继启幕澎湃新闻从国家博物馆获悉,自3月20日闭馆进行展览调整后,国家博物馆从今日起(4月10日)重新开馆,观众从即日起便可正常进行参观预约。一系列精品展览和重要活动也将相继启幕。 4月11日上午,作为恢复开馆后的首展,《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将正式开启;11日下午将举办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幕式,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277973/
7.“美好焕新·预见未来”2023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成功举办2023年11月7日,以“美好焕新·预见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南京市高淳区成功举办。论坛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网、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和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江苏公司、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承办。 https://xxgk.nua.edu.cn/2023/1110/c3838a103203/page.psp
8.2023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全球博物馆学信息(资源)中心研究报告》发布 2023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 | 杨勇:紧扣慢文化主题,打造高淳休闲旅游度假产业链 2023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今日开幕 2023年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 | 群英荟萃 共话未来 馆长访谈 更多 周群华:历史不仅是让人们去追忆,还要看到中国呈现给世界的美好景象 李飞:一物一展,要把http://my-h5news.app.xinhuanet.com/h5/zhuanti/indexPc.html?articleId=d17d9be492eb4ded9c24b12a7f0d17d4
9.两会8个文博提案建议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河南两文博基地挂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球博物馆在线珍藏展示活动”,不仅联系了22个国家的代表性博物馆参加,还动员了10家国内博物馆参加活动,推动形成博物馆领域中外交流的平台。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吸引全球26个国家百余位博物馆馆长和代表。三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如向列支敦士登国家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4NjA3ODOD35dnr5y4cw.html
10.博物馆文化的昨天和明天——陈燮君研究员在上海博物馆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的讲演 “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办馆规律的探索、博物馆运营智慧的集聚、博物馆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博物馆人文态度的磨砺。“博物馆文化”具有文明的原创力、艺术的感染力、人文的震撼力和历史的穿透力。“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风华魅力之所在、发展动力之所在、文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218/12/739691_266312248.shtml
11.论坛现场与博物馆对话,共建文化新地标——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在下午召开的“卓越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论坛”中,大赛承办方负责人、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江波感谢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并请大赛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内外专家,围绕上海博物馆东馆公共艺术全球征集大赛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坦率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https://news.artron.net/20231019/n1125900.html
12.“最美新区人”候选人事迹简介2020年12月17日作为茂腔非遗传承人,创办弘承茂腔艺术博物馆,编写出版《山东茂腔基础知识》《魅力茂腔》等资料,策划举办了10余场大型文艺展演,每年文化下乡240多场,担任《支书张玉刚》等40余部戏曲主角,获评齐鲁文化之星。 16.王丽泉(中国工商银行青岛西海岸新区分行客服经理) https://epaper.xihaiannews.com/epaper/h5/qdxhab/content/20201217/Articel04002SR.htm
13.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受邀参加“馆长的客厅”特别论坛并发言“馆长的客厅”特别论坛 无限变革:未来博物馆的万象之门 2024年10月25日 上海玻璃博物馆隆重举行 论坛指南 1.主题阐述 2.论坛议程 3.在线直播及现场观众报名 1.主题阐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的博物馆不仅要在知识传播与美的欣赏中发挥作用,更要在文化与科技的交融中,重http://expo-museum.cn/sbbwg/n281/n282/n330/n331/u1ai29118.html